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研究分析了 1 998年 1月 5日陕西泾阳MS4.8地震前高陵测点 1 0m地温的变化特征 .1 997年高陵地温呈下降变化 ,1 2月 1 5日地温突升 .该次地震前 1 5天地温升高现象非常明显 ,震后恢复正常 .西安市高压开关厂测点 1 0m地温也从 1 997年 1 2月中旬开始出现上升异常 ,1 998年 1月 1日地温上升速率突然加大 .可以认为 ,高陵测点观测到的 1 0m地温异常是可信的 .  相似文献   

2.
研究分析了1998年1月5日陕西泾阳Ms4.8地震前高陵测点10m地温的变化特征。1997年高陵地温呈下降变化,12月15日温突升,该次地震前15天地温升高现象非常明显,震后恢复正常,西安市高压开关厂测点10m地温也从1997年12月中旬开始出现上升异常,1998年1月1日地温上升速度突然加大,可以认为,高陵测点观测到的10m地温异常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3.
张北6.2级地震地温短临异常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沅俊  姚宝树 《地震》1999,19(2):179-182
张北地震前40天左右,在距该震中100-200km的河北阳原三马坊、北京塔院和延庆五里营地温测点先后出现典型地温短临异常,异常幅度为0.001-0.01℃,据此作了一定程度的预报姑震级和震中距相近的条件下,三马坊测点在张北地震前的地温异常变化幅度仅为大同阳高地震前的1/10,这可能与构造条件有关。在该地震的映震范围内有关兆反应的地温测点所占比比例为27%。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平安驿地温测点基本概况以及该地温在1994年两次中强地震前的临震异常特征,文章最后对异常机理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1989年10月大同—阳高地震前后,距震中约75km的三马坊地热测点的高精度地温观测仪器(分辨率0.0001℃),记录到持续50多天、温度上升幅度达0.15℃的明显的地热异常。本文研究了该异常变化的特点。在总体上,异常为幂函数型升温形态。在地震发生前几天,地热异常呈现“相对下降—下降速率变缓—急剧回升—短时平稳—地震发生”的过程。本文还对地热异常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怀来地震台CO2异常变化特征与地震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怀来后郝窑测点断层气CO2 1991~2006年的观测数据,研究其与地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O2与地温呈正相关,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傅立叶去年周期方法消除观测中的干扰,提取震前异常信息,在2002年8月3日怀来4.4、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级地震前均提取到地震前兆异常信息;再结合2002年以前的震例,分析与探讨怀来后郝窑测点断层气CO2异常变化特征与地震关系.  相似文献   

7.
2008年大柴旦M6.3地震前井孔水温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青海地区水温(地温)的观测概况。经过研究,发现大柴旦M6.3地震前,距离震中160 km的格尔木自流井水温出现了短期异常,距离震中130 km和600 km的德令哈静水井水温和同仁井地温出现了准同步短临异常变化。除开始阶段外,同仁井地温与德令哈井水温在异常形态上基本相反,而格尔木井和德令哈井的异常形态均表现为下降—上升—平稳—下降—恢复的特征。说明地温与水温异常形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的异常及其震后效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前甘肃地区、四川和青海部分地区的水氡(气氡)资料,甘肃地区数字化改造后的水位和地温资料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在这次地震前有部分水氡测点的资料存在明显的震前异常,而且变化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同步性很好。这些异常在恢复时间上无明显的规律。水位测点震后效应非常明显,部分水氡和地温测点也有不同程度的震后效应。  相似文献   

9.
1998年怀来后郝窑断层气CO2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1998年怀来后郝窑测点断层气CO2变化特征及其与影响因素地温和降雨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该测点CO2变化与地温呈正相关。讨论了导致该测点断层气CO2变化与地温呈负相关的原因。认为3月~6月初该测点CO2测值与地温呈反向变化是张北-尚义6.2级地震的后效;6月中旬至9月中旬的反向变化是由于降雨过多引赵的,介绍了1999年1月29日内蒙古锡林浩特5.2级地震及3月11日张北5.6级地震前后该测点断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平安驿井下地温的概况,总结分析了1994年共和几次中强地震和1995年7月甘肃永登地震震前该测点的前兆特征并通过震例分析归纳出短临异常特征及映震指标。  相似文献   

11.
地震前油井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1975年海城7.3级、1976年唐山7.8级以及1989年大同6.1级等地震前后胜利油田油井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了油井动态异常变化与地城三要素的关系,地震前油气比的异常幅度比产油量的异常幅度大;异常幅度与震级的大小呈相关,与震中距呈负相关;对于震中距较远的地震,异常多表现为突跳变化;城吉距较近的地震前异常出现早,且形态复杂,基本可分为早期趋势变化、中期震荡变化和震前突跳3个过程,最后对异常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昌平地震台体应变、线应变及差应变等观测资料在1998 年1 月10日张北尚义6 .2 级地震前的异常变化.结果表明:该次地震前昌平台的应变观测资料出现了明显的趋势异常;体应变的异常时间与震级有较好的相关性;差应变资料显示了短临异常;由线应变资料计算的主应变方向在地震前逐渐向震中偏转; M2 波潮汐因子也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3.
刘以齐 《地震研究》1992,15(2):162-170
本文根据我国前几年地倾斜清理确认的几十次大、中强震前的异常图象及云南省定点形变台站近几年观测到的几例短期前兆异常图象,选取不同震级的定点形变前兆异常反映最远的28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定点形变台站对不同震级的最大监测范围模式,M=2.552logD-0.707(M为震级,D为震中距),经内部符合检验和实践检验,均符合这一数值模式的监测范围,证明此数值模式确立,具有实用价值,为今后定点形变台站的布设提出了又一依据,对震级和发震极大范围的预报得出了又一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浅层地温强震前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层地温指地表至地下3.2m深处的地温。通过数十年浅层地温变化与强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指出了强地震发生前一段时间0.8m地温与地表温度的相关系数为历年同期最低值;0.8m、1.6m和3.2m地温连续6个月以上为正距平,且平均距平值分别大于0.8、0.7和0.5即认为地温有升温异常;在此时段内地温有历年同期最大值或次大值;做半年尺度或以月为简单的0.8m地温、地表温度平均距平等值线图,等值线的分布圈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昌平地震台体应变、线应变及差应变等观测资料在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6.2级地震前的异常变化。结果表明:该次地震前昌平台的应变观测资料出现了明显的趋势异常;体应变的异常时间与震级有较发的相关性;差应变资料显示了短临异常;由线应变资料计算的主应变方向在地震前逐渐向震中偏转;M2波潮汐因子也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离石中心地震台洞体形变近6年观测资料中典型异常形态及与其相关地震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异常形态主要表现为短期趋势转折,突跳、毛刺、加粗等的数据波动,固体潮畸变伴掉格,且大多数异常是3种形态的组合;多数异常在震前发生,震后迅速恢复,固体潮分钟值曲线上有同步变化;水平摆和伸缩仪对应国内外6级以上的地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反映,水管仪表现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王勇  段立新 《地震》2000,20(2):107-110
介绍了体应变观测潮汐因子和勒夫数 h2 之间的线性关系 ,h2 的变化幅度较体应变观测潮汐因子震前异常变化大 7.5倍。同时 ,昌平台剪应变观测潮汐因子 O1波与体应变观测潮汐因子M2 波震前异常有较好的一致性 ,研究钻孔应变观测潮汐因子的变化有可能是取得地震前兆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系统整理分析了1983—2008年乾陵台地倾斜仪记录到的暂态异常图像,发现其与周围4000km以内6.5级以上强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异常图像以渐变、突变阶跃、畸变及脉动为主要特征,异常出现时间为震前0-40天,主要集中在震前4天。  相似文献   

19.
中强地震前朝阳地震台地倾斜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省朝阳地震台地倾斜长期可靠的资料,在多次中强地震前出现明显的中短期异常,为预报地震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研究讨论了距朝阳台600km范围内发生的10次地震(4.5≤M≤6.2)前兆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朝阳台倾斜异常的时间、形态、方向与所处的构造位置有关。异常持续时间与震中距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异常形态与地震的空间位置有关,短期异常是判定地震发生时间的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上判断朝阳地倾斜目前所处的异常阶段,分析预测了未来地震发生的区域和强度。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地电阻率震兆异常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吉林省内榆树、 四平两个地电阻率台站观测资料, 采用形态法、 归一化变化速率法和各向异性度法, 分析研究了1999年汪清MS7.0深震以及2006年乾安—前郭MS5.0浅源地震前的地电阻率异常变化. 结果表明, 震前地电阻率出现长趋势下降变化或短临异常变化, 表现为: ① 汪清MS7.0深震前, 榆树台和四平台地电阻率月均值曲线上均显示出震前持续2年尺度的中期下降异常; ② 汪清MS7.0深震以及乾安—前郭MS5.0浅源中强震前, 榆树台和四平台地电阻率变化速率均大于异常指标; ③ 乾安—前郭MS5.0地震前, 四平台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曲线显示出明显的低值异常变化, 而榆树台各向异性度S曲线则出现破年变变化. 上述异常变化的原因可能为, 太平洋板块向NW方向挤压, 导致震源区及附近最大主压应力方位(或近于该方位)NW向的挤压作用突出, 引起介质内部导电流体快速进入或重新分布, 从而使地电阻率出现长趋势下降变化和各向异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