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地质调查局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于 2 0 0 1年 2月 8日至 1 1日在天津召开了《中国中西部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群及其全球构造意义》预设计项目学术研究计论会。这是“中心”组织的首次主题研讨会 ,会议目的是策划“中心”在“十五”期间研究的主攻目标 ,向中国地质调查局提交“十五”期间“中心”导向性研究立项建议。中国地质调查局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前寒纪分会中国委员 ,国际冈瓦纳研究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专业委员会主任陆松研究员向会议报告了“国际前寒武纪研…  相似文献   

2.
20 0 1年 5月 9日至 1 0日 ,中国地质调查局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心、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中心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华北地区项目管理办公室联合召开了“前寒武纪地质和年代学研究进展”研讨会。出席“华北地区 2 0 0 1年区域地质调查设计审查会议”的 32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他们分别来自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北京和天津等地区的地质调查院(所 )。研讨会邀请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的陆松年研究员、李惠民研究员、长春科技大学地球学院的杨振升教授作专题报告。报告题目分别为“前寒武纪高级变质区地质年代学”、“高级变质区地质填图的…  相似文献   

3.
苏鲁造山带是秦岭 -大别山带的东延部分 ,向东延伸进入黄海。苏鲁造山带同大别造山带相类似 ,出露丰富的造山带“根部”地质构造现象及高压 -超高压变质岩石组合 ,保存有新元古代热 -构造地质记录 ,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地区之一。为推动苏鲁地区和临区地质科研和地质调查工作的深入开展 ,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区调处、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山东省地勘局、山东省地调院、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心、IGCP4 4 0中国国家工作组等单位将联合筹备举办“苏鲁造山带暨新元…  相似文献   

4.
由长春地质学院、IGCP第247项国际工作组、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吉林省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国际前寒武纪矿床、构造及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将于今年10月7日—10日在长春地质学院隆重召开。 会议的宗旨是系统总结和交流在前寒武纪矿床、构造和地球物理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地质论评》1981,27(3):280-281
为加速我国前寒武系的研究,昆阳群会理群基础地质研究经验交流会议于1980年11月25日—12月2日在昆明召开。这是一次全国性前寒武纪地质的专题讨论会。会议认真总结、充分交流了近几年昆阳群会理群研究的成果和经验,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工作的方向,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地质专业委员会、地质部地质矿产科技情报网西南分网和云南省  相似文献   

6.
《山东地质》2009,(10):79-79
2009年9月14日至19日,“中国区域地质志”编制项目组在山东省召开了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野外地质现场研讨会。该次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主办,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山东省地质调查院承办。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相似文献   

7.
据报载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承担的“华北陆台中部孔兹岩原岩年龄及其对基底构造的制约研究” ,现已取得重要进展。该项目采用激光探针质谱和离子探针质谱 ,研究孔兹岩和碎屑锆石的年龄及所夹火山岩的年龄 ,力求攻克其原岩时代。为消除晋、吕梁、太行变质地层和构造的矛盾提供年代学依据 ,推动我国早前寒武纪的深入研究 ,该项目在先期已有的地质研究基础上 ,选定乌拉山、黄土窑、界河口、阜平群 4处传统太古宇地层的孔兹岩作为测试对象 ,获得 18件样品 ,共计锆石 180 0粒。对孔兹岩锆石同位素年龄进行激光探针测年 ,结果证…  相似文献   

8.
前寒武纪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地壳演化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运用前寒武纪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推断地球早期地壳的组成、增生历史及太古—元古宙界面构造性质突变问题,这已成为国际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前沿课题,并已相继在世界典型的前寒武纪低级区及部分高级区开展了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9.
后记     
为了迎接21世纪的到来,2000年11月15日—19日在北京昌平富豪宾馆召开了“中国构造地质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会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委员会和石油大学联合发起,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主持,石油大学具体筹办召开的。近80名来自全国各地学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学者参加了会议。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辛亥革命和“五四”精神的感召下,在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等杰出学者的领导下,我国构造地质学开创之初,就坚持从  相似文献   

10.
超大陆旋回的研究是近年来前寒武纪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的热点科学问题 ,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古大陆构造演化的对比及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超大陆的聚合与裂解事件及其构造演化过程的研究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具有挑战性的前缘领域。其中 ,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的研究成为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 44 0项 (1 999~ 2 0 0 2 )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加强国内同行专家在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 ,由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发起 ,与IGCP440项中国国家工作组、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专业委员会、前寒武纪地质学专业委员会、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中国地质科…  相似文献   

11.
由国际地质对比计划91项中方工作组主持的中国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在长春地质学院的组织、安排下,于1982年4月10日至4月13日在长春召开。 会议期间宣读并讨论了拟参加1982年“91项”国际交流的论文19篇;听取了该项目负责人张秋生教授所作的题为“中国早前寒武纪地质及成矿作用”的报告,并对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中国早前寒武纪地质及成矿作用”为提交国际交流的91项中方总结报告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全文共分两部、四章,详见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作为前寒武纪基底明水—旱山微陆块的演化过程对于重建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后期多期次造山和岩浆活动影响,造成明水—旱山微陆块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研究相对薄弱,前人多将区域上前寒武纪变质程度较高的岩石称为“敦煌岩群”或“北山岩群”,该套变质岩组合受多期俯冲造山及陆内造山活动,变质变形强烈,岩石分布零散,接触关系不清晰,多以断层接触,根据《甘肃省岩石地层》和《甘肃省地质志》,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早前寒武纪地质及成矿作用》一书、系“国际地质合作计划(IGCP)第91号项目—前寒武纪成矿作用”中国工作组的总结报告,由中国工作组张秋生等著,1984年4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全书由正文、附录和详细英文摘要等内容构成,共832,000字,插图259幅。正文共12章,第一章早前寒武纪地质对比原则,第二章中国早前  相似文献   

14.
《华东地质》2019,40(3):I0001-I0001
《华东地质》创办于1980年,季刊,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主办的地学类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地质调查、地质科研及其相关领域中具有基础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新成果,报道华东地区及国内外其他地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城市地质、物化遥地质、境外地质、油气地质、生态地质、旅游地质、实验测试、地质信息和地质调查项目成果进展。本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全文收录,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及“中国地学期刊网”全文上网,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来源期刊。  相似文献   

15.
《华东地质》2019,40(4):F0003-F0003
《华东地质》创办于1980年,季刊,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主办的地学类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地质调查、地质科研及其相关领域中具有基础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新成果,报道华东地区及国内外其他地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城市地质、物化遥地质、境外地质、油气地质、生态地质、旅游地质、实验测试、地质信息和地质调查项目成果进展。本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全文收录,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及“中国地学期刊网”全文上网,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来源期刊。  相似文献   

16.
参加“中澳造山作用”讨论会后,回国至今已三月有余。作为这次出国考察的最终总结,笔者将有关造山带变质地质学中尚未考虑成熟的几个问题整理成文,与地学界同行共同切磋以期推进对我国变质地质,特别是造山带变质地质的研究。1 事件地质是造山带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早在1982年,当孙大中、刘鸿允和我第一次赴埃及参加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活动,在讨论前寒武纪时代划分时,我们就深感事件地质学在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所占的分量。这次参加“中澳造山作用”会议,再一次感受到事件地质在造山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就造山带而言,一次造山过程是由一组…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宜昌地质研究所共同承担的中国地质调查局重大基础地质调查研究项目“中国花岗岩重点地质问题研究”(2001年1月-2005年12月)(项目号:200113900018)于2004年7月29日在北京通过最终成果验收。  相似文献   

18.
前言前寒武纪地质是多年来国外地质科学界讨论得最为热烈的重大问题之一,当前也是我们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前寒武纪地质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而且其中大多是有争论的,迄今不能达成一致认识。例如,进行前寒武系的划分和对比研究,首先遇到的就是地史阶段的划分问题。如所周知,寒武纪以前尚未建立起全球一致的“纪”一级的地史单位,“代”的划分也尚无公认的方案。最近(1982),国际地科联前寒武地层分会作出决议,将  相似文献   

19.
滇中地区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滇中地区中元古界"昆阳群"的地层层序是长期争议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质调查工作的部署及勘查效果,也制约着滇中地区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云南省地质调查院在进行《云南省区域地质志》(第二版、修编)、1:5万二街等4幅区域调查子项目工作中,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及锆石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在滇中地区早前寒武纪地层层序及时代、重大地质事件记录、早期生命与环境协同演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新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地质专业委员会和辽宁省地质学会联合召开的“早前寒武纪变质火山-沉积岩系讨论会”,于1981年10月14—19日在沈阳召开。这是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全国性的早前寒武纪基础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