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煤成气主要是指煤系地层中腐植型有机物在成煤作用过程中生成的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_4).煤成气是一种经济价值高又易于开采的能源,它在整个天然气资源中占有重要地  相似文献   

2.
一、地质概况铜川矿区位于祁吕贺山字型前弧东部,由南而北出露的地层有:奥陶系中、下统、石炭系上统、二迭系、三迭系、第三系及第四系。石炭系上统太原群及二迭系下统山西组为煤系地层,奥陶系中、下统为煤系地层基盘。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综合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省内及与邻省若干重要剖面的分析对比,建立了二迭系中、上部地层的标准剖面,又根据地层接触关系和古生物组合的研究,认为:江西省包括“乐平煤系”和“长兴灰岩”在内的二迭系中、上部地层,可能代表华南地区在这段时间  相似文献   

4.
一、煤系地层沉积条件分析加福煤田位于福建省东部,构造位置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华夏褶皱带梅永拗陷北部。煤田二迭纪煤系地层,成生于加里东运动期后形成的拗陷区内,其沉积方向大致沿北东-南西向延展。它的形成是在下二迭统栖霞组与下三迭统溪口组两次海侵中间的海退阶段。在此近海型成煤环境中,沉积了以泻湖相为主的含煤旋回-下二迭统加福组(P_1j)及以冲积-湖泊相为主的含煤旋回-上二迭统翠屏山组(P_2cp)。煤系沉积厚度达1250米,含煤80余层(图1)。  相似文献   

5.
线永绵 《地质论评》1966,24(3):165-170
一、绪言本文涉及范围南起河南省安阳市以西水冶附近,北至河北临城魏村丰盈一带。该区石炭-二迭纪煤系上覆有一套红色地层(包括顶部100余米黄色地层),向来称为石千峰统,分三组。作者通过综合研究对比认为本区石千峰组可分三段,完全可与山西宁武一带的标准剖面对比。并发现有晚于石千峰世的沉积——三迭系流泉群。  相似文献   

6.
煤系源岩倾油倾气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克明  熊英  刘新月 《沉积学报》2004,22(Z1):56-60
利用固体13C核磁共振波谱检测源岩干酪根中油、气潜力碳的相对含量,并利用该参数直接判别各类源岩在"液态窗"阶段的倾油、倾气性.有些煤系源岩虽然其地球化学特征属腐植型母质,但由于其干酪根的脂碳中油潜力碳>气潜力碳,故仍以生油为主.该方法从生烃机理出发进一步揭示了新疆焉耆盆地中、下侏罗统煤系源岩以生油为主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东南运动是1964年阎俊峰、尚冠雄研究江西省中、晚二迭世地层时提出来的,主要表现在江西中二迭世乐平煤系和晚二迭世长兴灰岩之间的假整合现象。1965年尹赞勋、黄汲清教授建议改称东南上升,十多年来,对该问题曾有不少争论。近几年,我们在苏南地区煤田地质工作中,对东南运动的存在取得了一定的地质证据。详细地研究“东南运动”,有助于上二迭统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对龙潭组煤系分段对比亦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Robustoschwagerina在广西隆林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正> 在桂北、滇东及黔西南一带,石炭系一二迭系的岩层系连续沉积,未见通常所称的栖霞底部煤系或梁山组。从上石炭统至下二迭统,是一套以灰岩为主的碳酸盐类岩层,这是我国地层工作者研究石炭系与二迭系界线的理想地区。近年来,我队张明发、龙家荣等在广西隆林县城附近,测制石炭系—二迭系剖面时,采集了大量化石,其中(竹蜓)化石交由笔者研究。在栖霞组下部3米厚的灰色厚层灰岩中,找到了以Misellina为主的(竹蜓)类动物群,  相似文献   

9.
王安德  朱德寿 《地质论评》1965,23(4):308-310
闫峻峰等在“江西省中晚二迭世地层初步研究”一文中将江西省中晚二迭世地层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经赣、苏、浙、皖、湘等区对比的结果,建议以“乐平统”(或乐平煤系)和“长兴统”  相似文献   

10.
一、福建龙岩煤系煤田地质特点 1.煤系地层特点福建省主要含煤地层为下二迭统龙岩组,其次有上三迭统大坑~文宾山组(闽北叫焦坑组)。龙岩煤系出露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闽中和闽西地区。大体可分三个条带,均呈北东~北北东向排列。两条带南起武平,经过连城、清流直到将乐;中条带自永定、龙岩、章平而至大田;东条带包括华安、安溪至永春天湖山一带。煤系总厚300(西部)至990米(东部),自西向东煤系增厚,可采煤层也逐渐增多。由南往北,富煤层位逐渐向上部移动。总的来看,煤系沉积东西向连续性差,差异性大。南北向(近似北东向)连续性较好,差异性小。原始沉积显然受北东向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11.
筠连地区主要出露地层为二迭系及三迭系。其晚二迭世地层的下部为峨眉山玄武岩组,一般厚60至100余米;中上部为煤系,划分为两个组:下称筠连组,为湖相砂、泥岩沉积,伴生薄的铁矿层,仅见植物化石,一般厚80-120米;其上谓金鸡(土旁)组,为三角洲相或海陆过渡相砂、泥岩含煤沉积,局部赋硫铁矿层,富含海相双壳纲腕足类、腹足类及稀少的头足类、苔藓虫等,并含丰富的植物化石,一般厚40-70米。   相似文献   

12.
傅炯 《地质论评》1959,19(1):35-36
在贵州西部及云南东部(滇黔边界一带),三迭纪与二迭纪地层出露很广,其中上二迭纪煤系中含有大量的炼焦用煤,是一片含?的处女地(北接黔西北大?田、南至滇东师宗煤田北缘)。由于历年来在这一带没有作过正规的地质测量及矿产勘探工作,所以对于下三迭纪与上二迭纪地层分层界线问题是不大引人注意的。在黔西北赫章、水城及滇东南师宗一带,下三迭纪  相似文献   

13.
本区段位于湖南省郴耒煤田永耒向斜西翼中部。煤系地层属上二迭系龙潭阶。主要煤层为6~2煤及7煤。本区段褶曲发育,走向正、逆断层十分发育(图1、2)。   相似文献   

14.
蒲白矿区位于陕西省渭北煤田中部。煤系地层为石炭二迭系。现存煤层的空间展布及其构造形态主要为聚煤期后的构造变形所控制。因此,研究本区聚煤期后构造变形的问题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据西藏自治区大地构造演化特征,从整个青藏高原构造单元分布特点考虑,本文将西藏自治区地层区划结合构造单元和含煤地层一并考虑,将其划分为三个构造-地层大区:羌塘-三江构造-地层大区、班公湖-双湖-怒江构造-地层大区、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地层大区。从区域地层、沉积构造及其古生物化石组合等特点综合分析,得出西藏赋煤区聚煤作用具有时代多、分布广、煤层层数多、厚度薄和稳定性差的总体特点。区内含煤地层包括下石炭统、上二叠统、上三叠统、中侏罗统、下白垩统和古近系等。最主要煤系是下石炭统马查拉煤系、上二叠统妥坝煤系、上三叠统土门煤系、下白垩统多尼煤系。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 在川南黔北一带志留系之上二迭系之下有一组砂岩、页岩及含有煤、铁的地层,1938年熊永先在调查古乡蔺、珙县等地地质时将此组地层分出,并定名为铜矿溪层,后来又根据其中所含植物化石定其时代为石炭二迭纪。 以后不少作者在论述川黔一带地质时将此组含煤、铁地层沿用铜矿溪层一名。后来岳希新、杨敬之、穆恩之等曾将鄂西的马鞍煤系和川南铜矿溪层进行对比。1956年卢衍豪根据汉南梁山层中所合的海相化石及植物化石,认为梁山层可与Stg lidophgllum volzi或Mi-ellina landia层相当,暂属二迭纪底部,并与鄂西马鞍煤系及川黔铜矿溪层相对比。但由于铜矿溪层在各地岩性不一,对比困难,因此其时代问题并未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17.
地质图的色标是表示各时代地层层位的。我国主要聚煤期的第三纪、侏罗纪、二迭纪、石炭纪等煤系地层,一般均以一个颜色至两个颜色,同时配置网点、线、花纹,互相压色,能显示出14~18个色层,来表示出由系到组的各地质时代的层位。   相似文献   

18.
苏南煤矿区地层从上至下有:第四系冲积层,第三系砾岩层、三迭系青龙灰岩、上二迭系硅质层、菊石层、海相层及煤系、下二迭系孤峰层和栖霞灰岩层段。第三系上部是灰色至灰绿色泥岩、粉砂岩,中部红色及紫红色粘土质中粒至细粒砂岩,下部是以灰岩成份为主的砾岩层段。在正常情况下砾岩底部距上1煤层200~300米。该砾岩厚度大,岩溶较发育,补给条件好,因此成为本区主要含水层之一。过去勘探部门在提交最终报告及矿井设计时,都不考虑煤层受第二系的剥蚀问题,因此,第三系赋存条件,水文地质特征,均未引起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19.
近十多年国外在一些大型煤田发现一批具工业开发价值的天然气气田。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分散在岩层中的或集中的腐植型有机物在成煤过程形成的大量天然气(即煤成气),大部分逸散在古空气中或围岩中,一小部分(3—24%)残存在煤层中(俗称煤层瓦斯或煤层气),另一小部分(1~15%)  相似文献   

20.
贵州汪家寨矿,煤系为晚二迭世宣威组(狭义)和汪家寨组,含煤三十余层。上覆岩系为下三迭系砂页岩及灰岩;下伏岩系为晚二迭世早期的玄武岩组及早二迭世茅口阶、栖霞阶的厚层灰岩。矿区区域地质构造概况见图1。汪家寨矿位于大河边向斜的北部,地层产状随井田不同部位而异。目前开拓范围内,煤层走向大致为北东40°,倾向南东,平均倾角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