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坝上沙漠化地区土壤特性研究─—以丰宁试验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丰宁试验区土壤类型、分布特点、成土条件、土壤养分、可溶性盐分、机械组成、矿物元素含量、微量元素、水分状况,并对各类土壤的生产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栗钙土是本区生产力最高的土类,风砂土是栗钙土退化的产物,也是栗钙土重新发育的不同阶段,这种退化主要是土壤中细颗粒物质及养分的损失,而土壤矿物元素、微量元素并无明显变化。本区风砂土相对其它典型沙地生产力较高,与地带性土壤栗钙土相比无钙积层,适宜多种深根性植物特别是乔灌木的生长,所以本区目前沙漠化土地治理相对容易。  相似文献   

2.
分析巴里坤盆地东部主要的及具代表性的几类土壤,如栗钙土、淡栗钙土、淡棕钙土和石灰性草甸土常量化学成分和某些微量元素含量,并与周边山地基岩及湖积物化学成分对比,发现这些土壤经历了由山地基岩→坡积、冲洪积物/湖积物→土壤的演化过程。在较干旱的环境及生物、化学作用影响下,土壤对基岩/母质在化学成分上既表现出一定的继承性,又有一定变异性。该地区栗钙土常量元素含量最接近山地基岩平均值。淡栗钙土和淡棕钙土则和基岩有较大差异,并分别以富含CaCO3和SiO2为特征。石灰性草甸土与其它土壤显著不同,其富CaCO3,贫TFe,并且Fe3 /Fe2 <<1。土壤中某些微量元素与中国/世界土壤平均水平相比,有益元素P、Cr、zn大致持平,有害元素As、Pb明显偏高。这种成分特征是在基岩化学成分背景上相关元素贫化或富集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赵烨  李天杰 《极地研究》1995,7(2):21-27
本文在考察菲尔德斯半岛成土环境、土壤理化性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本区代表性土壤的粘土矿物组成,粘粒、粉粒和全土中土壤大量元素的含量。认为亚南极海洋性气候区(无冰区)土壤次生粘土矿物主要是蒙脱石、伊利石和绿泥石;土壤矿物风化过程包括脱盐基、周期性滞水氧化-还原脱铁锰和微弱的脱硅过程  相似文献   

4.
南析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土壤矿物化学风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烨  李天杰 《南极研究》1995,7(2):18-24
本文在考察菲尔德斯半岛土环境、土壤理化性状的基础上部分析了本区性土壤的粘土矿物组成粘粒和全土中土壤大量元素的含量,认为亚南极海洋性气候区土壤次生粘土矿物主要是蒙中石、伊利石和绿泥石;土壤矿物风化过程包括脱盐基,周期性滞水氧化-还原脱铁锰和微弱的脱硅过程。  相似文献   

5.
紫色土不同土体的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色土未培肥和培肥的不同土体,在小麦生育期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动态测定结果表明:未培肥土体的全氮、有效磷、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有明显变化。尤其是砂土在改变为不同质地的土体后,上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都有所提高。培肥土体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钾明显增加,土壤酶活性增强。砂土培肥的效果最显著。所以改变土体质地,并加以培肥,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防治紫色土退化。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不同退化阶段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草原退化程度加剧,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随退化程度的加剧而有递减的趋势,各项值在总体上呈现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土壤养分中除了土壤钾含量无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外, 其他含量表现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的趋势;研究认为,荒漠草原的退化明显影响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生物量、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对草原退化有响应。同时,相关性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和土壤生物活性之间呈较好的相关关系,这些指标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植棉紫色土养分对棉花营养影响的基础上,讨论了土壤养分对棉花纤维品质的作用.比强度、2.5%跨距长度、伸长度、麦克隆值和整齐度五个纤维品质指标中,前三者与土壤养分显著相关.土壤养分中对纤维品质影响较大的是微量元素硼、铜及大量元素磷、钾,其中以硼和铜与棉花纤维品质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元谋干热河谷坡耕地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地退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元谋干热河谷土壤侵蚀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坡耕地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地退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侵蚀造成表层耕作土壤的物理性能下降、养分流失和水分入渗能力降低。表层耕作土壤的容重比下层土壤低12.7%,总孔隙度高10.9%,有机质高37.3%,120min累计入渗总量是下层土壤的1.6-2.2倍。模拟土壤侵蚀与土地生产力关系的小区试验结果显示,坡耕地每流失1cm表土,土地生产力水平平均下降4.54%。  相似文献   

9.
山东青州市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状况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调查山东省青州市不同耕地利用方式间土壤养分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处理软件对土壤养分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耕地利用方式与土壤养分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探讨。结果表明,不同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中有机质、大量元素以及中量元素都有显著的影响。对有机质和大量元素的影响程度为碱解氮>有效磷>全氮>速效钾>缓效钾>有机质;对中量元素的影响程度为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硅>有效硫;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除有效锌、硼在不同耕地利用方式间有差异性外,耕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有效锰、铜、铁以及氯离子均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广东和海南9种土壤类型中14种微量元素进行了丰度和相关性研究。提出用Mn/Zr和Mn Zr2个指标来估计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丰度状况及判断土壤风化成土程度。分析表明,本区土壤与母质间微量元素含量均超过0.01水平显著值,土壤中微量元素间含量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热带山地利用过程中的土壤退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生长代谢水平的衰退是热带山地退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二者的变化基本是一致的。即从热带雨林→33a次生林→6a轮歇地→4a轮歇地→旱谷地→橡胶林→荒草坡呈降低趋势;相对于热带雨林而言,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养分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随退化程度增高减幅增大,土壤微生物衰减的速率比土壤养分的衰减更快。说明山地的退化严重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水平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从而影响土壤碳氮循环代谢途径。降低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2.
宋锦熙 《中国沙漠》1987,7(1):24-33
北京地区不同类型的风成沙经重矿物成分、特征进行详细分析鉴定表明,与本区河床沙、平原堆积物和坡积物均很相似,与河床沙更为接近.但与区外沙漠沙丘砂的重矿物成分资料对比,差异较大.研究表明:1)本区河床沙与沙丘沙重矿物含量相对较高;2)本区沙丘沙与河床沙中,辉石,尤其紫辉石含量相对较高;3).本区沙物质中不稳定矿物与较稳定矿物含量高,重矿物磨圆度普遍较差,河床沙与沙丘砂尤为明显;4).本区沙丘沙与河床沙存在着明显的继承关系.故本区风成沙主要来自本区河床沙,风沙的来源区域有限,在治理上应着眼于本区为主。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三江源区草地退化过程中植被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联性,对果洛州玛多县花石峡地区不同退化梯度草甸的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山地草甸梯度退化过程中,优质牧草丰富度、盖度均降低,低产杂草类植被比例增加;随着退化梯度加剧和土壤剖面加深,土壤养分梯度变化明显,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土壤呈碱化趋势,速效磷含量下降。植被盖度与土壤速效磷、p H值、有机质含量呈高度关联性。有机质和磷肥是植被恢复重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奈曼旗普通风砂土中粘土矿物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类土壤中的粘土矿物主要是伊利石,其次为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它们主要来源于母质,其次来自成土过程,降尘输入量极有限。随成土过程不断进行,粘土矿物主要遵循铝硅酸盐矿物→绿泥石→绿泥石-蒙脱石→蒙脱石顺序演变。由于母质本身贫乏、成土过程较弱以及比重差异使蒙脱石有独特的搬运与沉降行为,共同造成土壤中缺乏蒙脱石。  相似文献   

15.
孙璐  董燕  凤蔚  张源  李刚  张作辰  郭小彪  李海涛 《地理研究》2022,41(6):1715-1730
研究土壤地球化学分布模式和驱动机制,是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土地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支撑。本文利用空间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利用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探讨雄安新区土壤地球化学分布模式及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元素普遍富集,Cd、Cu、Pb、Zn、Se和Corg呈明显富集,平均值约为河北平原背景值1.16~1.44倍。大部分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分布模式受成土母质、地貌类型、风化淋溶作用等控制,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冲湖积平原区;淋滤径流、蒸发浓缩、工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等是影响土壤地球化学分布的重要因素;重金属和养分元素受人为因素影响明显。因子分析共提取8个主因子,F1因子由造岩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代表自然成壤作用;F2因子由重金属元素组成,与污水灌溉、冶炼制造等活动相关;F3因子由CaO、TC、Ge、Ti、SiO2组成,主要与硅酸盐矿物风化、次生碳酸盐形成等成土过程相关;F4因子由Cl、S、pH组成,主要受淋滤径流、蒸发浓缩作用影响;F5因子由土壤养分元素和植物营养元素组成,主要受农业种植影响;F6因子由B和Sr组成,主要与黏性土壤的物理化学吸附作用有关;F7因子由卤族元素I和Br组成,主要与地表径流过程相关;F8因子由Hg组成,与当地工业生产以及城镇生活排放活动相关。研究结果清晰地反映了研究区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分布模式和主控因素,可为区域规划建设、资源环境评价和合理开发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理化性质变化及其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钟继洪  郭庆荣  谭军 《地理研究》2004,23(3):312-320
本文研究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物理、化学性质变 (退 )化的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 ,丘陵赤红壤在物理性质退化方面 ,主要表现在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下降、土壤孔隙性和土壤水分性能变劣 ;在化学性质退化方面 ,主要表现在养分贫瘠化、保肥供肥能力降低。植被破坏会引起土壤养分减少、保肥供肥能力降低 ,有机质的减少是丘陵赤红壤物理性质退化的主要原因。有必要保护植被、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以防止丘陵赤红壤理化性质退化  相似文献   

17.
粤北岩溶山区石漠化过程中土壤养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石漠化过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了解粤北岩溶山区石漠化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选择岩背镇和江英镇为调查区,按照石漠化的不同程度设置样地,系统调查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表层(0~20 cm)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石漠化过程与土壤养分状况有密切关系,随着土地石漠化的发展,土壤有机质、全N以及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P<0.05),土壤逐步贫瘠化。土壤养分含量的减少与石漠化过程形成正反馈关系,并具有退化方向的一致性和退化过程的同步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风砂土基本性质及其与土工格栅作用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文白  周健  苏跃宏 《中国沙漠》2003,23(6):697-702
对库布齐沙地、毛乌素沙地和腾格里沙地的调查和现场采取土样,试验测试了风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和矿物化学成分,研究并提出了库布齐和腾格里风砂土粒度成分、化学成分的同一性,以及与毛乌素风砂土的差异性,这是由于土的成因与环境条件所至。对比分析了天然重度与干重度相差很小,最疏松状态下和最密实状态下干重度的也较接近,可用于控制填土密实度。在直剪摩擦和拉拔摩擦试验基础上,研究了土工格栅加筋风砂土产生的φ值和具有类似内聚力的c值,土工格栅与土摩擦形成的复合材料改善和增强了力学与工程性能的原因以及土工格栅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晋陕蒙接壤区土地退化及其治理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区土地退化主要有水土流失,风蚀沙化,草场退化,次生盐渍化,土壤贫瘠化5种类型。根据土地综合评价计算,16个县土地退化总面积21955.25km^2,所造在怕经济损失十分巨大。为此,提出了重点治理区和一般治理区的治理预测,其中包括治理目标,治理重点,治理措施和治理投资。  相似文献   

20.
澜沧江上游山地典型区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肥力性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选取澜沧江上游山地8种典型土壤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铵态氮、硝态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垂直空间变异上差异不大。天然阔叶林破坏后,无论是次生林还是人工种植的经济林或是坡耕地和荒地,土壤养分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衰减退化。综合土壤7项指标计算定量反映土壤退化和改善程度的退化指数,表明针叶林、坡耕地、禾草荒地及桉树林退化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