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2 131km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资料分析和研究,揭示了威海市近海海域浅地层结构特征,分析了海洋灾害地质因素类型及分布特征,并绘制了主要灾害地质因素分布图。威海市近海海域65m以浅地层共分为5层,第一层为全新世泥质楔形体,地层厚度8~15m;第二层为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海侵层,厚度一般小于3m;第三层为MIS2期的陆相沉积层,地层厚度3~8m;第四层为MIS3期的海相沉积层,厚度3~6m;第五层未完全揭示。近海海域灾害地质因素主要包括埋藏下切谷、浅部断层、浅层气、海底沙波沙脊、浅埋起伏基岩等5种类型;埋藏下切谷主要分布在南部海域U3地层单元中;浅部断层主要分布在南部海域水深大于20m的海底堆积平原;浅层气主要分布在北部海域,东部和南部海域面积较小;海底沙波沙脊主要分布在荣成成山头外海海域;浅埋起伏基岩主要分布在基岩海岸和岛屿较近的海域。  相似文献   

2.
利用卫星遥感、浅地层剖面、单波束测深资料研究了东营市近海海域灾害地质类型,并进行了特征分析。研究区近海海域存在的灾害地质类型主要为海岸侵蚀与淤积、活动断层、冲沟和陡坎、蚀余地形、海底滑坡、浅层气、埋藏古河道(古湖泊)等。研究区岸段整体以海岸淤积为主,仅东营港口段、刁口河段沙嘴一带存在海岸侵蚀;活动断层在北部海域广泛存在,走向大约为NNE向,近EW向延伸约1km;灾害地貌主要分布在黄河三角洲前缘及废弃的黄河三角洲北部叶瓣处;浅层气主要存在于孤东海域离岸20km、水深15~20m的海底;埋藏古河道(古湖泊)分布在海底8~20m左右的深度,古河道(古湖泊)顶埋藏深度在7.1~15.2m之间,分布在整个水下三角洲地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72 km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与6个钻孔的综合对比,对丁字湾近岸海底沉积物进行细分,自上而下划分为D0,D1,D2,D3共4个反射界面,SU1,SU2,SU3共3个沉积单元,该文总结了每个沉积单元的埋深、分布及特征,按照各个层序形成时的相对海平面位置及其升降变化态势,划分了海侵、低位、高位3个体系域,分别对应滨海相、陆相、滨海相沉积相。查明了丁字湾近岸浅地层结构及沉积特征,为该区的发展规划、海洋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单道地震调查技术方法是海洋地震调查的主要手段之一,海上单道地震具有配置灵活、施工效率高、中—浅部地层分辨率较高、应用面广等特点,在海洋地质调查领域应用广泛。该文简要介绍了单道地震的工作原理,并以威海褚岛北部海域为例,通过分析该区单道地震资料,结合探测目的及仪器性能,制定了针对性的试验方案,确定了分辨率较高的参数优化组合,获得了高质量、高分辨率的海底地层资料。通过对实测单道地震剖面的比较和分析,结合钻孔数据,对威海褚岛北部海域地层进行分层划分及地层单元体系域分析,得出威海褚岛北部海域中—浅地层结构特征及海底地质灾害特征。通过对威海褚岛北部海域单道地震调查应用实例的分析,阐述了海上单道地震在数据采集、处理和解译方面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5.
海洋牧场是改变近海生态环境和增养殖水产资源的渔业模式,其聚鱼效应、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及增殖渔业资源效果明显。该文选用海水深度及质量、海底地形、地层结构、沉积物类型、水动力条件等指标对日照市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选址适宜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日照市4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8个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中,不适宜建设人工鱼礁的海洋牧场有5个,适宜的有7个,主要位于日照市北部的两城镇东南侧海域和南部的涛雒镇东侧海域。7个海洋牧场所在海域离岸3~20km,水深6~22m,沉积物以砂为主,海底地势平缓,海底表面承载力为5~6t/m~2,流速介于0.2~0.8m/s,海水水质清洁,饵料生物丰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日照近岸海域水体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方法】根据2018年2、5、8、10月在日照近岸海域开展的海洋环境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营养盐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情况,并对海水的富营养化状况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P)质量浓度在秋、冬季均高于春、夏季,活性硅酸盐(SiO3-Si)质量浓度季节变化不明显。水平区域分布上,4个季节DIN和PO4-P质量浓度分布均呈调查海域西南部高于东北部,高值区域均位于海州湾北部海域;SiO3-Si质量浓度总体上呈近岸调查海域高、外海低的分布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4个季节盐度与营养盐质量浓度呈负相关性;叶绿素a与营养盐质量浓度均呈正相关性;冬季化学需氧量(COD)与营养盐质量浓度呈负相关性,其余季节呈正相关性。四季调查各站位DIN和PO4-P质量浓度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二类标准。夏季调查中有1个站位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其余季节调查无富营养化现象。营养盐结构分析表明,日照近岸海域营养盐结构...  相似文献   

7.
该文在东营市海洋地质调查获得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开展近海海域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反映近海海域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选取海岸侵蚀与淤积、活动断裂与地震、灾害地貌与滑坡、浅层气、底辟、埋藏古河道(古湖泊)、表层沉积物质量、海水质量、软土、砂土液化10项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东营市近海海域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大部分区域地质环境质量为优等和良好级别,面积8875km~2,占总面积的86.58%;中等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东南部和东营港近岸区,面积1200km~2,占总面积的11.71%;较差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及黄河口外围海域,面积175km~2,占总面积的1.71%。  相似文献   

8.
根据该次工程地质调查和钻探工作取得的大量数据,结合收集的钻孔资料,对研究区土体工程地质层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依据地层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地层结构、工程力学性质,对研究区陆域地表以下,海底以下50m深度范围内的土层进行分层研究,并对各层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区内软土分布范围、饱和砂土液化进行了综合研究,为滨州海岸带港口及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提供系统的基础地质资料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分析目前海底电缆管理与保护现状,认为海底电缆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与其他用海活动争夺用海空间。鉴于此,基于海域空间资源配置的视角提出了优化海缆空间布局、预留发展空间、利用废弃海缆空间、层叠使用海域空间和寻求其他空间等近海海底电缆建设的用海策略,以期保护海底电缆不受威胁,同时协调产业用海矛盾,实现海域集约节约利用。  相似文献   

10.
烟台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取烟台近岸海域150个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Hg,Cu,Pb,Zn,Cd,Cr,As,Ni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烟台市近岸海域重金属主要富集在芝罘湾(Cd,Cu)、龙口(As,Cr,Cu)及海阳东部(Ni,Pb)一带,而莱州、招远及牟平近岸海域重金属含量较低。单因子、内梅罗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88%海域的沉积物达到一类标准,轻污染区主要分布在芝罘岛北部及龙口市西部,龙口、招远及烟台市近岸沉积物潜在风险中等。  相似文献   

11.
日照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90处,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利用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评价、地质灾害稳定性、危险性评价及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综合分区评价,查明了地质灾害点分布位置,将地质灾害点的基本单元格进行现状、潜在地质灾害强度分析,其他基本单元格进行潜在地质灾害强度分析,确定各基本单元格易发程度。通过MapGIS软件,将相同易发程度的基本单元格合并连接成区,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依据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现状、灾害变化趋势、灾害危害特征,划分为重点、次重点和一般防治区,提出详细的地质灾害防治目标及对策建议,为日照市开展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示范区的建设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王光栋  卢绪云 《山东国土资源》2007,23(6):2006/11/6-2007/4/15
近年来,日照市地质灾害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阻碍了日照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该文结合实际,找出了诱发地质灾害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日照市地质灾害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阻碍了日照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该文结合实际,找出了诱发地质灾害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日照市莒县南涧村滑坡体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分析评价计算,探讨分析了该处地质灾害的特征及现状特点,并就南涧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案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为日照市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前,日照市因废弃矿山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表现在崩塌、滑坡等方面,对废弃矿山进行地质灾害预测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治理方案,不但能有效避免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又能绿化生态环境,消除视觉污染。通过对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西赵村崩塌体的基本特征及现状进行影响评估,并就西赵村崩塌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案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为日照市因废弃矿山普遍引发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以基础地质数据为数据源,充分研究日照市地质灾害孕灾环境,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选取地貌、构造、地层、岩浆岩、降水量和人类工程活动强度6种评价因子,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计算各个影响因子的权重,对各个因子进行分析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各个评价因子与其权重进行加权叠加计算,最终得出日照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结果,划分出低、中和高易发区3类分区并完成精度检验。日照市地质灾害重点分布于沂沭断裂带的昌邑-大店断裂、安丘-莒县断裂通过的区域和低山、丘陵地貌区以及矿产资源开采引发的采空塌陷等地,此类区域需重点防治。采用层次分析法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过程层次化、定量化,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日照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定量化评价和分区,分区结果较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2016年,临沂市地质灾害排查共查明了39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崩塌数量最多,其次为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该文详细介绍了临沂市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各类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运用栅格数据处理方法将临沂市划分成1350个面积相等的单元,对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气候植被条件、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规模、分布密度、活动频次和险情等要素进行量化,根据实际情况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级进行定性修正,将临沂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及不易发区4个区。预测了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划分了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建议完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为临沂市应急管理局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提供地质灾害基础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8.
从行政区划的角度,对日照市的地质遗迹及特征进行了分类研究和归纳,将日照地区的地质遗迹分为5大类,分别为地质构造行迹、典型地层剖面、古生物化石、地质地貌景观和古地震遗迹。对地质旅游开发规划和地质遗迹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日照东部地区具有较好的地热成矿条件及地热找矿前景。研究地热资源的成因、分布规律,对寻找地热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介绍日照东部地区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和赋存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地热勘查及施工的成功经验,针对日照东部地区特殊的地热地质条件,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电磁测深(VES)等方法对典型地热勘查区断裂构造特征及富水性进行解译,并确定地热井位,通过钻探施工及岩矿测试研究地热水成因。结果表明:日照东部花岗岩地区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NE向、NNE向及NW向断裂交会带附近,为断裂控制的深循环对流型带状地热资源,热储分布主要受断裂控制;勘查定井宜选择在2条或多条断裂的交会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对断裂深部发育特征及裂隙含水情况反映明显,可作为花岗岩地区地热勘查定井方法;氢氧同位素检测结果反映研究区内地热水为大气降水补给,补给区为周边山区就近补给,沿断裂入渗循环,吸收热量形成地热水,循环距离不大。  相似文献   

20.
针对日照市城市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地质环境和地质资源问题,开展蓝色经济区城市三维地质结构调查。运用先进的勘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开展城市三维地质结构填图,建立了日照市钻孔三维实体、第四系结构、基岩结构三维模型。通过数字曲面拟合和计算机图形学的方法,把空间分布不均匀、不连续、散乱的地质信息变成可视的、连续的、形象直观的三维地质模型,以三维图象的形式形象地表达了各种地质结构的真实形态、特征,圈定影响深基础开挖和地下空间利用的不良地质体范围,为日照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