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专题紧紧围绕着大震预测的方法与技术这个主题,首先就当前的大震预测技术与方法对新疆的大震形势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随后回顾了大震预测方法进展,分析了大震预测面临的困难与科学问题,提出了大震预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与大震预测相关的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2.
《国际地震动态》2012,(8):39-40
本专题紧紧围绕着大震预测的方法与技术这个主题,首先就当前的大震预测技术与方法对新疆的大震形势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随后回顾了大震预测方法进展,分析了大震预测面临的困难与科学问题,提出了大震预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与大震预测相关的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3.
川滇地区7级大震前中强震震源机制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 70年代以来 ,川滇地区发生的 8次 7级大震前 5年内 ,发生在大震孕震区和震源区内的中强震震源机制解时空分布。结果表明 ,最早中强震发生在大震震源区或其附近 ,其发震应力场与区域构造应力场一致 ,与大多数大震发震应力场一致或接近。大多数中强震震源破裂特征与大震明显不同。之后有多次中强震发生在距大震震源区较远的大震孕震区内其他地方 ,它们的发震应力场往往经历了与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大震应力场一致与不一致的多次交替变化。大震前最后 1个中强震也发生在距大震震源区较近的地方 ,其发震应力场与大震发震应力场明显不一致 ,偏转了 30°~ 5 0° ,或更多 ,大多数也与区域构造应力场不一致 ,有的中强震发震断裂破裂特征与大震不一致。大震前中强震震源机制的变化 ,反映了大震孕育过程的不同阶段 ,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时空调整变化和增强过程 ,以及由此引发的构造断裂异常活动 ,揭示出与大震发生有关的应力场和震源破裂特征信息  相似文献   

4.
大震地震波对云南地震活动的远场动态应力触发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计算了印尼大震、昆仑山口西大震和古吉拉特邦大震的地震波在云南地区产生的远场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研究了大震产生的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对云南地震活动的远场动态应力触发作用及其特征。结果显示,印尼大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对云南地震活动有明显的触发作用,昆仑山口西大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对云南地震活动有触发作用,但不显著,古吉拉特邦大震在云南地区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没有触发作用。最后分析和探讨了这3次大震触发作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我国板内大地震之间的一种联系——诱发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了板内大地震之间的诱发作用。以唐山地震等实例分析了与诱发有关的异常地震活动和前兆变化。先发大震可以激发后继大震孕育区内发生一系列中小地震——前兆地震。一个地震带内,先发大地震后,首先发生中小地震的地方是最可能发生后继大震的地区。由先发大震、前兆地震和后继大震构成了AFB诱发链。为研究大范围应力场和大震预报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6.
青海玉树7.1级大震的预测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大震的震源组合模式。用临界慢化的观点讨论了玉树大震的前震。以异年倍九律与磁暴二倍法相配讨论了玉树大震的发生日期。  相似文献   

7.
对1988年以来新的强震活动期间四川及邻区强震活动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大震危险性的主要判定依据和川西及邻区的大震危险区,并对各区的大震趋势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中,作者简要简述了海原大震的震害分布特点,指出了场地条件对震害分布的巨大影响。结合国内外其他大震,分析了大震时烈度的远场效应以及产生这种效应的机制。根据海原等8级以上大震的特点,从预报、区划和场地选择、规划工程以及抗震救灾等方面提出了特大地震的防震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及邻区是世界上大陆内发生8级大震最集中的地区,仅20世纪以来,我国就发生Ms≥8大震9次,活动间隔较短。1982年11月,在国家地震局的支持下,由兰州地震研究所和宁夏地震局联合在银川召开了“中国8级大震学术讨论会”,讨论了我国8级大震的初步研究结果,今后研究的学术思路和工作方向。此后的十几年来,我国在8级大震的研究方面有了可喜的进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加强对8级大震的研究,推进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由中国地震学会发起,与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省地震学会共同组织和举办“中国8级大震研究及防震减灾学…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1月14日在新疆-青海交界地区发生了8.1级大震.震中为90.9°E,36.2°N.本文对这次大震的粗略预测作了回顾,并讨论了有关8级大震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1556年陕西省华县大震的地震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华县大震高烈度区断裂的现代活动性,分析了区域新构造应力场,指出了华县大震发生的构造部位,估算了华县地震区的发震周期,并结合有限元计算,初步探讨了地下应力状态与华县大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第3届大震速报培训提高班和1992年度大震速报质量评比概况1993年7月13一21日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在河北昌黎主持召开了第3届大震速报培训提高班和1992年度大震速报质量评比会议。会议以培训为中心,紧紧围绕着评比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授课,是一次评比与...  相似文献   

13.
板内大震原地准周期复发间隔的概率分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国大陆大震原地复发资料为基础,采用比较合理的方法确定了板内大震在其活跃期内原地准确周期复发的概率密度函数,所得结果表明,板内大震在重复行为上具有板间特征地震相类似的分布特征,两者的差异在于,板内大震复发间隔的变分系数COV为0.26,而板间特征地震的该值为0.215,即板内大震的重复间隔相对稍显离散。  相似文献   

14.
季风系统振荡与地震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发现了中国不同年份8级大震发生日期之间的倍九天时间间隔,对于陕甘宁地区7级以上大震的类似时间特征也被发现了。这种时间间隔可能是不同年份相同季节具有倍九天时间间隔的季风振荡触发大震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详细说明大震应急图纸在地震救灾、灾后重建、地震现场科学考察、工程开发、地震预报综合研究、大震应急现场指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认真分析了目前管理和使用大震应急图纸的弊端以及图纸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重点阐述大震应急图纸数字化建设的思路、方法和任务。  相似文献   

16.
吴荣 《地震学报》1981,3(1):69-80
本文的目的是对任何时刻 t 建立下一次我国大陆大震发生的时间、地点的预报公式.首先,我们给出 t 后三个月内我国大陆是否有大震的判别.若有,再进一步确定时间、地点.为此,利用了全球大震与我国大陆大震在时间、地点上的联系,并运用随机过程的理论,导出了所需的公式.   相似文献   

17.
对2001年11月14日新疆-青海交界8.1级大震预测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1年 1 1月 1 4日在新疆 -青海交界地区发生了 8.1级大震。震中为 90 .9°E,3 6.2°N。本文对这次大震的粗略预测作了回顾 ,并讨论了有关 8级大震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地震活动图象的异常特征,本文选用了物理学中的速率概念,给出了地震空区、大震前中、小地震条带、地震活动迁移和地震危险地块的一个新的定量异常指标方法:大震前区域中、小地震的迁移速率变化.以华北和川滇地区发生的7次强震前的区域地震活动特征为例,通过计算,发现大震前区域地震迁移速率出现低值异常,认为区域地震迁移速率的变化反映了大震震源区地震活动的离散性和相对集中性的过程.并讨论了大震前区域地震迁移速率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震具有活动期与平静期。本文将大震活动期中的7级以上大震按时间顺序排列并选用随机变量E~(1/3)以构成一个序列:统计表明这可以构成一个平稳的随机过程,从而论证大震活动是具有系列性的。就一次大震活动来论,它不是一次形成,而是在弱震活动基础上继续发生的。文中列举出许多观测事例以阐明大震活动是具有续发性的论点。  相似文献   

20.
统计了1900年以来全球约2200次6.0级以上地震,将数据分为ABC3类,并给出了大震轻灾类地震的定义。对大震轻灾类地震进行提取,结合全球地震带的分布情况,划分国际大震轻灾类地震分布区域,给出国际大震轻灾类地震分布图。该图将全球划分为7个大震轻灾区域,初步分析,这些区域主要位于欧亚地震带最西段、印尼苏门答腊及附近海域和印尼班达海附近,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西南段、北段和南美秘鲁智利一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