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东南沿海地震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美凤  林世敏 《地震》1996,16(2):197-201
研究1900年以来东南沿海地震活动序特征,并进行了地震活动分幕,结果表明,1986年开始进入了本世纪以来的第V地震活跃幕,本活跃幕将延至2000年左右,期间有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危险,最大可能的发震区是闽粤交界及其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2.
朱红彬 《地球物理学报》2010,53(7):1611-162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汶川地震前,青藏块体曾出现与2001年11月昆仑山口西8.1级特大地震前相似的大规模中强地震活动图像.为了探讨8级左右地震前的中强地震活动规律,本文研究了1900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8级左右地震前中强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认为①青藏块体8级左右地震前一般会出现中强地震活动图像的两阶段演化,第一阶段主要表现为中强地震沿印度板块与青藏块体接触带附近分布、青藏块体内部平静,第二阶段主要表现为中强地震向青藏块体内部扩展,形成大规模中强地震条带,未来主震一般发生在大规模中强地震主条带或者多组条带的交汇处.②该演化规律可能反映了印度板块作用于欧亚板块(尤其是青藏块体)产生的大区域地壳运动与构造应力场的动态变化过程,对预测青藏块体8级左右地震(尤其是8级以上特大地震)有一定意义,对预测新疆块体8级左右地震有参考价值,但尚不适用于中国大陆东部地区.③从更大范围考察中强地震活动图像的演化,有可能发现大地震前的场兆信息,对分析、预测未来的8级左右地震是一个有意义而且可行的方向.本文还对汶川地震的孕震过程和大规模中强地震条带的形成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1980~2004年6月期间5级以上地震的研究,统计中国西部、华南、华北5级以上地震震前是否有系列小地震发生。结果表明:5级以上地震在震前不同时期,距震中近距离范围内有系列的小地震发生;在6级地震前50km范围内有系列3~4级地震发生,概率为44%左右;西部7级地震前会有系列的4~6级地震发生,发生4级地震的概率为44%左右,发生5~6级地震的概率为11%左右。  相似文献   

4.
“神奈川县西部地震”研究现状与展望原幸男一、前言在某种程度上集中进行各种观测,是有可能对8级巨震做出预报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7级内陆地震释放出的能量有时仅为8级地震的1/30左右,而其预报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即使是7级地震,若发生在地壳浅处,局部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历史及现今地震资料研究了陕西地区5级左右地震发生的时空规律及其相关现象,从而为陕西今后的震情判断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Ms≥5地震发生的平均时间间隔为58年,4-5级地震丛的发生间隔为10-40年;Ms≥5地震的活动有以9为倍数的韵律特征,并有集中在7-9月发生的现象;5级左右的地震一般都分布在渭河盒地北缘断裂或秦岭山间断裂带上;4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在震中附近一定范围内小震活跃。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山东半岛及附近海域地质构造分析、地震学参数时空扫描计算、地震背景形势分析等认为:山东半岛及附近海域有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异常背景。预测区域为:胶东及北部海域3-4级地震条带及边缘有发生4.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渤海海域自1969年7.4级地震后,其地震能量释放呈下降趋势,近20年活动水平为4级左右,渤海海域近期发生大于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小。北黄海海域近几年地震活动水平明显高于渤海海域。北黄海未来一、二年或稍长时间有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应注意山东半岛及北部海域地震活动趋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1900年以来中国大陆5级以上地震平静时间和7级以上大震的关系,发现在5级以上地震平静达3─4个月以上时,在平静结束后1年左右时间内发生了7级以上大震。1994年出现了5级以上地震平静时间达134天,对此平静时间以后的地震大形势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华南近海地区的地震形势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表明,未来几十年内,华南近海地区地震活动处于长趋势有起伏的衰减之中,可能发生的最大震级为6级。1986—1997年间,本区处于中强地震相对活跃时段.未来几年内可能发生数次5级左右地震。值得注意的地区为南澳─海丰和灵山─玉林等。  相似文献   

9.
胶东及其近海地震活动特征和近期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测震学时空扫描方法。结合地质活动构造,对胶东及北部海域地震活动特征及近期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4-5级地震有5a左右周期性,本区中等地震或外围强震前,地震活动性参数出现异常现象;据统计预测及地震学异常认为,该区近期仍有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银川地堑地震背景与近期地震活动趋势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地质及历史地震资料分析表明,银川地堑存在强震孕育和发生的地质构造背景。现代地震活动、地震能量积累和线性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银川地堑尚不存在发生大震的动态背景,5级左右的中强地震仍有可能在吴忠-灵武-带发生。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了鄂尔多斯地区构造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构造力学性质与地震强度之间有以下关系:(1) 在以张性为主的断裂和断裂带上,可能发生的地震的最大震级一般小于7级;(2) 在扭性特征显著的断裂和断裂带上发生的地震的最高震级可达到8级;(3) 在具有明显压性特征的断裂和断裂带上,发生地震的震级大于8级,可达8 1/2级。根据这一规律,对鄂尔多斯地区不同震级的潜在震源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许俊奇 《华南地震》1994,14(1):33-37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分别对陕西地区和汾渭地震带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强度进行了预测。得到:陕西地区1993年发生地震的最大震级为ML=3.5级;汾渭地震带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内发生5.5级以上地震.  相似文献   

13.
王琼  聂晓红  高朝军 《地震》2012,32(1):93-102
本文类比分析了1950年以来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地区7级左右地震发生后3年内新疆地区中强以上地震的活动状态, 并进一步讨论了2008年于田7.3级和乌恰6.8级地震后新疆地区的地震活动特点。 结果表明, 1950年以来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地区7级左右地震发生后, 新疆地区应变能释放相对较为充分, 震后3年通常无6.5级以上强震发生; 7级左右地震后3年新疆地区5级以上地震频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2008年于田7.3级地震后5级以上地震出现的活跃—平静的显著差异性活动特征与1974年乌兹别里山口7.3级地震和1996年喀喇昆仑山口7.1级地震后较为相似。 此外, 结合新疆地区强震活动的动力学环境作用和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地区7级左右地震的震源机制特征, 初步探讨分析了该区 7级左右地震后3年内新疆地区中强以上地震空间活动特征的可能成因。  相似文献   

14.
李丽清  李群  和国文 《四川地震》2005,(2):32-34,44
引用地震活动因子A值作为基本参量,对1996年丽江7.0、1998年宁蒗6.2、2001年永胜6.0级地震前一年间的M≥3.0级地震资料进行空间扫描,并采用动态跟踪方法,结果发现,三次地震前一年左右,震中周围A值均出现高值异常,并且震前1-2月异常区域面积都明显扩展.因此根据异常面积明显扩展可对M≥6.0级地震进行短临预测。此外,当有多个强震孕育时,常常会有多个异常区出现,因此,当出现多个异常区时,要警惕其后强震的连发。  相似文献   

15.
兰州地区活动构造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兰州地区发育了NWW向和NWW向2组主导性活动构造带。大致以河口为界,东部地区主要为NWW向的马衔山-兴隆山左旋逆走滑活动断裂系,其新活动明显,是区内的主要控震断裂,1125年兰州7级地震就发生在其中的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的西端。河口以西为拉脊山北缘断裂和庄浪河断裂等1组NWW向的弧形逆冲断褶带,变形方式以断裂扩展褶皱为主,其新活动可能导致了138年金城-陇西63/4级地震、1440年永登61/4级地震和1995年永登5.8级地震的发生。兰州市区所在的兰州盆地则夹持在上述2组活动构造之间,其内同样发育了NWW向和NWW向的次级断裂,如刘家堡断裂、金城关断裂、雷坛河断裂及深沟桥断裂等,其上具有孕育和发生中强震的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认为乌鲁木齐地区的年降雨、年气温对新 0 4号井、新 1 0号井水位和新 1 0号泉流量没有明显干扰。新 0 4号井、新 1 0号井和新 1 0号泉的震兆特征是 0 4号井水位为负异常 ,1 0号井水位、1 0号泉流量为正异常 ,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观测点所处的构造环境有关。预测了新疆及邻近地区未来一年或稍长一段时间内有发生 7级左右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震级是表示地震自身大小的一个量,是地震的基本参数之一,正确使用震级,对于科学研究、地震预报、地震应急等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从震级的发展过程、震级的单色性、震级统一的不可行性、震级转换的危害性、震级优选的科学性等方面,论述了震级的使用方法,以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正确地使用地震的震级.  相似文献   

18.
在2004年12月26日印尼9级地震前收到特大临震信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发生9级大地震.震前于2004年12月19日3点22分,中国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收到声压为16.8Pa的特大次声异常信号.为了预测将发生地震的震级,对比2001年11月14日在中国青海Ms8.1级地震前收到声压为12.88Pa的次声波异常信号.为此做出临震预测:2004年12月19日至28日在全球范围内将发生大于Ms8.1级地震甚至会发生大于Ms8.5级地震.  相似文献   

19.
震级是表示地震自身大小的一个量,是地震的基本参数之一,正确使用震级,对于科学研究、地震预报、地震应急等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从震级的发展过程、震级的单色性、震级统一的不可行性、震级转换的危害性、震级优选的科学性等方面,论述了震级的使用方法,以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正确地使用地震的震级。  相似文献   

20.
CumulativefrequencybvaluewithoutupperboundmagnitudeanditsregressiondeterminationJian-WenSHEN(沈建文)(SeismologicalBureauofAnhui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