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海洋地质译丛》2012,(2):I0003-I0004
单位简介 上海海洋石油局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前身是1960年5月在天津塘沽组建的中国第一支海上石油勘查队伍——地质部渤海综合物探大队。1968年南迁上海。1970年更名为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2000年随局并入中国石化集团,是集团公司旗下唯一一支从事中深海勘探的专业队伍,可提供海上各类地质和地球物理服务,如地震勘探、海洋地质调查、工程地质勘察、导航定位、测绘、地震数据处理以及电缆制造等。  相似文献   

2.
海底电缆是目前国内外海洋石油勘探地震采集的一项先进技术。与常规的海上遥测地震采集方法相比,它有着噪声小、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其中精度高主要采用了水下声波二次定位系统。与之相适应的,为满足地震处理和物探解释的需要,我们自行开发研制了相应的定位处理软件系统,实现了海底电缆导航定位资料预处理、解编、后处理、质量控制和结果输出等功能。 本文从应用的观点出发,着重介绍了该系统的研究方法,软件的设计思想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龙成  季祥坤 《海洋测绘》2023,(5):27-30+40
针对目前海上风电场运维阶段海缆断点快速探测及修复的需求,研究了海底电缆断点探测技术。结合具体案例,在判别特征、探测效率、干扰因素、定位精度等方面分析了声学和电磁学在海缆断点的探测能力。声学探测法具有断点判别特征明显、探测效率快、精度高、易受底质扰动影响等特点,电磁法与声学探测法存在较好的互补。实际作业中根据具体环境制定合适的探测方案,可有效提高断点探测效率和准确度。上述方法可广泛用于海底电缆断点检测领域,促进我国海上风电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南海东北部海陆联测地震数据处理及初步结果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为开展南海东北部海陆过渡带和滨海断裂带横向深部结构研究,利用陆上流动地震台记录与海上气枪放炮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在广东汕头沿海进行了海陆联合深地震探测。详细介绍了该次海陆联测地震数据处理的主要步骤与流程,并针对海陆联测地震数据和常用地震软件编写了3个格式转换程序。应用这3个程序和SAC、SU等地震软件得到了初步的数据处理结果。在南澳台和新塘台的单台地震记录剖面中可以清晰地识别出多种震相,得到许多有用的地震信息,证明海陆联测的野外工作和第1阶段的数据处理工作是成功的,为下一步地壳深部结构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香港与珠三角地区海陆联合地震探测的数据处理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介绍了香港与珠三角地区海陆联测地震数据处理的一般流程及方法,讨论了导航数据记录时间存在误差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对数据处理程序进行了改进,使之更加通用化。提出了数据处理中需要改进之处,对较远的地震台站采用滤波、均衡、剪切等处理手段,突出弱震相,压制强噪音。广东和香港地区的大部分固定台站均可清晰识别出有效信号,这是首次利用固定台站记录到远距离海上气枪信号,最远接收距离达到240多公里,获得了较好的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6.
物探船拖缆姿态及拉力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洋地震物探船布设探测网络实际工况的要求,提出一种拟合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结果预报拖缆姿态及拉力的方法,应用此方法进行多方案比较研究,获得优化的拖缆-扩展器-检测电缆组合探测系统。经海上拖航实验验证,此种预报方法查可行,预报精度完全能满足工程实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埕岛海上石油平台周边海底管道与电缆的探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石油平台周边海底管缆密集,管线状废弃物多,且有相互交叉现象,常有管道与电缆分辨不清或将管线状废弃物误判成海底管缆等情况发生。这严重影响了生产运行和作业平台就位的安全,给指挥作业平台插桩、就位、船舶抛锚带来了很多困难和安全隐患。在埕岛油田平台附近海底管道电缆探测技术研究中,利用目前世界上已有的、对海底管缆探测较为有效的各种仪器设备和方法手段,进行了试点研究,从中寻求适合埕岛油田海区海底管道、电缆位置和埋设状况探测的最佳方法和手段。通过试点研究,对探测海底管道和电缆的各种仪器的探测性能、探测方法、探测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巴基斯坦外海发育有大量水合物,为研究水合物的分布特征,在此区域部署了多条多道地震测线。受客观条件制约,此次采集的地震资料覆盖次数低,电缆长度短,电缆噪音严重且存在空白道,这些不利因素要求在数据处理中必须采用非常规处理方法。指导思想是变非常规地震数据处理为常规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时要灵活变通,这既包括处理流程参数的变通,也包含流程的组合变通。处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增强剖面的信噪比,在处理中通过3A去噪、空白道插值、相邻CMP道集合并、偏移等技术手段提高了剖面的信噪比,整体上处理后的剖面可以满足落实水合物分布特征的要求,达到了处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国内首次研制的用单芯铠装电缆传送编码信号的温盐深剖面仪的技术性能、工作原理、数据处理及海上试用情况,并对其今后发展方向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0.
海上勘探地震采集的数据中低频率成分常常受到外部环境噪音的严重干扰。如何有效地剔除噪音 ,拾取更多的地震数据中低频成分。本文从分析地震仪器低频响应入手 ,得出了地震系统与电缆噪音的一些内在联系 ,就如何有效地压制外围环境噪音等问题 ,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为野外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海洋二维地震勘探导航定位数据的后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在Sprint后处理软件中,根据不同观测值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某些参数的选择提出建议,并总结了一些后处理经验。通过举例比较,体现了合理的后处理在纠正错误、提高定位质量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短排列多道反射地震接收缆较短,无水鸟、磁罗经、尾标等定位定深设备,给常规数据处理带来诸如观测系统定义等棘手问题;另外,无定深设备会造成接收缆不同接收段的沉放深度不同,破坏反射数据理论双曲线时距曲线关系。针对短排列多道反射地震数据,本文充分利用现场导航数据,计算实际激发点轨迹,再通过反距离比线性插值算法计算检波点的轨迹坐标,获得整个排列的实际观测系统参数。对因沉放深度不一致造成的扭曲时距曲线反射波,文中利用理论双曲线先计算共中心点道集的理论反射波位置,再推算排列中各接收道不同沉放深度处的静校正量,通过静校正拟合运算,消除接收排列非一致深度引起的反射波同相轴扭曲现象。将上述处理方法应用于南极海域短排列多道反射地震数据,最终获得了高分辨率叠加剖面,为后续地质解释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3.
海洋导航定位技术及其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水上和水下环境的区别,系统论述了各种海洋定位导航技术及组合定位导航技术,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介绍了它们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相似文献   

14.
水声导航、定位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声导航、定位技术在海洋科学和海洋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已逐渐向高精度、多传感器、多手段融合的方向发展.本文以导航、定位声纳的发展为关注对象,概述了水声导航、定位技术在技术前沿上的发展状况,提炼出其技术发展趋势,并介绍了水声导航、定位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保障海洋环境信息安全,文章基于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设计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包括北斗海洋环境监测终端和海洋信息综合服务平台2个部分,具有实时定位、实时监测、数据处理、信息预警、电子围栏、数据总览和用户管理7项功能;终端集成微控制单元和传感器等模块,平台包括服务器等硬件和数据处理等软件;经实地部署和严格测试,系统功能和性能均达到设计要求,且安全、稳定、方便和实用。  相似文献   

16.
速度分析是地震数据处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基于各向同性假设的传统速度分析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但是地下地质体存在不同程度的各向异性,而且现代海洋地震勘探逐步向深层勘探发展,拖揽长度不断增加,使得地层各向异性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琼东南海域进行高密度各向异性速度分析技术的应用,同时扫描得到速度和各向异性参数,提高了速度分析的密度和精度,解决了远偏移距无法拉平问题,改善了地震资料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7.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在青岛采用固定点监测单频GPS信号,同时利用非日食期的单频GPS信号监测数据统计对比分析认为,青岛发生的日偏食现象,对GPS单频接收系统的导航定位精度有影响.表现为误差有所增大,接收卫星数减少,PDOP值增大.短时位置偏差最大值为4.02m,历时2min 48s.但青岛地区日偏食对GPS...  相似文献   

18.
系统分析了差分概念在无线电定位、卫星定位、平均海面和深度基准面传递、水位改正、重力场和磁场向下延拓等方面的应用模式。差分技术在卫星导航定位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在海洋测量中举一反三,还可以推广到更多的应用领域,有效消除系统误差,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提高信息获取与处理精度或者降低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An experimental, high-resolution 3-D seismic survey was acquired over a 1.5 km2 section of an incised fluvial valley. The data were acquired as a near-zero offset, single-channel survey using a 15 in3 water gun as the source, and differential GPS for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The objective was to acquire a 3-D seismic data volume suitable for calculating the volume of shallow sand deposits. Horizontal time sections from the 3-D volume clearly show the flanks of the incised valley, as well as high-amplitude reflections interpreted as coarse-grained channel-lag deposits. The volume of this lag deposit can be calculated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ections from the high-resolution 3-D seismic data set.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also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spatial sampling in 3-D seismic surveying.  相似文献   

20.
水下声学定位、惯性导航定位、多普勒声纳以及组合导航定位是目前我国大洋科考调查工作中的几种主要水下导航定位技术。通过分析常规调查装备、ROV、AUV和载人潜水器等4类主要水下科考设备的导航定位系统实测数据,给出不同水下导航定位模式的现场作业精度,为我国大洋科考调查工作中水下导航定位技术的选择与应用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