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永和  焦养泉  李建星 《地层学杂志》2007,31(4):368-375,I0008
对祁连山西段香毛山组正层型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调查和岩石学、地层古生物学研究发现,原划香毛山组并非正常的正式岩石地层单位,而是一个奥陶系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在介绍该混杂岩的物质组成的基础上,对其构造性质进行了讨论。认为该混杂岩带是奥陶纪北祁连洋壳向北俯冲消减——镜铁山—捷达坂微陆块与东大窑—妖魔山—石灰沟岛弧带碰撞而形成的地壳缝合带。  相似文献   

2.
付长垒  闫臻 《地球学报》2017,38(S1):29-32
祁连造山带是原特提斯洋闭合过程中, 阿拉善和柴达木地块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拼合的产物。它是由蛇绿岩残片、海山、岛弧、弧前/弧后盆地等多个构造单元构成的典型增生型造山带, 表现出在多个元古代微陆块周围分布有蛇绿岩和岛弧火山岩的特征。蛇绿混杂带广泛分布于北祁连和南祁连中, 在南祁连主要出露寒武纪玄武岩、安山岩、辉长岩、超基性堆晶岩、硅质岩、灰岩、砂岩和少量地幔橄榄岩, 呈现出蛇绿混杂带的典型特征, 其中拉脊山蛇绿混杂带是该蛇绿混杂带的最大组成部分。因此, 拉脊山蛇绿混杂带的来源和形成构造背景对研究祁连造山带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构造的复杂性以及系统的野外和岩石学方面研究的缺乏, 拉脊山蛇绿混杂带的岩石组合、同位素年龄和构造背景仍然不清楚, 从而严重制约了区域构造演化的认识。例如, 前人根据灰岩中三叶虫化石将拉脊山地区火山-沉积岩系划归于寒武纪, 然而其它岩石单元的同位素年龄和来源信息相对缺乏, 而且灰岩究竟是本地岩块还是老的异地岩块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表明寒武纪玄武岩具有MORB、WPB或者OIB的特征, 且部分玄武岩具有岛弧亲缘性。因此, 大陆裂谷、弧后盆地、多阶段抬升构造窗或俯冲-增生杂岩等模式相继被提出。这些分歧严重影响了我们对祁连造山带和原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的认识。究其根本原因, 是由于缺乏将蛇绿岩和岛弧形成视为沟-弧-盆体系演化过程中一个具有成因联系的有机体对其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
祁连山蛇绿岩带和原特提斯洋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位于阿拉善地块和柴达木地块之间的祁连造山带记录原特提斯洋扩张、俯冲、闭合、大陆边缘增生和碰撞造山的完整过程。从南向北,祁连造山带发育有三条平行排列、不同类型的蛇绿岩带:(1)南部南祁连洋底高原-洋中脊-弧后蛇绿岩混杂带;(2)中部托勒山洋中脊型蛇绿岩带;(3)北部走廊南山SSZ型蛇绿岩带。南部南祁连蛇绿混杂岩带以拉脊山-永靖蛇绿岩为代表,为典型的洋底高原型蛇绿岩,是大洋板内地幔柱活动的产物,形成年龄为525~500Ma;中部托勒山蛇绿岩带沿熬油沟-玉石沟-冰沟-永登一线分布,为大洋中脊型蛇绿岩,蛇绿岩形成年龄为550~495Ma;北部蛇绿岩带包括弧前和弧后两种类型,弧前蛇绿岩以大岔大阪蛇绿岩为代表,形成时代为517~487Ma,反映初始俯冲/弧前扩张到弧后盆地的过程;弧后蛇绿岩以九个泉-老虎山蛇绿岩为代表,为典型的SSZ型蛇绿岩,是弧后扩张的产物,形成时代为奥陶纪(490~445Ma)。三个蛇绿岩带分别代表了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祁连洋演化历史不同环境的产物,对了解秦祁昆构造带原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过程有重要意义。蛇绿岩及弧火山岩的时空分布特征限定了原特提斯洋的俯冲极性为向北消减俯冲。  相似文献   

4.
甘肃肃南白泉门地区蛇绿混杂岩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甘肃肃南白泉门地区不同的构造岩块中的玄武岩,洼泥岩有砂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构造特征的综合研究,认为它们分别形式于洋脊,洋岛,岛弧,板内及活动大陆边缘等多种环境,各种环境的块体相线混杂并与蛇绿岩的基性一超基性岩岩块混杂产出,形成蛇绿混杂岩,该蛇绿混杂岩是北祁连中段加里东俯冲杂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新疆东部三条蛇绿混杂岩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本文综合对比了新疆东部三条蛇绿混杂岩带的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背景,指出克拉美丽—塔克扎勒—伊吾蛇绿混杂岩带是西伯利亚板块和塔里木板块晚古生代末的最后缝合线;中天山北缘米什沟—干沟蛇绿混杂岩带是古准噶尔洋壳早古生代向塔里木北缘俯冲的标志;南天山红柳河—玉石山蛇绿岩带则是南天山弧后洋盆的残骸。  相似文献   

6.
在进行1:25万墨脱幅地质调查中,笔者首次在波密地区发现和填绘出了帕隆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带。帕窿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呈串珠状产出于花岗岩类侵入岩中,其岩石组合为橄揽辉石岩、辉石岩、辉长岩、辉长辉绿岩、辉绿岩、石英岩和大理岩,局部可见条带状硅质岩。上述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明,蛇绿岩在花岗岩类岩石侵入之前发生过构造混杂和变形。根据沉积岩所记录的盆地演化过程、蛇绿岩的Rb-Sr年龄值以及残留蛇绿混杂岩带两刨花岗岩类岩石的特征和生成时代综合分析认为:帕隆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带形成于石炭-二叠纪的弧间盆地中,至少在晚三叠纪之前出现洋壳,在消减过程中向北俯冲并在中侏罗世之前闭合(弧-弧碰撞)。  相似文献   

7.
甘肃玉门昌马地区蛇绿混杂岩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昌马地区蛇绿混杂岩位于玉门市昌马乡南锅底坑山一带 ,是北祁连山西段加里东期俯冲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内发育早寒武世裂谷火山—沉积岩系、中寒武世蛇绿岩、蓝片岩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蛇绿岩形成于微洋盆环境 ;蓝片岩为微洋盆有限俯冲之产物。蛇绿混杂岩经历了 4次变形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对北祁连早古生代多岛弧盆系蛇绿混杂岩的调查,选取柏木峡—门岗峡蛇绿岩开展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柏木峡—门岗峡蛇绿岩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构造上处于北祁连造山带中东段。由橄榄岩、辉长岩和基性火山岩组成较为完整的蛇绿岩单元。对辉长岩进行单颗粒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525.2±1.1) Ma(MSWD=0.06),代表了蛇绿岩的形成年龄,相当于早寒武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蛇绿岩中的基性火山岩属于拉斑系列,具有洋岛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玄武岩Th/Yb-Nb/Yb和TiO2/Yb-Nb/Yb等构造环境判别图显示,该套蛇绿岩的形成环境与俯冲作用无关。结合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区域对比,认为该蛇绿岩代表早古生代北祁连洋壳,与玉石沟—川刺沟等蛇绿岩共同构成了达坂山—玉石沟蛇绿岩带。  相似文献   

9.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是古生代经过俯冲-增生形成的复合造山带。该地区分布有多条蛇绿岩带,其中的拉巴西蛇绿岩带是比较重要的一条,通过对该蛇绿混杂岩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区蛇绿岩尽管受到强烈的多期构造肢解,但根据岩石类型仍能恢复蛇绿岩的原始层序。本文重点讨论了拉巴西蛇绿混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其形成时代为晚寒武世-中奥陶世,就位时...  相似文献   

10.
新疆西准噶尔巴尔鲁克蛇绿岩形成时代及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分布多条蛇绿岩带,通过对巴尔鲁克蛇绿岩中2个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比较准确的年龄数据512.3±7.2Ma、521.1±2.8Ma。确定了该蛇绿岩的形成时代为晚寒武世;结合混杂岩带内岩石组合特征及其与中—下泥盆统库鲁木迪组为不整合接触,推断该蛇绿混杂岩带与唐巴勒蛇绿岩带及玛依勒蛇绿岩为同一时代、同一构造带产物,就位时代不晚于早泥盆世。  相似文献   

11.
蛇绿混杂岩是大洋板块俯冲增生的产物,往往发育不同时代、来源和成因的蛇绿岩岩块或岩片,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十分复杂.蛇绿混杂岩内发育的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和玄武岩)是揭示古洋盆时限、性质和造山带演化过程的关键.然而,造山带往往伴随多期次构造、岩浆和变质等事件的叠加改造,如何准确识别蛇绿岩内基性岩组份,并限定其形成时代,一...  相似文献   

12.
新疆吐尔库班套蛇绿混杂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蛇绿岩作为残留洋壳的良好记录,对于研究古板块构造及其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新发现的吐尔库班套蛇绿混杂岩位于新疆阿尔泰布尔津南部,主要由超镁铁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复理石建造等构成。其中辉长岩和片麻状花岗岩的锆石U Pb年龄在363~355 Ma,指示蛇绿岩的形成、洋壳俯冲时代在晚泥盆世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蛇绿岩套的镁铁超镁铁岩和玄武岩属低碱、低钛、富镁的拉斑玄武岩系列,具有较典型的幔源岩石特征,玄武岩形成于类似洋中脊的构造环境。混杂岩带中的片麻状花岗岩属于钠质的低钾岩石系列,形成于火山弧或同碰撞构造环境,亦为洋壳俯冲的结果。吐尔库班套蛇绿岩与科克森套、乔夏哈拉、布尔根蛇绿岩一起构成了沿额尔齐斯分布的蛇绿混杂岩带,构成了分割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斋桑-科克森套-南蒙古缝合带。  相似文献   

13.
杜远生  朱杰  顾松竹 《地球科学》2006,31(1):101-109
北祁连造山带位于华北板块西南缘, 是柴达木微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形成的加里东造山带.北祁连肃南百泉门—边马沟位于北祁连西段, 跨奥陶纪弧后盆地、岛弧、海沟俯冲杂岩等构造带和百泉门—九个泉、大岔大坂、边马沟3个蛇绿岩带.北祁连肃南一带奥陶系主要分布阴沟组地层, 主要为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硅质岩、大理岩、变质泥岩(板岩或片岩) 及砂岩.硅质岩的沉积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边马沟与大洋俯冲蛇绿杂岩共生的硅质岩、大岔大坂与岛弧蛇绿岩共生的硅质岩及九个泉、百泉门与弧后蛇绿岩共生的硅质岩均形成于大陆边缘盆地的构造背景, 但硅质岩稀土元素特征反映其受陆源影响不明显, 为远离陆源的深水盆地沉积.推测北祁连奥陶纪处于多岛洋的构造背景, 北祁连奥陶纪存在宽阔、多岛的古洋盆.   相似文献   

14.
牛圈子蛇绿混杂岩是洗肠井—牛圈子—红柳河蛇绿岩带受阿尔金北东向左行走滑断裂分割后的其中一部分.该蛇绿混杂岩的岩石组合为辉长岩(堆晶辉长岩、块状辉长岩)、辉绿岩、基性熔岩(变玄武岩)及深海—次深海远洋、半远洋相沉积物(硅质岩、板岩)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蛇绿混杂岩具有岛弧拉斑玄武岩和洋脊玄武岩的双重特征,其总体大地构造背景具弧后盆地性质,属SSZ型构造环境.同位素测年显示蛇绿混杂岩始于中—晚奥陶世,形成时代主体应为志留纪.根据上述特征并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认为本区在早古生代曾存在已消失的古洋盆与古碰撞缝合带.  相似文献   

15.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系统总结了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的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该蛇绿岩由变质橄榄岩、堆积岩、席状岩墙、枕状玄武岩与块状玄武岩和放射虫硅质岩组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蛇绿岩形成于洋脊扩张环境。该蛇绿混杂岩带是义敦碰撞造山带大地构造相中的弧前混杂带相。  相似文献   

16.
东昆仑南缘布青山地区是阿尼玛卿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的西延组成部分,由各种不同构造岩片混杂堆积而成.通过对布青山地区得J斯坦沟和哈尔郭勒两处蛇绿岩的详细野外调查、岩石组合研究,对两处蛇绿岩中的辉长岩分别进行了IA-ICP-MS锆石U-Pb定年,得到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516.4±6.3 Ma(MSWD=0.70...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古大陆东缘的微大陆块体群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塔里木古大陆东缘至少存在4个微大陆,自北而南分别是阿拉善、祁连、欧龙布鲁克和柴达木微大陆,它们有相近但又有一定差异的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和中元古代变质沉积地层。每一个微大陆边缘均有复杂的生成历史,特别是新元古代早期的热-构造事件十分发育,并在柴达木微大陆北缘形成一条长700km的花岗片麻岩带,而在多数微大陆边缘则叠加了寒武纪至奥陶纪火山弧或蛇绿混杂岩。在微大陆之间自北而南分别发育了北祁蛇绿岩混杂岩带、南祁连蛇绿岩混杂岩带、沙柳河-鱼卡河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和昆仑中部清水泉蛇绿混杂岩,它们代表了微大陆这间的结合带,其形成时代集中在寒武纪至奥陶纪。这几个微大陆总体表现出亲塔里木古大陆的特征,特别是自新元古代以来具有相似的地质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北祁连造山带东段的青海省门源县南门峡镇查巴峡一带新识别出一条蛇绿混杂岩带,其物质组成复杂,构造岩块包括变质橄榄岩、基性岩墙、变质基性熔岩、中性侵入岩、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和外来地层。基性岩墙和变质基性熔岩具有向右缓倾、轻稀土元素略富集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和U,高场强元素Nb、Ta、Zr、Ti基本不显示异常,总体地球化学特征与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E-MORB)相似。对蚀变辉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22.6±9.7Ma。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查巴峡蛇绿混杂岩形成于早寒武世北祁连洋盆扩张的构造环境。查巴峡蛇绿混杂岩的确定扩大了北祁连造山带蛇绿岩南带向南东方向的延伸范围,进而扩大了北祁连造山带早期洋盆向南东方向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9.
滇西北金沙江带蛇绿岩,蛇绿混杂岩形成环境及时代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孙晓猛  张保民 《地质论评》1997,43(2):113-120
本文对滇西北金沙江带蛇绿岩及其混杂岩的产状、规模,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特征等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并根据大量的化石资料,将该区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厘定为晚石炭世至二叠纪,蛇绿要岩的形成时代厘定为早、中三叠世,论证了本区蛇绿岩产于规模较小的洋盆环境之中,由于金沙江洋盆发育阶段较短暂,不具有隔离冈瓦纳及扬子两大古生物地理区系的作用,因此,金沙江缝合带不能构成古特提斯域的主缝合带。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云县铜厂街蛇绿混杂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铜厂街蛇绿混杂岩位于晚古生代的昌宁—孟连蛇绿岩带的北部。杨嘉文最早报道了该区蛇绿岩,认为铜厂街蛇绿岩属于“陆间裂谷型”。根据我们对该区的初步调查,本文探讨了该区蛇绿岩的性质,成因及构造环境。铜厂街蛇绿岩经历了强烈的构造破坏,洋壳和上地幔成分与陆壳浅海灰岩混杂在一起,组成蛇绿混杂岩。蛇绿混杂岩中的火山岩可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