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NGDC720地磁模型提供的磁异常数据, 分析了菲律宾海板块磁异常特征, 进而对磁异常进行多尺度分解, 给出了研究区岩石圈深部和浅部磁异常.结合热流分布特点和磁异常信息, 进一步分析了研究区引起磁异常成因.菲律宾海板块区域的磁异常既反映了该区域岩石圈浅部的构造特征, 也隐含深部构造信息.在西菲律宾海盆以及大东脊构造区, 浅部构造磁异常信息较好地继承了深部构造特征, 反映这些区域岩石圈的整体性特征.四国海盆与帕里西维拉海盆浅部磁异常信息显示了与近代(约10Ma)扩张轴一致的特征, 且磁异常与海底构造走向不一致; 而深部异常显示的帕里西维拉海盆磁异常走向与西菲律宾海盆一致的信息, 可能指示帕里西维拉海盆岩石圈曾与西菲律宾海盆有过类似的演化史.   相似文献   

2.
Zhao  SK 许惠平 《世界地质》1991,10(3):39-50
由磁卫星(MAGSAT)资料绘制了中国区域磁异常图。资料首先分为拂晓和黄昏二组且对每一组分别进行处理。这二组数的各阶相关系数表明短波(≤540km)特征以非壳噪声为主。根据这二组数据中波长在540~2300km谐波得出了磁异常图。它代表了在卫星高度约400km处中国地壳磁异常,其幅值在—6~7nT之间。研究区域处于中、低磁纬度,磁异常并直不同接发因源相关。为克服这一困难,把磁异常图转化成反映地磁化率横向变化的地壳磁化率图。在反演中老虑了地磁场方向和强度的变化。该磁化率异常图呈现了区域构造,前寒武克拉通为强磁性,而山脉和缝合带为低磁性区。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为近代构造与地震均十分活动的地区,并有独特的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及物质组成。为了探讨本区南部航磁异常及其与深部构造的关系,对航空磁测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分析。航磁图比例尺为1:20万,磁测精度为±5伽马,飞行高度平均为三千米。 研究区域包括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喜马拉雅褶皱系以及这两个褶皱系的分界线——雅鲁藏布江深大断裂带。我们在此称之为雅鲁藏布江碰撞带,对此下文将有论述。  相似文献   

4.
在黑龙江省五常县—沙兰站公社1:20万区域重力调查工作中,运用重磁电数据处理与解释软件系统(RGIS)的2.5D人机交互可视化重力和磁异常联合反演,对于工作区的深部构造、莫霍面、地壳深部密度界面等问题作出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广东某核电站的选址问题,评价预选核电站厂址的核安全是否合格,94年航遥中心利用航空磁测资料,研究了该区域的深部构造特征及其地壳的稳定性,取得了重要的地质成果,为选择核电站厂址提供了深部地球物理依据,开拓了航磁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西南地区航磁数据进行化极、垂导和延拓等处理,研究西南地区航磁区域特征,确定采用航磁化极上延20 km等值线图作为西南地区航磁区域异常,对西南地区区域航磁异常划分了13个分区。结合地质、重力、天然地震和遥感等资料进行综合推断解释,将西南地区划分为3个一级构造单元,9个二级构造单元,22个三级构造单元,并重点对6个二级构造单元的地质、矿产和航磁异常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认为班公湖—怒江异常带、雅鲁藏布江异常带、三江异常带等串珠状磁异常与该成矿带的矿产地位置吻合较好,证明航磁异常在找磁性矿产方面效果显著。通过航磁异常上延10 km与地震震中点位对比分析,证明航磁反映深部断裂构造特征明显,能明显反映出西南地区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白银厂铜矿深部及外围地区开展地质找矿任务十分紧迫。磁法在辅助金属矿深部找矿方面效果良好,研究该区磁异常特征可为深部找矿提供依据和参考。本文通过梳理白银厂及其外围1∶50 000地面高精度磁法和航磁实测资料,阐明了该区的岩(矿)石磁性、磁场分布和局部磁异常等特征。利用多种位场转换处理法结合多点实测校正的方法,综合分析磁异常与地层、岩浆岩、构造、矿化蚀变等成矿条件之间的联系,圈定局部磁异常20个,解译断裂构造18条、隐伏—半隐伏岩体6个,并对圈定的局部磁异常进行了解释推断和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白银厂铜矿深部及外围地区成矿潜力较好,综合区域成矿规律和地质成矿背景,归纳地球物理找矿信息,进一步优选出找矿远景区7处。研究找矿远景区的特征,指明找矿方向,分析成矿潜力,以期为后续资源勘查提供磁异常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航磁资料研究区域构造时,可采用相关分析方法抑制实测异常中的干扰并对不同波长的信息进行分离,区分浅部和深部的信息。本文提供了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并以江苏地区为研究实例,说明该方法在提供磁性分层模式和磁异常解释剖面方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重、磁对应分析中斜率的模型研究,指出磁密比可以有效判定地质体岩性边界。首次将该方法应用于西藏东北部地区,利用卫星重、磁数据分析该区域地壳深部断裂磁密比属性,并用前人的地震资料加以证实,结果表明磁密比与地壳深部岩性转换界面具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重磁异常结合其他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相关分析,有利于提高位场异常地质解释的质量。利用等效点源反演绘制的图件,来研究北美及相邻海域的地面自由空间重力异常、POGO(线轨道地球物理观测)卫星磁异常,以及区域热流和构造信息间的视一空间相关关系。在卫星高度上相关异常的区域位场,也用泊松理论在重、磁场导数异常之间,移动窗口线性回归作定量分析。在大陆地区观测到长波长重磁异常之间的一种反相关关系。重力异常为负、磁力异常为正的地区,其特点是地壳相对较厚,磁化强度较高。例如:一个突出的磁力高与爱那达科盆地向辛辛那堤穹窿延伸的重力低相对应。磁力异常为负、重力异常为正的地区,其特征是地壳较薄,区域热流值较高。如:北美和中美洲的科迪勒拉地区,以及黄石地热区。虽然,海洋区域的重磁异常显示弱相关,但统计相关的符号一般为正。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东昆仑地区的区域重磁场及深部地球物理信息,研究探讨了地球物理特征与矿产资源的关系。贯穿研究区的重力梯级带反映了地壳深部构造的深大断裂带,该梯级带与昆中断裂对应,它不仅是划分构造单元的边界,而且与地壳构造运动的性质及岩浆活动、矿产分布等密切相关。研究区航磁异常区以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为主,异常呈交叉及串珠状分布。沿重力梯级带及航磁异常周围形成一些具工业价值的矿床。深部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揭示了该区地壳与上地幔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及其速度结构差异。深大断裂的发育对该地区金属成矿区带的分布起到了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磁调查已基本覆盖全国,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开展了大面积1∶5万高精度航磁调查,为铁矿的成矿规律研究及找矿预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文章基于全国航磁编图(1∶100万)和大比例尺(≥1∶5万)航磁数据集,开展区域、矿集区、矿床3个不同尺度的研究,旨在总结4种主要类型铁矿在区域和局部磁场上的响应模式,指导找矿应用。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铁矿在区域磁场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沉积变质型铁矿主要位于条带状磁异常边部负背景场中的局部高磁异常,岩浆型铁矿主要位于线性磁异常带,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矽卡岩型)主要沿带状或等轴状磁异常边缘分布,火山岩型铁矿通常沿带状磁异常分布。不同的区域磁异常特征通常反映了特定的控矿要素,主要刻画了火山-沉积建造、基性-超基性杂岩、中酸性侵入岩、火山岩由浅部至深部的分布特征,为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提供了大量深部信息。岩浆活动强烈的构造带,会导致地壳内基底隆起和较高的地温梯度,呈现出磁性基岩深度和居里面深度较浅的特征,有利于铁矿物的富集成矿。大比例尺航磁资料(≥1∶5万)大都能够直接反映矿体或含矿地质体的特征,磁异常都对应了铁矿体或矿化的中心,但矿体的规模、产状、埋深、品位等特征的变化都会造成磁异常幅值、形状、大小的变化,通过约束条件下2D和3D正反演计算获得深部矿体或含矿地质体的特征,对找矿勘查最具指导意义。概括来讲,中小比例尺航磁资料主要用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分析成矿控矿要素,达到区域成矿预测的目的。大比例尺航磁资料可用于隐伏矿体或含矿地质体预测,建立深部矿体或含矿地质体二维或三维模型,指导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3.
鲁西金刚石原生矿床成矿背景复杂,由于缺乏地壳结构、岩浆侵入体位置、断裂规模等信息作为参考依据,深部构造特征及其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文基于重磁数据和地震剖面资料,采用Parker Oldenburg界面法、功率谱法和2. 5D重磁震联合反演等方法,获得了鲁西地区地壳结构、断裂规模、岩浆侵入体位置等信息,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金刚石原生矿床的深部构造背景。结果表明:鲁西金刚石原生矿床分布于区域布格重力异常低值区、磁异常中 低值区,布格重力异常平均值低于-100×10-5m/s2,磁异常变化范围较大,介于-160~60 nT之间;矿床位于莫霍面、居里面等值线密集的梯度带,即稳定区域与活化区域的过渡带,莫霍面深度约为31. 2~32. 2 km,居里面深度约27. 5~30 km;矿床分布区NW向断裂构造切割深度均超过20 km,其中蒙山断裂切割深度为35 km,深达上地幔,新泰 垛庄断裂切割深度为28. 5 km,深达居里面,泰山 铜冶店断裂切割深度为20. 5 km;金伯利岩于古生代形成后,受中生代伸展构造影响,被NW向断裂逐级抬升、剥蚀,直至出露地表。金刚石品位自南向北逐渐降低是由于北部抬升幅度大,剥蚀接近金伯利岩根部的结果,指示南部矿带找矿潜力大。  相似文献   

14.
滕菲  张燕  赵更新  贺福清  邢怡 《地质通报》2016,35(4):614-621
以区域地质资料和物性资料为依据,探讨了二连—东乌旗地区1∶20万重磁异常所反映的深部构造特征及其找矿意义。在区域重磁场分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内晚古生代的不同成矿环境。重磁异常解释结果显示,本区西部以北东向区域构造为主,东部转为南北向和东西向密集网格构造,成矿条件更为有利。尤其是东部东乌旗和霍林郭勒地区中酸性侵入岩体发育,矿产资源潜力巨大。1∶20万重磁异常研究从不同空间尺度为本区寻找内生金属矿产提供了重要信息,并圈定6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
前言区域地球物理在发展地质基础理论和地震预报、成矿预测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东太平洋条带状磁异常的发现,古磁极的研究为全球构造学说奠定了基础;应用区域地球物理资料研究深部结构证明地壳与上地幔间存在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地震低速带,磁大地电流高导电区的  相似文献   

16.
库车—塔中—塔南剖面磁异常反演与塔里木盆地基底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塔中—塔南剖面进行磁异常反演,提取异常体的剩磁倾角,结 合古地磁、构造热事件和岩石磁性等资料,研究盆地基底的演化。结果表明,南、北塔里木 地 块经历了不同的热演化史:北塔里木基底主要受早期古生代构造热事件的影响,中央隆起和 南塔里木基底主要受二叠纪构造热事件的影响。在南、北和中区内都有沿深部断裂发育的剩 磁倾角较陡的磁异常体,与火山岩对应。二叠纪之后,地壳相对稳定,盆地基底的演化基本 结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六十多年的积累,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中国陆域的航磁覆盖,为区域地质构造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地球物理资料。航磁异常主要反映了岩石圈中磁性物质的分布情况,尤其是构造 岩浆活动能够产生明显的磁异常,为隐伏岩浆岩的预测研究奠定了基础。镁铁—超镁铁质岩通常具有较强的磁性,可以通过航磁异常进行识别。本文基于全国1100万航磁数据及其岩性 构造解释结果,阐述了通过航磁异常识别镁铁—超镁铁质岩的标志和圈定方法,分析了推断镁铁—超镁铁质岩与蛇绿岩带的关系。研究表明,蛇绿岩带通常都具有形态规则、宽度窄、异常幅值大的线性或串珠状磁异常特征,主要与蛇绿岩的保存情况密切相关。蛇绿岩带通常是不同板块的拼接带,呈现出区域磁异常边界的特征,代表不同陆块的基底性质的差异。但是,部分蛇绿岩带,如弧后盆地拉张等形成的蛇绿岩,因两侧地块基底性质相似,通常不具有分割区域磁场的特点。基于航磁推断镁铁—超镁铁质岩分布,在全国划分了22个蛇绿岩型镁铁—超镁铁质岩带,并对岩带的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例如,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呈现出双磁异常带的特征,北带磁异常的规模较大、延伸长,推断深部存在镁铁—超镁铁质岩。南带磁异常规模较小,仅在日喀则地区连续分布,其余为串珠状磁异常,且不具有分割区域磁场的特点。通过磁异常三维反演,构建了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深部结构模型。本文旨在通过磁异常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为蛇绿岩带(缝合带)的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尤其是隐伏蛇绿岩,以指导铬铁矿找矿。目前航磁测量以中小比例尺为主,对于蛇绿岩带研究及铬铁矿找矿勘查是不足的,精细的分析和深部结构建模需要15万或更大比例尺航磁数据。  相似文献   

18.
冀北丰宁—带地壳构造特征及其与金矿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结合地质、重磁和遥感等资料研究冀北丰宁一带不同浓度壳层构造特征。论证了地壳构造与金矿形成的关系。地壳深部隆起与凹陷的过渡部位-一断裂带以及不同壳层构造的交汇部位是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金矿床(点)往往形成于弧形构造带弧顶的两侧。  相似文献   

19.
燕长海  刘良才 《河南地质》1992,10(4):251-258
通过对1:5万付店幅航磁△T异常的化极、延拓、求得等电算处理,在区域地质、矿产的先验前提下,侧重研究了区域物性特征及深部构造的基本轮郭,探讨了深部构造控制岩浆岩和铅锌多金属矿产的地球物理背景,推断出本区隐伏花岗岩、闪长岩带和断裂构造。本文还对成矿远景区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航磁异常与纬向构造的关系,了解到基底构造上存在纬向构造。它为岩浆侵入提供了通道。盖层上的新华夏构造带与北东向的正,负磁异常带吻合较好。矿床明显地受构造控制。通过研究负异常带切割正异常带,证实了本区的新构造运动。高空(飞行高度1600米)航磁异常对查明深部岩体的产状、形态、延深及岩体间的关系,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