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福建漳州地区淤泥、粉质粘土、粉质粘土与粉砂互层土、残积土等4类典型土的共振柱试验,探讨了围压大小、土的性质对这4类典型土的动剪切模量G及阻尼比γ的影响,给出了在不同围压下的G/Gmax和λ/λmax随γ变化的平均曲线及其参数的推荐值,并定量的给出围压对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天津滨海场地土动力学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天津滨海地区是典型的软土区,属晚第四系以来的浅海相沉积软土。本文收集了该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中的土动力学参数的实验资料,并补充了15个钻孔的测试实验,统计分析了淤泥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土、粉质粘土、粘土、粉砂、细砂等7种土类的实测土动力学参数,给出了它们在不同深度下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统计值。然后,选取了2个典型钻孔并建立了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分别运用本文统计值、94规范值和袁晓铭等(2000)的推荐值进行土层地震反应计算,从反应谱形状、地表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特征周期等方面说明了本文统计值的适用性和针对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天津滨海地区各类工程建设的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且有利于该地区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南京地区新近沉积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通过对南京地区两个工程场地漫滩相成因的砂土和淤泥质粉粘土与粉砂互层土的自振动柱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了围压对剪切模量G及阻力比λ的影响,通过与Seed和Idriss建议的砂土G/Gmax-γ和λ-γ曲线变化范围的对比,认为不能简单地把淤泥质粉质粘土与粉砂层土当作砂土或粉质粘土对待。  相似文献   

4.
使用自行研制的GZZ-1型共振柱试验机对南京及其邻近地区漫滩相成因的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粘土、粉土、互层土和粉细砂等新近沉积土进行了大量的共振柱试验研究。给出了各类土的最大剪切模量试验结果;采用经验公式对各类土的Gmax/Pa~σ0′/Pa关系曲线进行了拟合,给出了各类土的最大剪切模量经验计算公式中各个拟合参数的参考值。同时,总结了拟合参数的参考值随粘性土的液性状态或砂性土的密实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大连地区场地土动力学参数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近年来大连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中土动力学参数的实验资料,统计分析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粘土、中砂、碎石、回填土和全风化板岩等7类土的实测动力学参数,给出了它们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统计值.然后,选取典型钻孔并建立了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分别运用本文统计值、94规范值(即原大连地震小区划的土动力学参数值)和袁晓铭等(2000)的推荐值进行土层地震反应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中的地表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形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的统计值与袁晓铭等( 2000)的推荐值非常接近,而与94规范值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动荷载作用下土阻尼比的试验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一粉质粘土,在100kPa、200kPa、300kPa 3种固结压力下,分别进行了原状土样的循环单剪试验、扰动土样的动三轴试验,得到了该粉质粘土2种土样、3种固结压力下的D/Ddm ax-γ曲线。试验结果表明,由循环单剪试验得到的原状土的D/Ddm ax-γ曲线与扰动土样的动三轴试验结果D/Ddm ax-γ曲线有一定差异,且随着固结压力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环剪仪在超固结土残余强度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剪仪是研究大剪切位移下土的抗剪强度特性的理想设备。对北京工业大学新引进的DTA-138型环剪仪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利用该仪器对Ip=12的粉质粘土和Ip=36的粘土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环剪仪测试精度高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剪切速率在0.1~10°/min范围内时,对粉质粘土和粘土的峰值强度及残余强度郝没有显著影响;超固结比对粉质粘土的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以及粘土的残余强度几乎没有影响,而粘土的峰值强度随着超固结比的增大有增大的趋势,且相同试验条件下粘土的残余强度显著低于粉质粘土的残余强度。  相似文献   

8.
收集了2004年以来新疆地区土层剪切波速与土层埋深的工作成果,并在前人研究和数据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了线性模型、幂函数模型和一元二次模型,对新疆天山地区的四个地貌分区进行了拟合,以拟合优度为评价指标给出了粉土、粉质粘土、砂和砾石层的推荐模型参数。最后对结果合理性、适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海洋粉质粘土共振柱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RNEVICH LONG-TOR型共振柱仪研究杭州湾浅层粉质粘土的动力学性质,阐述动模量和阻尼比随应变增加的变化趋势,分析动模量衰减规律。最大动模量主要与围压Pc、土的固结密度、动应变和初始孔隙比等因素有关;杭州湾粉质粘土动模量随应变的变化规律符合土的非线性、滞后性和变形累积三方面的一般规律;杭州湾粉质粘土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归一化应力应变曲线相似,而动阻尼比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0.
西安地区典型土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西安市地震小区划项目中的大量典型土样动三轴试验结果,采用双曲线模型拟合得到了西安地区粉质粘土、粉土、砂土和卵砾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随剪应变的变化关系,给出了西安地区上述4种主要土壤类型在8个典型应变下的动参数值。所提结果对研究西安地区地基振动反应和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工作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土的最大动剪切模量、剪应变幅和阻尼比是对土层进行动力反应分析的重要力学参数。利用英国GDS公司生产的RCA共振柱仪,研究围压对都江堰地区粉质粘土的上述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同围压条件下,最大动剪切模量、剪应变幅和阻尼比随重复次数基本不变,表明该试验过程具有可重复性;最大动剪切模量、剪应变幅和阻尼比均受围压影响较大,随着围压的增大,最大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均逐渐增大,而剪应变幅随着围压的增大逐渐减小。据此,建立了都江堰地区粉质粘土动力学参数随围压变化的经验公式。本研究可为土层地震动力反应分析提供参考并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粉土液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自然地理和地质调查的基础上,以黄河地区可液化场地粉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动三轴和振动柱试验进行测定,分析了动荷载作用下粉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并模拟了地震荷载作用下粉土的孔压响应及抗液化强度,得出了液化破坏标准,提出了原状粉土的振动孔压上升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随着粘粒含量的增加,粉砂、粉土、粉质粘土、粘土达到相同剪应变所需的动剪应力也依次增加;粉土孔压比0.68、粉砂土孔压比0.87作为液化破坏开始的标志;粉土发生液化所需的循环应力比大于砂土。这些研究为以后建立适合本地区的饱和地基土地震破坏判别方法提供了参数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南京河西淤泥质粉质粘土卸荷回弹变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室内固结回弹试验,研究了南京河西地区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卸荷回弹变形规律。固结-回弹-再压缩曲线表明该地区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弹性变形要比其塑性变形量小得多,卸荷再压缩后,土体的压缩性也明显降低;通过分析卸荷比和回弹率、回弹应变以及回弹模量的关系曲线,确定了该地区淤泥质粉质粘土的临界卸荷比和极限卸荷比指标,从而可以确定开挖卸荷的影响深度范围。卸荷回弹变形随着卸荷滞留时间的增长,有先增大后减小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在卸荷与加荷作用下,土体的变形特性、变形模量有着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粉质黏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是建筑场地动力稳定性评价的重要动力参数。为分析豫东平原粉质黏土的动力特性,利用双向振动三轴仪试验系统,对取自豫东平原地区的粉质黏土进行动三轴试验,研究粉质黏土状态及固结压力对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研究发现:可塑粉质黏土(PSC)与软塑粉质黏土(SSC)的动力特性存在相近的变化趋势,动剪切模量比随剪应变的增大而减小,阻尼比随剪应变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应变水平下,SSC的动剪切模量比随固结压力的增大而增大、PSC的阻尼比随固结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试验条件下,PSC的最大动剪切模量大于SSC的最大动剪切模量;在剪应变小于0.01%时两者动剪切模量快速衰减,剪应变达到0.03%时两者动剪切模量趋于一致。根据现有的粉质黏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研究成果,结合试验数据,提出粉质黏土动剪切模量比、阻尼比随剪应变变化的数学模型,为豫东平原粉质黏土场地工程建设中的动力稳定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渤海海域粉质粘土动力学参数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本文整理了26个渤海海域场地土动力学测试报告,并按埋深分段统计了0至115m深度范围内粉质粘土的动力学参数,即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然后,将本文统计值与袁晓铭推荐值和施春花统计过的北京地区粉质粘土的动力学参数值进行了比较,发现海域场地土与陆地场地土的动力学参数值存在较大差异。之后,选择渤海海域的两个场地,建立了相应的土动力学模型,分别选取实测值、本文统计值、施春花统计值进行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发现本文统计值与实测值的结果符合的较好。在渤海海域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工作中,某些粉质粘土层难以获得动力学参数时,可以参考本文的统计值。  相似文献   

16.
昆明黏性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昆明地区黏性土进行室内的共振柱试验和动三轴试验,初步研究了该地区黏性土的动力特性,得出了不同初始固结比下黏性土的动强度曲线,比较了黏土与粉质黏土的动强度受固结应力比的差异,并对黏性土的动强度与破坏时其振动周数之间的关系曲线进行了拟合,给出了其数学表达式根据试验所得动强度包线的特征和动强度参数,分析了黏性土强度参数的变...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共振柱试验方法,研究了固结比对土最大动剪切模量的影响并给出了土最大动剪切模量的建议公式。通过对砂土、粉质黏土和粉土的系统试验,提出了不同固结比下土最大动剪切模量与固结比kc-1呈指数形式的增长模式,不同于Hard in公式最大动剪切模量与固结比kc呈直线形式的增长模式。同时给出了计算不同固结比下砂土、粉质黏土和粉土最大动剪切模量的建议公式,并与Hard in公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固结比对土最大动剪切模量影响程度明显比Hard in公式要大,固结比对粉质黏土和粉土最大动剪切模量的影响程度要比对砂土的影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土木工程的发展,各类土在循环荷载下的累积变形和强度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于粉质粘土的研究,迄今已有非常丰富的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众多,其中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是最常用的研究手段之一。由于循环加载中频率的变化与加载速率有关,本文进行了循环荷载下粉质粘土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土的应变是反映土体循环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利用应力控制方式对粉质粘土进行了在几个不同循环应力、不同加荷频率条件下的循环三轴实验,研究分析循环应力和加荷频率对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地震构造环境相对稳定,主要遭受近场中强地震和外围大地震的影响。盆地内第四系主要为河流相的砂卵石层夹粘土、粉土层,分布于成都平原及盆地内外河流两岸。这种地层在土层地震反应计算时往往产生一个峰值,具有显著的放大作用。本文收集共计123组土动力学参数的实验资料,统计分析了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粘土、粉土、细砂和全风化泥岩等6种土类实测土动力学参数,给出了它们在不同深度下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统计值。并且将统计值和"94"规范值与袁晓铭推荐值[9]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盆地内使用规范值和推荐值会对工程的抗震设防产生不利影响。该研究成果对盆地内各类工程建设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粉质粘土土动力学参数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土动力学参数即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对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结果有重要影响。本文首先选取了北京地区2001年以来,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中20份具有完整土动力学参数的实验数据,统计分析了粉质粘土的实测土动力学参数,给出了粉质粘土在不同深度下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平均值;然后,选取了2个典型工程场地,构建土层分析模型,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计算,并对比分析了本文得到的统计值与典型工程场地的实测值、袁晓铭的推荐值和DB001—94规范的推荐值对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得到的统计值在北京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适用性,对于获得原状土样困难的场地,特别是对于较薄的夹层土,本文的统计结果在实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可供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