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条山西南段已发现多处小型金矿床(点),成因类型为高一中低温热液型及岩浆热液角砾岩型。矿体受断层、隐爆角砾岩等构造控制,矿源层具有多源性,燕山期岩浆活动为该区金矿的主要热液来源,形成构造-岩浆-热液成矿系统。根据成矿规律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存在实现金矿重大突破的可能性,地质找矿应部署在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区。  相似文献   

2.
中条山地区铜金成矿地质基础和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中条山地区主要经历了四次与铜、金有关的重大地质事件,分别是新太古代花岗岩-绿岩带、古元古代裂谷作用、中元古代火山活动和中生代岩浆作用,其中以前二次最为重要。中条山北、东段以古元古代裂谷作用为主,叠加了中元古代火山作用和强度较弱的中生代岩浆活动,成矿以铜为主,其次为金。西南段以新太古代花岗岩-绿岩带的地质事件为主,并叠加较为发育的中生代岩浆活动,成矿以金为主,其次为铜。本区是铜、金成矿条件十分有利地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据矿床成矿作用差异,划分了12个三级矿床类型和20个四级矿床类型,其中斑岩型铜、钼矿,基性-超基性岩型铜镍矿,海相火山气液型铁、铜、铅锌矿,动力变成(动力热液)型金矿为成矿带内最具找矿潜力的矿床类型。基于成矿带构造演化及矿床在空间、时间上的分布及物质组成特征,划分为6个成矿系列,10个亚系列,其中以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铁、铜、铅、锌等矿床成矿亚系列,与中酸性侵入岩建造有关铁、铜、钼、金、银等矿床成矿亚系列,与镁铁-超镁铁岩有关铜、镍矿床成矿亚系列,与花岗岩建造有关钼、稀有金属成矿系列最具找矿潜力。不同矿床成矿系列间具一定成因联系,不同成矿系列可以彼此复合,共同组成成矿带成矿谱系。  相似文献   

4.
哀牢山金矿带原生金矿床的类型及控矿条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哀牢山金矿带位于红河、哀牢山构造变质带的西亚带.矿带由一系列不同成因和不同类型的金矿床组成.矿床受地层(上志留统、中-下志留统金厂组矿源层)、岩性(浅变质基性火山-碎屑沉积岩)、多期活动的压扭性断裂带(哀牢山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构造)和矿源岩(超基性、基性、中-酸性岩浆岩)成矿条件控制.矿床是在矿源层、矿源岩基础上,经过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改造而富集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北山裂谷红石山镍矿床特征及成因——多期岩浆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东天山南部北山裂谷带中出露大量镁铁-超镁铁岩,铜镍含量较低。红石山镍矿位于北山裂谷金铜镍成矿带西部,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结合裂谷环境下成岩机制,对红石山铜镍矿矿区侵入岩序列、容矿围岩及构造、矿体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红石山铜镍矿成矿环境及成矿作用演化特征,建立多期岩浆成矿模式及找矿标志,以期为矿区寻找隐伏矿床(体)及铜镍矿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皖赣沿江地区分布着大量中生代侵入岩体及其岩石包体和相关的夕卡岩矿床。本文在综合整理作者研究团队近30年来所获得的区内大部分侵入岩体及其岩石包体和夕卡岩矿床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聚焦区域中生代壳幔相互作用与多成因夕卡岩成矿过程分析,为发展壳幔成矿学打下一定基础。基性侵入岩和镁铁质岩石包体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表明,皖赣沿江地区在中生代发生了碰撞后(145~135 Ma)富铜金和造山后(130~120 Ma)富铁金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和相应的壳幔混源岩浆作用。壳幔混源岩浆作用主要包括结晶分异作用、同化混染作用、岩浆混合作用和岩浆熔离作用。夕卡岩矿床地质调研和镜下观察结果显示,两期壳幔混源岩浆侵入晚古生代到早中生代围岩地层后引发了多成因夕卡岩成矿作用,形成了接触交代、层控、岩浆和复合叠加等多成因夕卡岩矿床。接触交代、层控、岩浆和复合叠加夕卡岩矿床分别以热液交代、沉积+热液交代、岩浆结晶+热液交代和沉积+岩浆结晶+热液交代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为特征。在碰撞后酸性-中酸性侵入岩体中产有富Cu和Zn等成矿物质的元古宙变质岩包体,表明碰撞后富铜金的底侵玄武岩浆或其演化岩浆在浅位岩浆房中同化了元古宙变质基底成矿物质(铜锌等)储库导致铜进一步富集,从而形成更富铜的酸性-中酸性岩浆。在碰撞后中基性-基性侵入岩体中产有含大量Cu-Fe硫化物(黄铜矿和磁黄铁矿)和氧化物包裹体的深位和浅位堆积岩,表明碰撞后富铜金的底侵玄武岩浆在深位岩浆房中和其演化岩浆在浅位岩浆房中发生了强烈的结晶分异作用导致铜铁亏损,形成更富金的中基性-基性岩浆。酸性-中酸性侵入岩体中夕卡岩包体和夕卡岩中辉长岩-夕卡岩过渡包体的存在表明,碰撞后富铜金的底侵玄武岩浆在侵位处同化晚古生代含铜铁矿源层的碳酸盐地层导致铜进一步富集,形成更富铜的夕卡岩岩浆。更富铜的酸性-中酸性岩浆、更富金的中基性-基性岩浆和更富铜的夕卡岩岩浆是形成碰撞后时期接触交代和层控夕卡岩铜矿、接触交代夕卡岩金矿和岩浆夕卡岩铜矿的最重要控制因素。在造山后中基性-基性侵入岩体中产有含大量Cu-Fe硫化物(黄铜矿和磁黄铁矿)和氧化物包裹体的堆积岩,表明造山后富铁金的底侵玄武岩浆在深位岩浆房中发生了强烈的结晶分异作用导致铜铁亏损,从而形成更富金的中基性-基性岩浆。造山后富铁金的底侵玄武岩浆在侵位处同化晚古生代含铜铁矿源层的碳酸盐地层、早中生代铁矿源层或者早中生代铁硅矿源层,导致铁、铁和铁硅的进一步富集,分别形成更富铁的夕卡岩岩浆、基性岩浆和中基性岩浆。更富金的中基性-基性岩浆及更富铁的夕卡岩岩浆、基性岩浆和中基性岩浆是形成造山后时期接触交代夕卡岩金矿、岩浆夕卡岩铁矿、矿浆型铁矿和接触交代夕卡岩铁矿的关键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7.
雅满苏北山位于康古尔断裂南侧,东部为黄山、香山、土墩铜镍矿,西部有近年发现的白鑫滩铜镍矿,构造位置处于东天山铜镍成矿有利地区。该区地表尚未发现与铜镍矿有关的基性-超基性岩体,目前取得的找矿成果表明该区具高重、高磁地球物理特征和很好的铜镍地球化学异常,地表工程揭露发现铜镍矿化线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铜镍矿化等特征分析表明,该区具寻找隐伏铜镍矿巨大潜力,值得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8.
甘肃北山南带西段金成矿带控矿因素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兆洲  安国堡 《新疆地质》2007,25(3):307-312
概述了北山南带西段金矿的成矿环境和控制因素,讨论了矿床的成矿时代和空间分布规律.区内金成矿主要受地层岩性、岩体和构造控制.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富金的火山-沉积岩为金矿的矿源层,晚加里东—海西期花岗岩侵入体与金矿密切相关,深断裂和区域性大断裂控制了矿带部位.这些矿带由一系列不同成因和类型的金矿床组成,金矿床是在矿源层、矿源岩的基础上,经过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的改造和富集而形成.依据找矿信息及化探异常、重砂异常的分布范围,归纳出16处具有较大金资源潜力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
中条山西南段与变基性岩有关的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变基性岩有关的铜矿,是在中条山西南段新发现的一种新的铜矿类型,其形成是在原始基性岩浆侵入或喷发作用形成的矿源岩或矿化体基础上,经过区域变质和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热液的改造加富而成,其成因应属与变基性岩有关的变质-热液改造型铜(镍、铁)矿床.  相似文献   

10.
与变基性岩有关的铜矿,是在中条山西南段新发现的一种新的铜矿类型,其形成是在原始基性岩浆侵入或喷发作用形成的矿源岩或矿化体基础上,经过区域变质和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热液的改造加富而成,其成因应属与变基性岩有关的变质-热液改造型铜(镍、铁)矿床.  相似文献   

11.
与变基性岩有关的铜矿 ,是在中条山西南段新发现的一种新的铜矿类型 ,其形成是在原始基性岩浆侵入或喷发作用形成的矿源岩或矿化体基础上 ,经过区域变质和印支 -燕山期构造 -岩浆热液的改造加富而成 ,其成因应属与变基性岩有关的变质 -热液改造型铜 (镍、铁 )矿床。  相似文献   

12.
王吉琚  余和勇 《矿床地质》1992,11(4):331-340
青龙—阜新构造岩浆成矿带,展布2类5型中生代花岗岩27处,分5次侵入,燕山期第2序Ⅰ型细粒二长花岗岩与成矿直接有关。两大矿源层——建平群中的钼铜金硫和长城系中的铅锌锰铁。壳源重熔花岗岩浆以多种方式将多源成矿物质汇集成多种类型的多金属矿床,在空间上形成紧密共生有规律展布的花岗岩成矿系列。在水平方向上以花岗岩体为中心划分出四个成矿带和相应的三套围岩蚀变组合。火山机构中由下而上呈现两层楼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3.
构造体制转换的温度场效应及其耦合成矿动力学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用FLAC方法 ,再现了湖南中生代岩石圈构造体制由挤压增厚转换为伸展减薄过程中 ,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地温场的可能的演化历程 ,探讨了其耦合成矿效应和深部动力学制约。结果表明 :(1)剪切应变带在地壳中纵横交错的分布格局为印支燕山期岩浆底侵和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成矿物质运移和定位提供了有利条件 ;(2 )构造热体制转换可驱动深部流体活动 (大规模侧向运移或向上运动 ) ,导致壳幔物质活化 ,控制流体循环和水岩作用过程 ,形成热液矿床 ;(3)矿床 (体 )往往赋存于剪切应变、体积应变和温度由极大向极小转换的构造部位 (或时段 ) ,而其极大值和极小值区域 (或时段 )均不利于成矿 ;(4 )由于不同构造部位剪切应变、体积应变和温度场扰动的差异 ,其成矿效应明显不同 ,从而形成金属矿床的韵律性分带结构 ;(5 )这种空间上的分带结构可能反映了其成矿作用时间结构、构造物理化学条件和剥蚀程度的差异 ,印支期W Pb Zn或Sn和Cu矿的形成与中地壳片麻岩类岩石部分熔融关系密切 ,而燕山期Cu Au矿的形成主要与基性岩浆底侵和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有关 ,并直接受控于该区中生代早期的岩石圈伸展减薄作用。这一认识可为成矿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总结同善构造—剥蚀窗内成矿地质条件的前提下 ,运用成矿系列理论 ,把区内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的变基性火山岩型、变砂岩型、大理岩型三大类铜矿分成了八种亚类 ,认为诸类铜矿与区内广泛发育的新太古代基性岩存在着成生联系 ,铜矿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早期的海底火山喷发带来的铁、铜、硫等成矿物质 ,经过最初的海水富集、火山活动末期的热液作用富集以及后来区域变质叠加富集进而形成了这一系列矿床。同时提出了新的找矿思路、找矿方法及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5.
中条山地区地质特征及铜矿床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覃志安  薛克勤 《华北地质》2003,26(2):108-113
中条山地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新太古界涑水麻粒岩-角闪岩相杂岩、绛县群角闪-绿片岩岩相变质岩、古元古界中条群绿片岩相变质岩、担山石群变质砾岩-石英岩、西阳河群安山岩、沉积岩和中新元古界沉积岩。区内岩浆作用强烈,以绛县期、西阳河期火山喷发、涑水期岩浆侵入为主,火山作用为铜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成矿物质。深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特别是其交汇处为成矿物质的运移和沉淀提供了空间。按成因该区铜矿床可分为次火山-火山气液再造型、远火山-沉积变质型、沉积变质型、层控热液型和热液脉型铜矿床,代表性矿床有铜矿峪、筐子沟、胡家峪、横岭关、落家河等矿庆。  相似文献   

16.
与岩浆热场有关的成矿组合是一个新概念,是指在一个或大或小的区域内,在岩浆活动集中的时间段范围内,在岩浆热场的统一作用下所形成和影响的所有矿床,不论成因和矿种,均属于一个成矿组合。与岩浆热场有关的成矿作用主要包括下列几类: 岩浆热液矿床、岩浆热场叠加的沉积矿床、岩浆热场叠加的变质矿床、岩浆热场叠加的能源矿床(藏)以及热泉型矿床等。与岩浆热场有关的成矿组合把金属与非金属成矿作用联系起来,把无机与有机成矿联系起来,把热液与沉积成矿联系起来,把热液与变质成矿联系起来,把金属与能源(燃料)成矿联系起来。这种成矿组合的分布有两种趋势: 一是纵向上的由不同温度构成的成矿组合,如钨锡—铅锌组合、锡—铜组合等; 二是横向上的由相同温度不同矿种构成的成矿组合,如钨锡—石墨组合、金—铜—煤组合、铅—锌—煤组合、油—气—煤—铀组合等。成矿组合强调综合找矿的思路,在找矿时,除了注意主要矿产的找矿外,还应当注意其他矿产和矿种的找矿。在找金属矿床时,注意非金属矿床、沉积叠加改造矿床、变质叠加改造矿床以及能源矿床找矿的可能性。在研究高温金属矿床时,注意与高温成矿相伴的其他矿种成矿的可能性,注意低温金属矿床成矿的可能性,注意与低温成矿作用相伴的其他矿种成矿的可能性。开阔找矿的思路,就不能拘泥于本行本专业,而是围绕岩浆热场,将找所有可能出现的矿为己任。  相似文献   

17.
辽东-吉南成矿带是2008年确定的首批16个重要成矿带之一,随着新的找矿进展和预测成果不断涌现,需要对其开展新一轮研究总结。本文以新的研究成果和找矿突破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将其命名为"辽东-吉南Fe-菱镁矿-Cu-Au成矿带"并对其开展成矿作用类型及勘查部署综合研究。该区带范围与III级成矿带辽东(隆起)Fe-Cu-Pb-Zn-Au-U-硼-菱镁矿-滑石-石墨-金刚石成矿带一致,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成矿作用类型及典型矿床的综合研究,初步建立了辽东-吉南Fe-菱镁矿-Cu-Au成矿带成矿谱系,并将其主要成矿期归纳为三期: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和中生代燕山期;在典型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评价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区主要成矿类型为沉积变质型铁-菱镁矿、火山沉积-变质改造型铜锌矿、沉积变质-叠加改造型铅锌矿、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岩浆热液型金矿以及造山带型金矿。结合区域找矿进展和潜力评价最新成果,认为本区Fe、菱镁矿、Cu、Au潜力巨大,为下一步勘查部署的主攻矿种,同时在本区划分了12个远景区,其中10个为重点远景区,2个为远景调查区,对研究区下一步矿产勘查部署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斌 《地质与资源》2003,12(2):72-77
吉林东部(延边地区)中生代以来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发育,火山活动强烈,岩浆侵入频繁,与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的金、铜多金属矿床多处,矿化蚀变线索多见,构成了知名度很高的五凤-小西南岔近东西向火山-岩浆期后低温热液型金、铜多金属成矿带.区内中生代火山-岩浆岩的形成是上地幔岩浆上侵的结果,同时伴有成矿作用的发生,在构造有利部位形成金、金铜或铜金多金属矿体.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幔,成矿是在酸性介质中还原条件下发生的.从远源至近源,成矿分带为Au、Ag→Au、Cu、Ag→Cu、Au、Pb、Zn→Cu、(Mo、Au),成矿温度从低温至高温变化,硫化物从贫硫化物向富硫化物变化.  相似文献   

19.
落家河矿田位于中条三叉裂谷南东支的落家河构造剥蚀天窗内,该区域位于线性构造和弧形构造的交叉部位,是成矿有利部位.落家河矿区赋矿岩性为新太古界绛县群宋家山组绿泥片岩和变细碧岩.宋家山组一套钠质中基—中酸性火山凝灰岩夹正常沉积钙质副变质岩组成.经变质后的绿片岩层是主要找矿层位,特别是该岩层沿走向或倾向变化大和膨胀部位.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