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危害性很大,尤其是隐伏在城市下面的活动断层引发的直下型地震,对城市的破坏性更为严重。在整理前人区域地质资料和野外地质点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对深圳市区域应力场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将其稳定性划分为稳定和较稳定两个级别,评价结果显示稳定区面积1 107km2,较稳定区面积890km2,评价结果可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研究路线及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我国城市所处的地质环境复杂性,提出了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研究区域(半径300km)、地区(半径100km)、工程场地(市区范围)的划级研究路线及相应采用地壳稳定性、地面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的分析与评价方法。而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可根据地壳、地面和地基稳定性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在综合评价方法上,本文给出了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并以秦皇岛市为侧,说明了该研究路线及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斜坡稳定性分析是滑坡预测的重要工作.开展甘肃东部地区斜坡稳定性评价,将该区域划分为10km×10km网格单元,对每个单元内斜坡的坡高、坡角、岩土组构、降水、构造(地震、活动断裂)及坡体破坏程度进行量化并进行动态聚类计算,对每一单元斜坡稳定性进行统计分类,将甘肃东部地区划分为稳定区、较稳定区、不稳定区、极不稳定区四大类型区.最终评价结果与斜坡发育特征实地调查及航片解译分析吻合较好,历史上滑坡发育的天水、陇南等地区仍是当前斜坡不稳定的滑坡易发区.研究结果为防灾减灾提供翔实了的资料,也有助于地质灾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计划项目经过近五年的工作,共计完成了1:5万重点区域地面沉降调查13903km^2,1:10万区域地面沉降调查5100km^2,1:25万区域地面沉降调查68341km^2:地下水开采量调查10341km^2:水准测量5553.8km:分层标测量1290组.次,钻探总进尺4235m,地球物理综合勘探150km:建立了基岩标5座、分层标组7座、GPS基准站5座、  相似文献   

5.
新疆西昆仑-阿尔金成矿带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土资源大调查在西昆仑-阿尔金成矿带部署完成1∶20万区域化探76701km2、1∶50万区域化探73837km2,实现了该成矿带区域化探工作的全面覆盖,为矿产资源评价和基础地质研究提供了系统地球化学资料。异常查证直接发现了维宝铅锌矿、黄羊岭锑矿等一批找矿信息,评价工作证实维宝铅锌矿已具中型规模,有大型远景;圈定的新疆东昆仑锑、西昆仑岔路口铅等规模巨大的元素富集区具有重要找矿意义。后续工作先后在黄羊岭地区发现锑矿床(点)14处,这是新疆第一个锑矿化集中区;在岔路口一带发现了多宝山、甜水海、宝塔山等铅锌矿、卡子勒铜银矿和一批矿产信息,使之成为新疆重要矿产勘查区。地球化学勘查效果显著,有力推动了西昆仑-阿尔金地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6.
我们以趋势分析为主要方法,对两个测区的重力资料作了电算处理。这两个测区分别是东乡枫林矿区再力详查和乐平地区区域重力测量,两区工作程度很不相同。前者面积6km~2,工作比例尺1/万,设计总精度95μgl,实达50μgl。电算取值网格和实际观测点相同,为100m×50m。后者面积7200km~2,比例尺1/20万,设计总精度0.8mgl,实达精度约0.5mgl。实际观测点按1点/3(km)~2密度布置,电算取值网格为2km×2km。在一些文章中,对趋势分析方法有效性的评价是毁誉并存,看法不一。本文亦准备谈些我们在完成上述实算工作后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7.
《化工矿产地质》2013,(4):210-210
<正>2013年11月3日,2013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中国地质矿产调查评价新进展专题论坛召开。2013年我国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21万km2(3年来累计完成63万km2),使我国重要成矿带工作程度提高了17%。区域地质调查新发现590余处矿(化)点,查明了区域地质特征和找矿背景;新发现物探异常4126处、查证物探异常218处、见矿物探异常42处;新圈定化探综合异常309处、查证化探异常56处、见矿化探异常数十处。此外,我国还开展了21个重要成矿带基础地质综合研究,创新性编制了成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大范围内区域斜坡的稳定性,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典型剖面分析的区域斜坡稳定性分区方法。首先,在ArcGIS水文分析的基础上划分斜坡单元;其次,利用MATLAB开发程序,完成斜坡单元的剖分、典型剖面的搜索和提取工作;再次,利用MATLAB动态生成FLAC2D命令流文件,自动计算得到区域斜坡稳定性系数的分布;最后,基于定量计算在ArcGIS中对区域斜坡进行稳定性分区评价。本文选取陕西耀县幅1:5万环境地质调查区内黄土斜坡较发育段作为研究对象,对本方法进行验证。计算结果:(1)研究区域划分为不稳定区、基本稳定区和稳定区3个区;(2)整个方法体系采取智能化的设计理念,各计算步骤之间自动调用执行,程序衔接良好;(3)将GIS分析与外部计算相结合,实现单个斜坡的稳定性计算到区域的推广。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震害调查及分析表明,目前以活动断裂和历史地震调查为重点的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方法存在漏判与误判特大地震问题,从而为工程安全埋下重大安全隐患。以龙门山活动推覆体为例,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岩体结构控制论、拜尔利定律等普适性原理对龙门山地壳岩体结构力学特征、控震结构面的抗剪强度与地震震级的线性相关性、地震震级与抗震设防烈度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对评价区域构造稳定性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推覆体型活动地块边界带中的滑脱层是对推覆体区域构造稳定性起主要控制作用的构造结构面--控震结构面,地震震级与滑脱层的埋深、抗剪切强度存在显著相关性:8级地震的震源深度接近20 km、7级地震的震源深度接近14 km、6级地震的震源深度接近10 km,据此对研究区及邻近的古地震进行了深度核定,圈定了龙门山活动推覆体-岷山地块的6级以上强震可能发生的范围、对应Ⅶ-Ⅺ度的抗震设防烈度范围。此研究成果弥补了以往根据活动断裂-发震断裂-历史最大震级与对应地震烈度评价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因历史地震资料疏漏不全、活动断裂带研究平面与深度范围局限以及忽视区域构造稳定性的岩体力学实质而导致评价结果常常出现误判与漏判的诸多缺陷。  相似文献   

10.
在广泛收集资料和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经综合分析控制和影响区域地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和内外动力地质的耦合作用,基于ArcGIS平台采用多因素加权叠加分析方法开展了沈抚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评价因素主要选取活动断裂、地震活动性和深部地球物理以及工程岩组、地形地貌与地表地质灾害等共12个影响因子,并依据评价因素的关联性和重要性进行分类赋值,进而建立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模型。对沈抚新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沈抚新区以稳定区和次稳定区为主,面积为728.9 km2,占总面积的81.07%,有利于规划和建设。建议在地下工程穿越不稳定区和次不稳定区时,要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确保基础和边坡的稳定性。规划的地铁9号线主要穿越次不稳定区和次稳定区。施工带在埋深15~25 m之间,该段地层主要为卵砾石堆积层、泥包砾堆积层与变质片麻岩强风化带及其交接部位,施工带处于地下水浸没带或变动带,其支护比较困难,建议尽早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保障施工顺利和安全,此外还需要采取一定降水防腐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个旧地区区域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结合医学地质学、农业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成果,对个旧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环境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引入并运用FCA模糊综合评价对个旧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环境进行了系统评价,得出了个旧地区630 km~2范围内区域人居地球化学环境污染严重的结论,其原因既有第一环境的先天不足,也有第二环境的后天人为污染,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重庆地区岩溶地下河发育与分布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蒲俊兵 《中国岩溶》2013,32(3):266-278
岩溶地下河是我国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赋存的主要形式,是重要的水源地。本文以重庆市域范围内1∶20万水文地质普查报告为基础,结合大量的野外调查工作,从岩性、构造、地貌等角度总结了重庆岩溶区地下河发育、分布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在质纯层厚的石灰岩中地下河最为发育,而在其它碳酸盐岩层组中,由于碳酸钙含量下降,岩溶率下降,地下河弱发育或不发育。在重庆地区,受到区域构造条件的影响,岩溶地下河管道多沿构造线展布。区域褶皱(向斜、背斜、褶皱转折部位)、构造复合部位、断裂等地质构造特征均影响了岩溶地下河的发育和分布。重庆地区的层状夷平面地貌,控制了岩溶地下河的补给和排泄,地下河多在低一级夷平面形成的河谷、沟谷中出露。根据重庆地区岩溶水的水动力特征和循环条件,将地下河分为汇流型、分流型和平行流型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土壤高密度和大数据量碳分布数据基础上,提出"单位土壤碳含量"概念和建立土壤碳储量实测计算方法,为精确计算土壤碳储量和估算土壤碳库提供了新的途径。依据"单位土壤碳含量"进行土壤碳储量实测计算,可以按照土壤类型、土地利用分类、生态系统及自然景观等任意划分方式,从不同途径取得市县、省区、流域及至国家土壤碳储量,并在各级次上进行土壤碳库问题研究,解决土地利用、农业种植和环境评估中的实际问题。文章以江苏、湖南、四川、吉林、内蒙古为例进行土壤有机碳储量计算,结果表明,全国土壤碳储量分布不均匀。按照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壤平均有机碳储量分布,四川省四川盆地西部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为1779887583t,平均有机碳储量最高,为29107.86t/km2;依次为:吉林省平原区有机碳储量2618973357t,平均有机碳储量27427.25t/km2;湖南省洞庭湖区有机碳储量837159672t,平均有机碳储量21977.31t/km2;江苏省有机碳储量1818603526t,平均有机碳储量17117.61t/km2;内蒙古河套地区有机碳储量286247058t,平均有机碳储量9592.73t/km2。  相似文献   

14.
在勘查、试验的基础上,对嘉陵江北碚城区段岸坡地质灾害的空间、时间分布规律、稳定性现状及影响因素作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5.
张晓雨  周宝同  明弘 《中国岩溶》2020,39(5):705-713
文章借鉴Niccolucci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通过计算“国家公顷”,更新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添加污染物账户,改进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并利用改进模型分析重庆市2008-2017年生态足迹的历时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以研究重庆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存流量指数除2008年、2012年、2013年及2014年之外,其他年份均小于1,说明重庆市存量资本的消耗有所下降;(2)生态资源利用效率指数整体呈逐年降低状态,重庆市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3)生态多样性指数整体呈阶梯式上升,重庆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4)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总体上升了13.85%,重庆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增强;(5)生态压力指数介于1.51~2.00之间,生态环境尚处在很不安全状态,存量资本依然在被占用,重庆市尚处于非可持续发展状态,且2017年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出现小幅度下跌,故应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及时采取措施警惕其继续下滑。   相似文献   

16.
李春锋  王旭红 《地下水》2012,(2):194-195
采用遥感技术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三期Landsat TM影像数据对重庆市万州区的地表亮温、地表湿度以及山脊线等特征对比分析,模拟其变化趋势和范围,通过多层数据叠加分析,划定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屏障带。结果表明,研究区中三峡水利工程对其生态环境影响有扩大的趋势;结合自然等综合因素,划定生态屏障带约为484.44 km2。研究结果有助于库区生态环境评价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编制。  相似文献   

17.
1∶25万兰州市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在白银地区的皋兰岩群内采获到以球形藻类为主的微古植物化石,其组合面貌特征明显,广泛见于我国长城系,层位稳定。组合中的部分分子尚显示长城纪—蓟县纪生物演化过渡色彩。含化石地层可与兰州兴隆山地区兴隆山岩群对比。参照同位素测年数据,可将皋兰岩群的时代厘定为中元古代长城纪—蓟县纪。  相似文献   

18.
重庆山地月平均气温空间分布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月平均气温物理经验统计模型,结合重庆市及周边51个气象站1961-2000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重庆市1:25万DEM数据,充分考虑地形(海拔、坡度、坡向和地形遮蔽)、太阳辐射、长波有效辐射等因素对气温的影响,完成了复杂地形下重庆市山地100 m×100 m分辨率月平均气温空间分布的模拟.模拟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气温的宏观分布趋势和局地分布特征,月气温模拟平均绝对误差最大为0.40℃,全年平均为0.21℃.采用交叉验证、个例年验证和野外考察资料验证对模拟结果和模型性能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结果表明:交叉验证误差全年平均为0.26℃;个例年验证误差全年平均为0.30℃;8个野外考察点验证各月误差总体小于1.0℃.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魏兴萍 《中国岩溶》2010,29(2):145-151
以重庆市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选用17个指标并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度法分析了重庆市生态安全的动态变化以及重庆市2007年各区县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重庆市1997年和2002年生态安全值分别为2.384和2.114,均处于不安全状态;2007年生态安全值为1.704,处于临界安全状态,其中较安全区(1.0≤B*<1.5)有13个区县,主要分布在渝西,面积为1.414 2万km2,占总面积的17.16%;临界安全区(1.5≤B*<2.0)有11个区县,主要分布在渝西北,面积为1.539 3万km2,占总面积的18.68%;不安全区(2.0≤B*<2.5)有12个区县,主要分布在渝中、渝东北和渝东南,面积为3.952 3万km2,占总面积的47.96%;很不安全区(B*≥2.5)有4个区县,主要分布在渝东北和渝东南,面积为1.334 5万km2,占总面积的16.20%。   相似文献   

20.
依据化探成果对东昆仑地质背景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东昆仑地区 6 0 0 0 0多km2 的地域内 ,按照 4km2 的采样单元 ,共采集了 15 0 0 0多件水系沉积物样品。按照 16km2 的网格加工成 4 0 0 0多件组合样后 ,定量分析了 4 0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在对这些数据进行数学处理的基础上 ,利用斜交因子的分析结果 ,讨论了东昆仑地区的区域地层、断裂构造和中酸性岩浆岩的特征。根据区域地球化学成果 ,进一步明确了昆中、昆南断裂对本区地层和侵入岩分布的控制作用。基于元素区域地球化学背景的对比 ,提出了昆中断裂应向东延伸的证据 ,并指出了东大滩、布青山两个地区经历了相似的地质 地球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