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旅游资源丰富,独有的岱崮地貌群景观以及长江以北最大地下峡谷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且从超基性金伯利岩到酸性花岗岩的岩石地貌类型丰富。同时,地质公园旅游种类众多,且地质旅游资源较为集中,适合开展地质旅游。通过介绍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概况和主要地质遗迹景区,并运用了综合评价法对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地质旅游资源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主要地质遗迹景区的地形与地质资源较为独特,地质遗迹景观较为丰富,但文化资源方面未引起足够重视;景区的相关设施与交通建设尚可,但相对不完善,有待提高。目前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开发适度,但保护的力度有所欠缺,应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地质科普教育工作没有得到有效宣传,应更加突出科普教育意义,体现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通过地质旅游资源评估,对该区域的地质旅游资源进行重新的认识,激发游客和学者对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热情,实现地质遗迹价值,推动景区的地质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2.
地质遗迹的利用和保护是地质公园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湖南省平江县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是集丹霞地貌、地质构造、水体景观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目前学术界对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研究很少。本文结合区域有关地质资料,通过实地考察对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进行了分类,并对其旅游地学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漫长的地质演化及其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构造位置,使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发育典型、造型丰富、类型齐全,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和美学价值,同时还具有研究地质、地貌变化等方面的科研价值。研究对于丰富丹霞地貌的地质研究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该文依据国土资源部制订的地质遗迹分类标准,从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科普教育价值、地学旅游价值等方面出发,选取了科学价值、稀有性、典型性、观赏性、经济社会价值、环境优美性、保存程度、可保护性、通达性、安全性等10个评价因子,对济宁市现有124处地质遗迹点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综合评价,确定了国家级地质遗迹点7处、省级地质遗迹点54处、省以下级地质遗迹点63处,提出了开展地质遗迹资源详细调查、加大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力度、探索建立地学知识科普基地、积极开拓地学知识旅游市场4条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有效建议,为当地地质遗迹资源管理、保护与开发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五台山以早前寒武纪地层齐全、岩性丰富典型、露头连续、界线清楚、构造特殊和矿产丰富等特征成为我国前寒武纪地质经典地区之一.是我国著名的五台群(石咀亚群、台怀亚群、高凡亚群)、滹沱群、“五台运动”、“铁堡运动”和北台期夷平面等重要地质单位重大构造事件的命名地,蕴藏着丰富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本文在对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进行总体介绍的基础上,对公园及外围发育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归纳总结并分类,对典型地质遗迹资源从地质地貌特点、早期地壳演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广西凤山县石马湖地质遗迹和自然资源的综合调查,采用评分法对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评价,提出创建岩溶区地质遗迹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的地质文化示范村,以打造西南岩溶区乡村地质文化旅游新样板,为西南岩溶地区乡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行政区划的角度,对日照市的地质遗迹及特征进行了分类研究和归纳,将日照地区的地质遗迹分为5大类,分别为地质构造行迹、典型地层剖面、古生物化石、地质地貌景观和古地震遗迹。对地质旅游开发规划和地质遗迹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围子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区内地质遗迹丰富,本文将保护区内的地质遗迹资源分为基础地质、地貌景观及地质灾害3个大类、6个类,8个亚类。对各类地质遗迹特征进行分析,并从科学性、稀有性、完整性、美学性、保存程度、可保护性等6个方面对区内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围子山自然保护区内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科学性、完整性、美学性较好,具有较高的科研、科普、美学及旅游开发价值,是普及地学知识的理想之地。  相似文献   

8.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历史时期,由内、外地质动力作用所形成、发展并保存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根据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指南》(第二版),我国地质遗迹的主要类型包括:有重大观赏和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有重要价值的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有重要价值的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遗迹;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岩石及典型产地;有特殊意义的水体资源;典型的地质灾害遗迹等。崀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新宁县,其地质遗迹丰富多样,有相当一部分地质遗迹颇具观赏以及地学研究与科普价值。笔者于2004年12月至2005年8月参与了由新宁县国土资源局委托省物勘院承担完成的新宁崀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工作对分布于该地质公园108km2规划区原已发现和这次新发现的共计152个地质遗迹点进行了较系统的描述、定位、定名和照相。通过对野外获取的第一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笔者对崀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及其基本特征有了初步认识。崀山国家地质公园以其发育的典型丹霞地貌景观最为著名,同时也分布和发育一些较为典型的地质构造形迹,有重要意义的水体资源以及较为典型的地质灾害遗迹。崀山国家地质公园分布...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是一座地球演化史的大观园,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近年来青海省发展地质旅游产业也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纵观省地质旅游发展现状,地质遗迹开发利用远落后于地质旅游发展的脚步,近几年调查发现地质遗迹资源潜力非常广阔,尚有大量的地质遗迹有待于人们去发掘和开发。通过分析青海省地质遗迹资源特征,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地质遗迹,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地质旅游行业。  相似文献   

10.
招虎山属于崂山山系的分支,形成时代为中生代燕山运动晚期,主要岩性为细粒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地质遗迹类型共分地质(体、层)剖面、地质构造、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和环境地质遗迹景观5个大类、7个类、9个亚类。本文分析了地质遗迹的成因、形态及规模等,并对其进行了科普、观赏、旅游开发3个方面的综合评价,招虎山地质遗迹种类繁多、地学信息量丰富、地质内涵深隧,地学科普旅游潜在巨大的价值,合理开发招虎山地质遗迹资源,可能为当地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从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地质遗产的角度,提出地质遗产体系的概念,认为地质遗产体系由矿产资源型遗产、旅游资源型遗产和科教资源型遗产系列组合构成,包括11个地质遗产系列和若干个亚系列。详细论述了中国特色的地质遗产,包括众多优势的矿产资源、奇特的地质旅游资源及罕见的地学科研和科普教育资源,探讨了遗产保护4个最紧迫的任务及其长期需要开展的工作。综合分析表明,中国是具有诸多特色的地质遗产大国,地质遗产是不可再生稀缺资源,中国的地质遗产保护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地质遗迹具有突出的资源、审美和科普价值。地质公园建设是保护地质遗迹资源的有效措施之一。文章介绍了莱芜九龙大峡谷省级地质公园的区域地质概况,并对主要地质遗迹类型进行了调查和评价,为规划和指导莱芜九龙大峡谷省级地质公园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栖霞市是烟台地区唯一的内陆县级市,独特的地理优势造就了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包括典型的花岗岩地貌、岱崮地貌、丰富的地热资源、更新世化石遗址、矿冶遗址、地质灾害遗迹、地质构造形迹等。通过对该地区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正确处理地质遗迹资源区旅游与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东平县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其中,区域性标准剖面、岩溶地貌、岱崮地貌、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湖泊、湿地、河流、泉水水体景观等地质遗迹,对研究该区地球环境变迁、山体隆升地貌、水体变迁等形成演化过程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意义,该文在对东平县地质遗迹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建议,旨在实现地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地质遗迹区划是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的基础,该文根据山东省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的空间分异和山东省大地构造二级构造单元,划分出3个地质遗迹大区,再以其自然分布规律、遗迹形成时间、空间、成因和地质构造单元的关联性进一步划分出8个地质遗迹区和24个地质遗迹集中区,从而建立了山东省重要地质遗迹自然区划系统,亦为地质遗迹保护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维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场所,是人类顺应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最好结合点。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为科学地认识和了解这亿万年来莱阳盆地的演化变迁保留了十分珍贵的证据资料。该文介绍了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类型,并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