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环境地质学与岩土工程学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三峡库区区域性地质环境因素是控制该区重力侵蚀发生发展的基本环境因素.建立由其决定的库区重力侵蚀基本模式、稳定性判据及工程地质稳定区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重力侵蚀对三峡库区城镇地质环境影响的评价以及对城镇形成、发展、变迁、消失、规模、功能及格局的作用.这对促进库区城镇发展、山区开发和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峡工程库区大多属中低山区,沟谷切割深、密度大,随着库区开发,不仅需补修淹没的公路,还将大量修筑新路。兴建公路、铁路势必大量开挖边坡、掘进隧道,从而产生边坡失稳、隧道塌顶和疏干地下水等环境地质问题。因此,防治地质灾害发生,对保护库区地质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三峡库区交通工程现状及今后发展引起的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实例分析,提出了环境地质预测及防治对策,为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3.
对三峡库区城镇库岸防护问题的认识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山峡库区移民迁建安置规划的有序实施,城镇迁建工作的全面开展,库岸防护问题尤其是城镇库岸防护问题开始日益突出,已成为一个影响制约城镇迁建是否安全的重要问题,为此,笔者粗略谈谈对三峡库区城镇库岸防护问题的认识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南海灾害地质发育规律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论文将南海灾害地质按新构造、地貌和第四纪地质3个系列,及新构造灾害地质、重力灾害地质、侵蚀-堆积灾害地质、流体-塑性体灾害地质及结构不均性灾害地质5个类型进行了论述,系统探讨了活断层、滑坡、沙丘、浅层气、古河道等发育的区域地质规律。  相似文献   

5.
桥沟小流域位于子洲县周家圪崂乡东部,系黄河四级支流,面积19km^2。桥沟主沟长5.75km,坡降12.8%,沟谷切深100m左右。流域内地貌为黄土梁峁及沟壑,出露地层主要有侏罗系砂泥岩、新近系(原为第三系)红土和第四系黄土。黄土层中下部含地下水,在黄土与基岩接触带,多有下降泉溢出。从地层岩性上看,第四系黄土分布广,厚度大,结构松散,遇水易解体。岩土侵蚀环境地质类型有三:一是降雨对谷坡面的面状冲刷一坡面侵蚀;二是地表径流对谷底的侧蚀一沟谷侵蚀,三是滑塌对谷坡坡体的破坏一重力侵蚀。三种侵重力蚀的防治措施各有侧重点,对于坡面侵蚀的防治措施主要是退耕还林种草,改造微地貌;对于沟谷及重力侵蚀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沟道坝系建设,即在重力侵蚀及沟谷侵蚀发育区下游,修建淤地坝,从而抬高侵蚀基准,减少重力侵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链子崖T8—T12缝段地下的侵蚀性及其工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述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构造部位和岩石组成等地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链子岸危岩体煤层采空区地下水的化学类型及其对工程结构的侵蚀等级,并提出了地上排水、地下排水与采用抗侵蚀工程材料等综合的工程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三峡库区湖北段滑坡灾害发育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三峡库区湖北段1980-2010年不同时间尺度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得出持续性降雨与暴雨是影响三峡库区湖北段滑坡地质灾害发育的敏感因子。结果发现:三峡库区湖北段滑坡发生区域性强,且库区湖北段降水量的分布与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年内变化相一致;库区内多雨中心位于库区鹤峰附近;根据三峡库区降水量分布图,结合库区地质环境,建议将库区强降雨地区作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和监测区,尽可能以最小代价确保库区稳定性;此外,通过对滑坡灾害与不同时段不同降水类型的相关系数分析,进一步验证前期降水量的累积和强降雨是三峡库区湖北段发生滑坡地质灾害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8.
黄河中游区重力侵蚀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黄河中游区重力侵蚀宏观规律分析、实验观测、计算模型及新技术应用4个方面研究进展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就重力侵蚀机理模型构建的难点和重点、3S技术及非线性方法等新技术用于重力侵蚀研究的可行性和应用方式等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重力侵蚀观测水平较低的原因及其对理论和计算模型研究的严重制约作用。提出重力侵蚀研究应在流域观测站点布设、数据自动测报和积累、计算模型合理概化及与其它类型侵蚀研究结合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藕塘滑坡特征、成因及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三峡库区藕塘滑坡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安坪镇长江右岸,是由于三峡水库蓄水引起的巨型顺层基岩滑坡,面积约1.78 km2,体积约9.0×107m3,是近年来三峡库区重大滑坡灾害之一。基于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以及室内试验分析,详尽阐述了滑坡地质地貌及地质结构特征,运用地貌学与工程地质力学理论方法从地质和环境因素两方面进行滑坡成因分析,提出了藕塘滑坡的形成机制及演化过程,并对其变形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得出如下结论:(1)藕塘滑坡为巨型顺层岩质滑坡,平面形态具有多级多期次滑动特征,空间形态具有视向倾斜滑动特征,受控于稳定山体的阻挡;(2)顺向单斜地貌,节理裂隙发育,具有软硬夹层的地质结构是滑坡形成的控制因素;长江深切侵蚀为滑坡提供了动力基础和运动空间;集中降雨和三峡水库蓄水是导致滑坡复活的主要诱发因素;(3)各级滑坡的形成机制不同,一级滑坡为"拉裂-滑移(弯曲)-剪断"模式,二级滑坡为"平面滑移"模式,三级滑坡为"滑移-剪断"模式;(4)现阶段该滑坡以局部浅层失稳破坏形式为主。最后,建议加强三峡库区集中降雨和库水位波动联合作用下滑坡诱发机理与监测预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小浪底库区垣曲段近岸区地质环境条件比较复杂,库区近岸以崩塌、滑坡、黄土湿陷为主的地质灾害较为发育,水库蓄水升至275m水位后,必将引起库岸再造,库区水位以下岩土均被软化,引发水下崩塌、滑坡、沿河黄土岸坡也会不断崩塌后退,直接危及沿岸居民区及沿河工矿企业及公路的安全。文章总结了库区近岸各种类型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成因,通过对库区近岸崩塌、滑坡形成条件的分析,基本查明了区内崩塌,滑坡发育的基本规律,对库区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分区,并对主要居民区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评价,运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及理论计算法,对主要居民区是否受到坍岸危害,进行了最终坍岸宽度计算,对区内环境和地质问题进行了预测,在对区内各主要居民点及库区近岸区环境地质条件分析后,提出了以勘查与治理,运用生物工程及灾情预估等内容的减灾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滑坡规模与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令  徐素宁  彭军还 《现代地质》2014,28(5):1077-1086
研究滑坡规模及发育特征对开展滑坡风险评价和解析地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三峡库区为研究区,通过GIS技术和数理统计分析滑坡面积、体积、厚度、发育密度等特征参数及发育规律,以及采用变维分形理论研究滑坡规模与地质环境因素的分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岩质滑坡空间发育模式具有区域性和集群式特点,且不同类型滑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聚性和规模不均匀性。滑坡发育规模和时序变形速率均存在幂律规则,表明滑坡系统具有自组织临界性。发现滑坡规模具有变维分形特征,同时揭示出滑坡规模与地质环境因素之间的敏感性关系。研究结果对认识三峡库区滑坡发育规律及实现滑坡风险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迁建区地质灾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殷跃平 《地质通报》2002,21(12):876-880
三峡工程移民总人口达120万人,移民迁建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容量极为有限,人地关系紧张,移民安置难度大。本文将三峡工程移民迁建区地质工作归结为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地质工作的阶段性、地质认识的局限性、地质问题的长期性4个方面,并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临测预警工程的建设内容和运行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将按照“中央领导,分省负责,县为基础”的方针,在群测群防体系和专业技术体系相结合的基础上,以国家、省市和县区3级地质环境监测站为依托,采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群测群防手段,对库区以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批分级监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将分4个阶段实施。最后,就三峡工程移民迁建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牟元英 《江苏地质》2022,46(4):411-416
城镇城市化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给高精度重力探测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从重力探测设备、高密度数据采集、精细数据处理和解释应用等方面介绍了高精度重力在城市地下空间探测研究应用取得的成果,包括重力仪精度及在干扰情况下的读数时间、三维坐标获取、地形改正方法、异常数据计算、反演方法及成果解释等,可对城市进行无损探测获取地下地质结构及特殊地质体分布信息,同时满足城市绿色环保勘探的要求,为城市空间探测挖掘重要地质信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14.
徐燕君  陈明  伍卓鹤 《江苏地质》2021,45(4):425-432
城镇城市化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给高精度重力探测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从重力探测设备、高密度数据采集、精细数据处理和解释应用等方面介绍了高精度重力在城市地下空间探测研究应用取得的成果,包括重力仪精度及在干扰情况下的读数时间、三维坐标获取、地形改正方法、异常数据计算、反演方法及成果解释等,可对城市进行无损探测获取地下地质结构及特殊地质体分布信息,同时满足城市绿色环保勘探的要求,为城市空间探测挖掘重要地质信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15.
许向宁  李胜伟 《中国地质》2005,32(1):155-161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金沙江干流水电工程区岸坡地质背景和岩体力学环境条件,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采用与三峡工程库区岸坡失稳危险性评价相类比的方法,针对崩滑体失稳按总体积的1/8和1/11入江方量进行了计算和按美国土木工程学会涌浪图解计算法计算了入水点及在向家坝坝址、溪洛渡坝址和邻近城镇的涌浪高度,并围绕大坝施工安全、库区周边城镇安全,水库运营安全等方面对岸坡失稳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预测,提出了岸坡失稳的防治对策。评价结果表明,向家坝库区和溪洛渡库区土质岸坡坍塌及崩滑体入江和涌浪不会影响水库的正常运行及长期效益。  相似文献   

16.
戚筱俊  薛福 《城市地质》1997,9(1):18-26
北京密云水库水 库区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库区区域新构造及地质问题,水库诱发地震问题,水库渗 漏,水库边岸再造,对公路及其它建筑的影响问题,地下水水浸没问题水库固体迳流物质来源及水土保持问题,水库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来自德国地球科学研究中心的空间对地监控系统在三峡库区正式启动。通过遍布库区的无数个电子“天眼”,欧洲空间局两颗卫星将能捕捉到三峡库区滑坡体上每一毫米的位移。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峡库区崩滑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长江三峡库区崩滑地质作用受岩石圈深层结构、表层地质构造和地貌新构造3个层次因素的制约,构造一岩性一地貌组合条件控制着崩滑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分布。库区北东向的弧形构造控制了大型崩滑体的集中分布地段。库区大型崩塌主要发生在背斜核部厚层灰岩陡崖分布地带;大型滑坡主要发生在侏罗山式向斜槽部边缘软弱岩层形成的岸坡地带,并可归纳为4个构造岩性结构类型。在此基础上对库区两岸大型崩滑体易发区段进行了划分和预测。  相似文献   

19.
在简述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构造部位和岩石组成等地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链子崖危岩体煤层采空区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及其对工程结构的侵蚀等级.并提出了地上排水、地下排水与采用抗侵蚀工程材料等综合的工程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自 2 0 0 1年 7月国务院宜昌会议以来 ,为满足三峡工程 135m水位蓄水任务的库区移民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为了支持工程的顺利进行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按照《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 ,库区共有197个滑坡地质灾害需要实施治理工程。为了加强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技术管理 ,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原移民局和国土资源部联合组织专家组 ,我所王思敬院士、孙广忠研究员被聘为专家组成员。目前 ,各区县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进展总体上是顺利的 ,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