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石油类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调查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冀中平原某石油类污染场地为例,从污染源分布勘察、场地水文地质模型建立、土壤及地下水的现场调查入手,采用物探、坑探、钻探综合调查技术和定深取样等一些取样方法,对不同深度土壤及地下水的有机污染进行调查和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场地的土壤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30m深度内包气带和饱水带已被污染,50m深度的地下水中有有机污染物检出,石油类场地的污染特征主要表现为土壤及其地下水中含有高浓度单环芳烃和卤代烃。且单环芳烃在土壤与地下水中的浓度高于其它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2.
地质雷达在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迅  姜月华 《地下水》2007,29(2):81-85
地质雷达作为一种物探方法,应用于环境地质调查已有若干年历史.但应用于地下水及土壤的有机污染调查,目前在国内还未见诸报道.叙述了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阐明了地质雷达在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工作中的应用条件、应用效果,并列举部分国外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地质雷达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与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立斌 《安徽地质》2016,26(3):222-224
地下管网探测工作一般分为实地调查和盲区探测两个步骤。首先根据现有管线分布图进行实地调查,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盲目管线进行探测。本文介绍了地质雷达探测工作的基本原理。列举了地质雷达在地下管线探测中应用的实例,并结合实地情况,对探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运用地质雷达的理论办法,了解某区域范围内已知埋藏物所造成的地质污染情况,以便为下一步布置工程工作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这里还建立了用于区域污染识别的探地雷达探测数据处理模型,对地下污染情况进行了探测和识别,并与实际结果进行了比较。实践证明,该方法既可以提高探地雷达信号解释精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结合城市排水管道探测实例,依据地质雷达工作原理,通过试验确定了探测排水管道的施工参数;与地震资料对比,地质雷达对已知地下空洞与土质疏松体的探测结果验证了方法与参数选择的有效性;例举了桥梁、信号塔、井盖、广告牌、地下线缆等干扰物在地质雷达剖面上的典型特征,并对管道周边土体不密实、水集中渗流形成的地下病害体进行了解释;根据工作经验,就地质雷达法地下病害体探测程序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下岩层中有机化学药品的命运是很难预测的,将需要环境科学家花费10年或20年的时间研究受有机化学药品污染的场地。本文讨论了石油类碳氢化合物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的不同路径及其在地下岩层中的气相、液相和固相的分布,总结了常用于修复受石油类碳氢化合物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的技术以及这些技术的应用局限,简要讨论了美国环保总署常用于检测和测定土壤和水样品中石油类碳氢化合物的方法(8260、8270和418.1),以及一些最近开发的用于预测含水层系统中石油类碳氢化合物的命运和迁移的数学模型。本文提供了一些有关轻质和重质石油类碳氢化合物的毒性研究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若要使环境免受石油类碳氢化合物的污染,需要公众充分了解这些化合物所涉及的风险。石油产品的适当管理与谨慎处理能够降低污染的发生概率。利用装有漏油感应器和阴极保护装置的新型双重壁储油罐代替陈旧和已泄漏的地下储油罐,我们能够明显改善宝贵和脆弱的地下水资源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地质雷达探测技术简介地质探测雷达(GeologicalProbeRadio)简称(GPR).是一种新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我国应用地质雷达探测工程地质等方面的问题,还是最近几年的事.地质雷达探测与地震反向法原理相同,反射脉冲直接进入地下,记录从地下界...  相似文献   

8.
紫金山金-铜矿露天采矿场地下不明空区的地质雷达探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先进的地球物理技术探明露天采矿场地下不明空区的分布情况,准确确定其平面分布范围、顶面埋深及空间高度,对保障露天采矿作业的安全进行、预防突发性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运用地质雷达对福建紫金山金铜矿露天采矿场地下不明空区进行探测,在两个不同探测区块共完成18条探测剖面,剖面线总长近4km;经处理后的实测地质雷达剖面具有高清晰度、高分辨率,能准确反映地下各种不同规模的不明采空区的属性、平面位置、顶板埋藏深度、空区大致高度;地质雷达探测共查明较大空区异常55个。采用50MHz天线的地质雷达系统在该露采场的有效探测深度可以达40m以上。在露天采矿场,地质雷达探测受矿区地形条件及环境影响很小,可直接在岩(矿)石表面进行,不受第四系覆盖层对雷达波衰减吸收的影响。因此,地质雷达非常适应露天采矿场地下采空区的探测及定位。  相似文献   

9.
地质雷达技术具有操作性强、分辨率高、探测深度深、对地表环境无破坏和可重复探测等特点,在活断层探测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为验证综合多中心频率地质雷达天线探测活断层地下浅层结构效果,以民主村处发育的玉树活动断裂为研究对象,采用25 MHz、100 MHz、250 MHz和500 MHz中心频率的地质雷达天线对活断层浅层结构进行探测,并与探槽剖面进行效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低中心频率的地质雷达天线(25 MHz和100 MHz)可获取大范围内深度较深(约32 m)的活断层地下浅层结构的整体形态,从雷达图像上可识别出主断层分布范围、断层倾向及地下浅层结构等;而中高中心频率的地质雷达天线(250 MHz和500 MHz)则可获取局部范围内深度较浅(约3 m)的地下浅层结构,尤其是500 MHz天线。探测结果与地表构造地貌形态和探槽剖面地质构造一致,表明综合多中心频率地质雷达天线探测玉树活动断裂浅层结构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为活断层研究提供多尺度数据及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污染调查中的地球物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秋 《地下水》2014,(2):57-58
地下水污染调查是国内外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查阅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地下水污染调查的地球物理应用基础,主要的地球物理方法及其应用。主要的地球物理方法主要有电阻率法、大地电磁法、地质雷达法、放射性法、核磁共振法、地震勘探法等,这些方法对于不同的污染物有不同的特点,如电阻率法、大地电磁法多用于垃圾填埋场的污染,地质雷达法、核磁共振法和地震勘探法多用于有机污染。充分研究和合理选择这些方法,将使地球物理方法在地下水污染调查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