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林志  王屹石  张恒 《地质通报》2018,37(7):1186-1192
在全国地层委员会组织的滦平盆地中生代地层野外考察中,采集了大北沟组凝灰岩样品,其锆石年龄测定结果引发对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思考。冀北滦平地区陆相侏罗系—白垩系发育,各类陆相生物化石极丰富,地层产出大量火山凝灰岩层,是通过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同位素测年和磁性年代地层综合研究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理想地区。根据生物地层研究,冀北滦平盆地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附近的地层为大北沟组和大店子组。根据冀北—辽西地区同位素测年数据,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年龄倾向于130Ma。获得榆树下标准剖面大北沟组顶部凝灰岩(斑脱岩)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129.9±1.1Ma。  相似文献   

2.
《地学前缘》2017,(5):383-394
为正确划分六盘山地区具"上三叠统或下-中侏罗统"之争的中生代煤系地层,通过野外沉积现象观察、镜下矿物学研究并结合砂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重新厘定了该套煤系地层的时代。六盘山地区争议地层普遍发育铁质结核,砂岩差异风化严重,这与邻区下-中侏罗统延安组地层相似,而与邻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差异较大;争议地层砂岩样品中含13颗中生代年轻碎屑锆石((188±3)~(254±8)Ma)(占总数17%),其中3颗碎屑锆石U-Pb年龄小于200 Ma,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限制了争议地层最大沉积年龄小于(188±3)Ma。争议地层中发育的晚三叠世孢粉组合,是三叠系孢粉化石再旋回的结果,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强烈的印支运动导致三叠系很快抬升至地表遭受剥蚀,为近区早—中侏罗世地层提供物源,古生物化石亦随之混入近区沉积地层中。根据上述证据和讨论,将六盘山地区中生代煤系地层时代重新归为早—中侏罗世,这一结论具有重要科学研究和油气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3.
冀北中生代陆相火山—沉积地层的填图单位(组内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较统一的划分方案。根据该区地层的岩石成因组合和岩层相变规律的研究,提出火山岩系组内以相序的岩石组合划分岩性段填图,可以较好地反映火山岩的构造特征,有助于火山演化历史的研究;沉积岩系组内以沉积体系的岩石组合划分岩性段填图,可以生动地反映盆地的沉积特征和充填样式,有助于沉积层序的建立和盆地分析。这样,岩石地层单位(或填图单位)划分与火山—沉积盆地研究就可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卓维荣  朱西养 《云南地质》1990,9(4):321-331
云南省怒江以西的地域,本文称之腾冲-梁河地区。区内晚第三纪盆地含铀矿资源,而盆地的地层划分和对比尚存在不少疑议。本文从沉积学、古生物、标志层和同位素年龄等方面综合分析,认为区内各大型盆地发育了上新世早期至晚期的沉积,而小盆地沉降较晚,发育上新世中期至晚期的沉积。龙川江盆地和梁河盆地中的最老的火山岩,其层位分别按近芒棒组和南林组的底部,但同位素年龄值仅7.19±1.11Ma和7.2Ma,明显新于上新世下限年龄值10Ma。因此,区内盆地最早沉积为上新世早期,南林组与芒棒组同期,均为上新世。  相似文献   

5.
卡拉麦里地区洋—陆转换是中亚增生造山演化的重要地质过程,其对准噶尔石炭纪盆地发育与演化以及油气地质条件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厘定卡拉麦里洋的闭合时限是揭示洋—陆转换的关键。但卡拉麦里地区的石炭纪地层划分尚未统一,严重制约了对该洋盆演化过程的认识。本文在回顾总结卡拉麦里地区的石炭纪地层划分沿革的基础上,基于岩石地层、古生物地层以及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对卡拉麦里断裂南侧的石炭纪地层进行了重新梳理,建立了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系年代—地层格架。研究结果显示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纪地层层序在结构上具有东西分段差异。卡拉麦里东段(双井子地区)和西段(白碱沟地区)下石炭统底部均为滴水泉组碎屑沉积,时代为359~350 Ma;其上覆地层均为松喀尔苏组a段,是一套火山—沉积序列,其顶、底火山岩年龄将其形成时代限定为350~332 Ma;松喀尔苏组b段碎屑沉积仅发育在卡拉麦里西段,其时代为332~323 Ma;西段上石炭统为巴塔玛依内山组,是一套火山—沉积序列,其测得最老和最年轻的火山岩年龄将其时代限定为323~306.5 Ma;而东段上石炭统为石钱滩组碎屑沉积,在盆内偶见火山碎屑岩及火山岩,时代为308~299 Ma...  相似文献   

6.
黔东南地区下江群是分布在江南造山带西段的一套前寒武纪浅变质陆源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组合, 其地层时代归属与划分特别是区域地层对比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在对该区前寒武纪地层广泛而详细的剖面测制和地质调查基础上, 运用LA-ICP-MS技术, 对地层中沉凝灰岩、含凝灰质碎屑岩和碎屑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测试, 获得一批高精度的年龄.四堡群河村组顶部的碎屑岩和下江群乌叶组第1段顶部的含凝灰质碎屑岩、清水江组底部与中部的沉凝灰岩、平略组中上部的含凝灰质碎屑岩、隆里组中下部的碎屑岩等样品中锆石U-Pb最小年龄组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819.8±6.4Ma和779.5±4.7Ma、764.0±6.3Ma与(756.8±7.6Ma、756.0±13.0Ma)、733.9±8.8Ma及725.0±10.0Ma.这些数据将四堡群和下江群的时代限制为新元古代.结合研究区隆里组与长安组整合接触关系和全球低纬度南华系冰期起始年龄(717.4Ma)的地质事实, 将下江群沉积时限约束在815~717Ma之间.根据区域岩浆事件进一步约束了下江群各组段的地层时限, 并开展江南造山带下江群及其相当层位的地层划分与对比, 认为新元古代岩浆作用制约着黔东南下江群盆地的演化.   相似文献   

7.
扎兰屯哈拉口子北山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格根敖包组一段沉积岩非常发育,为一套正常陆源碎屑沉积岩组合.根据岩石组合特征、组构、岩层垂向变化规律、沉积环境变化等分析,本区格根敖包组一段沉积岩自下而上可划分为1个Ⅱ级层序,3个Ⅲ级层序及7个Ⅳ级层序.对其进行层序地层学等方面的研究,为大兴安岭地区晚古生代沉积盆地层序地层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崩滑地质灾害频发 ,其中以侏罗系易滑地层为甚。侏罗系易滑地层特殊的地层结构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是控制崩滑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岩相古地理和沉积环境演变两个方面来研究三峡库区侏罗系易滑地层的沉积特征 ,并研究了三峡库区地层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结构对岩层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对三峡库区以滑坡为代表的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给出沉积学和物理力学解释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质剖面测量、钻探岩心编录、古生物化石研究和同位素样品测年分析,并结合对前人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新民组为一套以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为主夹含煤沉积的地层,产有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中期组合、Ferganoconcha tomiensis-F.elongata双壳类化石组合和Osmundacidites-Lycopodiumsporites-Piceites孢粉组合,生物群时代为中侏罗世.新民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为161.6 Ma,碎屑岩锆石U-Pb年龄为(175±2)~(2537±20) Ma之间,其中最年轻的碎屑岩锆石U-Pb年龄为175±2 Ma,代表了新民组的沉积下限.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大兴安岭地区中侏罗世地层的划分对比、建立健全该区的中生代地层格架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对扬子板块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不同相区的25条代表性剖面野外研究基础上,通过沉积岩石学和岩相序列特征的系统分析,认为陡山沱组沉积时期曾发生3次二级海平面升降事件。依据3个海平面升降转换面,可识别出3个层序底界面:(1)陡山沱组底部与下伏南华系南沱组及其同期层位的冰碛杂砾岩之间的界面;(2)在浅水沉积区陡山沱组中部和上部分别出现喀斯特侵蚀面;(3)在深水沉积区相应层序界面为岩相结构转换面。依据火山灰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可将陡山沱组层序地层划分为2个半二级层序或超层序(SS1,SS2和SS3-TST),其中SS1时限为35Ma(635~600Ma),SS2时限为35Ma(600~565Ma),SS3-TST时限为14Ma(565~551Ma)。陡山沱组底部广泛发育的盖帽白云岩底和3个层序内的最大海泛面可以作为4个相对等时面,结合事件沉积标志层,可建立扬子板块陡山沱组从浅水沉积区至深水沉积区等时性二级层序地层划分对比格架。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地区陡山沱组四段式划分方案不适用于整个扬子板块内陡山沱组的区域地层划分和对比。因而,建议扬子板块陡山沱组应该以二级层序地层为基础,结合化学地层和生物地层进行综合划分和对比。陡山沱组新的地层划分对比格架为研究陡山沱组古地理演变和编制该时期高精度的岩相古地理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东营凹陷深部“红层”地层划分方法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岩石地层学“最优分割”数值计算方法 ,对由于缺少古生物化石资料而长期难以进行地层划分的山东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四段至中生界“红层” ,进行了岩石化学性质差异的最优分割划分。结合有限的古生物化石资料和标准地层剖面的岩石学特征 ,将分割的层序进行了地层归属标定 ,成功地将“红层”各个层属及亚层属划分出来 ,其科学性、合理性已为之后的勘探成果所证实 ,同时在东营地区最深探井———郝科 1井的地层划分中得到了运用。该方法为缺少古生物化石数据的“哑地层”划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福建地质》2021,40(3)
福建西南部的上杭盆地是少数呈北西向展布的红层盆地,盆地内出露一套紫红色粗-细粒碎屑岩组合,划分为沙县组和崇安组。此次研究在沙县组红层含火山碎屑岩夹层中,采集了2个火山碎屑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得出2组年龄分别为(101.1±1.3)Ma,(93.69±0.82)Ma,分析认为沙县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上杭红层盆地的形成主要受断裂的控制,其主干断裂为梯子岭断裂,盆地发育初期伴随有微弱的火山活动,沉积一套含凝灰质较高的砂泥岩建造。中期断陷活动加强,伴随较强烈的火山活动,覆盖了早期的沉积。晚期盆地继承了前期的断陷,构造应力转换,以粗复陆屑为主,盆地萎缩封闭。  相似文献   

13.
对滇中元江地区调查研究发现一套以钙质浊积岩-碎屑浊积岩组合为特征的岩石序列。测制的剖面由2个钙质浊积岩-碎屑浊积岩旋回组成,发育大量不完整的鲍马序列组合及粒序层理、斜层理、包卷层理、槽模构造、透镜状构造等典型浊积沉积构造,且岩石成熟度及分选度都较低。上部还发育一套凝灰质球粒石英岩,粒序层理发育,在其中获得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1102±76Ma和1713±48Ma(YJgzn-03),具有明显铅丢失现象;对侵入地层中的石英正长斑岩进行年代学研究,获得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349±13Ma和1732±13Ma(YJgzn-02),上部未发生明显铅丢失的平均年龄为1718±30Ma,应为成岩期年龄。两者的锆石都具环带结构,Th/U值都大于0.4,都明显发生了铅丢失,且形成时代相近,应为同期岩浆作用的结果。推测该套地层沉积或受到后期热蚀变年龄为1713±48~1718±30Ma,其沉积年龄应早于古元古代晚期。对比区域昆阳群及前人划分的古元古代地层,认为这套地层下伏于昆阳群之下,应属于早于古元古代晚期(1.7Ga)的碳酸盐前缘-陆棚斜坡浊积岩体系,建议依据地名定义为古元古代"曼林组"(Pt1m)。  相似文献   

14.
北票—义县地区义县组岩石地层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北票-义县地区的义县组地层是一套火山-沉积地层,其中火山岩地层占80%以上,具有四个火山作用亚旋回,第一亚旋回以基性-偏碱的基性-中基性火山作用为特征,第二亚旋回以中基性-酸性的火山作用为特征,第三亚旋回以基性-中性火山作用为特征,第四亚旋回以中酸性火山作用为特征;义县组火山-沉积地层包含至少7个沉积夹层,可以进一步归纳为四套沉积层,即底砾岩层、下部火山岩中的沉积夹层、中部湖相沉积层和上部河湖相沉积层,沉积层中生物化石主要集中在3个主要层位.综合火山岩的旋回性特征,岩石组合、岩石产出特征,不同岩石组合的上、下接触关系和岩石形成环境的分析结果,结合同位素年代学及生物地层学的研究成果,区内义县组被划分成了4个岩性段.同位素年龄数据显示义县组时代为早白垩世,其形成年龄介于135~120Ma之间,含中华龙鸟、孔子鸟和辽宁古果等珍稀化石的湖相沉积层是在125~127Ma之间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燕山地区原青白口系下马岭组的年代学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年龄为1368±12 Ma,1370±11 Ma,1366±9 Ma);在研究区金州大和尚山侵入于“桥头组”辉绿岩也获得新元古代锆石U-Pb年龄(904±15 Ma~1125±38 Ma).这些年代数据使我们认为对于辽南地区前人所划“震旦系”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应进行重新考虑.本文以岩石地层和旋回地层为实际材料,生物地层和事件地层以及年代地层为手段,从长岭子组能否作为标志层入手,对辽南地区中-新元古界进行了系统研究,否定了长岭子组在地层对比中的标志层意义,首次提出葛屯组才是金县地区与复县地区进行地层对比的标志,并将复县地区的五行山群置于金县群之上,从而将辽南地区“震旦系”由老到新重新厘定为中元古界旅大群、革镇堡群和金县群与新元古界永宁群、细河群和五行山群.以碎屑岩为主要特征的岩石组合与海底火山喷发事件,将辽东半岛南部旅大群与蓟县剖面长城系进行了对比;以碳酸盐岩为主要特征并含丰富的叠层石Paraconophyton-Conophyton-Baicalia-Chihsienia等组合的革镇堡群与蓟县剖面蓟县系对比;富含叠层石Linella-Gymnosolen-Katavia-Cuijiatunia-Xingmincunella组合的金县群可与下马岭组对比,从而将金县群首次置于中元古界上部.含宏观藻类化石Chuaria-Tawuia-Longfengshania组合和蠕形类化石Pararenicola-Paleolina组合的永宁群-细河群-五行山群与加拿大新元古界小达尔群-含铜白云岩对比,永宁群-五行山群的时代应为新元古代早期.据此,笔者全面调整了徐淮胶辽吉中-新元古界的地层划分与对比,为在我国建立中-新元古界系一级的地层单元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层学和年代学意义.同时,由于对该区中-新元古界重新进行了划分与对比,确认了大连上升是中元古界与新元古界的分界面,并大体相当于北美格林威尔运动在华北地块上的响应,为探讨燕山地区与徐淮胶辽吉中-新元古代的沉积特征,海水进退归程,构造运动以及重建Rodinia超大陆提供了地层资料,具有重要的古地理学和古构造学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湘西北黑色岩系非常规铀资源主要包括:铀多金属磷块岩型、含铀磷块岩型、含铀黑色岩层型,其中铀多金属磷块岩型叠加含铀黑色岩层型的矿化组合,主要发育在扬子陆块东南缘的慈利断陷盆地中;3种类型共同叠加的矿化组合,主要发育在扬子陆块东南缘的晓平坳陷中。通过对湘西北地区黑色岩系非常规铀资源成矿时代的研究,获得两组成矿年龄分别为(718±87)Ma和(503±29)Ma,结合矿化地层发育特征,认为两组年龄中形成较早的含铀磷块岩型非常规铀资源是晚期铀多金属磷块岩型的成矿预富集阶段。  相似文献   

17.
出露于新疆哈密黄山东铜镍矿东北一带的碎屑岩层,前人划定为梧桐窝子组,对其地层时代归属存在较大分歧.最近几年开展“新疆哈密市旱草湖一带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时,在黄山东一带开展干墩组和梧桐窝子组的年代地层研究,通过实测地质剖面对比研究,采集典型层位岩石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其形成年龄为(398±5) Ma,侵入其内石英闪长岩年龄为(378±6) Ma,结合区域地质情况、岩石组合、生物化石类型,说明其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确定使用大南湖组作为岩石地层单元.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协和尔斯德一带出露一套中生代地层,岩石组合主要为酸性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夹碎屑沉积岩及酸性火山熔岩。1∶50000区调依据在该套地层上部层位发现的木化石组合确定其时代为中—晚侏罗世,结合岩石组合,将该套地层划分为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为了准确厘定该套地层时代,为木化石延限研究及区域生物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依据,本次研究在低于产木化石层位的酸性火山碎屑岩中采取了锆石测年样品(LA-ICP-MS),获得锆石U-Pb年龄(165±1)Ma,时代为中侏罗世。同时采取了侵入该套地层的斑状细晶闪长岩测年样品,获得锆石年龄(131±1)Ma,限定了地层形成的上限年龄。根据岩性组合的区域对比、测年结果、木化石组合时限、地层产状特征,认为该套地层应划为中侏罗统新民组,是突泉火山-沉积盆地充填物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青海西南部海相侏罗纪地层新认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白生海 《地质论评》1989,35(6):529-536
本文通过综合研究雀莫错等三条剖面及其中丰富的古生物资料和沉积旋同、岩石组合特征等,将青海西南部唐古拉山地区的侏罗系划分为中侏罗统雀莫错组、沱沱河组、布曲组、夏里组和上侏罗统索瓦组、扎窝茸组共六个地方性地层单位,并叙述和讨论了这些地层单位(包括部分新发现地层)的沉积特征与地质时代,还简要分析了该区侏罗纪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20.
在原划若拉岗日群分布区内新发现混杂有二叠纪外来岩块,在构造透镜体灰岩中见有晚二叠世长兴期有孔虫化石.在晚三叠世苟鲁山克错组中采集到丰富的植物化石,其中以种子蕨纲的属种Hyrcanopteris最多,与唐古拉山结扎群、土门格拉群及藏东甲丕拉组、巴贡组以蕨类Neocalamites,Equisetites为主的晚三叠世植物群有所差异.侏罗系是调查区内分布面积最大、地层系统发育最完整的岩石地层单元,建立了2个生物组合、3个生物组合带、3个组合亚带.建立了一条高精度古地磁控制的地层剖面,为第三系陆相红层沉积时代的确定和对比提供了依据.据新的同位素测年数据和分析结果,确认藏北面积最大的新生代火山熔岩的形成时代为45~40Ma,它源于EMⅡ型富集地慢.发现乌兰乌拉湖构造混杂岩带,为区域构造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