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图古日格金矿床是兴蒙造山带内的一个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床的矿化与矿区内的钙碱性花岗质岩浆活动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与钙碱性岩浆活动有关的富碲金矿床比较少见;具有富碲特征的金矿床,在兴蒙造山带内也鲜有报道。本次研究通过矿相学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在图古日格金矿床矿石中发现了大量碲化物,包括碲金矿、六方碲银矿、碲金银矿和自然碲等,矿床中金的赋存形式主要为碲化物,其次为自然金和银金矿。图古日格金矿床的主成矿阶段(Ⅱ, 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从早到晚可划分为Ⅱ1、Ⅱ2和Ⅱ3三个亚阶段。Ⅱ1阶段的矿物组合为粗粒黄铁矿+六方碲银矿+碲金银矿+自然碲+粒状方铅矿;Ⅱ2阶段的矿物组合为细粒黄铁矿+碲金矿+碲金银矿+碲铅矿;Ⅱ3阶段的矿物组合为自然金+银金矿+脉状方铅矿。碲化物和硫化物共生组合显示,Ⅱ1阶段成矿流体的lgfS2为-13. 5 ~-10. 9,lgfTe2为-10. 5 ~-9. 4;Ⅱ2阶段成矿流体的lgfS2为-16. 7 ~-12. 4,lgfTe2为-11. 2~-9. 4。流体演化过程中发生的沸腾作用及含H2Te气相流体的冷凝作用是诱发该矿床大量金、银碲化物从成矿流体中沉淀并富集的主要机制,也是造成该矿床成矿流体中的碲含量不均匀,并且出现自然碲+硫化物等不平衡矿物组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黄裕柱  张宜 《铀矿地质》1989,5(6):337-342
自然界最常见的金矿物是金-银系列矿物。作者利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对我国的金-银系列矿物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着重介绍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方法和对50个样品的研究成果。样品分别取自我国各主要产金区的不同类型金矿床。研究结果表明,金-银系列的各亚种矿物在我国均有产出,金的含量由98.18%至微量。自然银和金银矿较为少见,自然金和银金矿则是最主要的工业矿物,几乎每个金矿床的样品中都普遍存在,不同类型的样品,金矿物所含的微量元素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并结合能谱分析,在金青顶金矿Ⅱ号矿脉深部除含碲化物碲银矿、碲金银矿和碲铋矿外,首次发现碲金矿的存在,进一步证实了前人对于该矿床中存在碲金矿这一新矿物的推测,也打破了该金矿深部无碲金银矿的传统认识。这些碲化物呈连生体或者细脉状产于黄铁矿等硫化物、石英与黄铁矿裂隙中。在金银碲化物矿物中,Te含量变化较小,Au含量变化较大,与Ag呈负相关,与Bi为正相关。结合金-银-碲矿物成分-共生图解,对金银碲化物矿物的共生组合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Te总是优先与Ag结合形成碲银矿或碲金银矿,只有热液中Ag被消耗后才与Au结合形成碲金矿,最后Te被耗尽,矿液中残留很多的Au,从而形成自然金,说明随着成矿过程的演化,成矿热液可能逐渐富金,具体表现为碲银矿-碲金银矿-碲金矿-自然金的析出顺序。  相似文献   

4.
张志华 《地质与勘探》2018,54(S1):1416-1424
黑龙江省三道湾子金矿床是碲化物型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石类型主要为贫硫石英脉型,矿石矿物组合较简单,除了黄铁矿、黄铜矿以外,通过光薄片鉴定以及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分析,在矿脉中发现大量金银碲化物,主要有斜方碲金矿、针碲金银矿、碲金银矿、碲银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等,富含碲化物的地段往往是富矿囊的部位。三道湾子金矿床经历了四个成矿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金、碲化物-硫化物阶段,为金矿脉的主体;石英-碳酸盐阶段。  相似文献   

5.
永新金矿床是早白垩世晚期形成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对其主要金银系列矿物和碲化物研究显示:金银系列矿物中Au质量分数为65.092%~90.713%(平均为83.942%),Ag为5.652%~16.632%(平均为11.285%);以自然金和银金矿为主,成色集中在870.2~941.3(平均为881.1),主要以包体金、粒间金和裂隙金的形式存在,粒径集中在10~20 μm;碲化物主要有辉碲铋矿、碲金银矿、碲银矿和碲铅矿等,以碲银矿数量最多,主要包裹于黄铁矿内部或产于裂隙中,常与自然金和方铅矿连生,粒径多为5~20 μm。综合研究碲化物组合特征、不同标高金矿物的成色、Te/Au值等认为,永新金矿床碲化物形成时成矿流体的lgf(Te2)介于-15.2~-9.4范围,lgf(S2)介于-16.7~-14.0范围,矿床与火山或次火山热液有关,具备中浅成成矿特征,深部尚有较大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6.
鸡冠嘴铜金矿床是鄂东南地区典型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下三叠统大冶组大理岩中,矿石矿物以黄铜矿和黄铁矿及少量金银矿物为主,与矿化有关的蚀变包括矽卡岩化、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钾长石化等。根据野外观察和镜下鉴定将成矿过程划分为干矽卡岩阶段、湿矽卡岩阶段、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其中硫化物阶段为金矿化的主要阶段。矿相学研究、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和电子显微探针分析结果表明,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铜矿和黄铁矿,金的赋存状态包括可见金和不可见金,可见金以银金矿为主,其次为自然金和含银自然金,不可见金为纳米级自然金。主要载银矿物是黄铜矿和斑铜矿,银矿物多以可见银(硒银矿、碲银矿和辉银矿等)产出,包括独立银矿物和显微包体银;不可见银主要以次显微包体的形式分布于硫化物中。鸡冠嘴铜金矿床是高温岩浆热液与碳酸盐岩地层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的,Au在高温热液中可能主要以氯络合物、碲络合物或碲化物熔体的形式搬运。随着矽卡岩化等蚀变作用的进行和热液温度的降低,热液中氯被消耗的同时硫逸度快速上升,Au主要以金硫络合物的形式在热液中运移,硫化物阶段早期大量Bi-Te-S矿物及少量纳米级自然金以显微包裹体的形式包裹于近于同时沉淀的黄铁矿中,随后碲银矿、辉银矿及硫铋铜矿与硫化物及石英和碳酸盐矿物共生产出。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由于温度和硫逸度的进一步降低导致金络合物不稳定,当Logf Te2-20且-14Logf Se2-10时,金矿物与硒化物与黄铜矿近于同时沉淀,或充填于先期沉淀的黄铁矿微裂隙和其他矿物之间的空隙中。综合分析表明,鸡冠嘴铜金矿床成矿过程中Te和Bi对Au的富集具有重要重用。  相似文献   

7.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西藏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嘎拉勒铜金矿床是该成矿带中发现较晚、研究程度较低且具代表性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矿石有用组分中金、银的赋存状态研究相对开展的较少,限制了矿床进一步的综合开发利用。作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采样,采用光学显微镜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能谱仪测试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对矿石成分组分做了详细的研究,重点研究了矿床中金、银的赋存状态及主要载金矿物的特征。嘎拉勒铜金矿床金矿物以自然金、银金矿为主,其次为金银矿,可见粒间金、裂隙金及相对较少的包裹金形式,主要的载金矿物为石英、白云石、方解石、金属氧化物、硫化物及自然铋等。银矿物主要以金银系列矿物形式存在,少量自然银与放射性元素共生,此外,还有少量辉银矿。研究成果填补了该矿区金、银赋存状态研究的空白,对矿床的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三道湾子金矿Au-Ag-Te系列矿物特征及其成矿流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对黑龙江省三道湾子金矿中Au-Ag-Te系列矿物碲银矿、碲金银矿、针碲金银矿、斜方碲金矿和碲金矿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研究,本次研究还发现Au2Te的存在。碲化物矿物多呈粒状或脉状分布于石英或硫化物矿物的裂隙中。Au-Ag-Te系列矿物中,Au含量与Ag含量呈负相关性,与Te含量呈弱的负相关性。结合Au-Ag-Te成分共生图解及镜下特征对金银碲化物矿物共生组合进行分析表明Te优先与Ag结合形成碲银矿或碲金银矿,只有成矿流体中Ag被大量消耗后,Te才与Au结合形成针碲金银矿、斜方碲金矿、碲金矿,最后当成矿流体中Te也被大量消耗后,Au才会形成自然金。氦、氩同位素研究表明石英—黄铁矿阶段流体包裹体中3He/4He值为0.01~0.03Ra,金银碲化物阶段3He/4He值为0.08~1.04Ra,指示金银碲化物阶段有大量地幔物质参与。  相似文献   

9.
对含碲金矿中碲化物物相组成和元素赋存特征开展系统的研究,有助于对此类金矿矿床成因的理解和找矿勘查工作。山东金青顶金矿床伴生的碲化物由于碲化物颗粒较小,不易被发现,以往的研究缺乏对碲化物元素分布的精细刻画。本文通过电子探针背散射图像、波谱分析、能谱分析结合面扫描技术对金青顶金矿床碲化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碲化物的种类、共生关系、化学成分以及元素分布特征等。结果表明:碲金银矿与碲银矿密切共生,常形成连生体,Au、Ag在连生体中不均匀分布,面扫描图局部可见碲金矿亮斑;Te总是优先和Ag结合,生成碲银矿,随着Ag的消耗碲金银矿开始出现,Ag被耗尽后Te与Au生成碲金矿,成矿后期热液中多余的金与碲金银矿或碲银矿反应生成非常规碲化物(如本文发现的Ag2.95Au1.83Te),当Te消耗完后生成自然金;金银矿物的生长顺序是碲银矿—碲金银矿—碲金矿—自然金。本研究为含碲金矿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西秦岭寒武系金矿床中金-硒共生的物理化学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献中所述的含硒矿物的金矿床,多是一些与陆相火山作用有关、富碲化物的浅成热液金-银矿床。作所研究的富含大量硒的独立矿物并有硒矿体产出的金矿床,既与陆相火山作用无关,又无银的异常和碲矿物产出。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得田沟金矿床矿物特征和金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得田沟金矿床是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床。容矿岩石主要为太古宙受混合岩化的角闪岩相变岩系。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碲铅矿及金、银(铋)的单质和化合物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阳起石等。Au、Ag(Bi)主要呈细粒自然金、自然银、碲金银矿、针碲金银矿、碲银矿、六方碲银矿、螺状硫银矿、未定名矿物AgS1+xTe1-x和Bi5Te6存在。  相似文献   

12.
金青顶金矿床位于胶东半岛东部牟(平)—乳(山)金矿带的中段。矿体赋存于主控矿断裂与北东向断裂复合叠加的局部扭曲张地段。矿体由两个主要金矿体组成,为大型金矿床。矿体长136~365m,最长400m,倾斜延深大,控制900m尚未尖灭。金品位一般为1.5~30g/t,最高242.389g/t;银品位平均为60.77g/t。矿石中常出现明金。矿物成分简单,主要有黄铁矿,次为少量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辉铜矿、蓝辉铜矿等。金银矿物主要有自然金、银金矿、碲金银矿、碲银矿、碲铋矿、碲铅矿等。 1.矿床形成演化阶段矿床划为4个形成演化阶段:(1)石英乳白色,呈长粒—犬齿状,沿断裂两壁向内对称生长,形成梳状构造,发育有晶洞构造的主体石英脉。粗晶黄铁矿沿早期石英的梳隙和晶洞生长,并在空洞发育和被溶融的“中腔”部位,形成致密块状黄铁矿,生成早期的自然金、碲金银矿、碲银矿等。(2)黄铁矿呈中—细粒稠密浸染状,分布于灰白色石英之中,且多绕Ⅰ阶段矿脉的裂隙带和破裂缝生长。胶结有Ⅰ阶段黄铁矿的碎屑和角砾。生成第二阶段的自然金、碲银矿、碲金银矿等及极少量银金矿。(3)矿脉多沿前两阶  相似文献   

13.
胶东地区探明金储量超过5000t,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玲珑金矿区位于胶东西北部招-平断裂北段,具有典型含金石英脉矿床的特征。矿区部分矿段产出富碲铋化物的明金矿石,是研究富碲铋化物金矿床成因和金超级富集机制的理想对象。通过显微岩相学观察、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分析,首次对胶东玲珑金矿区富碲铋化物明金矿石的矿物组合和形成机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玲珑金矿区含明金矿石中的金矿物主要为含银自然金,成色整体较高,平均为894。共发现了五种与自然金共生的碲化物,分别是辉碲铋矿、碲铋矿、碲银矿、碲铋银矿和碲镍矿,其中辉碲铋矿含量最多。通过矿物共生组合研究及物理化学条件分析,确定成矿流体的碲逸度范围为-12.6相似文献   

14.
吉林小西南岔金铜矿床的金属矿物及矿石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殿芬  周文茂 《矿床地质》1995,14(2):127-149
小西南岔矿床是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斑岩矿床,以金、铜为主,伴有银、铋矿化。金属硫化物主要是黄铁矿、毒砂、磁黄铁矿、黄铜矿。金矿物是金-银系列的自然金、银金矿及金银矿。金的成色低,平均成色728,且变化在305~993这一较大范围内。另外,还发现了碲银矿、硫碲银铋铅矿、自然铋、赫啼铋矿、富硫铋铅矿等多种银、铋矿物。成矿早期只有微弱的铜(钼)矿化,大量金和铜富集于成矿中期(210~475℃),而银、铋矿化则出现在成矿作用晚期(160~240℃)。  相似文献   

15.
归来庄贫硫氧化型低温热液碲金矿床中金及碲化物矿物主要有自然金、碲金矿、碲金铜矿、碲银矿、碲金银矿、碲铅矿、碲镍矿、碲汞矿及自然碲等。金元素主要来源于泰山群山草峪组的片麻岩及寒武一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碲元素主要是由铜石杂岩体的二长质、正长质等中偏碱性岩浆从地球深部的上地幔、下地壳带入矿区并进入由岩浆水及大气降水等组成的成矿热液中,与金元素形成碲金络合物进行搬迁、富集,因成矿体系的pH、Eh等物理化学  相似文献   

16.
山东乳山金矿中金-银碲化物的矿物学特征与沉淀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显微鉴定和应用电子探针微束分析,查明乳山金矿中碲化物主要为碲银矿和碲金银矿,少量碲铅矿和碲铋矿,它们呈密切共生的集合体或联生体产出在黄铁矿等硫化物及石英等脉石矿物粒问或裂缝中。碲银矿和碲金银矿中Au含量变化较大,w(Au)为痕量至26.1%,与银呈负相关,与铋为正相关,可能是以类质同象形式替代Ag进入到碲银矿中;碲铅矿中未检测到金。金在金-银碲化物中的含量随温度降低而升高,相关矿物的形成顺序为碲银矿-碲金银矿-(碲金矿)。将金银碲化物成分投到Au-Ag-Te三元成分,共生图解上发现,它们都不是标准成分的端元矿物,推测这些碲化物(尤其是金银碲化物)是在非平衡状态下快速沉淀形成的,可能与含矿浠体的闻歇忡沸腾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甘肃党河南山某金矿碲化物的发现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技术首次在甘肃党河南山某金矿中发现了碲金银矿、碲银矿、碲金矿、碲铅矿、碲铋矿等碲化物。通过电子探针显微图像观察,发现研究区碲化物均较为细小,赋存状态多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无连生、交生现象,但空间上与黄铁矿关系密切,多被黄铁矿包裹或产于黄铁矿、石英粒间和黄铁矿裂隙。根据不同碲化物与黄铁矿之间的共生组合关系,推测其形成顺序为碲金矿→碲金银矿→碲铅矿→碲铋矿→碲银矿。依据碲化物矿物组合特征及成矿温度,对其形成时fTe2与fS2进行了限定,lgfTe2范围为-15.2~-11.2,lgfS2范围为-16.7~-14.4。并认为金矿中Au、Te来源与加里东期埃达克质斜长花岗岩体有较大联系,可能为俯冲板片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浆与地幔楔相互作用,将成矿元素富集后带入近地表形成含碲化物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三道湾子碲金矿床物质组成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三道湾子碲金矿床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大兴安岭中段成矿带的东部,为一典型的碲化物型金矿床.笔者采用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技术,确认该矿床的矿石中存在碲金银矿、针碲金银矿、碲金矿、碲银矿和碲铅矿等碲化物.矿石中也存在大量自然金颗粒,产在石英、碲金银矿的裂隙中,或与碲化物共生产出.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该矿床内自然金的w(Au...  相似文献   

19.
从结晶形态、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化学成分以及产出特征等,对喀拉通克Ⅰ号铜镍硫化物矿床中的自然金、银金矿、自然银、银镍黄铁矿、碲银矿、六方碲银矿、碲铋银矿、砷铂矿、碲镍铂钯矿、等轴铋碲钯矿、铋碲钯矿和碲钯矿等12种贵金属元素矿物,作了详细的测试和研究,对其分布和富集规律进行了较深入地探讨.银镍黄铁矿是一种极少见的矿物,然而在Ⅰ号矿床中则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银矿物,这在国内外尚属罕见.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平邑县归来庄金矿物质组分及矿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隆裕  沈昆 《山东地质》1995,11(1):30-40
归来庄金矿,Au是唯一达到工业品位的组分,属贫硫氧化型金矿,矿石矿物近50种之多,其中金属矿物以褐铁矿为主。金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碲铜金矿、磅金银矿,并含银矿物和极少的碲化物,金矿物粒径多<0.01mm,属细粒-微粒型金矿,其嵌连关系以粒间金为主。蚀变作用为气-热蚀变和褐铁矿化。矿床系多期多阶段矿化作用形成。为中温热液矿床。陷爆角砾财为导矿构造,而热液侵入角砾岩是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