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莘县1957-2006年的降水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莘县降水量的年、季、月分布特征及年际变化,从而得出了莘县全年和作物生长季节旱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全国省级区域站数据传输业务流程逐步由市级转发省级调整为直传省级,省级区域站中心站成为数据传输的枢纽。区域站数据传输业务的调整给省、市、县3级区域站运维保障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了应对统一管理难、监视难、故障诊断难的挑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省级区域站数据直传监控系统。该系统依托CIMISS系统和省级区域站中心站,基于Django框架实现了CIMISS CTS环节、省级区域站中心站环节、区域站报文来源环节、区域站电池环节的监视和展示,以及区域站报文历史传输情况的展示和故障诊断。该系统已经投入业务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全省区域站数据传输业务的运维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建敏 《浙江气象》2011,32(2):37-39
区域自动气象站(以下简称区域站)是地面气象观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各要素观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并具有代表性,开展区域站的标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区域站数量多,急需建立相应的标校体系。根据浙江省区域站的实际情况,对区域站的标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用手机检测区域自动站的实用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利用手机检测区域自动站的实用方法。通过对区域自动站的SIM卡打电话、发短信等形式,根据提示信息或回传内容,判断区域站故障部位,检查区域站状态和参数,从而实现区域自动气象站的远程检测和维护;并介绍了SIM卡故障的维护、检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市级区域自动站信息处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钦州市区域自动站信息处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功能、特点以及实施意义。通过建立区域自动站信息资料处理系统,对各市局乃至各区域站的历史资料进行剥离,实现各区域站历史资料的独立存档、统计,便于对区域气象站历史资料进行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证区域自动气象站月报表数据完整性,降低区域站月报表数据的缺测率,减轻区域站月报表数据处理业务的工作量,开发完成了区域气象站月报表数据出现异常、缺测记录时的处理程序。该程序2010年3月投入业务使用后,实现了区域站月报表数据的自动化审核处理,气象数据的自动化处理程度、区域站报表的制作质量、资料应用时效和业务人员的工...  相似文献   

7.
对甘肃省范围内的区域气象站和国家级气象站2011-2020年的汛期降水和极端降水等资料进行了质量控制,筛选出1253个区域气象站和75个国家气象站开展了降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区域站和国家站降水的平均数量非常接近,无显著性差异,全省区域站汛期平均降水为382.9 mm,国家级站为379.7 mm;区域站各月降水平均在31.7~87.1 mm;国家站各月为30.4~86.4 mm。但两类站点降水的极端值存在显著差异,汛期总降水量区域站最大可达917.5 mm,本站最大为710.7 mm;单月降水量区域站最大为776 mm,本站为541 mm;暴雨日数区域站最大为46 d·(10a)-1,本站为17 d·(10a)-1;两类站点降水极大值发生的空间位置比较接近,但区域站的数值显著高于国家站。两种站点降水的空间趋势非常一致,其汛期降水相关系数达0.95,月极端降水相关系数为0.92;而区域气象站比国家站有更多小斑块的高值和低值中心;两类降水空间差异在甘肃省的东部和南部比较明显。总体上,区域气象站更精细地描绘了甘肃省的降水特征,在地形复杂区域监...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区域自动站地域分布及通信方式;分析了区域自动站报文上传及时率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自动站市县两级中心站管理的方案。该方案的实施能降低济南市所有区域自动站同时出现报文不能及时上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周枫  邹蓓  董立亭 《贵州气象》2011,35(3):43-44
目前贵州省共建成区域加密自动站1 400余个,为保证全省区域站的正常运行,省级保障中心为9个市州地保障机构配置了现场检修设备,并针对全省区域站保障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供各级区域站保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苏轶  张宁  刘树峰  宋涛 《山东气象》2014,34(3):62-65
分析了济南市气象局区域自动站观测数据应用现状,提出了区域自动站观测数据同时入两个数据库,不同用户分别访问主、副数据库,负载均衡的区域自动站双数据库方案,介绍了该方案的网络结构及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