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亲子旅游是国内近年来迅速升温的旅游形式,但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非常匮乏。基于"推拉"动机理论,构建"推拉阻"模型应用于亲子旅游决策研究。采用SPSS 21.0对319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亲子旅游决策的影响因素按照重要性依次是推力、拉力和阻力。通过因子分析得到2项推力动机("孩子主导型"和"家长主导型")、4项拉力动机("设施完善""环境优良""特色服务"和"主题鲜明")、2项阻力因子("小孩因子"和"时间与费用因子")。其中,"增加亲子感情""旅游行程安排轻松愉快"和"家长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分别是最重要的推力、拉力和阻力变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小孩数量与阻力的"小孩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小孩年龄与拉力动机的"环境优良"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家长学历对推力动机的"家长主导型"和拉力动机的"环境优良"均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认清灾害事件对游客动机的影响是灾后旅游市场恢复第一步。根据“5.12”汶川地震发生前(2008年4月27~5月5日)与发生后(2009年5月5~10日)两个时段游客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地震对灾区旅游地国内游客旅游动机的影响。研究发现,地震对游客大部分动机影响显著,震后拉力动机重要性下降,推力动...  相似文献   

3.
基于文本分析法,使用词频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6个5A级沙漠型旅游景区的在线评论内容。结果表明:(1)沙漠旅游正在向大众旅游发展,可以分为观光型旅游景区、过渡性旅游景区、综合性旅游景区3个阶段;(2)核心吸引物是自然资源,以“沙+水”模式为主,游客感知差异明显;(3)出游方式倾向于亲子游和自助游,孩子的旅游体验是亲子游中的关键,线上攻略是自助游游客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行程规划倾向于目的地景区组合,景区效率、收费、服务态度、游客数量与基础设施是影响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针对沙漠旅游提出了合理开发沙漠资源、重视景区间协调发展、综合发展景区功能、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提高景区服务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宁夏沙漠旅游适宜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资源禀赋、区域气候、旅游地可进入性和旅游地空间竞争4个方面共13个指标对宁夏沙漠旅游开发进行适宜度分析。结果表明:宁夏沙漠拥有丰富的形态及良好的相对稳定性,观赏性强;适宜开展沙漠旅游活动的季节为夏季和秋初,适宜期要长于新疆、甘肃等省(区),但夏季正午时段旅游适宜度低;影响毛乌素沙地及宁北沙地旅游开发的制约性因素为沙尘暴和大风;宁夏沙漠旅游项目重复建设比较明显,空间竞争问题较为突出;适宜度综合得分为4.524,属很适宜等级。应融入文化、生态内涵,提高景区可进入性,加强区域协作。  相似文献   

5.
以沙坡头景区为例,引入预警理论,运用旅游环境承载率计算公式和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沙漠型景区现状和未来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预警分析。结果表明:(1)将沙漠型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警界区间划分为弱载(<0.8)、适载(0.8~1.0)、轻度超载(1.0~1.2)、中度超载(1.2~1.5)、严重超载(>1.5)等5个级别,对应的预警状态分别用黑灯、绿灯、黄灯、橙灯和红灯来警示;(2)沙坡头景区现状旅游环境承载力在旅游旺季整体上处于弱载状态,但"五一"、"十一"假期处于超载状态;(3)沙坡头景区在2016-2020年内旅游环境承载力仍会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但速度会放缓,"五一"、"十一"假期旅游高峰期间会处于超载状态。根据承载力预警结果,提出不同承载状态的预警方案。  相似文献   

6.
作为草原地区涉及面最广、农牧民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政策,禁牧政策对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基于参与式农户评估法及累积Logit回归模型等对禁牧政策作用下库布齐沙漠的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禁牧后农户的耕地和草地利用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总面积平均增加0.83 hm2,饲草种植面积平均增加0.25 hm2,羊只数量平均减少39.44只,舍饲程度得到提高;(2)政策因子、户主特征因子、家庭特征因子、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意识因子是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行为转变的主要因素,各个因子对不同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程度不同;(3)季节休牧对农户耕地利用行为的影响程度较大,全年禁牧对农户草地利用行为的影响程度较大。结合研究结果对禁牧政策的改进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区域旅游景区合理布局是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与根本保障,探究其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对促进区域旅游协作、经济共享及文化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西北地区2010—2020年A级旅游景区数据,采用GIS空间技术分析景区时空分布特征,从社会、经济、环境3个方面构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厘清景区空间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A级旅游景区数量变化不均衡特征显著,空间上集聚分布且集聚程度逐渐增强,呈现“西北—东南”的空间分布态势,中轴线处在“吐鲁番市—酒泉市—海北藏族自治州—兰州市—宝鸡市—西安市”一线,景区空间结构经历了“分散式点状—组团式斑块状—倒L型条带状”的演变过程。(2)常住人口、人均GDP、旅游收入、通车里程和政策力度5个因子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程度较强。(3)社会因素的影响能力上升,表现为先下降、后稳步上升2个阶段;经济因素的影响能力上升,表现为周期性的上升-下降波动;环境因素的影响能力趋向于上升,但变化幅度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密切相关,阐释其增长的地方性动因有助于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基于2015—2019年县级经济社会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分析浙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其驱动因素的空间分异,甄别数字经济发展的地方特征。结果表明:1)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空间差异,发展水平呈东北高、西南低;2)数字经济发展的各驱动因子影响力具有显著空间特征,产业创新为首要驱动因子,其作用力呈现东高西低;政府投入为次要驱动因子,其作用力空间强度与经济基础一致,为西南高东北低;商业文化作用呈南高北低格局,作用强度较弱;3)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四因子空间作用差异存在多组合特性,总体形成企业-消费者主导、政府-企业主导、政府-消费者主导的数字经济地域发展类型,本质是市场(消费者)与创新(企业)共同驱动,企业、市场拓展受消费者需求带动,政府承担规范市场角色。为此,数字经济赋能发展应充分重视欠发达地区在政府带领下育成生态、旅游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天气、气候被认为是旅游动机形成的重要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对旅游需求以及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国内外鲜有系统梳理天气气候对旅游需求影响的研究成果。鉴于此,首先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脉络,即目的地和客源地天气气候对旅游需求影响两条主线。其次,归纳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包括从目的地角度探讨气温、降雨等重要气象因子对旅游需求的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目的地旅游需求的影响,以及综合气象指标的影响;从客源地的角度探讨天气气候对旅游客流和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以及客源地-目的地天气气候相互作用对旅游需求的影响。第三,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包括加强对客源地天气气候影响的研究,深入揭示客源地和目的地天气气候相互作用对旅游需求的影响机制,进一步探讨旅游者对不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建立更适用的气候-旅游需求模型,扩展对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不同旅游目的以及不同气候区的旅游需求与天气气候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74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多个指标,利用ESDA、ArcGIS和GeoDa等分析方法和手段及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2008—2017年新疆县域单元旅游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地域差异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县域旅游经济集聚特征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态势,彼此之间差异明显,集聚性存在显著的由北向南梯度增强的格局特征。(2)县域旅游经济的“多核心、多条带”分布逐渐形成,但并未改变“北热南冷”的分布格局。(3)受“东北-西南”方向牵引力影响,旅游经济重心轨迹变化呈多个“V”字型重叠分布,也使标准差椭圆的覆盖范围也在此方向上逐渐增大。(4)旅游资源禀赋和政策支持是影响县域旅游经济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并非都能促进各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各影响因素在不同区域间存在明显的强度差异。  相似文献   

11.
王鑫  吴晋峰  郭峰  李蕾 《中国沙漠》2012,32(4):1176-1181
近年来,沙漠旅游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应用问卷调查法对国内居民的沙漠感知形象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其沙漠旅游行为意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漠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人们对沙漠旅游十分向往,愿意支付较高的旅游费用并花费较长的旅游时间,但对沙漠的感知形象支离破碎,且对已开发的沙漠旅游景区认知度较低。研究还发现,市场营销力度不够和交通可达性差是阻碍目前中国沙漠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推动中国沙漠旅游快速发展的3点建议,即丰富旅游产品体系,重点发展观光旅游;塑造鲜明旅游形象,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提高交通可达性,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相似文献   

12.
客源市场结构与游客行为研究是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目的地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的基础。以沙坡头景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对沙漠型景区游客的基本社会属性、决策行为特征、时空行为特征、景区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基于Excel、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1)沙漠型景区的客源市场具有明显的空间地域性,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是主要客源市场;(2)沙漠旅游发展趋势愈加大众化。游客以中等收入的青年、中年为主,且沙漠旅游意愿强烈;(3)网络和亲友推荐是沙漠型景区游客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途径;(4)沙漠型景区自助游如火如荼,倍受青睐;(5)沙漠型景区的体验项目备受欢迎;(6)游客在沙漠型景区停留时间集中在4~5 h。  相似文献   

13.
基于网络文本的巴丹吉林沙漠旅游者偏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吴宝清  吴晋峰  刘佳  吴玉娟 《中国沙漠》2015,35(4):1041-1047
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沙漠,号称世界上最美的沙漠。本文基于网络游记文本数据,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巴丹吉林沙漠旅游者偏好特点。结果表明:(1)旅游者对巴丹吉林沙漠旅游吸引物、旅游活动和旅游活动方式的偏好既丰富多样,又具有相对一致性,特征词汇频率分布拟合曲线服从幂律分布,基本符合二八规律。(2)旅游者偏好的巴丹吉林沙漠旅游吸引物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并以自然景观为主。(3)旅游者偏好的巴丹吉林沙漠旅游活动以徒步、越野、探险等三大类活动为主。(4)巴丹吉林沙漠旅游者偏好自助旅游活动方式。(5)旅游者对巴丹吉林沙漠旅游的情感体验不仅丰富多样,而且以美好震撼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国沙漠旅游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随着沙漠旅游备受青睐,中国关于沙漠旅游的学术研究也逐渐增多。在时间维度上可划分为3个阶段:萌芽阶段、初步探索阶段、综合深化阶段;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沙漠旅游的概念、沙漠旅游资源的特点、沙漠旅游资源的开发,从沙漠旅游适宜性、沙漠旅游市场、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空间地域研究以单个景区为主。未来沙漠旅游应与生态旅游、沙产业相结合,加强区域合作,重视市场研究,突出区域文化特色,同时创新宣传促销方式。在研究方法上应注重定量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加强案例研究,并充分发挥GIS、RS等计算机技术在沙漠旅游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巴丹吉林沙漠景区旅游环境容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瑞杰  董治宝 《中国沙漠》2014,34(5):1424-1433
沙漠旅游环境容量有特殊性,对巴丹吉林沙漠旅游环境容量的4类结构体系测算表明:旅游空间容量和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是沙漠旅游开发的瓶颈,生态环境容量是沙漠旅游最敏感的因素,社会经济因子不是该沙漠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因子,旅游心理容量的影响不大。结合旅游环境容量评估结果及限制因子分析,设置不同的生态容量方案。对游客人数的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景区还处于旅游发展阶段,但旅游旺季的旅游环境容量几乎接近饱和。最后提出对景区开发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沙漠型景区以其资源独特性备受青睐,较高的生态旅游价值造成游客量骤增、热门项目集中等现象,但基于其脆弱的生态系统,频繁的旅游活动加剧了沙漠型景区旅游安全风险,威胁到沙漠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以宁夏典型沙漠型景区沙坡头为研究对象,以2011—2016年为时间序列,构建旅游安全风险评价指标、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研究旅游安全风险情况,将景区旅游安全风险划分为五级。结果表明:2011—2016年沙坡头景区旅游安全风险整体呈降低趋势,但存在两个旅游安全风险高值区;2016年,整体上景区旅游安全风险处于较低风险区。依据沙坡头景区不同等级风险区的划分,并基于景区实际情况提出了差异化风险调控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景区发展方向,实现沙漠旅游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条件、生态环境、可进入性三要素的沙漠旅游区等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通过实地调研和遥感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以沙坡头景区为代表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漠旅游集聚区进行主体功能区划。研究表明:(1)沙漠旅游主体功能区划的研究思路可概括为“确定区划范围及单元、确定指标体系及权重、确定区划结果、修正及细分区划结果”四大步。(2)把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漠旅游集聚区划分为沙漠旅游核心发展区、重点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原生态保持区4种功能大区和核心观光游览区、重点观光游览区等14个功能亚区,以期实现沙漠旅游的分区和分类发展。  相似文献   

18.
董瑞杰  董治宝 《中国沙漠》2014,34(3):911-918
跨区域沙漠旅游已成为沙漠旅游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以宁夏、内蒙古、陕西、甘肃跨区域沙漠旅游合作开发为研究对象,在剖析了4省(区)毗邻地区沙漠旅游资源总体特征、沙漠旅游开发现状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跨区域合作开发的可行性分析。认为跨区域合作开发可行性的理论依据是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和区域经济联系理论,现实分析是良好的合作基础、区位和交通优势突出、旅游资源互补性较强、沙漠旅游资源集聚程度很高。最后提出4省(区)跨区域沙漠旅游合作开发措施及旅游线路设计,并指出跨区域沙漠旅游合作开发实施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沙漠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董瑞杰  董治宝  吴晋峰 《中国沙漠》2014,34(4):1177-1183
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特别在沙漠旅游领域更应如此。本研究基于对沙漠旅游的影响因素——沙漠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构建了沙漠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从而提出了一套沙漠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方法,并对中国8个典型沙漠旅游景区生态旅游适宜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沙漠旅游景区的生态旅游适宜度都比较低,大部分属于中适宜、低适宜2个水平。最后讨论了沙漠生态旅游适宜度的评价方法及沙漠旅游资源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