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演艺活动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与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造园艺术存在异质同构关系。从园曲同构视角,分别采用空间句法与PAD情绪模型对苏州网师园演艺空间和旅游演艺项目的游客体验进行定量研究,进而通过分组检验与相关性分析验证了演艺空间与演艺体验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网师园演艺空间在园内设置广泛,其自身空间连接度和对周边空间的控制度均较好,常位于局部空间整合度较高的区域,既非全园交通中心,也不过于偏僻;(2)网师园曲艺表演节奏相对紧张,而器乐表演则较为舒缓;旅游演艺活动的唤醒度与优势度体验呈现出起承转合、欲扬先抑的节奏特征,游客观演感受愉悦度良好,起伏不大;(3)网师园演艺体验的高低潮变化与园林视域空间的收敛与开放过程同步,与园林空间的局部整合度变化相反;空间层次丰富,具有"可见而不可达"特点的园林户外空间是创造旅游演艺体验高潮的理想舞台。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咸丰县是中国唯一一个与皇帝年号同名的县,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县名取"咸庆丰年"之意,早于咸丰这个帝号(1831年~1861年)。用咸丰人的话说,"先有  相似文献   

3.
园林湿地——一种独特的人工湿地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认园林湿地是人工湿地的一种独特类型。定义园林湿地为:在以隔离物为边界的空间范围内,构建具有协调建筑物和文化装饰的人工水景湿地,并具有审美、文化娱乐、休憩与居住等综合功能的自然—人文复合湿地系统。园林湿地具有不同的类型和结构,按风格可分为欧美西方园林与中国园林,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具有极高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园林湿地是生态城市的重要基础,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兰州市园林绿地的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在城市规划中,必须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充分考虑城市园林绿地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对城市园林绿地进行合理布局,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结合兰州市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岭南园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入手对岭南园林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探讨,分析了岭南园林形成的地理背景、岭南园林的地域特征及岭南园林的时空发展特征,得出地理环境对岭南园林的形成与发展变迁起决定性作用的结论.提出当代岭南园林应以地方文化为底蕴,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因地制宜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名》2012,(1):80
柬埔寨首都金边是柬埔寨最大的城市。"金边"原为柬埔寨高棉语的"百囊奔"。"百囊"之意为"山","奔"是人的姓氏,"百囊"和"奔"合在一起,就是"奔夫人山"。据史书记载,公元1372年,柬埔寨发生大水  相似文献   

7.
苏勤  钱树伟 《地理学报》2012,67(8):1137-1148
地方感强调地方本身具有的特质及人与地之间的情感连结关系, 是近年来国外环境心理学和游憩地理学的热点论题。以世界遗产地苏州古典园林为例, 基于旅游涉入、旅游吸引力、旅游功能、地方感、遗产保护态度与遗产保护行为6 个潜变量, 构建地方感结构关系模型, 通过设计量表并回收909 份有效调查样本, 运用SPSS、Amos 软件及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 探讨了旅游者地方感的影响关系路径及运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 由地方感前因影响导入机制与后果效应输出机制构成的“导入—输出”系统机制的运行过程与结果是苏州古典园林旅游者地方感的影响关系机理;② 地方感前因变量旅游涉入、旅游吸引力、旅游功能均对地方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同时地方感的形成对遗产保护态度及遗产保护行为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效应;③ 旅游吸引力对地方感的影响最小(0.341), 旅游涉入对地方感的影响最小(0.252);④ 地方感的形成对旅游者的遗产保护态度及遗产保护行为均具有重要的影响效应, 其对遗产保护行为的影响(0.467) 比对保护态度的影响(0.420) 更加显著。对地方感前因变量与后果效应进行整合分析, 探讨地方感影响关系机理, 以期为我国遗产地的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协调互利提供借鉴及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8.
寻梦渔梁街     
正在皖南歙县以西,一处古镇,依山傍水,因坝而得名,人称渔梁。歙县,明清时期为徽州府所在地,徽州与杭州、南京、上海等外界的联系全靠新安江这条唯一的黄金水路。渔梁古镇因紧靠新安江应运而生,成为当时徽州最繁华的水运商埠。曾辉煌一时的徽州商人抵钱塘、下扬州都要从这里起步。如今,古镇蜿蜒的青石街巷、孤寂的粉墙黛瓦,两边鳞次栉比的老宅,都印证着这座水运商埠昔日的繁华。鱼梁坝·渔梁街古徽州府和歙县同城。隋末统一歙、宣、杭、饶、婺、睦六州的"吴  相似文献   

9.
秦简夫,元代戏曲作家,大都(今北京)人,生卒年与生平事迹均不详。他的杂剧《东堂老》在元代后期剧坛独树一帜,其思想意义是值得重视的。《东堂老》的基本剧情是写扬州富商赵国器临死前把不肖之子扬少奴托付给东邻李实——人称"东堂老"。赵国器死后的十年中,扬少奴游手好闲,结交无赖柳隆卿、胡子传,荡尽家产,沦为乞丐。东堂老暗中用赵国器当年寄存的五百两银子买下其家产。后见扬少奴吃尽苦头,已有悔改之意,遂说出托孤之事,归  相似文献   

10.
《西部资源》2013,(3):16-16
7月18日-8月15日,“中国?昭君文化节”将在呼和浩特举行,全国首次园林石展——“三北”地区首届大型园林石暨奇石、宝玉石博览会同期举办,展会由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人民政府、呼和浩特市旅游局、呼和浩特市园林局、中国观赏石协会等单位主办,由2013年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民俗文化旅游节组委会、东方路桥甘迪尔蒙古风情园、内蒙古大漠宝石馆承办。  相似文献   

11.
以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余荫山房为例,分析旅游解说对游客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影响程度,探讨旅游解说能否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来平衡遗产旅游与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帮助遗产地实现其可持续的发展目标.研究表明,旅游解说特别是导游解说在游客知识获取、提高游客旅游体验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东部的桓仁县山青水秀、风景宜人,那里的地名也十分形象、生动,反映出当地的山川地貌和民俗风情。 桓仁县在清光绪3年(1877年)建县制,取名怀仁,为怀念仁人志士之意。后因与山西省的怀仁县重名,因该县是古桓州,故改为桓仁。遍查桓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名》2012,(6):74-74
《湘山野录》说:不明不白《烬余录》说:弟弑兄《涑水纪闻》说:晋王抢占了先机《金匮之盟》说:兄终弟及汴梁,又称汴京、东京,简称汴。春秋时期,改为"启封",因郑国庄公选此地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为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汉代景帝于公元前156年,将启封更名为开封。自公元前364年至公元1233年,先后有战国时期的魏,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7个王朝在此建都,历经千年梦华。北  相似文献   

14.
杨阳 《中国地名》2012,(8):45-46
天下第一山天下第一廊天下第一窗天下第一亭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扬州园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以其独特的风格占有重要地位。既有皇家园林金碧辉煌、高大瑰丽的特色,又有大量江南园林小品的情调,自成一种风格。被誉为"晚清第一园"的何园便是其中的佳  相似文献   

15.
陈红 《中国地名》2012,(2):62-63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1961年定为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明代  相似文献   

16.
正位于贵州省剑河县敏洞乡的"沟洞"侗寨,因其生态、习俗、语言、人文等元素的古老及其所承载的侗族传统文化的独特而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何谓"沟洞"?从地名命名角度分析,"沟洞"应由侗语"澉崂"(沟洞侗语)或"更度"(侗语北部方言)音译而得。需要说明的是,"沟洞"的"沟",与"澉""更"谐音,为侗族的自称,指侗家、侗寨、侗族,并非山沟之"沟";"沟洞"的"洞",与"崂""度"谐音,为古侗语,有先头、古老之意,这里指一个早先就有人居住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和社会上普遍认为,阆中的含义是:"阆,门高也。从门,良声。巴郡有阆中县,来宕切。"说"阆中周围山形似高门,因名阆山";"因城在阆山、阆水之间,故名阆中"。笔者经过对少数民族史的研究发现,"阆中"系僮语地名,其含义还有"野市"、"溪谷"之意。  相似文献   

18.
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古称西平郡、青唐城,取"西陲安宁"之意,是青海省第一大城市,亦是整个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西宁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西宁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西宁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城  相似文献   

19.
第十七届全国洞穴学术会议于2011年11月1―3日在湖北省通山县隐水洞地质公园召开。本届学术会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北隐水洞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山东鲁通泰山酒业有限公司协办。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和香港特区的地质、地理等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共147人参加了会议。广州  相似文献   

20.
周代许 《地理教学》2021,(20):9-12,45
地理学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科,其中科学观察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能动地发现地理世界、解决地理问题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科学观察的分类、要素及过程进行梳理,同时对指向地理实践力的高中生野外科学观察能力的评价依据和水平分层进行比较与分析,结合科学观察活动的开展过程提出科学观察能力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