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湘西岩溶     
羚续滋城{狱撰雄黑恐塑哪子公吧爷刁~瓷。,%印甲,,沁,铸“傻竣鞠确翻“公蕊麒魏髦篇瑞怂分王分怜~不几石斌或狱二簇妻黑泛泞煞绝梁哪朦巍夔麟撇撇瓣黝毅彝熊澳羲慈忿羹撇撇粼撇耀黝黝黝黔鬓姗缴滩溉瞬撇撇曝撇黝缨群卿摧举粼袭蒙蠢篡撇轰缀掷鹅囊象撇舅墓感蘸蘸鬓蒸鑫囊l蒸鬓鑫寨鑫撇巍瓤侧乃赶玲刃铲入史召‘沪z‘乞洲吧丫沪~娜麟攀蓦颧攀滕簇城渊裁鬓缴寒聋瀚l窦凝彝撇{翼巍〕城)潘轰麦、l一刁月仓⑥⑦⑧⑨掣馨鬃蘸…:群黔麒酬磷嘿攘l;{珊赣缎吉首方洞新宁县黄甲山溶洞石帘地下河出口及灰华(大庸县)桑植671号地下河悬挂出口开凿内湾岩溶水…  相似文献   

2.
月歹帚没理摺必燕缈粼嘴嗽游……{ 口一一了丫了。埙. 龟一冲识老 王瞬‘ 擎‘ } {、拭}J、‘,瑰一教, Jt‘胡、扣 书认一1l{:{卜 卿 仁口 二怡, 哭一逛写 撬 又 卿 髯- 州_ 具一觑入拟!{}!吓}{二、二 绷)嫉入赘\、寸,矿’‘只)专、、{叫勺{龟卜-卜乙一丹粼)咨)‘阿一1七称侧马})创丫自_遗习l、吸卜l夕{;Lj一钊卜l一一缸_韧七飞乡奋一{一杯吃 ‘碱了)气目闷闷日\i{洲;月洲忆{飞、习月}1、{月习卜日口L犷{一}浦犷1阅{…」‘})洲卜{勺{」仁气断月厂\}…f赵当吸{汗(叹川闷闷 呀粼州卜l}l…}’L一}曰坦二:钊饭 ,二二,~闪八区一瑕碑{一捉入一日…  相似文献   

3.
月万旧门1,-,,IJ、 {_{’…’_…一牵龄值指方革)”,’’代{纪…世}期(欧洲)}一—,一一一1-eees一万一,, ……1…1}2一3 14{5第四纪全新世更新世上新世中新世渐新世始新世古新世1。5一2新第三纪37一38老第三纪53一5411 10八U八曰19目月任八匕户勺0八t)Q自00月1占晓U八00口QO j4八日︸八匕丹匕,上叮才9目叮」八匕月了丹了OU 00 QU nUC甘1占‘.一,曰no CO月江一比口反d八O八b 11‘.1‘t上牛上1上1.一1二J.一,土1山1上1上。dl廿口U︵X︸gJ1上乃乙八0 LO九卜U马斯特里赫特70士,2641。4_65{Mastriehian70一71,臼几b厅才00只︸00.。;自n…  相似文献   

4.
《地质学报》1955,34(2)
度…量…衡millimicron(m拜)毫微米micron(拜)微米millimetre(mm)毫米ce址imetre(em)厘米decimetre(dm)分米metre(m)米deeametre十米hectometre(hm)百米kilometre(km)千米;公里millilitre(ml)毫升ce狱ilitre(el)厘升decilitre(dl)分升1‘tre(1)升…dee纽itre十升heetolitre(hl)百升kiloiitre(k一)千升! 一…m{黔gram,_、竺夏!m‘甘{gram巴竺,霆圣1 Cen石lgralll气Cg夕]里兄…deeigram(dg)分屯…葺蕊黑。一鑫{hectog~(hg)百克…嚣黑一‘kg,千克’“霭度量衡名称简表~~…  相似文献   

5.
<地质与勘探》1974年第6期上范坤生同志文中介绍了计算岩心采取率N的以下五种公式:本次提取岩心长度本次进尺一本次井底残留进尺+上次井底残余进尺100%本次提取岩心长度一上次残留岩心长度本次进尺一本次残留进尺100%、,_本次提取岩心长度一上次残留岩心长度,。。。,二、-一一一一二石石‘雨曰一一翻‘屯‘屯‘诬石1面如下石不石~—一IUV 70 召户t八卫工户、-月‘尤入戈币田刁与.‘甘不成2又上次残留岩心长度 上次残留进尺100%“二空丛鱼黯髓皇森轰器斟叁鲤‘。。灿一L盟霆毅黔100”‘ 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公式还有一些。范坤生同志认为只…  相似文献   

6.
:、州-_少竺乡妙--一洲,一红l-s超_~~飞1 1 1 1 11。.1!Iea限心忠︸06户NO6卜-=N叮目一飞l··‘少个l-||||11+.个Cr+打a抑甩.0卜 千、.J争子1.Jh︸︸,降卜产:, 0b3 19已?O.Tch△.,.J一冲.,11!11!.。I!|1 .Twe 晓fy扮aO︸‘........‘.‘...........‘.‘.......百.卫................0的-曰幼仍的6汽-a娜卜卜·力幼卜曰牙6L妞.1 1.,.1.B.比月a!,创幼一.帅一6含|︸l·b越·O飞的嚼a一·l·它毋O-的聋聋帕P{阅卜~卜一_,,:必对冕周·卜l·。心一r晚06才06‘公门0O︸石,一一一洲十_ 口6656夕勺‘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l las曰8.…少 …  相似文献   

7.
l川}二姗樱l奋务招{J‘,,卜加行l}袱下半l*}爪哥中耳长砰{从旧1帕时,州肛一{~—一一—__(京平礴姐外扑芝赞裂牌乘彝份盛任恤兴宾担︶ 如眠你侧今不夏霉尔份和. 都眠嗽葵担鬓份柳刮暴葬体 如以你扮牟耸以却辫澳婆 洲礴块如呱你扑褥训 咖以嘟耸娜切坪务妞长圈澳架葬份孝期 郁斌嘟扑牟饭裂秘妞世 易蜘袱如以嘟宾尔兴彭 水以嘟刽新拭一﹃影寡尔标砌 如尔扑晒暇 如瞩吻舫妞饭裂甥愉 如嗯称那伞孚份恻孚体藻 侧翻钵白、任叹握裂邻褂认认训目支妞阅退莎落画任 邵瞩嗽外搜赞淘送份喇朴牟俗润场凶叭外攀赞裂械暇姗幸一坡城{调豪葺里食侧*输{峪侧侧二…  相似文献   

8.
l f i 时 间l地 点! 会 议 名 称 j 联系人或单位 1 j { 吉降坡;88年亚洲采矿会议:地质、采矿、矿物44届矿冶学会3月8—1 1日 ;(马来西亚)加工、冶金国际会议与展览会 (IMM) 休斯敦3月1 4—1 8日i (美国) {拉巴特3 Jj 14一18日I ;(摩洛哥) I第1 9届月球与行星科学年会 }Pame。a’。ne s,Lr‘ }Projects office第1届非洲水资源及其计算方法国际讨!论会巴 黎;环境科技展览协会科技日会议(法国) 休斯敦3月20一24日 (荚阚)3月28—30日Prof.D.0Uaza0E.M.1.!环境科学技术发展叭!会(ASTE)石r:Kamel Salana(国际断裂研究会议主席)休斯敦大学…  相似文献   

9.
~~-一--------一一一~—岸洲味菊翻石一绿纤石t11、性闪J{劣相喘硬t堆僻罗梦碧闪l岩绿布石兰闪石阳起石绿;吧石照硬绿泥 石关, 穿弗石杆1j};弗子,一行佛子、一石英i虫沸行一钠长石一石英石英一钠长石一一冰长石石位一钠长丫1一蔺钧f.绿夕f了了绿成了f〔方解了己阳起石眯沙亡们哪石更乞诀彩亡f飞l’l了‘了,李《、关一}气’性者‘理七平一绿讼亡弓1一‘气囚了:硬l:男硬蛛泥妇硬牢1了吞钠l几了.青钊1户J子1黄抽石暇石纵而日.绿辉了f钠I勺石绿步下石或矍鬓卜嘿毕变火山六变杂砂岩平枚岩片料一泥质山石r....esweesesse卜系列斧异粼:以招榴石 …  相似文献   

10.
《地质论评》1947,12(6)
(文)雳箫文,(郭)舜害毅述郭:四叠王竹泉王嘉阵王朝韵王红王超翔王本英王承棋方鸿慈尹羚黝六盏阮锥周七叠宋淑和(文)(文)(砰)(文)(文)(文)(文)(文)(文)李魔遗余伯良何侣霖何春辣杜侄偷吴磊伯九盖(豁〕(文)(爵)(文)(文)(文)(文)(文) 4弱 431 496 489 637395,509 597 ?236,13扣07咋‘︸勺,上n白8 8 QU 8 6 00脚了石· 1人Zn自尸OJ佳曰匕4(文)(文)(部)(舞)(抨)(弄)(文)(文)163侯德封郝剑十盆除萝熊秦僻高存履揭子旗翁文派十一盏(文)f文),J njg乃n,才︸勺叮‘9口0﹄9 00白QO,人q‘OUq习nj CO月吮门王沈永和沈其翰李魔源李四光李春晃(文)(舞)…  相似文献   

11.
作者索引     
《地质学报》1953,32(1)
、声~王团事(觅翻增乾、王团事)司幼束:朋放舔脚瞧用染色法、着色法及印像法辨撤确物的介招(276)宋天貌:地胃透明瞪及油液析光率测定的新方法(282)沈永和:腿石石灰岩的接隅燮臀,(?1力..……,.。卜-李四光:朋赞地臀精浩的三重基本概念(253).·.二,.,.」李希劫·(花友仁、李良峨,范承钧,段团建,瞿玺111):霎南束川铜绷地熨李良圈(见李希勃歹“花友仁,’李良蛾,范承钧,段团建,瞿霎川)李秉偷:’推澹‘横无挂滋物宜替的教率工具(177)金金金四五七别洛扁素克B.日.:大地椒浩的翌展(289)地鼓肆浩和地鼓鼓展的阴厢.(301).人叠九叠十叠十一雯 沙特斯基…  相似文献   

12.
西藏昂仁县罗布真金银矿位于冈底斯成矿带西段,其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南拉萨微陆块,矿体受北西西的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于始新世帕那组火山岩中。按照矿石工业类型分类,矿石类型可分为角砾岩型、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等三类,主要金银矿石矿物为自然金和碲银矿等。矿区广泛繁育不同特征的热液脉体,通过系统的野外观测以及全面的岩相学研究,依据矿物共生组合、脉体切穿关系及蚀变特征,将热液脉体从早到晚划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S1)的石英-黄铁矿大脉、玉髓华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S2)的石英-金属硫化物网脉、石英-碳酸盐矿物阶段(S3)的石英-方解石细脉。罗布真金银矿床热液脉体主要发育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富液两相包裹体、富气两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碳酸盐矿物)三相流体包裹体。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成矿阶段的石英脉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测、显微测温、成分分析以及H-O同位素测试。S1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温度集中在310~330 ℃,盐度(w(NaCleq))集中在5.0%~10.1%,密度介于0.60~0.80 g/cm3;S2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温度集中在240~280 ℃,盐度介于3.0%~7.0%,密度介于0.70~0.90 g/cm3;S3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温度集中在121~215 ℃,盐度集中在1.0%~5.0%,密度集中在0.85~1.00 g/cm3。拉曼分析表明,罗布真金银矿的流体包裹体成分以H2O为主,并含有少量的CO2、N2、CH4等气体及方解石子晶。各热液脉体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text{D}}_{{{\text{H}}_{2}}\text{O},\text{V-SMOW}}}$值的变化范围为-106.1‰~-97.5‰,δ18${{\text{O}}_{{{\text{H}}_{2}}\text{O},\text{V-SMOW}}}$值的变化范围为-7.33‰~-7.13‰,展示其成矿流体主要源自火山岩围岩中的循环地下水,在早阶段还有少量岩浆水的加入。成矿流体在岩浆作用驱动下,沿着断裂从深部封闭体系运移到浅部的开放体系,迅速突破临界状态减压沸腾并产生相分离导致金属硫化物沉淀,形成矿化。随着含矿热液成矿物质及金属硫化物的大量析出,流体温度、盐度迅速降低,金属矿物成矿作用随之结束。罗布真金银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中低密度并含有少量CO2、N2、CH4等气体的流体,具有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第期康定激华之冰川池形李承只西北蝶口1季已要贯南路南铜谈地段舫权路兆洽四川之汾石各地致峙代植物之杭通及其岔峙之玻境生成水稍土的琅墩和他的趁T)]食银;雌静‘文前鹤原著粉姓名,文往侣并涯人性名、批士:旗德怪触而之禽徽及其涌缝 百饭郭介钾1探健初9黄兹31郁圈城39斯行睦43朱迷古59(下鸿植)7779 818787只格:用重液及雕心力以瓜分沉枯物,l,碱物成份 之一新法(裸加)安特生:辈格葡北部羲太夫之被粗花肖岩服之研 究(嫌111)魏格那自由科举院:北美基形热脊椎ffi)l物化石(张晚韶)牛无耳:古生代晚期之斧足频化石(强呜韶)第二期赚热恐旎之初步…  相似文献   

14.
李时珍石—一种Zn硫酸盐新矿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万茂  陈国英 《矿物学报》1990,10(4):299-305
李时珍石是一种Zn硫酸盐新矿物,发现于我国青海省锡铁山铅锌矿床氧化带,化学分子式是ZnFe_2~(3+)(SO_4)_4·14H_2O。该矿物产于硬石膏裂隙或孔洞中,与粒铁矾、叶绿矾、自然硫、石膏、黄铁矿、石英等共生。晶体习性板状或板柱状。淡玫瑰紫色,玻璃光泽。硬度3.5,解理{010}近于完善。实测密度D_m=2.206(4)g/cm~3,计算密度D_c=2.201g/cm~3。偏光镜下无色,无多色性,2V(-)-47°;黄光中的折射率:α——1.522(2),β——1.568(1),γ——1.578(4)。空间群P(?),晶胞参数:a=6.477(1),b=15.298(3),c=6.309(1),α=90.20°(1),β=101.11°(1),γ=93.97°(1),V=611.9(1)(?)~3,Z=1。DTA曲线在119—156和740℃处有2个主要强吸热峰,在214,246,296和802℃处有4个弱吸热峰。TG曲线表明矿物在加热时,分阶段脱失结晶水,到310℃时,总失重量为30%。红外光谱在3351—3035和1131—997cm~(-1)处有2个主要吸收带;在1658—1651,667—537和484cm~(-1)处有3个次要吸收带。不同温度下测量的穆斯堡尔谱,由-Fe~(3+)离子的宽阔不对称单峰组成。  相似文献   

15.
高铁铁橄榄石(ferrifayalite)是富含Fe~(3 )的硅酸盐矿物,产于我国辽宁省似鞍山式磁铁矿矿床中。它在矿石中分布不均匀,多呈条带状产出,含量一般低于磁铁矿,有时含量可高达10%,晶体主要呈他形粒状,粒径0.25—0.7毫米,个别达1毫米。黑色,半金属光泽,条痕为黑褐色,(100)解理清楚,(010)解理不清楚。有中等磁性,具中等电磁性,硬度5.5—6.5,比重3.967。在偏光镜下不透明,反射光下为灰色,非均质,双反射清楚,折射率是由反射率换算的,在‖解理时N_(546)=2.03±0.04,N_(589)=2.01±0.04;⊥解理时,N_(546)=2.04±0.04,N_(589)=2.03±0.04;重屈折△_(546)=0.01,△_(589)=0.02。化学成分简单,较稳定,Fe_2O_3含量高,可达45.1%,结晶化学式为Fe~(3 )Fe_2~(3 )[SiO_4]_2。该矿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_(2h)~5—P2_1/b。a=4.808,b=10.171,c=5.824,α=90°。粉晶强谱线有:3.488(10),2.774(9),2.521(10),2.405(7),2.246(7),1745(8)等,线条有弥散现象。差热分析曲线上700℃处有一放热峰。红外光谱在460—620频率段为SiO_4为变形振动,840—1120频率段为SiO_4的伸缩振动。单晶结构分析系用等倾斜魏森堡多重胶片法按橄榄石定向,共收集了0kl—2kl,hk0—hk2,h0l七套照片,246个非零独立衍射点。照片上显示出V_h—D_(2h)—mmm劳埃对称,因为在[010]方向的魏森堡图上见到约40%的h l=2n 1弱衍射点以及在P(VW)原子间向量投影图上没有P(OW)的哈格峰,这就证明晶体中不存在橄榄石空间群D_(2h)~(16)—Pbnm中的n滑移面和m对称面。所以确定唯一空间群C_(2h)~5—P2_1/b。各种原子的坐标参数是根据结晶化学原理和原子间向量投影图确定的R_(okl)=0.23,R_(hko)=0.21。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高铁铁橄榄石是一具有序缺席橄榄石结构型的独立矿物,在结构上具有橄榄石结构的某些相同特征,包括一个相同的四面体方位,但所不同的是以公用稜连结的八面体直链代替了锯齿状链。Fe~(2 )位于对称中心1上。但本矿物在(0,0,1/2)及(1/2,1/2,1/2)对称中心位置上Fe~(2 )作有序空缺席来实现。矿物的解理、硬度、光性等物性在结构上都得到合理的解释。作者对高铁铁橄榄石结构分析时发现该矿物与铁橄榄石之间存在一个Fe~(3 )代替Fe~(2 )的异价类质同象系列的问题。Fe~(2 )被Fe~(3 )按其xFe~(2 )换2/3xFe~(3 )的方式所代替,因此在一些等值结构位置上形成空缺,当空缺位置由无序缺席代替变为有序缺席代替时,其结果必然导致晶体结构由高对称变为低对称。高铁铁橄榄石就是这种量变到质变的产物。它属于不完全的类质同象系列。按元素周期表对角线发展的类质同象代替规律,作者认为也适用于过渡元素的异价离子间的置换,从高铁铁橄榄石这一事实与在其他硅酸盐矿物中所观察到的情况是一致的。根据矿物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及晶胞大小与I. W.金兹堡等人所报道的含MnO_2Ferrifayalite比较,本文作者认为二者可能属于同类矿物,但他们认为该矿物是由锰铁橄榄石 Fe_2O3、 SiO_2三个物相所组成的非独立矿物,他们推测该矿物的结构与本文显然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6.
志留纪昆仑山地区构造古地理环境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北部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中,在昆仑山地区测得志留纪(S),奥陶纪—志留纪(O-S)剖面39条,剖面厚度从169m到8260m不等,地层的上下接触关系多为断层和角度不整合。从沉积环境、物质组成等方面,反映出昆仑地区从西向东古地理环境为滨浅海-深海-滨浅海-深海的分布特征。西昆仑温泉沟群(S1W)在英吉莎县西,以砂岩、板岩为主,沉积环境为浅海陆棚;在麻扎一带,主要为砂岩、粉砂岩、板岩及硅质岩等,麻扎附近的石英片岩、砂板岩及灰岩中,含拉斑玄武岩,为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下,深海相(俯冲带海沟沉积环境,麻扎一带),斜坡相浊积岩沉积(麻扎东、西一带),在麻扎一带叠复厚度8260m,向北西、南东方向变薄;东昆仑在木孜塔格峰北,该群为一套深海-半深海复理石沉积,由灰色、浅灰色浅变质各种岩屑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中晚志留世达坂沟群(S2-3D)在西昆仑为半深海到滨浅海沉积环境,在东昆仑沉积一套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地层,以浅海环境为主。在若羌南的白干湖组(S1b)发育深海浮游生物——笔石,为深海相浊积岩,从下到上浊积扇向海推进,水体逐渐变深,属拉张环境下的深海弧后盆地沉积环境。在格尔木西南志留系赛什腾组(Ss)自下而上由大陆斜坡至陆隆和深海沉积到浅海的沉积环境演化,具有非扇大陆斜坡沉积类型,以远源浊积岩、半远洋沉积为特征,代表古海盆收缩到残留海盆阶段的沉积。布咯达坂峰东,加里东晚期(S3)同碰撞型二长花岗岩体锆石的LA-ICP-MSU-Pb年龄(421±3)Ma、(423±16)Ma。在格尔木东南的纳赤台群(OSN)超镁铁岩-辉绿岩墙-玄武岩-深水硅质岩构成早古生代的洋壳组合,具有蛇绿岩套特征。基性变玄武岩显示为洋中脊或洋岛环境。硅质岩的地球化学指标也显示为洋中脊或大洋盆地的远洋深水环境,超镁铁岩是古洋壳残片的地幔岩部分,变碎屑岩属大陆斜坡相沉积,碳酸盐岩具近岸沉积特点。格尔木东南纳赤台群大洋中脊拉斑玄武岩(MORB)型,锆石SHRIMP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419±5)Ma,为S4。总体上,志留纪昆仑地区应是加里东运动之后在逐渐消失的残留洋,表现出复杂的多岛洋盆体系。这一构造古地理环境的确定,为该地区已经发现的矿床形成机制的研究和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次报告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内蓬错地区接奴群火山岩夹层中具有富硅(70. 5%~75. 2%)、高镁(2. 4%~3. 5%)和高Mg~#(69. 4~75. 7)等特殊地球化学特征的流纹质岩石(流纹英安岩、流纹岩),并对该岩石进行镜下鉴定、造岩矿物电子探针分析、锆石U-Pb和Lu-Hf同位素分析及全岩地球化学测试。岩相学观察发现,在斑晶和基质中均可见一定量的黑云母以及少量白云母。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揭示该套高镁质岩石镁质成分主要由黑云母(MgO=9. 2%~20. 0%)贡献;白云母也具有富镁(MgO=1. 4%~4. 0%)的特征,因含量较少故贡献较弱。岩石具典型的弧火山岩特征,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SFE),并具明显的Sr、Eu负异常。2件锆石U-Pb年龄结果(161. 5±0. 5Ma、163. 3±1. 7Ma)指示其为中-晚侏罗世火山活动的产物,与前人报道该地区高镁安山岩年龄一致,且具一致的ε_(Hf)(t)值和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与高镁安山岩具有成因联系。研究结果表明蓬错高镁质流纹岩是由俯冲洋壳沉积物熔体与地幔组分发生交代作用经由角闪石等矿物相的结晶分异形成的酸性岩浆,并水下喷发的产物;结合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形成于与洋壳俯冲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因研究区地处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内部,夹持于南羌塘和北拉萨地块之间;且研究区出露老地层(二叠纪之前),南北两侧均有蛇绿岩展布,故提出蓬错高镁流纹质火山岩可能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内部小洋盆洋壳俯冲至微陆块之下的构造地质背景。蓬错流纹质岩石为首次报道的具有高镁、富硅特征的流纹质岩石,这种特殊岩石的发现不仅完善高镁岩石家族体系(高镁玄武岩、高镁安山岩、高镁英安岩和高镁流纹岩),同时也为研究班怒洋演化提供详实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目次     
王鸿祯先生(1916-2010)是一位学识渊博、勤奋开拓的地质学家和教育家。他所研究的领域包括古生物学、地层学、古地理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和地质学史等多个学科。 在地层古生物和古地理学研究方面,他建立了四射珊瑚的系统分类体系和演化阶段;提出了以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为主的地层分类观点,将沉积相与构造背景相结合,区别不同的古地理格局与古构造框架,主编出版了《中国古地理图集》;提出了层序地层的分类级别体系及其与天文周期之间的可能联系。在中国大地构造和全球构造运动研究方面,提出了构造名词体系和中国及全球的基底构造单元和构造发展阶段划分;提出了以泛大陆(联合古陆)为准的大陆聚散周期的认识和地球史上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节律及其可能的天文控制因素;进行了不同时期的全球古大陆再造研究,并形成了全球构造活动论和历史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地球发展史观。在地质学史方面,他提倡以学科发展史和思想史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求“以史为鉴,继往开来”。王先生发表论文230余篇,出版专著、图集和教材等20余种。王鸿祯先生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7年,1991年),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教材特等奖(1988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4年)和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特别奖(1996年)。 为纪念王鸿祯先生诞辰100周年, 进一步弘扬王先生的学术思想,我们组织出版了这本纪念文集。本专集共收集4篇缅怀文章和22篇研究论文。论文所涉及的内容都是王先生重点研究和关注的领域。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大致分为3个部分:(1)大地构造与沉积古地理;(2)前寒武纪地质及早期生命环境相互作用;(3)综合地层学与古生物学。 “大地构造与沉积古地理”专栏包括9篇论文。潘桂棠等以对接带、造山系和陆块区三类大地构造单元相的时空分布为依据,结合超大陆汇聚裂解和洋陆转换关系,将中国的大地构造演化划分为太古宙-前南华纪(>820 Ma)、南华纪-中三叠世(820~227 Ma)和晚三叠世-新近纪(227~2.6 Ma)三个主要阶段,并对各阶段中国大地构造时空结构和主要组成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张克信等基于大地构造相分析了中国不同时期的洋壳板块地层类型,总结了新元古代以来洋壳板块地层分布及其构造演化规律,指出古亚洲洋的洋陆转换有自西向东的穿时现象,中央造山带的洋陆转换自北向南依次完成,青藏高原中部的龙木错-双湖-孟连带代表原古特提斯洋分阶段增生至最终消亡的对接带。李思田应用“大地构造域”和“岩石圈对接消减带”的概念总结了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和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分布关系,指出中-西部大型叠合盆地均位于有前寒武纪稳定基底的构造域中心,具有大规模油气聚焦的重要条件;而多阶段构造运动则对应于构造域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控制了盆地演化史。邓晋福等应用讨论板块构造与岩浆旋回,提出“俯冲增生造山”和“陆陆碰撞造山”应分别对应板块会聚构造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造山作用,前者主要由俯冲增生杂岩和岩浆弧构成,而S型花岗岩对后者具有指相意义;并进一步讨论了中国三个陆块区与西伯利亚、印度克拉通之间大洋区洋陆转换形成的俯冲增生造山随后的陆陆碰撞造山俯冲过程。杨巍然等系统回顾了我国大地构造研究领域的学术思想发展阶段,对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流派,如多旋回学说、断块学说和区域大地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指出开合构造运动反映了地质体运动的基本形式,揭示了地质运动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刘少峰等阐述了板块构造古地理重建的思路、内容和方法,强调应在全球板块构造背景下重建“深时”、原位、原型的活动古地理,并指出在古地理重建和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应该遵循“定量、定位、定向和定型”的原则。乔秀夫等提出利用地层中保存的古地震记录--软沉积变形构造研究区域构造地质演化的新思路;并据龙门山地区中-新生界发育的古地震记录,提出了该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地质演化阶段与发展过程。方念乔基于晚中生代“海南陆缘弧”多种资料的分析,指出该弧的岩浆与俯冲造山活动在K1晚期至K2早期达到高峰,随后发生拉张;晚中生代的构造活动反映了特提斯南海的消减过程;向北俯冲于该弧之下的“古南海”实际上是特提斯多岛洋北部的边缘海,应称为“特提斯南海”。徐备的文章结合前人研究,根据自己团队的新近工作,作者提出“温都尓庙洋”的概念,并进一步阐述了它的演化模式。这是华北北缘早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的新认识。 “前寒武纪地质及早期生命环境相互作用”专栏含7篇论文。史晓颖等分析了生命起源的环境条件及其早期演化阶段与大气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指出自生物在地球上出现之后就表现为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协同进化关系,并通过其生命代谢和生物化学过程影响海洋化学条件,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生命演化和生态多样化进程。陆松年等总结了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它们反映了岩石圈形成和不同的演化转折期,指出中国保存了与古元古代Columbia和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汇聚和裂解相关的多种地质记录,为研究地球系统变化和成矿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天然实验室。苏文博等总结了近年我国在中元古代年代地层学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厘定了地层格架;指出在Columbia与Rodinia超大陆过渡期,华北克拉通与印度、澳大利亚、北美、西伯利亚等古陆相邻,在约1.1 Ga之后华北东部与扬子华夏等地块拼合,并与北美、澳大利亚等古大陆相连接。李怀坤等在扬子北缘打鼓石群的凝灰岩夹层中取得了1 225~1 239 Ma的锆石U Pb年龄,证实其与神农架群为同期沉积,均形成于Columbia超大陆裂解背景下。张海军等在柴达木北缘红藻山组的凝灰岩夹层中取得了1 640~1 646 Ma的锆石U Pb年龄,证实其时代属古元古代末期;指出柴达木北缘广泛发育的“全吉运动”应与华北的“吕梁运动”相当,而不与华南的“晋宁运动”对比。汤冬杰等发现华北铁岭组海绿石相普遍具有高钾、低铁及较高的Fe2+/Fe3+比特征,与显生宙海绿石明显不同;通多方法研究,提出多孔基底、高K+浓度和亚氧化海水条件是导致中元古代浅水海绿石沉淀和演化的重要环境条件,可用于指示古海洋氧化还原界面深度。宫开萍等建立了神农架地区的南华系地层序列,并与相关地区做了对比。 “综合地层与古生物学”专栏包括6篇论文。王训练等认为高分辨率年代地层系统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基础,而目前使用的任何一种地层学方法其分辨率都是有限的,因此强调地层学研究中应采取多方法的结合以达到高分辨的目标。汪啸风据岩相、生物和构造组合特征的再研究,确认奥陶纪华南可识别出扬子浅海台地、江南南秦岭过渡带和华夏陆缘岛弧边缘盆地三种不同类型的构造古地理区系;建议以Cordylodus intermedius的首现作为全球寒武系奥陶系界线的生物划分标志,以益阳阶取代“道保湾阶”并做为我国奥陶系正式的年代地层单位。马坤元等通过多方法研究,在华北下奥陶统亮甲山组识别了40.5万年和9万年2个级别的米兰柯维奇旋回周期,极大地提高了地层研究的精度,并进一步指出早、中奥陶世之交由天文轨道周期变化引起的全球气候改变可能对这个时期的生物大辐射有重要调控作用。钱鑫等通过对老挝琅勃拉邦构造带放射虫硅质岩研究,证实其时代属早石炭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其属非热液成因的远洋硅质岩,从而证明早石炭世在思茅和印支板块之间存在着开阔的弧后盆地。武思琴等分析了黔西南下二叠统以碎屑岩为主的沉积体系,认为该地区陆棚泥质沉积形成于冰川消融导致的海平面快速上升期,而不是冰川增长期的低位域沉积,指出冈瓦纳冰川的推进和消融是控制黔西南早二叠世地层发育样式的主要因素。万晓樵等就当前国际侏罗/白垩系界线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在分析多种资料的基础上,建议以土城子组为中国北方陆相侏罗/白垩系界线过渡地层的重要参考剖面开展深入研究,以求标定陆相地层中侏罗/白垩系界线的确切位置。 总的说来,本专集的论文覆盖学科较广,既有对学术问题的综述和回顾、对发展现状的总结和展望,也有具体地质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讨论,其中不乏创新性认识和成果。 谨以此专辑纪念王鸿祯院士诞辰100周年。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了重编《中国区域地质志》的科研项目,其主要任务是应用板块构造新思维和大陆动力学的新理念,对过去百年特别是近30年来取得的地质新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和成果集成,使之系统化、规律化和理论化,提供一套有宏观影响的区域地质科学成果,奠定中国地质调查第二个百年的重要基石,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这套志书包括省级、区级、全国3个层次,共约60余部志书、300多幅系列地质图件和全国1∶50万比例尺地质数据库。这是一套规模宏大、最具系统性和权威性国家基础地质数据资料,堪称中国地质的百科全书,将在地质事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地质科研、地质教育、科学普及和国际地质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将为发展和创新地质科学理论开辟道路。这将是我国地质调查研究历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地质事件。 通过志书编纂,已经取得诸多阶段性研究成果:从陆地与海洋、地表与深部的结合上大幅度地提高了中国地质研究程度;提出发展洋板块地质研究的学术思想,在若干造山带中发现了典型的蛇绿混杂岩、洋板块地层系统和洋内弧火成岩组合;厘定了中国蛇绿岩类型,建立了不同类型蛇绿岩鉴别标志;提出了造山带洋板块地层序列重建模型,进行了造山带洋板块构造地层区划;揭示了中国3个克拉通地块形成演化过程和动力学机制,在华北克拉通,首次划分出3个古老陆块,厘定出4期重大岩浆事件和2期变质事件;提出我国中—新元古界新的划分方案,重新厘定了江南造山带、川滇等中国南方元古宙地层层序;初步厘定了全国岩浆岩时空分布规律,提出花岗岩成因新认识,总结了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分布规律,揭示了其“面”与“带”相结合的分布特点;重新划分了中国地质构造单元,把对接带与克拉通、造山系一并作为一级构造单元,以多个实例证实板块构造启动于新太古代,证实原划归元古宙变质基底的黑龙江群为一套典型的洋板块地层系统,针对二叠纪—早三叠世俯冲增生杂岩带提出江南造山带为复合造山带的新认识;划分了中国大陆岩石圈构造单元,总结了各构造单元岩石圈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建立了岩石圈三维结构模型;在京津冀地区第四纪建立了7个冰期、6个间冰期和1个冰后期以及10次海侵、13次海退的冰期及海陆演化进程;在北京、上海和一些省级地质志中,开展了城市地质研究,总结了与城市建设有关的地质要素,首次编纂了海域地质志,总结论述了我国海区及邻域海底地形、地貌及地质的基本特点,编制了系列地质及地球物理图件。 为了使编志过程产生的成果及时提供给社会使用,我们组织编纂了这期专辑,我们还特邀侯增谦院士、高锐院士、王涛研究员、万渝生研究员、张进研究员与其团队专家撰写论文。本专辑共收集26篇论文。论文内容主要分为4部分:(1)俯冲碰撞与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与成矿系统;(2)洋板块地质与造山带地质;(3)海洋地质和新生代地质;(4)月球地质与基础地质数据更新。 “俯冲碰撞与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与成矿系统”专栏5篇。张洪瑞、侯增谦认为造山带热结构对大陆碰撞带形态大小、构造样式、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分析对比了比利牛斯、阿尔卑斯、加里东、青藏高原、华力西等全球主要造山带热结构和热扰动对碰撞成矿的控制作用,提出密西西比河型铅锌矿和造山型金矿是大陆碰撞带内最常见的矿床类型。高锐等通过5 000余公里深地震反射的高精度探测,获得青藏高原巨厚地壳精细结构,揭示了青藏高原与周缘陆块俯冲碰撞的深部行为与样式和高原南北对冲模式、塔里木地块与西昆仑造山带面对面碰撞,以及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部印度板块上下地壳拆离、上地壳向北仰冲、下地壳向北俯冲形成的剪刀式俯冲碰撞模式;同时发现高原腹地莫霍面平坦、地壳较薄,而扬子板块西缘边界为龙日坝断裂而非过去认为的龙门山断裂。王涛等通过巨型岩浆岩带建库编图,揭示了东北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岩浆岩时空迁移规律,探讨和厘定了古亚洲洋、鄂霍次克洋和古太平洋构造体制时空分布范围和构造叠合过程,为深入研究板块体制叠合时空范围、叠合机制及其成矿过程提供了范例。万渝生等通过对五台山地区高凡群磨河组地球化学和锆石年代学研究,把高凡群形成时代限定于2 350 Ma和2 176 Ma之间,即古元古代早期。碎屑沉积岩中大量约2 700 Ma、2 540~2 500 Ma、2 300 Ma碎屑锆石表明,其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恒山—五台—阜平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早期变质基底。张进等研究了如何区分增生杂岩中俯冲期间和碰撞阶段的变形及其重要性,在详细介绍俯冲期间变形及其机制基础上,综合对比了俯冲阶段和碰撞阶段以及之后构造变形之异同,提出区别不同阶段变形的主要原则。 “洋板块地质与造山带地质”专栏论文13篇。刘勇等从“初步建立了洋板块地质模型”“识别出中国陆域62条俯冲增生杂岩带”“在南祁连和柴北缘等地发现了洋内弧”“制定洋板块地质构造图编图方案”等方面简要概述了洋板块地质从提出到现今的主要研究进展,同时指出,从大洋的复合演化过程研讨其对大陆演化的制约是洋板块地质的主要研究目标。特提斯洋等中国五大洋的演化、中国东部古太平洋和太平洋转换与中新生代成矿关系等基础地质问题,是洋板块地质研究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杨晓平等深入研究解析了大兴安岭地质构造,新识别和重新厘定出9条俯冲增生杂岩带,并归并出1条对接带和4条结合带,发现俯冲增生杂岩带时代由北向南逐渐变新,即由北部的早奥陶世演化到南部的中—晚二叠世,暗示古亚洲洋洋盆不断从北向南后撤,最终于早—中三叠世在西拉木伦一带陆陆拼贴,完成西伯利亚陆块与华北陆块的对接。杨雅军等通过对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及其形成构造背景研究,提出中晚侏罗世NE向展布的火山岩主要受控于蒙古—鄂霍次克洋的南向俯冲;早白垩世NNE向展布的火山岩受控于伊泽奈岐板块向东亚大陆的俯冲,晚侏罗世与早白垩世之交的磨拉石建造则是两个构造域转换阶段的沉积记录。刘宝山等对多宝山矿区英云闪长岩((226.3±2.3) Ma)和争光矿区闪长岩((229.3±3.1) Ma)的研究表明,二者均属于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形成于蒙古—鄂霍次克洋南向俯冲,并证明本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具有较大的银、铜、钼成矿潜力。李文龙等对大兴安岭北端富克山岩浆弧中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的研究表明,岩浆弧由北向南分布规律显示蒙古—鄂霍次克洋南向俯冲极性。任飞等对嘉玉桥—同卡混杂岩邦达岩组辉绿岩的研究表明其形成于早石炭世(330.9±1.6) Ma,为探讨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时空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张良等根据多个精确年龄数据,把滇中南元江县撮科蛇绿混杂岩时代厘定为中元古代晚期,属于MORB型蛇绿岩,这对于重新认识大红山群老厂河组属性、研究扬子克拉通西南缘中—新元古代构造岩浆事件等有重要意义。李文辉等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四川盆地北缘地震剖面采集的15个大炮数据进行层析成像研究,精确刻画了汾谓地堑(低速)、秦岭造山带(高速)、大巴山逆冲推覆带上地壳速度结构,探讨了它们沉积特征及构造控制条件。卢占武等在喜马拉雅造山带西部纵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实施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伴随印度板块俯冲引起的地壳尺度的多重构造叠置作用,使印度板块地壳减薄而喜马拉雅地区地壳加厚。寇彩化等对桂北四堡地区辉长岩(830 Ma)进行研究,显示其与弧岩浆岩相似,从而推定江南造山带西段860~830 Ma时期处于活动大陆边缘。崔显岳等在长乐—南澳构造带中泉港临头片麻状英云闪长岩中发现我国第五处岩浆绿帘石。以东南沿海现今陆壳厚度30 km推算,早白垩世陆壳厚度应为55~60 km,为中国东部滨太平洋带晚中生代地壳减薄提供了证据。朱小辉等把祁连山花岗质岩浆作用分为7期,分别论述了它们的类型及其产生构造环境,反映了祁连山从古元古代到三叠纪洋陆转换过程。徐盛林等通过Sr-Nd-Pb同位素填图研究,发现西准噶尔地区深部不存在古老结晶基底,晚古生代经历中晚石炭世(岛弧为代表的侧向生长)、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后碰撞垂向增生为主)和早二叠世—早三叠世3期造山阶段(壳幔混源垂向生长)。 “海洋地质和新生代地质”专栏论文5篇。侯方辉等通过东海地球物理研究,探讨了陆地构造向海区的延伸,认为整个朝鲜半岛基底、盖层均类似华北地块,虎皮礁凸起为一增生杂岩带,为浙江陈蔡俯冲增生杂岩带向海域的延伸。王明健等的论文认为:晚三叠世—白垩纪南海北部—东海南部为一统一大型盆地,其发展经历了由特提斯洋到古太平洋转换过程,形成不同类型盆地;潮汕坳陷和基隆坳陷都发育良好的中生代海湾相泥岩,油气潜力大。张宗言等通过孢粉共存因子分折法,从广东雷州半岛ZKA01钻孔地层孢粉分析中建立了古气候参数,于晚渐新世—早更新世识别出4个气候变化阶段,并与全球气候冷暖变化事件相匹配。田飞等通过内蒙古乌日图淖泽尔碱湖沉积过程及机理研究,加深了对浑善达克沙地碱湖干涸过程中沉积及生态演化过程的认识,为东亚夏季风北界地区古环境重建提供了依据。凌媛等总结了海洋、湖泊生态系统中生物标志物的来源和特征,列述了相关指标在国内外重建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及生产力方面应用的诸多实例。 “月球地质与基础地质数据更新”专栏论文3篇。金铭等编制了国际上目前最大比例尺(1∶250万)月球数字地质图,建立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月球地质数据库建库规范;首次对月球地质要素进行系统梳理和科学分类及编码,有利于促进月球科研成果集成共享和“数字月球”建设,也为开展行星地质编图奠定了基础。许可娟等利用我国探月工程所获数据和已有资料,应用ArcGIS平台,编制了1∶250万佩塔维厄斯幅(LQ-21)数字月球地质图,典型地质图的编研有助于了解整个月球地质演化史。冯艳芳等在分析国内外基础地质数据更新状况和问题基础上,提出我国依托地质云平台3.0构建基础地质数据更新体系的建议。 作为本专辑特约主编,我们衷心感谢专辑论文作者、审稿专家、《地学前缘》主编王成善院士、常务副主编王小龙编审和编辑部全体同仁们的辛勤劳作。我们希望本专辑对读者有所助益,对推动我国地质事业发展做出微薄贡献,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