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省表生地球化学环境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林  何邵麟 《地质实验室》1998,14(4):257-260
通过对贵州省表生沉积物地球化学背景及其相关的地球化学环境质量的分析,提出以1:20万表生沉积物区域化探扫面样品分析结果为基础,建立贵州省生命有害及有益元素的区域环境质量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2.
赵琦 《物探与化探》1989,13(3):161-171
本文通过对四川北部秦巴地区的漳腊、松潘、平武三图幅1:20万水系沉积物区域化探扫面稀土元素Y、Ce、La的大量资料研究后认为,它们在进行金、钨等异常分类,区分不同类型的岩浆岩的矿化异常,研究不同构造区的地层与成矿特征以及区域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确实“是一个良好的地球化学指示剂”。为研究区域化探扫面资料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开展区域化探工作已近20年,获取了大量的地球化学信息,但多以找矿为主要目的,其它领域中的应用几乎是空白,利用已有的和正在取得的区域化探资料进行多目标地球化学研究,扩大区域化探的应用领域,是内蒙古地区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推进我国区域化探发展的一些建议施俊法,肖桂义(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北京100037)(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北京100083)自1979年我国实施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以来,已覆盖了468km’的面积,获得了高质量的地球化学数据。面对寻找大型超大型矿...  相似文献   

5.
自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开始以来,区域化探数据在矿产勘查、环境、生态及农业等方面均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对其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研究比较少。在中国南方花岗岩广泛分布的地区,化学风化强烈,风化层覆盖厚,植被发育,基岩裸露少,岩性识别和界线划分困难,严重影响了填图的速度和精度。通过对区域化探数据的处理分析,筛选特征指示元素编制地球化学图,发现对侵入岩体具明显指示的元素地球化学分区。通过野外实地验证,元素地球化学分区可以揭示不同期次侵入体的分布范围,利用元素地球化学分区可以有效提高强风化区地质填图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6.
以济源西北部 1∶ 5 0 0 0 0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嵩县小南沟金矿区地球化学勘查两个项目为实例 ,总结了 TIN模型在区域化探扫面和矿区化探剖面的辅助制图中的应用特点及需注意的问题 ,着重介绍了数据布局方法和调整 Delaunay三角剖分网技术 ,对在不规则采样区域边界带圈等值线的形状问题 ,首次采用虚设采样点的方法进行处理 ,取得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不同景观区水系沉积物中39种元素的背景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已覆盖了全国约632万km2的国土面积。本文利用全国区域化探数据库资料,将全国划分为6个不同的地球化学景观区,分别统计了各景观区样品中39种元素含量的中位值、算术平均值等参数。通过迭代剔除异常数据后,得到6个不同景观区各元素含量的算术平均值(背景值)。在海量数据统计的基础上,提供了39种元素在不同景观区的含量值,从数据对比中发现不同的元素在不同的景观区背景值差别较大。这些基础数据可为不同景观区的地球化学调查及地球化学异常圈定提供依据,也可为生态地球化学研究、元素基准值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羌塘高原是目前区域化探全国扫面工作最大的空白区和地质找矿工作的新区,这里的化探扫面和地质找矿工作正在推进中。水系沉积物测量是该区主要区域化探扫面方法。在羌塘高原上,风成沙广布,其粒级主要集中在–40目,比例高达90%以上,是影响区域化探找矿效果的最大因素。通过四个矿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1)水系沉积物不同粒级中,大部分矿化指示元素含量都呈不对称的"反S"型或"U"型分布,富集在+40目粒级和–160目粒级中。以–10~+40目为采样粒级,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风成沙的干扰。2)大型矿床形成的指示元素异常沿水系迁移距离为4~8 km,异常面积25 km2;小型矿床形成的异常迁移距离1 km左右,异常面积1 km2左右。3)确定区域化探扫面最佳技术指标为:采样粒级–10~+40目;采样密度1点/4 km2(勘查目标定位到大型以上矿床时)或1点/km2(勘查目标定位到小型以上矿床时)。  相似文献   

9.
中国区域化探若干基本问题研究:1999—2009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奚小环  李敏 《中国地质》2012,39(2):267-282
1999—2009年,中国区域化探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主导思想是以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研究区域化探方法技术问题和进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区域化探方法技术研究的基本要求是最大限度保持原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表生地球化学条件下采样物质问题是区域化探方法研究的核心,样品采集应以代表地质找矿信息的基岩物质成分为原则,在全国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保持采样物质的一致性。基于成矿地球化学理论建立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和实行地质找矿定量预测,使勘查地球化学从单纯方法手段上升到指导地质找矿的理论高度。主要标志是在全国建立完整的区域化探工作方法技术系统和实行样品分析质量全程监控。在区域化探高精度数据基础上绘制与出版精美的地球化学图集,使区域地球化学图精确地反映地质背景分布与异常特征,促进区域化探数据信息深度开发和利用,建立具有从区域、普查到详查进行全过程独立开展资源调查、评价和预测的方法技术体系和工作程序。区域化探长期支撑中国地质找矿工作,是整个地质找矿工作的先导。随着新一代地区和全国地球化学图的形成,将在基础地质和成矿规律研究以及揭示重大地质事件等方面提供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和新的观点,对于未来中国勘查地球化学和整个地质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40多年来,浙江省勘查地球化学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领域到多领域,从单一的地质找矿的目标到为全社会服务的多目标的历程。20世纪60~70年代,化探作为一种找矿手段。自1963年开始的第一代区域勘查地球化学调查,以普查找矿为目的。1980~1994年进行了第二轮区域化探扫面,在找金矿方面取得较大突破。90年代初起,我省环境地球化学、农业地球化学、生态地球化学逐渐兴起,勘查地球化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多目标拓展时期。  相似文献   

11.
应用地球化学在中国发展的前景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地球化学发展的前景将是(1)立足于地球化学填图--区域性、国家性、全球性的,这将使过去从事应用地球化学研究的物理、化学、生物及地学出身的工作者扩大眼界,发现更多研究局部难以发现的问题;(2)需要多学科的融合,使多年从事地球化学填图的勘查地球化学工作者得到其他应用地球化学工作者的合作,使研究工作更加深入;(3)多学科的融合还需要大科学计划,使填图、研究、调查、勘查、工程一体化,使应用地球化学能更好地解决资源、环境、农业、生态中的大问题,并使这一学科本身得到发展.列举了已经进行和正在进行的大科学计划,这些大科学计划之所以取得成功是由于它们都立足于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取得的巨大成果的基础之上.构成良性循环,应继续坚持并在此基础之上开展一些新的大科学计划,以取得更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区域化探扫面成果资料,从地球化学角度对黔西南地区土壤进行分级,经研究表明,在黔西南地区地表覆盖物(土壤)中镉的含量超标,造成土壤污染,多为二级和三级土壤地球化学评价标准。局部达到一级土壤地球化学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河南区域化探扫面工作的结束,异常评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近年来,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在异常评价程序及方法作了一些探索,下面以桐柏县固庙-新集1:20万金银异常评价方法及效果为例,重点以讨论。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以来化探方法技术研究主要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以来,化探方法技术研究主要围绕地质工作需求,完善了区域化探扫面方法技术,充实了覆盖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方法技术体系,开展了1∶5万地球化学调查方法技术研究,建立了76种元素测试方法技术体系,编制出版了世界上首份76元素地球化学图集;深穿透地球化学调查方法技术与异常形成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油气化探方法技术在曲折中发展前进,化探数据处理与制图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方法技术研究取得明显进展,深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环境并重的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技术研究与调查的新格局,使中国化探总体上继续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为走向世界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第二代区域化探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已广泛开展,除要求提供基础的地球化学资料外,还要求每个1/20万区域化探图幅在两年半内提交《地球化学图说明书》和一处矿产普查基地.为缩短工作周期,提高找矿效果,我们在第二代化探扫面的同时对第一代化探成果进行异常检查,取得了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强区域化探调查工作,77年7月在黄山召开了全国区域化探会议。会议决定要充分挖掘已有区域化探资料的潜力,搞好矿产预测,要求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在80年以前完成现有1:20万区域化探资料的重新整理和研究工作,编制1:20万地球化学图件,为大比例尺地质矿产工作选区及普查勘探工作提供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并为跨省区小比例尺的地球化学填图及地球化学矿产预测图的编制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冯济舟研究员主编的《贵州省地球化学图集》不久前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图集编入了覆盖贵州全省的39个元素或氧化物的地球化学图,充分展示了贵州省不同地质背景所反映的地球化学特征。该图集是贵州区域化探扫面成果的图象化,是20多年来贵州勘查地球化学工作者艰辛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是一份十珍贵难得的基础地质科技资料,可广泛应用于地质学、  相似文献   

18.
8 一0地球物理勘探科研工作的重点必须迅速转移到基本研究上来—…………………………·(1)华北地块的大地构造和鞍山式铁矿的分布规律——根倔航空磁测结果的初步分析……(3)我国区域重力场及其基本特征—………………·(!4)区域化探全国扫面工作方法的讨论—…………·(18)赣东北赣东区域化探重新扫面初步成果—……·(27)飞机的磁干扰及电子补偿方法—………………·(35)飞机垂直感应场的补偿—………………………·(44)、:气压测高在区域重力测量中的应用……………(47)X-射线荧光室内样品测定—…………………·(50)区域化探样品加工…  相似文献   

19.
金的地球化学勘查和甘肃的金矿化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现代的科学研究对金的地球化学特征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众多学者也给出了它在地壳中的丰度(克拉克值,多在3.5×10-9~5×10-9间),并统计研究了金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不同岩性、甚至地球上不同介质中的丰度。随着“区域化探”的提出和实施,甘肃的金矿地球化学勘查与全国同步,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用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找到了本省的第一个规模达中型以上的独立岩金矿床,发现并探明了大型矿床规模的大水金矿、李坝金矿。证明了区域化探异常查证是普查找金的主要手段。区域化探扫面的实施使勘查地球化学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铂-钯区域地球化学勘查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以Pt、Pd作为直接指示元素,利用1:20万全国区域化探扫面水系沉积物测量副样和全国超低密度泛滥平原沉积物测量样品,采用化学光谱法测定Pt、Pd和Au三种元素,进行了中国大陆超低密度Pt、Pd地球化学填图,在川滇等地球化学省开展了1:20万Pt、Pd区域化探,发现中国大陆存在几个重要的Pt、Pd地球化学省和一些区域异常。中国大陆Pt、Pd丰度低:Pt0.42ng/g,Pd0.35ng/g,呈不均匀分布。在活动带Pt、Pd有显著富集。川滇是一个重要的铂族元素成矿省,除镁铁-超镁铁岩及在关的铂族元素矿化外,在黑色岩系以及西南暗色岩系等岩层中Pt、Pd等显著富集,并且发现了非传统类型的铂族矿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