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褶皱是韧性剪切带内普遍发育的构造变形,是研究韧性剪切带乃至造山带构造作用的桥梁,但是对于剪切带中存在的这类褶皱国内尚无统一命名,本文根据剪切带内褶皱的最新研究成果,引进了"韧性剪切带相关褶皱"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韧性剪切带相关褶皱(尤其是鞘褶皱)的研究多集中在运动学和动力学上。本文介绍了韧性剪切带相关褶皱的类型及其研究方法,为客观理解韧性剪切带相关褶皱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进而为恢复陆内造山作用过程提供了客观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2.
吕梁山区晚期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在收缩构造体制下形成一系列线状同斜倒转褶皱及逆冲推覆型韧性断层及韧性剪切带,并伴随有壳源型花岗岩浆活动。韧性剪切带主要发育在近周营—罗家岔一带的吕梁群两侧边界上,为区内规模大、影响广的区域性构造。由北至南,主剪切带走向由近南北向过渡为向东西向延伸,剪切带内构造岩石类型主要有变余糜棱岩、构造片岩。剪切带内矿物拉伸线理及各类旋转应变标志指示上盘相对下盘逆冲推覆;从剪切带所涉及的地质体及与周围构造的相互关系确定,主体形成于新太古代五台运动末期的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3.
作为武当山大型推覆体内部紫金断片构造边界的紫金韧性剪切带具有复合质,曾先后经历了自北而南的韧性推覆一北东向脆,韧性左行走一北东向韧,脆性右行走滑-脆性张破裂及平移。韧性剪切带的演化与武当山推覆构造的递进变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野外地南调查表明,在内蒙古阿里河地区前石炭系变质岩系及早华力西期侵入体中发育一系列大型韧性剪切带。呈NE-NNE向延展,倾向南东。变形岩石显微构造及矿物组合特征表明,韧性剪切带具有二个世代发育历史;早期韧性变形作用属低角闪岩相环境;晚期伴随古生代在陆边缘俯冲磁撞造山作用的经历了绿片岩相剪切变形。剪切带中不同尺度运动学标志,表明韧性剪切方向均为由SE往NW的逆冲型。燕山早期推覆构造改造韧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5.
江西武功山东区大型韧性剪切带的显微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磊 《地质科学》1995,30(1):95-103
武功山东区存在一条大型韧性剪切带。鞘褶皱倒向以及旋转变形构造(如S-C面理组构、旋转碎斑系、雪球构造和粒内显微破裂构造等)显示此剪切带为由南向北逆冲推覆性质。砾石、黄铁矿还原斑和石英斑晶的有限应变分析表明剪切带西段和东段岩石分别以收缩型椭球和压扁型椭球变形为特征。剪切带的主要变形时代是早古生代,可能与早古生代华夏陆块和扬子陆块之间的碰撞造山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张顺金  孙昌爵 《福建地质》1991,10(4):270-280
大和坑—丰稔韧性剪切带,为目前发现的闽西南地区最古老的构造带。韧性剪切带断续展布长约52km,宽15.5km,呈NNE向“S”形。从剪切带边缘到中心依次发育糜棱岩化带、初糜棱岩带、糜棱岩带,超糜棱岩带;形变岩石以发育强化面理、拉伸线理、S_s-S_c组构、剪切褶皱、不对称残斑构造、不对称压力影构造、构造重结晶及粒内应变效应为主要特征;变形岩石的造岩矿物塑性变形具明显的递进变形特征;剪切带形成于晋宁运动时期的造山带构造环境,形成深度16.6—19.0km,古差应力4.5×10~8Pa,为简单剪切和压扁双重力学机制作用的右行平移韧性剪切带,剪切总位移大于20.7km。  相似文献   

7.
万建文 《湖南地质》1993,12(3):155-156
横江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关系密切。该带中央为揉流褶皱带,往两侧至边缘依次出现鞘褶皱、a型褶皱、b型褶皱。带内发育的拉伸线理方向与剪切带走向近于垂直,旋转石香肠指示剪切运动方向为北西一南东向右型剪切,表明本带为韧性推覆剪切带。  相似文献   

8.
四川泸定韧性剪切带红军楼剖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泸定韧性剪切带红军楼剖面内部结构、变形变质特征研究表明,该剪切带形成于地壳深部,高温高压环境下形成的韧性剪切带,起始于晋宁期,澄江期已具雏形,印支一燕山期受EW挤压,产生逆冲推覆叠加脆性变形。通过对剪切带运动学的分析.结合其几何特征,认为该剪切带为平移一正断层;通过动力学分析,认为韧性剪切带是在近于垂直剪切带走向方向的拉伸应力的作用下.岩石经强烈韧性剪切变形而形成。  相似文献   

9.
吕梁山区吕梁晚期构造变形表现为区域性褶皱构造和北东向逆冲推覆型韧性剪切带。其中大坡-大蛇头一带吕梁晚期推覆型韧性剪切带具代表意义,通过对韧性剪切带构造形迹研究,对认识吕梁造山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黔东南地区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黔东南地区构造复杂,发育有多期次,不同组合类型的构造形迹,通过构造解析划分出了顺层韧性剪切带,阿尔卑斯式褶皱,侏罗山式褶皱,过渡性剪切带,逆冲推覆构造及地垒-地式构造等组合类型,它们分别产出于造山前期伸展背景,造山带,造山带前陆和造山后地壳隆升背景,反映了该区不同时期构造类型及构造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丹东五龙金矿矿化类型及其构造控制机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吕贻峰  商维国 《现代地质》1994,8(3):309-316
位于辽宁丹东地区的五龙金矿受NE向剪切系统控制.在剪切带发展演化过程中,于不同阶段形成不同类型的金矿化。在早期韧性剪切带上升剥蚀阶段出现的NE向脆-韧性线状剪切带,控制同剪切带型金矿;叠加在韧性剪切带之上的NNE向一级断裂控制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的形成和分布;沿SN向和NW向的二级断裂构造控制含金石英脉型金矿。  相似文献   

12.
边千韬  林传勇 《地质科学》1996,31(2):170-175
在可可西里北缘发现的糜棱岩化带,经显微构造研究确定为韧性剪切带。此带发育流劈理及拉伸线理。糜棱岩化花岗岩和糜棱岩化石英脉中的石英发育亚晶粒构造、位错构造和动态重结晶,长石主要发育机械双晶。石英c轴组构属韧性剪切带中的典型形式,石英变形以位错蠕变机制和位错滑移机制共存为特征,石英的动态重结晶作用是由亚晶粒旋转机制形成。长石的变形主要是通过机械双晶实现的。此韧性剪切带形成时的温度约400℃,差异应力约30MPa,应变速率约1.9×10-13s-1.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韧性剪切带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对韧性剪切带的研究,认为:这些韧性剪切带形成于印支运动,与中朝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在早二叠世末对接碰撞造山有成生联系。  相似文献   

14.
山西五台县东腰庄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东腰庄金矿为五台山区典型的绿岩带型金矿,成群成带顺层展布于鸿门岩组中下部,具明显的层控特征.金矿化严格受台怀-李家庄同斜倒转复式向斜与李家庄-大草坪韧性剪切带控制,故其又是一个较典型的剪切带型金矿床.东腰庄金矿成矿作用具有多机制和多期性.成矿模式可概括为:火山-沉积-区域动力变形变质-褶皱转折端扩容成矿-韧性剪切带扩容成矿-改造叠加富集成矿.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五台中期,并严格受该期形成的李家庄-大草坪韧性剪切带控制.主要控矿因素是矿源层、热动力和构造,其中构造是最主要的控矿因素.构造-变质热动力叠加改造的矿源层是最佳的成矿和找矿地区.  相似文献   

15.
野外地质填图及室内工作表明,夹皮沟剪切带可以划分为早期韧性剪切带(>2500Ma)和晚期脆—韧性剪切带(2000~1600Ma).韧性剪切作用是在角闪岩相条件下形成,以位错、扩散蠕变变形为主,体系内岩石成分与体积基本保持不变,为封闭体系,与矿化关系不密切.脆—韧性剪切作用形成一系列片糜岩,岩石以微破裂及溶解—沉淀变形为主,体系内岩石成分与体积都发生变化,为开放体系,与矿化关系密切.韧性及脆—韧性剪切带的基础岩石是长英质片麻岩,但脆—韧性剪切带被韧性剪切带所限定,并在韧性剪切带基础上形成.  相似文献   

16.
内蒙武川—固阳—大佘太韧性剪切带与金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中部武川—固阳—大余太东西向韧性剪切带内发育明显的糜核岩显微组构。据剪切带内糜棱岩形成温压条件(t=300~400℃,P=0.25~0.5GPa),表明它是绿片岩相变质—变形环境。剪切应变值γ=5.77~3.47。变形是以简单剪切为主,兼有压扁作用。剪切带南侧是早元古宙强烈线性构造活动带,北侧是晚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剪切带形成在早元古宇,早期表现为自北向南的推覆韧性剪切作用。岩金矿(化)床沿着剪切带分布。尤其在后期脆性破裂叠加及中酸性岩浆岩所在部位,金矿进一步富集,说明本区岩金矿的形成是多阶段成矿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朱忠  徐有华 《江西地质》1998,12(3):218-221
本文介绍了宁都黄石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体中的韧性剪切带特征。着重描述了韧性剪切带的分带特征和显微构造特征,并就其定位机制及其与区域构造的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甘肃北山白墩子—小西弓韧性剪切带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墩子—小西弓韧性剪切带是甘肃北山地区8条韧性剪切带中最南侧的一条, 位于北山南带的白墩子—小西弓一带, 呈近东西向展布, 长160km, 宽5~8km。该韧性剪切带以近水平右行剪切为特点, 是一条形成于中低—中偏高温度、较低差应力条件(53~106MPa)下的韧性剪切带, 主应变(Rxz)为4~20, 剪应变(γ)1.41~2.42, 剪位移达10~25km。该韧性剪切带对金矿床控制作用明显, 在区域上控制金矿床(点)的分布, 在矿床范围内控制金矿化带、矿体的形态、产状和规模。压扭性韧性剪切变形特点决定了金矿化类型以蚀变糜棱岩型为主, 蚀变以交代作用为特色。金矿化稍晚于韧性变形。   相似文献   

19.
郭泽君  郭彬  苏亭  王强 《地质与资源》2011,20(5):362-364
在辽宁西部建昌县查家店-养马甸子-回流水一带,发育有长度11.5 km、宽约1 km的韧性剪切带.通过多次实地调查,根据宏观的SC组构和镜下的旋转应变构造分析,判断养马甸子韧性剪切带为右行剪切机制,剪切位移1780 m.该韧性剪切带发育在新太古代麻计沟单元花岗岩中,而东侧多处可见中元古代长城纪高于庄期堆积物呈角度不整合覆于其上,从而确定该韧性剪切带形成时代的下限为新太古代晚期,上限为中元古代.  相似文献   

20.
小伊诺盖沟金矿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境内的额尔古纳河东岸.小伊诺盖沟金矿的发现是在额尔古纳地区寻找岩金矿的一大突破.笔者在小伊诺盖沟金矿区内发现了形成于中侏罗世的花岗斑岩,并确定该花岗斑岩为小伊诺盖沟金矿的容矿岩和含矿岩.小伊诺盖沟金矿矿体有蚀变花岗斑岩和脉状热液石英岩两种,以前者为主,前者分布于后者的两侧.小伊诺盖沟花岗斑岩的形成受控于额尔古纳河韧性剪切带,额尔古纳河韧性剪切带是小伊诺盖沟花岗斑岩的导岩构造,也是小伊诺盖沟金矿的导矿构造.额尔古纳河韧性剪切带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次生裂隙是小伊诺盖沟金矿的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