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形类简况:1.介形类有现代还活着的,叫介形虫。还有保存为化石的。介形类生活的时代很长,从寒武纪到现代。介形类个体小,除古生代有大到几厘米的以外,一般只有零点几~几毫米。肉眼看来,介形类化石一般有半个芝麻粒大小,有少数大一点的,象绿豆粒大小。介形类有左右两壳,肉体位于其间。介形虫肉体分节,因此,在分类学上,介形类属韦肢动物门,甲壳纲,介形目(亚纲)。介形虫虽小,其肉体构造复杂,分化清楚,头部和躯干部分开,眼、脑、触角、大腭、小腭、足肢、心脏、口、食道、胃肠、肛门齐全。2.介形虫是水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现代海洋、湖 泊、沼泽、海 湾、水 塘、河流、溪水、泉水、污水坑中都有,甚至少数可以生活在地下水或硫磺泉中。其生活方式是游泳或底栖(爬行或钻穴),喜群生。介形虫的食料是腐烂的动植物、藻类、水草等。同时又是鱼类等的食料。介形虫脱壳生长,一个个体的生长发育史中脱壳7一9次,因此保存化石数量多。介形类化石与瓣鳃类、腹足类、头足类、鱼鳞、有孔虫、轮藻等共生。3.保存为化石的部分是介形类的壳。壳质为几丁质、钙质所组成。内、外几丁质层甚薄,不易保存,只有钙质层能够保存成为化石。壳体构造比较复杂,分表层、内层,包括壳面装饰、饺合构造、肌痕、边缘毛细管带等。4.介形类属微体古生物范畴。是生物地层工作的手段之一。微体古生物学是一个人为的名称,因个体微小而得名。一般需要凭借显微镜进行观察。微体古生物包括内容很多,如有孔虫、介形虫、苔藓虫、牙形虫、抱粉、轮藻以及大化石的碎片等。介形类只是微体古生物中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第四纪介形虫古生态分析及海侵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77年起,笔者对江苏省平原区100多个水文地质钻孔中的5000多块第四系岩芯样品做了微体古生物分析,获得了大量的介形虫、有孔虫、轮藻、硅藻、有壳变形虫、苔藓虫等化石,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古地理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本文目的是通过对介形虫为主的古生态分析,识别不同类型的生态组合,进而阐明第四纪海侵地层的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3.
依据珠江三角洲ZK13钻孔沉积物孢粉、微体古生物鉴定及年龄测试结果,将钻孔剖面记录的古环境信息划分为4个阶段。Ⅰ:91.50±11.00~84.61±5.47ka,孢粉组合为三缝孢-栎属-禾本科-栲属-松属-栗属-大戟科,反映温暖湿润气候,未见有孔虫及介形虫化石,沉积环境为陆相;Ⅱ:84.61±5.47~59.46±3.02ka,孢粉组合为栲属-三缝孢-栎属-禾本科-栗属-石竹科-单缝孢,反映干暖气候,未见有孔虫及介形虫化石,沉积环境为陆相;Ⅲ:59.46±3.02~2ka,孢粉浓度低,以孢子及木本植物花粉为主,进一步划分3个亚带,总体气候以温暖潮湿为主,微体古生物含量高,底栖有孔虫丰度远大于介形虫丰度,推测为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Ⅳ:2000~1000a,孢子含量最高,木本、草本植物花粉含量降低,气候较III阶段更湿润,微体古生物以介形虫为主,依据化石组合和数量,推测为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4.
最近的研究表明,安徽霍邱地区安阳山(白大山)剖面下部碳酸盐岩段属于晚石炭世,上部碎屑岩段属于青白口纪。我们进一步对剖面进行了微体古生物分析,在晚石炭世碳酸盐岩中发现了丰富的微体古生物化石,其中以牙形石和虫颚化石数量最多。经鉴定,有牙形石Belodina和虫颚化石Marlenites marginatus,Chairidogenys borealis,Cornugenys sp.,Porrhogrnys sp.,Channahania sp.,Paradrilonersgenys cherylae等,Belodina时代为晚奥陶世,虫颚化石的时代为奥陶纪。晚石炭世地层中存在奥陶纪化石,表明可能存在奥陶系的物源区,微体化石是通过剥蚀、搬运再沉积保存到晚石炭世碳酸盐岩中。显然,新发现的微体化石可能并不具有地层意义,但是具有古地理和古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5.
牙形刺(牙形石,Conodont)是一门重要的微体化石.它和孢粉、介形虫和藻类等微古生物一起,在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国际上对牙形剌的地质意义给予很高的评价,称它为最准确的"地质计时器".南京古生物所展出的牙形刺化石标本,一般只有0.2~0.3毫米那么大,最大的不过2~3毫米,肉眼勉强可见(见图).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第四纪湖相介形虫化石种属组合在环境重建研究中取得的进展和存在问题,讨论了今后发展的趋势.湖泊沉积物介形类种属组合正逐渐成为古环境重建研究的常规微体生物学指标,过去几十年来国际国内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种属组合与环境参数的定量化研究成为主要趋势.化石壳体样品处理、埋藏条件评价等是提取种属组合指标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规范化.现生种的个体与群落生态信息定量观测、调查研究是利用现代类比法(MAT)定量重建古环境的基础,也是我国介形类化石组合与环境重建中应该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7.
厦门筼筜港ZK3702第四纪微体古生物群及海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ZK3702的48块岩芯样品的有孔虫、介形虫、硅藻化石的研究,对厦门筼筜港区自更新世以来的微体古生物征特,海水进退、地层划分及新构造运动进行讨论。微体化石群如下: (1)A.beccarii(Linne)var.__E.hispidulum Cushman__T.tricarinata d'Orbigny组合。 (2)C.subtilis Ehr.__C.daemelianus Grunow__T.favus Ehr.组合。 (3)G.attenuatum(Kutz)__A.ovalis Kutz__N.lanceolata W.Smith组合。 (4)Ammonia beccarii(Linne)var.组合。 (5)A.beccarii(Linne)var.__B.seminuda Cushman组合。本孔经历了三次海相或海陆交互相沉积,即龙海组,东山组早期,东山组晚期至长乐组。在厦门筼筜港首次在龙海组发现海相微体化石,为我省晚更新世经所短暂海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钻孔XJ01位于废黄河三角洲滨淮镇附近,钻孔中上更新统顶部与全新统有4个14C测年数据控制,该孔全新统岩性特征自下而上为潮间带含贝壳砾质砂层、浅海相淤泥质黏土层、三角洲前缘相深灰色粉砂、三角洲平原相黏土质粉砂及粉砂质黏土。全新统微体古生物分析结果详细地反映了废黄河三角洲典型区域各时期的沉积环境,其中,全新统下部见大量的有孔虫与海相介形虫,中部微体古生物略少,上部地层中海相介形虫增多。整个全新世微体生物组合揭示了一个河口变化的水动力控制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9.
微体古生物因形体微小肉眼不易見到而得名。微体古生物一名是用來和大形古生物區別的。微体古生物包括的东西很多,不是生物分類的名称,只要是形狀微小的化石,不管屬於何門何類,都可称微体古生物。微体古生物的研究和發展是近二、三十年的事;在此之前,虽早有發現,但系統研究較少,对其应用價值估計不足,很少有人注意。近二、三十年來因石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十余口探井微体古生物分析结果和对多年来积累的大量微体古生物分析资料的复查 ,将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三段 (ES3)和四段 (ES4 )的介形类化石群自下而上分为 3个组合和 3个亚组合 :Cyprinotus igneus组合 ,分布于沙四段下亚段 ;Cyprinotus altilis- Cyprinotus jiyangensis组合 ,分布于沙四段上亚段 ;H uabeinia sinensis组合 ,分布于沙三段 ,其中 H uabeinia obscura- H uabeinia costatispinata亚组合分布于沙三段下亚段 ,H uabeiniasinensis- Candona binxianensis亚组合分布于沙三段中亚段 ,H uabeinia huidongensis- Cyprinotus dongmingensis亚组合分布于沙三段上亚段。各化石组合特征比较清楚 ,为东濮凹陷沙三段、沙四段的划分以及与渤海沿岸盆地的对比提供了依据。虽然东濮凹陷缺少渤海沿岸盆地沙四段顶界的标志性化石 Austrocypris,但该区沙三段、沙四段介形类化石组合整体面貌与整个渤海沿岸盆地相比仍然具有可对比性 ,从介形类化石组合方面来确定本区沙三段、沙四段的界线仍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正这本专辑是郝诒纯院士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共同为纪念恩师100周年诞辰而撰写的。郝诒纯老师在中国开创了微体古生物学的教学与研究。这一研究随后在古海洋学、能源地质和环境地质等领域中形成了突出贡献。在老师的教学活动中,除了中、新生代微体古生物方向外,早年还向古老时代扩展,致力于微体古生物学的一个特殊分支——寒武纪高肌介(介形类)的研究,并培养舒德干博士进行精深的探索。在随后的研究中,舒德干教授带领团队将这一领域从寒武纪微体化石研究扩展至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探索,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江苏泗洪地区新生界地层和化石进行研究。杨仲健、周明镇、王伴月、毕治国、李传夔等从哺乳动物化石的不断发现,证实泗洪地区中新统地层的存在,并对苏北新第三纪—更新世的地层作了划分。1975年至1977年,江苏区测队对该地区中新统地层,包括“下草湾组”进行了研究,发现了脊椎动物、植物、瓣鳃类、介形类、腹足类、轮藻以及灵长类的化石,为中新统的进一步划分提供了依据。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等单位也从介形虫、孢粉、轮藻化石等方面,在这一地区做了研  相似文献   

13.
参考文献     
石化部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978,渤海沿岸地区新生代有孔虫.科学出版社。何炎、胡兰英、王克良,1965,江苏东部第四纪有孔虫。中国科学院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集刊,第四号,pp.51—162.汪品先、闵秋宝、卞云华,1980,南黄海西北部底质中有孔虫、介形虫分布规律及其地质意义。海洋微体古生物论文集,海洋出版社.郑守仪、郑执中等,1978,山东省打渔张灌区第四纪有孔虫及其沉积环境的初步探讨.海洋科学集刊13集.郝诒纯、曾学鲁,1979,新疆喀什地区第三纪有孔虫组合及沉积环境的初步分析.中国微体古生物学会第一次学术会论文选集,6—14页.  相似文献   

14.
微化石又称微体化石,是指用显微镜才能进行研究的化石。包括微小生物的遗体或大生物的幼年部分或某些部分。超微化石是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鉴别的微小生物化石的总称。我国微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开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功,解放前仅有少数学者从事过(竹蜓)、非(竹蜓)有孔虫、苔藓虫、轮藻化石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地质普查勘探、区调  相似文献   

15.
李友桂  杨藩 《地球学报》1983,5(3):77-86
<正> 本文所研究的材料系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西北中生代地层组和青海石油管理局古生物组王思恩、狄恒恕、朱忠浩和笔者等于1974年采自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南麓红水沟地区红水沟组。共分析了34块样品,内含极其丰富的介形虫化石。 文内共描述了9种,分属于3科4属(7个新种)。目前我国真正属于晚侏罗世的淡水介形虫动物群发现不多,正式报导尚属首次。故对于研究我国陆相侏罗—白垩系介形虫动物群的垂直变化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对于在研究过程中南燕同志给予的充分协助和黄成彦、赵黎宇等同志在化石电子扫描及照像等方面的大  相似文献   

16.
江苏武进漕桥地区第四纪更新世海侵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邹松梅 《江苏地质》1998,22(4):207-212
根据漕桥地区更新世沉积物不同层位中产出的微体古生物,对该地区的更新世海侵问题作了初步研究。从有孔虫复合分异度的变化,介形虫与有孔虫化石群比值的变化等,阐明了太湖海侵旋回、湖海侵旋回的海侵与海退过程,结合微体古生物的生态类型及丰度,论述了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在西秦岭南缘“白水江群”灰色灰黑色粉砂质、泥质板岩中发现隐孢子、小孢子、疑源类、几丁虫和虫颚等微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的许多属和种,时代为中志留世温洛克阶至晚志留世早期卢德洛阶。微体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对客观认识和解释“白水江群“由不同时代的岩石组成的混杂带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中生代晚期以非海相沉积为主要特征,并产有极其丰富的介形虫及微体植物。就其类型,垂直变化及其演替关系,自侏罗纪中期至自垩纪晚期可分为五个化石组合:  相似文献   

19.
据延庆杨户庄等剖面的介形类化石,结合孢粉、有孔虫及延庆盆地的古地磁资料,确定含化石地层为下更新统。通过剖面上部产出的海相介形类、咸水介形类、有孔虫及剖面上部含的有孔虫、咸水介形类、轮藻等化石古生态的分析,认为延庆盆地在早更新世曾通过河道与海洋相通。推断有2个可能的通道:(1)古永定河、桑干河、妫水河和河流;(2)经过达岭、军都山的河流。笔者从地层对比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八达岭、军都山等山峦可能是早  相似文献   

20.
在对济阳坳陷老斜452井的古生物分析中,发现穴状女星介(相似种)Cypridea(Cypridea)cf.cavernosa、蒙阴女星介C.(C.)mengyinensis等介形类化石,说明该地区发育了白垩纪地层。济阳坳陷中生代地层的细分主要是依据区域岩性、电性及孢粉化石等地质资料,但白垩系的岩性、电性与上下地层相似,且化石稀少,缺乏充足的古生物资料,因此难以系统、准确地划分。老斜452井发现介形类化石给济阳坳陷白垩系的细分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学依据,为该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