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林小兵  刘莉萍 《新疆地质》2007,25(2):183-186
充分利用能够反映储层及其含气特征的多种地震属性,结合已知钻井的测井、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神经网络技术和属性降维处理为技术手段,估算储层参数及预测储层含气性的方法就是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该技术的关键是储层的精细标定、层位准确追踪,以及沿层提取属性所开时窗的合理性.对孝泉-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的应用实例证实,该技术是运用叠后地震数据对"暗点"型气藏进行储层及其含气性预测的又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林小兵  刘莉萍 《新疆地质》2007,25(2):183-186
充分利用能够反映储层及其含气特征的多种地震属性,结合已知钻井的测井、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神经网络技术和属性降维处理为技术手段,估算储层参数及预测储层含气性的方法就是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该技术的关键是储层的精细标定、层位准确追踪,以及沿层提取属性所开时窗的合理性.对孝泉-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的应用实例证实,该技术是运用叠后地震数据对“暗点”型气藏进行储层及其含气性预测的又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在煤层气储层参数预测中,地震属性数据量的冗余会给预测带来不便。为获得煤层气储层地震属性的最优约简,提出一种利用改进型交叉熵算法优化地震属性的方法。该方法对迭代过程产生的样本进行改进,进而生成优秀的样本集进行迭代,同时将粗糙集属性约简构成的模型作为目标函数进行寻优求解。最后利用某地区煤层气储层的地震属性对算法进行验证,并与其他算法的测试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对煤层气的地震属性约简耗时小、约简精度和约简率高,可以有效的应用于煤层气储层的地震属性约简。   相似文献   

4.
通过岩心、测井分析研究储层的岩性和物性,通过分析井点及剖面地震反射波特征来研究薄砂层储层发育处反射波属性;在储层岩性、物性及地震波形属性研究基础上,采用模型正演实验优选储层敏感属性,分析地震属性与薄砂层储层的预测关系;最终通过时间域属性优选、数学统计回归和频率域频谱分解等方法综合分析,建立预测薄砂层储层的经验公式,预测...  相似文献   

5.
苏燕  杨愈  白振华  王彦辉 《地学前缘》2008,15(1):110-116
随着中国油气田开发程度的逐步加深,有效预测井间砂体的分布已成为高效开采与提高采收率的核心问题。文中以大庆杏树岗油田杏56区块为例,尝试利用井、震有机结合的方法进行精细沉积微相展布的研究,对进入特高含水阶段的油田进行井间砂体的预测。在密测网地震层位追踪的前提下提取多种地震属性,以反距离加权平均法提取井点属性,并采用聚类方法对提取的井点地震属性和井点储层参数进行多元统计相关性分析,以确定聚类分析中使用的地震信息,进而建立多元一次方程,描述敏感地震信息与储层参数的桥梁,以便用井、震信息综合预测井间储层参数的变化,由此编制出目的层段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并结合生产动态资料进行验证。其成果在实际生产中得到较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6.
裂缝是致密碳酸盐岩储层的重要渗流通道,影响油藏开发效果.由于裂缝的地球物理响应弱且复杂,使得裂缝预测困难.在深度挖掘地震属性中裂缝特征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裂缝分布预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支持向量机算法优选裂缝敏感属性,利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算法深度挖掘单井裂缝发育情况与地震属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对于异常值有较强的鲁棒性,可以较好地解决裂缝地震响应弱且复杂的问题.该方法在中东扎格罗斯盆地某油田古近系渐新统-新近系中新统Asmari组主力产油层位的致密碳酸盐岩储层中进行了实例应用,优选出方差、曲率、倾角偏差、倾角、方位角5种裂缝敏感地震属性,利用梯度提升决策树集成不同地震属性中的裂缝特征,建立裂缝分布预测模型,对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分布进行了预测.与常用裂缝预测方法的对比实验表明,本方法的裂缝预测结果与单井裂缝解释更为符合.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北部裂缝更为发育,构造高部位附近裂缝更为发育,与生产动态认识相符合.  相似文献   

7.
重点分析观测系统引起"采集脚印"的原因,研究观测系统引起的"采集脚印"对地震资料属性以及储层预测的影响,通过自适应滤波方法消除"采集脚印",在叠后地震数据体上压制"采集脚印"干扰。通过分析对比滤除"采集脚印"前后地震资料属性以及储层预测效果,研究"采集脚印"的影响及其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单纯地震属性优化方法储层预测符合率低的实际情况,运用井资料聚类联合地震属性优化方法,对临江地区双30区块进行储层预测。依据井砂岩厚度发育情况及空间分布分为Ⅰ类井和Ⅱ类井。Ⅰ类井与Ⅱ类井实钻砂岩厚度与地震预测砂岩厚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81237和0.6889,全区55口井砂岩厚度与地震预测砂岩厚度相关系数由原来的0.513提高到0.794,储层预测符合率由64%提高到80%。  相似文献   

9.
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提高能更好地识别储层地震响应特征,能更精确对复杂储层进行储层预测研究.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作为储层识别和储层描述的方法之一,其种类繁多且意义不尽相同,单一的地震属性对实际地层特点的反应往往是不确定、不完整的,为此结合地震多属性分析,利用RGB属性融合方法提高储层预测的准确性.这里首先用时变分频反褶积方法提高...  相似文献   

10.
非参数回归法在孔隙度参数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乐友喜  王永刚 《地质科学》2002,37(1):118-126
目前有很多利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参数预测的方法,多数方法都是针对一种特定的参数模型而制定的统计方法,即只有在一定的参数模型中才能使用的统计方法.实际应用中,由于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事先无法给出合适的、具体的参数模型,使用参数模型就有可能产生较大误差.本文简要介绍了非参数回归预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特点,对如何分析和选取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反映储层参数横向变化较为敏感的、与储层参数关系较为密切的地震属性进行了讨论.用非参数回归法对大港唐家河工区进行了孔隙度参数的平面分布预测,表明该方法在储层参数预测技术以及油藏描述中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一直是地震特殊处理和地质解释的主要研究内容。随着相关理论的发展,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已经应用到油气勘探开发的各个阶段。S盆地南部处于勘探开发的前期,具有井少、二维地震测网较稀、储层预测难的特点。由于沉积地层的变化能引起地震波在动力学和运动学上的相应变化,因此利用地震属性能较好地进行储层特征的定性研究,即通过地震多种属性分析,进行研究区内砂岩储层横向预测。其研究技术路线实际上为先找储层,再进行初步油气检测,最后进行勘探目标优选。根据这个技术路线,地震属性的研究则相应地以三个方面的分析为主:即利用振幅属性来寻找砂体富集区,利用有效带宽判断砂层的均质性,再利用频率属性判断其含气性。地震属性分析方法的应用在早期天然气勘探开发具有可以推广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于信噪比相对较低的叠前地震资料,利用传统AVO属性交会分析和截距梯度乘积属性分析(即P×G属性)效果可能并不理想。为了有效提取叠前道集AVO属性信息,从叠前部分叠加体出发,根据远近道部分叠加体的相对关系,构建类似P×G属性的远近道差异属性因子,其中近道叠加反映截距属性,近远道叠加差值反映梯度属性,并通过理论模型验证其可以取代P×G属性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的AVO分析。最后以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某气藏进行实际验证与分析,可知部分叠加数据相比单道道集信噪比明显提高,所以远近道差异属性可以有效解决实际道集的满天星现象,从而为信噪比相对较低的地震资料AVO属性分析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斯坦B油田下白垩统上达乌尔组M02段为辫状河相沉积,储层以含砾砂岩和细砂岩为主,砂体在纵横向上变化较快,储层展布规律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油田的滚动勘探开发进程。本次研究基于新一轮精细构造解释成果,通过精细合成记录标定、地震正演模拟、地震属性分析、常规地震反演以及地质统计学反演等储层预测技术的综合应用,消除了地震属性分析存在的多解性,弄清了砂体宏观展布规律,并且突破了常规地震分辨率的限制,落实了M02段薄砂体展布特征,建立了适用于本油田的综合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序列。通过该技术序列在本地区的成功应用,为油田的滚动评价和注水开发提供了有力依据,对油田的增储上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类似区块的储层预测工作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利用时频转换后地震资料完成高速围岩屏蔽薄层定量评价,应用广义S变换对目标地震开展解释性处理,落实薄层时频域地震可识别程度。结合实钻砂体发育数据、频谱分析、薄层时频特征等,开展时频转换数据优选,提取频率梯度属性定性分析目标区沉积储层平面展布特征。构建实钻数据与频率梯度数学关系,完成薄层定量评价。对中东地区实际资料处理解释表明,基于广义S变换的多频解释技术对于高速围岩屏蔽的薄层评价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提高了储层预测精度,为利用地震资料开展储层定量评价提供了一套技术思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综合地震属性在埕岛断裂系统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埕岛油田具有新近系披覆、古近系超覆和前第三系潜山3层构造,断裂系统比较复杂。笔者利用相干分析和倾角扫描方法,进行垦东30~垦东48地区地震资料属性的特征分析及断裂系统的识别。通过研究相干分析、地震属性与断裂系统的关系以及倾角扫描、层间属性提取与断裂系统的关系,对研究区进行应用效果分析,同时应用RAVE特征可视化,对所选的地震属性和识别方法进行验证,说明哪些属性能够很好的反应断裂系统,哪些识别方法在研究区识别断裂系统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薄互层储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震属性来进行储层预测的研究,对于寻找油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由于地下地质情况千变万化,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对这种多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复杂关系模拟问题,神经网络技术是目前较成熟、实际应用效果也较好的方法之一。用BP神经网络来预测薄互层储层厚度,它可以建立属性参数与预测目标之间的高度非线性映射,并应用于具体的实例,为薄互层储层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由于砾岩岩石类型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难以建立地震属性与储层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导致应用地震属性常常具有不确定性和多解性。为了克服单一属性反映粗粒沉积展布的片面性,同类属性间相关信息的彼此干扰性,地震相预测扇体分布的盲目性,针对性的提出了基于地震多属性拟合技术编制粗粒扇体沉积相图的方法:1)建立岩性识别图版;2)属性优化与线性逐步回归拟合含砂砾率;3)均方根振幅属性正态分布约束砂体边界;4)应用拟合含砂砾率等值线图,结合岩相和测井相编制粗粒扇体沉积相图。并将该方法用于玛131井区百口泉组二段的沉积研究中,为研究粗粒扇体沉积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玛湖滚动勘探及井位论证提供了可靠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煤炭采区三维地震属性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地震波形差异属性解释煤矿陷落柱的发育边界、发育高度的技术方法,实例表明:地震波形差异属性对地质异常体的分辨能力与参与波形差异比较的道数及时间分析窗口大小有关,多道数、大时窗,可突出大的地质异常;相反少道数、小时窗可有效反映小的地质异常体,特别是对小地质异常体边界的刻画会更准确。与地震时间剖面、地震属性切片及倾角属性剖面相比,地震波形差异属性解释陷落柱在煤层中的发育边界、发育高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