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蓝淑芳 《海洋科学》1993,17(1):38-40
在东海东北部,济州岛以南,有一支沿西北方向进入南黄海的流动,海洋学上统称黄海暖流。从水团结构分析,也称之为南黄海高盐水①②或南黄海暖流水、黄海暖流水。 黄海暖流水是渤、黄、东海唯一的外海水源,具有高温高盐和低溶解氧含量特征,其消长变化对渤、黄、东海的海洋环流,包括水团、流系和涡旋等的分布及其变异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国内、外关于黄海暖流水的调查研究进行了扼要总结,重点概述了作者等近年来关于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冬季南黄海横贯东西断面的生源要素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指出:1)冬季黄海暖流水除了具有高温、高盐等物理特征外,还具有低氧、高pH和低营养盐等化学特征;2)南黄海西南部海域具有高温、高盐、低氧和高营养盐特征,这是台湾暖流前缘水北上所致;3)南黄海中部营养盐含量较高,西部近岸含量较低;4)叶绿素a含量及初级生产力水平较低。结果还表明,冬季南黄海溶解氧含量及分布主要受水温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南黄海冬季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冬季南黄海横贯东西断面的生源要素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指出:1)冬季黄海暖流水除了具有高温,高盐等物理特征外,还具有低氧,高pH和低营养盐等化学特征;2)南黄海西南部海域具有高温,高盐,低氧和高营养盐法特征,这是台湾暖流前缘水北上所致;3)南黄海中部营养盐含量较高,西部近岸含量较低;4)叶绿素a含量及初级生产力水平较低,结果还表明,冬季南黄海溶解氧含量及分布主要受水温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南黄海溶解氧的垂直分布特性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根据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合作研究项目1996~1998年对南黄海全海域6个航次的现场调查资料,对南黄海溶解氧的断面分布和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全面地研究,并对更半年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的地理分布、强度及与温跃层和生物活动的关系等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1986年7月黄海南部及东海北部海况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阐明了1986年7月中美南黄海合作调查所得的东海北部和南黄海的海况特征。给出了2m,50m,底层及主要断面的温、盐度分布图、T-S图解、动力计算和漂流浮标的观测结果。从这些图表可以看出:夏季黄海暖流不再进入南黄海内部,但有经济州海峡重新回归对马暖流的迹象;黄海冷水团内部结构复杂,黄海的陆架锋对黄海水文要素的分布变化有重要影响;南黄海上层存在着封闭的密度环流;济州岛西南依然存在着气旋型海水运动等。  相似文献   

6.
在南黄海的东南部,有一支较强的高温、高盐水入侵,这一水体通常称为黄海暖流,也有人称之为南黄海高盐水。从环流和水团的结构来看,这一水体来源于济州岛东南的对马暖流,我们则称之为南黄海暖流水。本文试图从水团分析角度研究这一水体的温、盐度分布基本特征。 南黄海暖流水自对马暖流分出后,沿西北方向侵入南黄海,对黄海、渤海、东海的海洋环境有着重大的影响。也更因其高温特征,携带大量热量,对我国沿海地区和朝鲜半岛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它很早就引起了国内外海洋学界的重视。我国曾于六十年代初期对黄海暖流作过研究,但研究海区仅局限于124°E以西海域。 本文引用的海洋观测资料包括中国和南朝鲜在1976-1979年间在南黄海及其东部邻近海区的(双月)调查资料(共计141个测站)。研究海区向东扩至128°E 。  相似文献   

7.
冬季南黄海海水化学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2007年1月12日—2月4日南黄海调查所得资料,对海水化学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大部分海域,表、底层海水化学要素分布基本呈现上下均匀状态,这是冬季强烈的垂直混合作用的结果,同时黄海西部沿岸流、台湾暖流前缘水、东海北部的气旋式涡旋和黄海暖流也对各要素的分布发挥着重要的影响。2)调查海域中北部122°30′~124°00′E,34°42′~36°42′N范围内,底层黄海暖流的增温增盐效应较强,且水体垂直混合作用并未到达海底,近底层有跃层存在,使底层水既保留了夏季黄海冷水团水的特性,同时又由于黄海暖流的入侵而具有暖水的性质,跃层和夏季冷水团残留水为溶解氧(DO)和pH低值区的产生以及营养盐高值区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水文条件或动力因素。生物化学作用则是形成上述现象的内在原因,而且该跃层也阻碍了各生源要素的垂向输运,使底层水与底层以上水体具有明显不同的生化性质。3)冬季南黄海各化学要素除具有垂直均匀分布的特点外,在中北部各断面东侧还存在层化现象或锋面结构,表现为上层的垂直均匀分布和下层的梯度分布,这也是该海域近底层水体层化以及黄海暖流较强的增温增盐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8.
南黄海春季海水化学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其受控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07年4月对南黄海调查所得资料,对海水化学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受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南黄海中北部上层海域出现了DO、pH的高值区以及营养盐的低值区,而底层则因有机物的分解,DO和pH较低而营养盐含量较高;受苏北沿岸水、长江冲淡水和/或台湾暖流前缘混合水的影响,南黄海西南部海域表、底层DO含量均较低,但却为营养盐的最高值区,且表层水中无机氮盈余状况的分布与该海域环流状况、尤其是苏北沿岸水的扩展途径密切相关,表现为无机氮相对过剩,而无机磷相对缺乏;南黄海西部沿岸流对营养盐往东南方向的输运态势较为明显,同时,首次从营养盐分布的角度揭示了这一水动力过程;受苏北沿岸水、黄海暖流以及两者之间的南黄海西部沿岸流主体的影响,南黄海斜断面上海水化学要素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化特征和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9.
南黄海暖流水附近冷水块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黄海东南部,呈现高温、高盐特征的南黄海暖流水(以下简称暖流水)终年入侵。冬半年,暖流水自济州岛东南沿西北方向大量涌入南黄海,并盘踞其大部海区,因此,该海域水文要素场(温度、盐度、密度)等值线的分布大多呈舌形。但在济州岛西北,朝鲜半岛西南海域外的水文状况则呈现低温、高盐特征。夏半年,黄海冷水团与南黄海沿岸流强盛,暖流水势力锐减,南黄海温、盐度等值线的分布不再大片地呈现明显舌形,舌状分布仅出现在34°N以南,124°E以东海区。此时,在暖流水附近,济州海峡西北部,朝鲜半岛西南海岸外,经常出现一个具有高盐特性的冷水块。此冷水块的出现与南黄海暖流水的变异有关,并且存在时间较长,因此,其温、盐性质构成了南黄海水文特征的一部分。本文试图分析研究这一冷水块的基本水文特征并对其成因提出初步看法。 本文主要引用1976-1979年在南黄海海域调查的部分观测资料以及朝鲜1934-1938年的近海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10.
南黄海春季水团分析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根据1992年5月在南黄海取得的CTD资料和两个断面的温,盐度和溶解氧资料,和“对应在分析法”研究该海域的水团配置和特性,并对其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春季,南黄海海域存在8个水团,即黄海水、贰黄海冷水团,青岛冷水团,黄海暖流水以及长江冲淡水,苏北沿岸水,成山角冷水和朝鲜西岸沿岸水;  相似文献   

11.
依据黄、东海环流的的动力学模型 ,运用“流速分解法”对黄、东海正压环流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冬季黄海正压环流主要受风应力影响 ,基本形态为黄海暖流由济州岛西南进入南黄海中部 ,其东西两侧分别为两支向南流动的沿岸流 ;夏季主要受到潮致体力的影响 ,为一逆时针涡旋。东海环流主要是边界力作用驱动的结果 ,东海黑潮、台湾暖流和对马暖流较稳定。冬季风应力对东海环流表层流场有消弱作用 ,在夏季则有一定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瑞祥  林景宏 《海洋学报》1998,20(2):96-101
中国近海均不同程度地受控于黑潮,此外,对马暖流、黄海暖流、黄海混合水、台湾暖流、粤东沿岸流、闽渐沿岸流、南海暖流以及大陆径流也是左右海洋环境变异的主要因素,尽管后者各流系的影响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质,但其影响力有时是强大的,并成为介形类分布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着重阐明相关性明确的夏、冬两季各流系对浮游介形类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海、东海表、上层实测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根据迄今为止所获得的142套锚碇浮标和58套卫星跟踪漂流浮标的大范围测流资料,综合分析了黄海、东海表、上层环流。研究结果更加清晰、形象、直观地展示了黑潮及其向对马暖流的分支,台湾暖流的分叉,和黄海暖流、长江冲淡水及涡旋发达海区的若干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On the Huanghai (Yellow) Sea circulation: a review by current measurements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INTRODUCTIONTheHuanghaiSea(hereafterHS)isashallow,semi-enclosedbasinsurroundedbytheChina'sMainlandtoitswestandmorth,andbytheKoreaPeninsulatOtheeast.TheHSreceivesabundantdischargeoffreshwaterandland-basedmaterialsthroughriversfromChinaandKorea,which ThisstudywassupportedbyagrantfromtheKoreaMinistryofaudienceandTechnoing.maybeaccumulatedpartlyinsidethebasinforacertainpenedormoveoutofthebasinintothenorthwesternEastChinaSea.TheHScirculationisknowntobemostlydependentuPOnsurfacewindfie…  相似文献   

15.
Ec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OstracodaintheSouthHuanghaiSeaandEastChinaSea¥ChenRuixiangandLinJinghong(ThirdInstituteofOceanogra...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黄海和东海的地理环境概况,着重分析调查海域的环流系统。有如下一些初步看法与结论。 台湾暖流的前缘混合水,可从长江冲淡水底层穿越而影响到苏北沿岸,直到32°N以北的浅水区域。对马暖流西侧的水体是东海混合水,而其东侧为黑潮分支。黄海暖流的流向在不同季节具有规律的摆动。黄海底层冷水团属于季节性水团,其强盛及消衰与温跃层的形成及消亡紧密相关。黄海底层冷水团与中部底层冷水并非每年彼此独立,它们的共同特征甚至比其差异更明显。夏季东海冷水不能借助爬升侵入黄海底层冷水团内部。在济州岛南部区域,中层的逆温、逆盐现象,是由黄海密度环流的扩散效应与东海冷水沿黄海底层冷水团边界的爬升这两个原因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东中国海环流及其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东中国海环流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做了大量的工作。早期科学家们主要依赖于对温盐资料和少数测流资料的分析研究对渤、黄、东海的环流结构有了较系统和深入的认识。东中国海环流是由一个气旋式的“流涡”组成,东侧主要是北上的黑潮-对马暖流-黄海暖流及其延伸部分;西侧为南下的沿岸流系。黑潮对东中国海环流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致于除了某些局部区域外,上述海域主要流系的冬、夏季分布形式比较相似而无本质上的差异(胡敦欣等,1993)。但本文所研究海域正处于世界上最显著的季风区,冬、夏季盛行风向基本相反,过渡季节(春、秋季)风向多变,风力减弱;海洋热盐结构季节变化明显(如冬季混合强,而夏季层化明显等),这些因素都使得东中国海环流存在着较明显的季节变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中国海环流的数值模拟工作逐步展开,并已成为研究环流结构及其形成机制的强有力工具。但由于数值模式本身以及计算方案的缺陷(如有些学者用固定的风场、温盐场对东中国海环流进行诊断模拟等)和观测资料的不足,数值模拟的结果难以得到验证,渤、黄、东海的环流研究中仍有大量的问题存在争议,以待澄清。例如,台湾暖流的来源、流径;对马暖流的来源;夏季黄海暖流的流径以及黄海冷水团环流等均有不同的论述。对黄、东海环流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工作也较少,多用冬、夏典型月份的风场强迫积分至稳定态,给出冬、夏季环流,这种做法值得商榷。三维环流模式很难在1个月内达到稳定态,尤其是夏季层化明显、风力减弱的情况下,非常定风场的影响更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采用比较符合实际的计算方案,用年循环风场和海面热通量场为外强迫,对渤、黄、东海的环流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模拟,并对一些争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东海北部气旋涡区冬半年水文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东海北部气旋涡区夏半年水文结构及其逐月变化,作者已作了比较系统的分析。本文是上述工作的继续。鉴于冬半年海水的温、盐度等要素垂直分布均匀,其结构简单,而夏半年几个突出的水文现象大多没有出现,因此,本文叙述的方式和内容同前文是不同的。 迄今,只有毛汉礼等(1964)曾对研究海区冬季的水文特征以及海水类型作过分析,但对这一海区的水文特征在冬半年的变化规律尚未见报道。历史资料表明,该海区在冬  相似文献   

19.
综合分析黑潮、南海暖流、黄海冷水团、对马暖流、闽浙沿岸流、粤东沿岸流、季风和径流对中国近海影响的季节性差异,从而导致中国近海浮游介形类的群落生境地理位置随之进行季节性的变迁。本文选择差异甚大的夏、冬两季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渤海、黄海热结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在多年观测资料基础上,以月平均风应力和周平均海表水温(SST)作为外强迫,对黄海、渤海热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渤海的热结构特征自10月至翌年3月为水温垂直均一的冬季型;5~8月为分层结构(由上混合层、跃层、潮混合层组成)的夏季型.4月和9月为两型的过渡期,最低水温出现在2月,最高水温表层出现在8月,底层则在9~10月.黄海沿岸浅水区与渤海有相似的热结构,黄海冷水团和黄海暖流对其中央槽深水区的热结构有重要影响.对底层水的影响而言,前者夏季显著而后者冬季显著,从而导致黄海(槽)的底层水与环境相比呈现夏季冷而冬季暖的特征,底层水温基本上与表面水温的年变化反相;深水区的热结构与渤海相比,均一型结构(1~3月)变短,分层型结构(5~11月)变长,底温年变幅(5℃以内)变小,跃层强度增强.模拟结果还表明,黄海暖流的动力仍然是季风环流,而对黄海冷水团的形成和发展有无动力影响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