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太阳随动圆顶的基本原理和一套太阳圆顶随动系统的具体实现及其关键技术,可资将来国内建造太阳随动圆的顶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天文台60厘米望远镜的圆顶上已经配置了圆顶随动系统。此系统用旋转变压器进行座标转换,采取继电型伺服系统,执行部件用鼠笼式感应电动机。控制系统是非线性塑的,除了使用直流动力制动外,同时加入了位置和速度反馈,保证了系统不会发生自振荡。系统误差不超过±1°。它和用直流电动机的随动系统比较起来成本低廉、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采用AS-Ⅰ现场总线技术进行位置检测的望远镜圆顶随动方法.该方法采用断续跟踪的方式,不但安装和维护简单,而且具有运行时震动小等特点.给出了由望远镜转动中心与圆顶球心不重合引起的偏差的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采用AS-I现场总线技术进行位置检测的望远镜圆顶随动方法。该方法采用断续跟踪的方式,不但安装和维护简单,而且具有运行时震动小等特点。给出了由望远镜转动中心与圆顶球心不重合引起的偏差的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丽江2.4 m望远镜的圆顶采用方位随动和滑动式天窗的超半球结构,起初为改善因圆顶和望远镜终端电子设备引起的内外大气湍流,设计了大面积的多组机械式侧窗。但由于高平台手动操作危险、缓慢、不精确且易损坏,为实现侧窗稳定的多组自动控制,开发了基于STM32板的嵌入式圆顶侧窗自动控制系统,利用WiFi模块、串口模块和手柄实现侧窗的远程和多通道控制。同时结合气象数据、圆顶位置信息等使系统能根据气象阈值进行预警、自动开合,并尽量减小风对望远镜振动的影响。侧窗控制系统的设计可满足上层系统集成的需要。该系统稳定可靠,能满足侧窗的自主运行与人为控制。  相似文献   

6.
太阳望远镜采用全开式圆顶有许多好处,但是此时风对望远镜产生比较大的扰动。为了减少风对望远镜的影响,设计了阻导风板,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很好的结果。全面介绍了阻导风板的原理、结构,并给出了设计要点及在1m红外太阳望远镜(NewVacuum Solar Telescope,NVST)上的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第三台无圆顶太阳望远镜(Domeless Solar Telescope简称DST),于1978年末在座落于日本歧阜县吉城镇上宝村大雨见山的京都大学飞驒天文台建成。今春正式投入太阳表面活动的观测。 这台望远镜,采集了世界各国最新太阳望远镜的优点,应用先进技术,独立创建的。 该镜于1970年开始酝酿,提出研制技术方案,随即获得日本财政部的批准。1973年派船越赴美、法、西德、意大利等主要太阳望远镜的国家进行考察。考察后基本确定了  相似文献   

8.
圆顶引起望远镜附近的大气湍流,造成望远镜成像质量与观测精度下降,较差的圆顶视宁度浪费了优秀台址的观测条件。圆顶通风是大型望远镜圆顶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可以有效解决圆顶视宁度问题。为了减小兴隆2.16 m望远镜圆顶视宁度对观测的影响,将圆顶吊装通道改造为通风口,并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通风效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将圆顶吊装通道改造为通风口可以提高圆顶内外热平衡速率,使圆顶内空气更稳定,从而降低圆顶视宁度对观测的影响。根据通风效果模拟结果,可对通风策略进行优化设计。圆顶通风的研究可为2.16 m望远镜圆顶通风改造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望远镜成像质量和观测效率。  相似文献   

9.
利用1.56m望远镜圆顶平场和天空平场和天空平场的资料,通过对各种滤光片得到的平场内各区域的统计,研究了圆顶平场之间、天空平场之间以及天空平和圆顶平场之间的差异。观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圆顶平场之间相互一致,天空平场之间也相互一致。误差小于1%,除B渡光片之外,在一定范围内圆顶平场和天空平场之间最大差异均小于1%。还给出了一些做好圆顶平场和天空平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代天文圆顶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正秋  周放 《天文学进展》2003,21(3):206-218
综述了国内外天文圆顶的各种设计方案,比较了各种方案的性能,并介绍了为改善圆顶性能,降低造价进行的相关研究,以及为下一代巨型地面望远镜圆顶进行的预研究.结合目前正在研制的大天区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简述了我国LAMOST望远镜圆顶的设计方案及其相关研究的概况。  相似文献   

11.
1m红外太阳望远镜光电导行系统的反馈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正在研制中的1m红外太阳望远镜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地平式真空太阳塔,主要用于活动区磁场的精细光谱分析和太阳活动区磁场的时空精细结构研究.要求望远镜必须长时间高精度跟踪太阳(0.3"/30s、1"/10min)才能实现它的科学目标.光电导行是实现望远镜高精度跟踪观测目标的关键控制技术,通过检测观测目标像在图像传感器上的移动量作为反馈控制信号对望远镜实行闭环控制.首先建立了光电导行系统的控制系统模型,然后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能、暂态性能、时域特性、频域特性及跟踪性能,并采用PID控制器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光电导行反馈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跟踪精度.通过计算机仿真设计,采用PID控制算法能实现1m红外太阳望远镜的跟踪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