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dxf与shp转换中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强大的分析、管理、使用空间数据的能力,近几年发展很快。但大部分空间数据都是以CAD的格式存在的,将AutoCAD数据转化为GIS支持的文件成为必然。该文介绍了AutoCAD的dxf格式数据与ArcGIS的shp格式数据的区别与联系,两种格式数据转换涉及的要素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在GDAL开源栅格空间数据转换库的基础上,利用ObjectARX开发工具,研究Au-toCAD环境中遥感影像数据转换与影像地图可视化的方法。以某市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进行实例验证,取得了较好效果,为实现AutoCAD图形数据与遥感影像数据的叠加应用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空间数据和空间数据模型是GIS理论与方法的核心内容。本文总结中国GIS协会理论与方法研讨会(北京,2004)的成果,围绕GIS研究与发展的新动向,分析了空间数据组织、集成、质量、不确定性与数据挖掘及3维空间数据建模、空间关系与可视化等方面的理论问题与发展趋势,并思考和讨论了空间认知学与本体论在GIS理论与方法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AutoCAD数据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的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AutoCAD数据导入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的需求,在阐述AutoCAD数据与GIS数据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数据库建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措施,提出了3种利用AutoCAD数据建立GIS空间数据库的方法,并将其运用于广东省南海市某县的城市信息化工作,取得较好效果,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地理空间分析与制图的数据整合策略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地学分析与计算机地图制图(CAC)是地理空间数据应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但GIS与CAC在地理空间数据的需求上存在冲突,导致两者间数据无法充分共享,直接造成数据的重复采集和浪费。本文从数据、软件系统和地图符号库的综合实施方案出发,初步探讨了地理空间数据整合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辅助线的传统整合方法极大地增加了地理数据建库与更新的难度,而将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与主制图型或者主分析型数据方案结合起来,才有助于实现GIS与CAC在数据及系统功能上的真正融合。  相似文献   

6.
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技术科学 ,而且已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 ,在测绘、地质矿产、农林水利、环境监测、区域开发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地球信息科学领域积累的大量的 GIS数据 ,进行其出版可视化技术研究与实践 ,不仅能够满足 GIS空间数据的出版要求 ,同时对于最大限度地利用 GIS数据资源、避免基础数据的重复投入和提高地图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地理空间数据的类型、关系、矢量数据结构及其在电子出版系统中共享的制约因素 ,讨论了 GIS空间数据在电子出版系统中可视化技术实现的基本方法 ,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企业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针对地质报告中的图件对AutoCAD数据向M apG IS数据的转换做了相应分析。分别从直接对DXF格式的文件转换、需对DXF格式的文件做对应层的转换、通过对AutoCAD的图件进行相应删除后的文件转换以及对只需采用图形的一个局部的AutoCAD文件的转换等4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技术分析,并针对转换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做了一定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AutoCAD数据文件对应于M apG IS数据文件的技术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8.
网格GIS数据传输机制与策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WebGIS实现了数据的分布性,而基于中间件的网格GIS的目标是实现GIS数据和GIS功能服务的分布性。本文介绍了网格GIS的信息处理流程,并根据网格GIS对数据传输功能的要求,提出了网格GIS数据传输的实现策略。在网格GIS数据传输过程中,对地理空间数据信息的描述,是通过GML语言来完成的,并利用Web services、消息中间件等构造网格GIS数据传输服务,同时对于网格GIS数据传输中的安全问题作了阐述,利用代理机制来完成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控制。  相似文献   

9.
SOLAP是以空间数据仓库为基础,针对特定问题的联机空间数据访问和分析,实现SOLAP的前提是解决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在空间数据仓库中的集成问题。首先,论文结合混合数据仓库架构模式,采用多层体系结构设计,提出和构建了一种面向环境数据集的空间OLAP系统的体系架构,包括"生产数据库—数据仓库层(基础业务库-主题数据库)-中间件层—BI综合分析层"等4个层次。接着,分析了环境数据集成和空间数据仓库建模过程,采用Oracle 11g来构建环境空间数据仓库,通过使用ODI工具的ETL功能实现环境属性数据集成。分析和构建了环境数据空间维度扩展的方法和模型,通过扩展行政区划维度表,使用Oracle Spatial sdo_geometry抽象几何数据类型存储环境空间数据,实现了空间数据和数据仓库数据的一体化存储。分析了SOLAP系统中OLAP和GIS的集成问题,采用OBIEE作为OLAP工具,Oracle Mapviewer作为GIS组件、GIS服务和OLAP服务在Web服务器中进行业务逻辑集成,对外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口,实现OLAP和GIS的完全集成。最后,实现了一个环境数据集SO-LAP原型系统,验证了论文的框架和模型。  相似文献   

10.
嵌入式GIS数据采集与导航系统设计技术与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嵌入式GIS软件是一个主要技术发展的新方向。目前,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以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eSuperMap GIS+Embedded Visual C++技术进行了嵌入式GIS数据采集与导航系统的设计开发。文章首先对嵌入式GIS数据采集与导航系统的实现作了分析,指出移动计算、嵌入式技术及移动接入与访问技术是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在系统设计中,重点分析了EVC及eSuperMap GIS技术体系,并对矢量数据分层组织方法、空间数据显示比例控制、数据模型及SIT影像压缩技术做了具体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应用系统开发,对EVC主要开发接口进行了分析描述。另结合eSuperMap GIS+Embedded Visual C++技术进行了原型系统的设计开发,实现了地图显示和浏览功能、地图数据管理与地图量算、属性管理与查询功能、对象编辑与移动目标计算、最佳路径分析与轨迹回放及GPS数据接收及移动数据终端处理等功能。在GIS数据采集与导航系统开发中,移动计算、嵌入式技术及移动接入与访问技术是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在系统设计中,矢量数据分层组织方法、空间数据显示比例控制、数据模型及SIT影像压缩技术是系统实现的技术关键。通过Mi-crosoft eMbedded C++结合SuperMap嵌入式GIS开发工具,对解决上述关键技术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法。通过本案例开发实践,我们认为研发一套实用、方便、有针对性的工具软件十分重要。该软件系统对车载导航、军事应用、公安消防等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红藻石和蓝藻石概念及分类归属的综述和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和总结前人对红藻石和蓝藻石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岩石薄片显微镜下观察实例,发现在以往碳酸盐岩颗粒分类中没有红藻石和蓝藻石的合适位置.鉴于红藻石重要的成因意义和造礁作用,有必要明确红藻石的概念和归属.珊瑚藻本身极易钙化,经生物矿化作用最终保存下来的珊瑚藻屑一直放在生物碎屑中,而红藻石是由非固着的珊瑚藻构成的钙质独立结...  相似文献   

12.
对信息化测绘及其体系的认识与理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依托信息化测绘及其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战略前景,本文在对测绘体系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信息化测绘及其体系的定位,并结合其发展趋势探讨了对信息化测绘及其体系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3.
即将到来的新世纪,是一个全新的网络化的市场时代。网络营销是每一个商家的必然选择。网络市场在经过了3个阶段的演变后,将会有较大发展。它具有无店铺经营的若干基本特征,具有发展公共关系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4.
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应用中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通讯专网机房集中监控系统的整体情况,组网方式,重点讨论了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最后对监控系统的管理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5.
村镇社区作为我国社会的基层组织,是社会生活最基本的环境载体,村镇社区对地方病、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对城市社会医疗卫生工作的良性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技术的发展,为提高村镇社区地方病、传染病的防治管理水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从村镇社区实际出发,设计了基于Java Applet的电子地图应用程序JAEMA,在此基础上,采用轻量级设计模式,综合运用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构建了村镇社区地方病、传染病防治咨询系统EIPCAS,为提高村镇社区地方病、传染病防治水平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Mollisols properties and changes in Ukraine and China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Soils are the foundation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basis for human food production.Mollisols in Ukraine and Northeast China are two out of the four major Mollisol regions in the world.The natural areas from which Mollisols developed are the prairies and steppes that experience temperate and freezing conditions.This review paper introduces the general climate,vegetation,and topography of Mollisols regions in Ukraine and Northeast China,analyzes their properties,including soil texture,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soil bulk density,pH,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and other chemical properties,and compares the property changes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of Mollisols in relation to sustainable grain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7.
在简单分析“T”形天线和地波传输特点的基础上,以行业标准中对NDB覆盖半径和覆盖区中最小场强为切入点,运用电磁波传输和天线与地网的工程公式,探索了NDB天线和地网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据此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在激光原理与激光技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体会,从课程建设和教改的必要性、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大力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完善课程考核模式等方面作了详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了自然和自然贡献情景模型发展的背景、历史和内容,概括总结了自然和自然贡献情景模型的发展进程以及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情景模型的概念框架,讨论了自然和自然贡献情景模型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为了在全球层面解决现有综合集成模型存在的问题,根据地球表层建模基本定理和生态环境曲面建模基本定理,提出了具有中国原创特点的自然与自然贡献情景模型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20.
Turbulence is defined as an eddy-like state of fluid motion where the inertial-vortex forces of the eddies are larger than any of the other forces that tend to damp the eddies out. Energy cascades of irrotational flows from large scales to small are non-turbulent, even if they supply energy to turbulence. Turbulent flows are rotational and cascade from small scales to large, with feedback. Viscous forces limit the smallest turbulent eddy size to the Kolmogorov scale. In stratified fluids, buoyancy forces limit large vertical overturns to the Ozmidov scale and convert the largest turbulent eddies into a unique class of saturated, non-propagating, internal waves, termed fossil-vorticity-turbulence. These waves have the same energy but different properties and spectral forms than the original turbulence patch. The Gibson (1980, 1986) theory of fossil turbulence applies universal similarity theories of turbulence and turbulent mixing to the vertical evolution of an isolated patch of turbulence in a stratified fluid as its growth is constrained and fossilized by buoyancy forces. Quantitative hydrodynamic-phase-diagrams (HPDs) from the theory are used to classify microstructure patches according to their hydrodynamic states. When analyzed in HPD space, previously published oceanic datasets showed their dominant microstructure patches are fossilized at large scales in all layers. Laboratory and field measurements suggested phytoplankton species with different swimming abilities adjust their growth strategies by pattern recognition of tur-bulence-fossil-turbulence dissipation and persistence times that predict survival-relevant surface layer sea changes. New data collected near a Honolulu waste-water outfall showed the small-to-large evolution of oceanic turbulence microstructure from active to fossil states, and revealed the ability of fossil-density-turbulence patches to absorb, and vertically radiate, internal wave energy, information, and enhanced turbulent-mixing-rates toward the sea surface so that the submerged waste-field could be detected from a space satellite (Bondur and Filatov, 2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