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6月9日19时15分,气球正常上升9分钟后开始下降,后又上升.从下降到上升共经历了22分钟. 气压下降了三十个符号,气压值由633百帕下降到755百帕,高度由3760位势米降到2360位势米,降了1400位势米. 查阅和田三十多年的探空资料发现有两例、安迪河8年的探空资料有一例下降记录,说明和田地区很少出现下降记录.出现的三例气压只下降2-3个符号,时间只有2-3分钟.这次气球下降时间之长,高度  相似文献   

2.
在测报工作中,常把相对湿度>70%作为记录轻雾的重要依据。但是,如果仅以此来判断是否产生了轻雾,就会出现片面性,造成记录失真。下面从两方面谈一点粗浅看法。第一,北方大部分测站在深秋到初春这段时期,都采用短纱布进行溶冰(或湿润纱布)观测。按规范有关规定,在各种天气条件下,溶冰(或湿润纱布)的时间约有十分钟可由观测员灵活掌握。如在风较小,湿度较大时,有的人在观测前25分钟溶冰,有的在观测前35分钟溶冰。这种由于经验不同而  相似文献   

3.
宋敏  吕燕 《山东气象》2006,26(2):70-71
统计某气象站2000-2004年云观测记录编码情况,指出基层气象台站云的观测记录存在复杂云天记录简单化、一般云天记录模式化的趋势和现象,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克服这种现象,提高云观测记录准确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南京地区飑锋近地层气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建大  陈建东 《气象科学》1999,19(2):173-178
通过对1981-1990年南京小校场观测站路现象记录和路日南京梯度测试站铁塔梯度风每10分钟记录的对比分析,获得了宝贵的273米以下近地层飑锋过境气流特征实测资料,提供了飑锋在近地层存在的部分证据,并对其在近地层的气流特征初步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利用北京地区219个自动站探测资料,计算2008年8月8日北京地区逐5分钟的大气可降水量,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进行分析,并与8月9日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受8月8日人工作业影响,在大规模作业区的下风方一个带状范围内,大气可降水量随时间变化具有明显的突变(大气可降水量突然减小,持续时间大致在20分钟左右),在带状范围外则没有这种现象,就像一个比较干燥的大气柱从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8月9日未进行人工干预,降水带的下风方没有出现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6.
葛福庭 《气象》1975,1(2):5-5
黔江气象站使用的虹吸雨量计,记录曲线产生随温度变化而升降的现象。温度变化幅度越大,记录曲线上升越明显,最大可达2毫米左右,使雨量记录失真。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白天,即使无降水,从08时左右开始,随温度的增高,  相似文献   

7.
规范规定:当自记风的风向或(和)风速有缺测时,在无其它自记风记录可代替的情况下,应从正点前20分钟到正点后10分钟内,取接近正点的10分钟平均风速和最多风向代替。但在理解“接近正点”时,有些观测员可能陷入误区,从而在处理有缺测的自记风时有失偏颇。误区可归纳为:误区一:正点前有部分自记风速线缺测时,要么完全用从正点前20分钟到正点前10分钟这10分钟的自记记录代替,要么完全用正点后10分钟的自记记录代替。误区二:自记风向有缺测时,可代替时段内的风向在标线排序时,要么都从左到右,要么都自右向左,一成不变。误区三:…  相似文献   

8.
曾祥银 《干旱气象》2000,18(2):46-46
1 传输线路和辐射感应器故障造成的不正常记录辐射感应器和传输线路故障导致记录失真 ,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记录全为零。这是因为线路和感应器内部有短路和通道正负极接反而出现的问题。有时有小虫爬进感应器插头外或泥沙积满插头 ,小孔遇潮导致短路 ,也会导致记录异常。二是记录变化无规律 ,这种现象是线路部分断路所致。当系统某个通道断路时 ,采样出的数据不会因为断路而马上为零 ,而是产生不规律的脉冲数据 ,瞬间可达几千 ,也可小到为零。三是记录反常。这种现象很难判断 ,可能是接口和辐射仪出现了故障 ,也可能是感应器插头接触…  相似文献   

9.
这种现象记米雪、雪还是霰张桂梅(横山县气象局横山·719100)本站1993年11月18日天气现象记录:12:31出现米雪,13:47转为雪,到14:ZI终止,14时云状为10成Asop;次日及1994年2月4日出现类似云天记录。省气象局审核科同志在...  相似文献   

10.
章敬国  叶明义  胡在洪 《气象》2006,32(12):117-119
自动气象站在使用中因各种原因造成分钟数据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从而影响了记录的连续性、完整性。针对此问题,着重探讨利用人工自记记录进行自动站缺测部分分钟数据的替换、对分钟数据进行恢复,使记录连续完整且具有真实性。有效地解决了自动站分钟数据丢失时记录处理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2004年5月29日较稳定性降雨天气过程的人工催化个例,选择人工催化前、后30~40分钟内的共120份雷达资料和当时布设于兰州市的所有10个通用气象业务固定自动雨量点,自动发报的降水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人工催化作业约22分钟后,同范围可探测到的雷达回波顶高由催化前的2km发展到5km以上,雷达回波在稳定天气条件下,22分钟跃升了近3km,且跃升海拔高度与飞机人工催化作业的范围和海拔高度大体一致。自动雨量点降水记录也证实,在实施作业后半小时左右,催化作业的航线附近86%自动站降水量记录先后有明显突增。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龙卷这种最猛烈的气象现象,通常是和雷暴相联系着的。由于缺乏适当的观测技术,要知道大量关于龙卷的情况是困难的。众所周知,龙卷很小,有时直径只有几百米,持续时间也很短,通常在几分钟之内。单凭视觉观测,几乎不可能准确地描述在龙卷发生时雷暴的大小和分布。使用雷达能精确地观测到大范围雷暴降水的分布,并且能取得时间间隔很短的照相记录,用这些雷达资料,能知道关于龙卷的一些很有意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1 前言 我省大多数台站都已经开通了“121”天气预报声讯自动答询系统,我局的“121”天气预报声讯自动答询系统自1999年开通以来,声讯费收入稳步提高。我局于2000年、2002年对“121”进行了两次升级,从单路模拟升级到8路模拟系统,再升级到现在的PCM数  相似文献   

14.
自动气象站分钟数据跳变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近几年河南省自动气象站中出现的要素记录的不连续现象(以下称数据跳变)进行了分析,对自动气象站分钟数据跳变等异常情况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处理跳变数据的四个原则,并根据雨量传感器性能指标,给出了一个判断自记降水量错误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庞大会 《气象》1987,13(3):56-56
湿球溶冰不当是指观测时,湿球示度不稳定,不论是从零下上升到零度,还是从零度继续下降,都说明了湿球的溶冰不恰当。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溶冰的时间没有掌握得“恰到好处”,其次是溶冰用的水温过高和溶冰的操作方法不妥当等。掌握好溶冰时间是防止湿球溶冰不当的关键。要把湿球溶冰时间掌握得“恰到好处”,得先弄明白湿球结冰的过程。从实际观测得知,当湿球溶冰之后到重新结冰,再到湿球示度慢慢稳定下来需要一个变化过程,即当溶冰后水杯一离开球部,湿球示度就迅速下降到0℃以下,这时湿球尚未结冰,过一段时间(由于受当时温度条件和天气条件的影响,少则3—4分钟,多则40分钟或以上),湿球示度才又很快  相似文献   

16.
自动站分钟数据常出现跳变现象,对跳变数据,首先应分析是否为野值。其次再判断野值是否影响日极值。然后分析日极值是否出现在该时次内,若不出现在该时次,极值从其他正常时次中挑取;若出现在该时次,应从自动站实有记录和人工观测或自记纸中挑取,若用人工记录代替,极值出现时问为缺测。  相似文献   

17.
一次霜降现象的地面气象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玫  梁建国 《广东气象》2009,31(6):63-64
针对2007年1月29日惠阳站观测到的霜降现象,从霜的定义、产生霜时的天气特征、各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别是应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中的草面温度数据进行分析,说明可应用草面、地面温度变化趋势来判定并记录霜。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7年8月~2018年7月广西区7个国家基准气候站降水现象仪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记录,以《降水现象平行观测业务技术规定》为依据,分别从数据准确性、现象发生时段一致性等方面对降水现象的雨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捕获率较低,漏报率较高,一致性有待提高。建议延长平行观测时间,加强人工质控,进一步提高仪器性能及优化数据处理软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评估DSG1型和DSG5型国产降水现象仪在测量降水方面的性能。【方法】挑选鲁南地区降水过程、强度和持续时间较一致且相邻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不同型号的降水现象仪和自动气象站2017年9月—2020年8月5年降水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这两种不同型号降水现象仪和自动气象站观测降水的差异。【结果】(1)两种降水现象仪和自动气象站观测的降水时间基本相同,但DSG1型和DSG5型比自动气象站分别偏多约2.2%、3.7%;(2)两种降水现象仪分钟降水量、小时降水量和日降水量都比自动气象站偏小;(3)在中等降水强度及以下,两种降水现象仪观测的降水量大小基本一致,但降水强度较大时,降水量大小不一致且分散;(4)两种降水现象仪与自动气象站的分钟、小时和日降水量差值百分比均值变化不同,说明其在测量降水方面性能略有差异。【结论】由于测量原理和时间及空间分辨率不同于自动气象站雨量计,这两种降水现象仪在观测业务中有着良好的表现,对降水开始和结束时刻记录的更早更准确。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省观测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记录、编码简化现象,使测站云天记录失去三性。我站为了消除这种现象,提高全站观测员云天观测水平,拟定集体观测云天的制度,通过多次集体观测,找出了不能正确判定云天状况的种种原因,从而提高了全站观测员独立观天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