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俞康财 《气象》1985,11(6):22-23
张掖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北麓,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倾。川区拔海高度为1412—1700米,是依靠祁连山融雪的灌溉农业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光能丰富日照长,热量不多温差大,降水稀少变率大,大陆性气候显著灾害多。近几年来玉米种植面积9—11万亩,占秋粮作物面积的62—66%,总产量占秋粮总产的70—72%。1971年单产只有351斤,1980年达892斤,产量很不稳定。因此,我们分析玉米生育期间对热最条件的  相似文献   

2.
一、西南山区玉米成熟不好的气象原因(一)概况:我县西南山区包括秦岭、齐寿、大门等十六个公社,平均海拔1600—1700米,部分地方达1800—1900米。玉米播种面积169万亩,占全县玉米播种面积的42%左右,平均单产226斤,总产3762.8万斤,占全县玉米产量的33%。玉米产量低而不稳,影响我县粮食产量的提高。目前本区栽培的玉米,依海拔不同有所  相似文献   

3.
夏玉米籽粒增重与气象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泰安地区夏玉米生产中的问题,一是产量不高(据1975年统计,比意大利、美国少318—390斤/亩,比烟台地区少216斤/亩;二是产量不稳(逐年间最大升降幅度可达正负五十斤以上)。  相似文献   

4.
在普及大寨县的群众运动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宝坻县的耕作改制得到迅速的发展。三种三收面积达25万亩,并获得较好的经验。小麦最高单产超过700—800斤,中茬玉米有的500斤以上,下茬高达300—400斤,全年亩产有突破1,500斤的。三种三收是新发展的重要种植方式,但目前三种  相似文献   

5.
宁强县地处陕南西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热,冬无严寒,无霜期二百四十天,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一九七七年粮食总产高达一亿八千七百万斤,一九七八年突破二亿大关,达二亿一千万斤,创历史最高纪录。在我县粮食总产中,比重最大的是玉米产量。一九七六、一九七七、一九七八,三年玉米产量都连续稳定在七千万斤以上。对大自然来讲,农业生产还是处于必然王国。由于自然灾害比较多,玉米产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我省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一九八○年我省玉米种植面积已发展到三千二百多万亩,平均单产五百一十四斤,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34%。 玉米适应性强,产量比较稳定,在良好的栽培条件下更能发挥高产特性。但近三年来我省玉米秃尖、缺粒现象严重,致使减产10—15%。深入分析开花授粉期的气象条件,加强玉米栽培技术管理,趋利避害,减少果穗秃顶缺粒,对迅速提高玉米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夏播玉米,是礼泉县平原灌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灌水问题的解决,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成倍增加。播种面积由1961年的1万亩,占秋作物面积的45.3%到1980年的1.6万亩,占秋作物面积的58.1%。产量逐步提高,1961年亩产81.3斤,到1980年亩产382.8斤,(最高的1979年达428斤)产量挺高4.7倍。从逐年产量图(见图—1)可看出产量变化悬殊,很不稳定,主要是不利气候因子对产量的影响(见图—2)。  相似文献   

8.
开展玉米热量资源精细区划是呼伦贝尔市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提出的新要求。以市、旗、镇三级行政区划图、DEM图和1985—2014年历史气象资料为基础,根据玉米生长对热量资源的要求,利用GIS及其空间分析工具进行呼伦贝尔市玉米热量资源区划,将呼伦贝尔市玉米种植划分为最适宜、适宜、较适宜、较不适宜及不适宜种植地区,进行分区评述的同时提出趋利避害的建议。区划结果对有效利用热量资源,提高玉米增产、增收以及调整玉米种植结构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宜君县国家气象观测站2003—2022年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玉米种植生长三阶段(苗期、穗期、花粒期)的平均气温等观测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宜君玉米种植的气象条件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宜君县2003—2022年4—5月平均气温为143 ℃,总体上升趋势不明显,符合玉米种植适宜区发芽期平均气温要求;6—7月平均气温为21 ℃,总体上升趋势不明显,处于玉米种植最佳气候条件范围内;8—9月平均气温为179 ℃, 总体上升趋势不明显。宜君县气温条件符合玉米种植最适宜区气象指标要求。年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宜君玉米生长期会发生低温冻害、干旱等气象灾害。采取有效的气象服务措施,做好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指导种植人员从选种、调整播期、调整水肥管理等方面有效降低低温冻害影响,通过灌溉的方式缓解旱情,指导种植人员应对各种气象因素的影响,保证玉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泾惠灌区(泾阳、三原、高陵)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地势平坦,灌溉历史悠久,有深厚的垆土层,保水、保肥性能好。小麦生育期间:大于或等于3℃的活动秘温1835.2℃,总日照时数1376.8小时,总降水量227.1毫米,是我省主要的小麦产地之一。该地区小麦亩产目前在500—800斤的基础上还能不能提高?潜力有多大?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我们仅从气象角度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棉花是礼泉县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7%左右。三十多年来产量一直徘徊在30——40斤(平均36.1斤),产量低而不稳,务棉投资越来越大,但增产幅度不大,仅有两年亩产超过60斤,最低亩产仅7斤。三十三年中亩产30斤以下有13年占39%,40——50斤有9年占27.2%。棉花产量为什么低而不稳呢?  相似文献   

12.
1 前 言 双城市属松嫩平原,土地肥沃,温度降水等气候条件适合大面积耕种玉米,玉米一直是双城市稳产、高产作物。几年来,玉米总产一直在20亿市斤左右,占总产的80%,所以玉米的丰欠决定了双城的粮食总产。双城的粮食总产占全区的三分之一,名列全省第一,从长远看,稳定粮食生产对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辽西地区春玉米各发育阶段生长状况及最终产量的评价方法,基于2011—2015锦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开展的玉米分期播种试验,利用锦州地区气象观测数据、玉米发育期数据和玉米各发育阶段地上生物量及产量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锦州地区玉米不同发育阶段实际蒸散量与地上气象生物量和气象产量的相关关系,并建立玉米各发育期生长状况及最终产量评估模型。结果表明:2011—2015年锦州地区玉米各发育阶段实际蒸散量与地上气象生物量和气象产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播种—七叶阶段二者呈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播种—拔节、播种—抽雄、播种—乳熟和播种—成熟阶段二者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建立的玉米各发育期生长状况及产量评估模型的预报准确率为77.8%—94.5%。辽西地区玉米正常生长全生育期水分供应的下限为333.2 mm,其中播种—七叶、七叶—拔节、拔节—抽雄、抽雄—乳熟和乳熟—成熟阶段水分供应的下限分别为49.9 mm、23.3 mm、83.4 mm、118.9 mm、57.7 mm。玉米各发育阶段干旱对产量影响的程度由重至轻依次为:拔节—抽雄抽雄—乳熟七叶—拔节播种—七叶乳熟—成熟。本文基于玉米实际蒸散建立的辽西地区春玉米生物量及产量评估方法,可以满足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服务的需求,在实际业务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播期对辽南地区春玉米生育进程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2—2014年以丹玉39为供试品种在辽宁庄河地区开展的分期播种试验观测资料和1980—2010年庄河地区春玉米各发育期的平均日期及产量资料,探讨播期对庄河地区春玉米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时间对庄河地区春玉米生育进程有显著的影响,播种时间每推迟1.00 d,春玉米整个生长期长度缩短约0.22—0.57 d,营养生长期缩短约0.48—0.69 d,生殖生长期延长约0.11—0.36 d。不同播期之间春玉米各生育期长度存在较大差异,营养生长期长度差异最显著,而拔节—抽雄期、抽雄—开花期、开花—乳熟期和乳熟—成熟期长度差异均不显著。播期对春玉米产量影响显著,但年际间产量差异显著,除2014年外,随播期推迟春玉米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2012—2014年气象条件对庄河春玉米生育期长度影响的气象因子存在差异,对春玉米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长度影响较大的气象因子为气温、日照时数、平均风速、水汽压及蒸发量。  相似文献   

15.
我县地处云贵高原南部,境内地势高耸,重恋迭嶂,山地多变的气候对农业稳产高产带来较大影响。八五年我县主要粮食作物中稻、玉米、早稻、晚稻及早谷都有一些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我县1200—1500米的高山区,粮食主要以玉米为主.本文队分析1961年以来制约我县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障碍入手,提出高山地区玉米增产的主要措施.二、影响我县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因素及玉米生育期对积温的要求影响我县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因素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7.
扶风的棉花产量从一九六五——一九七四年是一个相对高产阶段,全县十年平均产量70.3斤,最高94.4斤,最低51.0斤。与一九五五——一九六四年平均产量29.1斤相比较,后十年提高41.2斤,产量翻了近一倍半。这是农业学大寨的丰硕成果,是科学种田的巨大成效。但是分析棉花产量发展的趋势,高低变化悬殊,特别是一九七五——一九七六年连续两年减产,气候条件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探索棉花稳产高产的途径,我们分析了扶风棉  相似文献   

18.
麦是我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1952年以来,我省春花面积在1911.2—2296.1万亩之间,其中大麦150.6—466.1万亩,小麦274.9—537.4万亩,大小麦合计446.3—328.9万亩,占春花总面积的21.1—38.0%。30年中,亩产平均以每年6.6斤的速度递增,1981年全省大小麦平均亩产分别达到304斤和348斤,比1952年分别提高202斤和228斤。但是大小麦产量不高不稳,高产年与低产年相差很大,如大麦,两者之比为3.5倍;各地之间产量相差也很显著,杭州湾两岸产量高,浙南浙西产量低,总的呈北高南低趋势,最高产县和最低产县产量之比也近3.5倍。这种产量不高、不稳、不平衡的特点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分析看,主要的  相似文献   

19.
通辽地区玉米分期播种试验及适时播种期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探究了播种期对气候资源利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了气候变暖对玉米适宜播种期的影响。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确定通辽地区玉米适宜播种期。早播玉米与迟播玉米虽然在播种—出苗,出苗—七叶,七叶—拔节期及乳熟期—成熟期间的间隔天数及≥10℃积温差异较大,但全生育期天数及总积温差异较小;早播玉米部分生育期间隔时间增长,迟播玉米播种—出苗期间隔时间缩短。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富裕县农田土壤湿度变化及其对玉米发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分析黑龙江省富裕县农田土壤相对湿度对玉米发育期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松嫩平原西部玉米生产提供科学参考。以黑龙江省富裕县为研究区域,利用1982—2017年土壤相对湿度资料、1995—2017年玉米发育期资料、玉米产量资料,采用对比分析、相关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土壤相对湿度变化特征,研究土壤相对湿度对玉米发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富裕县近36 a土壤相对湿度呈增加—减小—增加的趋势。播种期—出苗期、拔节期—抽雄期、乳熟期—成熟期土壤干旱平均每4—6 a一遇,抽雄期—乳熟期每2—3 a一遇,出苗期—拔节期土壤基本无旱。各发育期土壤相对湿度减小的突变年在1987年前后,增加的突变年在2013年前后。20世纪80年代土壤较适宜,干旱轻,90年代土壤相对湿度迅速下降,干旱最重,之后随着年代的推移土壤干旱逐渐减轻。玉米主要发育期中播种期—出苗期、出苗期—拔节期土壤干旱对产量影响较小,拔节期—成熟期是土壤干旱影响产量的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