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旧含锡花岗岩浆杂岩体的成因、演化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个旧含锡花岗岩岩体分布于个旧大断裂之东西两侧。西区主要由龙岔河和神仙水岩体组成,东区主要由马拉格岩体、松树脚岩体、白沙冲岩体、卡房岩体和老厂岩体等组成。它们为多期多阶段同源岩浆杂岩体。 前人曾从岩石学、岩石化学以及O、H稳定同位素地质的不同角度分别讨论过个旧花岗岩的成因与演化。本文主要基于作者历年来对该地区花岗岩进行了较系统的Bb—Sr年代学,Sr同位素地质学和Rb、Sr、REE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並结合Pb、O、H同位素和成矿实验究究、矿物包裹体特征研究以及野外地质证据讨论花岗岩的成因、演化及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2.
云南个旧锡矿床铅、硫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对个旧锡矿床的铅、硫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的铅、硫同位素主要来自基性岩,少量来自花岗岩,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印支期的基性火山成矿作用(铅模式年龄200-280Ma)和燕山期花岗岩的叠加改造成矿作用(铅模式年龄80-160Ma).进一步表明,个旧锡矿床为一个多成因多物质来源的矿床.  相似文献   

3.
程彦博 《矿物学报》2007,27(Z1):7-8
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集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锡多金属矿集区.长时间以来,普遍认为个旧锡多金属矿床是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密切成因联系的"岩浆热液矿床";但也有一些地学工作者提出了海底喷流沉积和岩浆热液叠加观点;还有一些其它的认识,譬如金祖德认为个旧锡矿是典型的三叠纪同生沉积矿床,彭张翔认为个旧锡矿为一成因比较复杂的层控型锡-多金属矿床,黎应书、张丽红等认为个旧锡矿成矿与玄武岩关系密切等;王登红、薛传东、肖龙等认为成矿与大陆热点或地幔柱构造有关.纵观世界范围内的各大锡矿床,其形成大多与花岗岩有着紧密的关系;就本区而言,矿床与花岗岩之间关系究竟如何?对矿床与花岗岩之间关系的研究,不仅对探讨矿床成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且对于指导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个旧锡矿长期以来在花岗岩成因模式指导下进行找矿,曾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近年来,随着研究和勘查工作的深入,个旧锡矿的非花岗岩成矿作用也日益受到了重视.在全面研究和总结个旧锡多金属矿区成矿理论的基础上,以系统论为指导,以成矿系列研究为切入点,探讨了印支中晚期海底基性火山-沉积Sn-Cu-Zn(Au)矿床成矿观点,并论述了该类型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的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揭示矿床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的特点,矿床的形成是多种成矿作用过程叠加的结果,具有多来源,多期次成矿特点,经历了中三叠世的海底热水沉积作用和燕山晚期岩浆热液的叠加改造作用,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应为同生沉积与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的复合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6.
个旧锡矿花岗岩的氧氢碳稳定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旧锡矿是世界闻名的特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大量工程揭示,锡矿与花岗岩在时空分布上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对矿区岩石、矿物及其流体包裹体的氧氢碳稳定同位素的测试研究,进一步揭示锡矿化与花岗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探索成岩成矿物质来源。 矿床地质概述 个旧锡矿区位于红河消减带的仰冲一侧,区内与锡—多金属矿化有关的燕山中、晚  相似文献   

7.
锡石中REE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个旧、大厂、珊瑚及桂北等锡矿床的23个高纯度锡石中的REE地球化学特征,试图为探讨锡多金属矿床锡的物来源提供证据。经研究锡石的REE含量相差悬殊,高者达298.6 ppm,低者仅1.90ppm。这与Sn的区域地球化学场、含Sn花岗岩的成因及分异演化程度有关。锡石中的REE和与之有成因关系的花岗岩或其他地质体之REE的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明显的继承和发展演化的关系。锡石的REE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明确的成因意义:个(?)、大厂踢—多金属矿床中的Sn主要来自高度分异演化的陆壳重熔型含Sn花岗岩浆热液;珊瑚锡—钨矿床的Sn亦然;而桂北九(?)锡—铜矿床、洞和(?)(?)锡矿, 尽管含Sn花岗岩在成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Sn是多来源的。  相似文献   

8.
黄岗锡铁矿是大兴安岭南段成矿带的一个重要矿床,其广泛分布的花岗岩类与成矿有密切的成因联系.采用热电离质谱仪和LA-ICP-MS系统研究了黄岗花岗岩的Sr、Nd,Pb和Hf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显示其[N(87Sr)/N(86Sr)].值在0.702 11~0.707 29间,接近现代大洋玄武岩而小于大陆地壳的[N(87S...  相似文献   

9.
个旧矿区是一个与花岗岩有关的特大型锡多金属矿集区。近年来在花岗岩体内发现了蚀变花岗岩锡多金属矿体,进一步拓展了找矿的空间。笔者在分析个旧老厂矿田西部凹陷带花岗岩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着重从花岗岩体表层原生破裂构造对矿床的控矿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芙蓉超大型锡矿床与骑田岭A型花岗岩在成因上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该矿床中几种矿石矿物的Pb同位素特征为正常铅,且具有同源性,与“南岭燕山期锡矿床”Pb同位素特征吻合。骑田岭岩体不同单元花岗岩的长石铅和全岩铅亦为正常铅,其特征与“南岭省含锡花岗岩”长石铅同位素特征相似。矿石铅和长石铅主要来源为上地壳,混有少量的下地壳和地幔源铅,且两者间也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11.
滇东南白牛厂多金属矿床铅同位素组成及铅来源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牛厂矿床位于滇东南锡多金属成矿带中部,是一个Ag、Pb、Zn、Sn等共生的多金属矿床,但成因争议较大.前人引用早期矿床矿石矿物铅同位素数据得出矿石铅主要来源于基底岩石淋滤,矿床经历了热水沉积+岩浆热液叠加两个成矿阶段的结论.本文采用最新铅同位素数据系统研究了白牛厂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其中,白牛厂矿床矿石矿物的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7.264~18.537、14.843~15.862和38.481~39.424;薄竹山花岗岩长石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8.301~18.387、15.611~15.670和38.677~38.904;薄竹山岩体接触带型矿床(点)矿石矿物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8.302~18.417、15.603~15.692和38.596~38.868;区域地层及矿区地层钻孔样品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8.307~19.206、15.622~15.809和38.436~39.932.对比四者铅同位素组成特征,白牛厂矿床矿石矿物、薄竹山花岗岩长石、薄竹山岩体接触带型矿床(点)矿石矿物具有一致的铅同位素组成,与地层铅同位素组成相差甚远,表明白牛厂矿床铅主要来自岩浆作用,在侵入的过程中可能受到了地层的轻度混染.矿床地质特征及近期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成果表明,白牛厂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岩浆作用影响,沉积成矿作用在白牛厂矿床很可能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下庄铀矿田为中国南岭地区重要的铀矿基地,矿区内分布有规模大小不等的数个铀矿床。为解决近年来争议较多的该区铀矿床矿质和流体来源问题,本次对下庄矿田铀矿床中的脉石矿物开展了系统的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本区与成矿有关的碳酸盐矿物富集放射性成因铅,矿床中的Pb和U主要源于帽峰式花岗岩。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壳源,南部矿区部分矿床的成矿流体在上升及矿质沉淀过程中与基性脉岩发生水-岩反应而使其形成的脉石矿物的Sr、Nd同位素组成具有壳幔两端元混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云南个旧锡矿的玄武岩成矿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个旧锡矿产于个旧东区,是一个以锡铜为主的超大型多金属矿床,具有火山沉积成矿的某些特征。因遭受燕山期花岗岩的叠加改造,区内个旧组卡房段中玄武岩遭受强烈的变质,它又具有花岗岩热液成矿的特征。区内玄武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印支期玄武岩中的Sn、Cu、Pb、Zn、Ag和Au的质量分数大多数高于世界玄武岩平均值的若干倍;矿石硫化物的硫同位素δ34S为-1.5‰~4.0‰,平均+0.207‰,在幔源硫附近;铅同位素模式年龄分为两组:第一组为180~240 Ma,反映了印支期的火山沉积成矿作用;第二组为80~140 Ma,反映了燕山期花岗岩的叠加改造成矿作用。区内印支期玄武岩为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主要的成矿物质,与成矿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4.
刘明  彭省临  王力  杨斌 《矿产与地质》2007,21(4):395-403
个旧老—卡岩体接触—凹陷带是个旧矿集区最重要的锡-铜多金属成矿构造带,该带中锡、铜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通过对凹陷带内矿体地质特征、围岩地层含矿性、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等的研究,结合大地构造环境,结果认为,凹陷带矿体是多种成矿物质来源,经历多种地质作用、多个大地构造演化阶段的多因复成矿床,接触-凹陷带锡-铜矿体形成主要与燕山中晚期花岗岩岩浆作用有关,其次与印支期海底火山-沉积与海底(火山)喷流-热水沉积成矿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大量事实说明,锡石硫化物型矿床与一定的花岗岩有关,而这类花岗岩又多为隐伏岩体,因此,研究花岗岩的含矿性,并应用其含矿性的标志预测锡矿化,有一定的局限性. 金属矿床的分带性早已用于指导找矿.近年来,由于地球化学、矿物包裹体、同位素地质学的进展,进一步揭示了金属矿床的分带本质和形成机理,发现了许多肉眼所不能见到的矿化现象,从而有效地指示了找矿. 锡石硫化物矿床的分带现象尤其明显1962年郭文魁发表了“中国金属矿床的原生分带性及其成因问题”一文,引用了个旧锡矿床的金属矿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了个旧锡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矽卡岩型和层间硫化物型两类矿床。矽卡岩型矿床铅同位素组成与矿区花岗岩铅一致。层问硫化物型矿床铅同位素在同位素比值图上的投点比较分散,2/3投点较集中且与矿区花岗岩铅一致,另有部分硫化物型与矿区印支期火山岩一致,位于铅演化线的上地幔区域,其他少部分投点位于铅演化线的上地壳区域,因受到地层铅的加入而明显高于花岗岩铅。铅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花岗岩直接相关,其矿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较少部分源于地层;层间硫化物型矿床的矿质部分来源印支期的热水沉积作用,少部分来源于地层,并受到燕山期花岗岩的岩浆热液叠加改造。个旧超大型锡矿床的形成是多种成矿作用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黔西南州是贵州省内萤石矿产资源相对集中区之一,目前已发现萤石矿床(点)若干,主要分为独立型和共(伴)生型两类,后者与金矿床、锑矿床等低温热液矿床共(伴)生,属于华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对独立型萤石矿床的研究还很薄弱,严重制约了对这一稀缺性战略非金属矿产成因的理解。高岭是晴隆锑矿床外围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独立型萤石矿床,伴有少量锑矿化,是研究本区独立型萤石矿床成因的理想对象。本文在深入开展其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萤石颗粒微钻取样技术和萤石微波消解方法,获得了MC-ICPMS高精度萤石Pb和Sr同位素组成数据。结果显示,萤石的Pb同位素比值变化较大,~(206)Pb/~(204)Pb=18.5107~20.1915,~(207)Pb/~(204)Pb=15.7075~15.8298,~(208)Pb/~(204)Pb=36.6625~38.6938,明显富集放射性成因Pb,暗示其源区富放射性成因Pb或流经了富放射性成因Pb的源区;萤石的Sr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较窄,87Sr/86Sr=0.707845~0.707968,略高于赋矿的二叠系茅口组灰岩(~(87)Sr/~(86)Sr=0.70679~0.70682)和峨眉山玄武岩(~(87)Sr/~(86)Sr=0.70480~0.70647),也略高于二叠纪海水Sr同位素比值(~(87)Sr/~(86)Sr=0.70684~0.70820),表明成矿流体相对富集放射成因Sr,暗示有富放射性Sr的源区贡献,即成矿物质/流体来源或流经富放射性成因Sr的源区。通过对比,本文认为高岭萤石矿床成矿物质/流体具有多来源特征,其与晴隆锑矿床同属于一个成矿系统,是大面积低温成矿晚期产物。  相似文献   

18.
东秦岭陡岭杂岩中甘沟、三坪沟和封子山等花岗岩体SiO2含量变化大,低碱、高钠,富集LREE和LILE,贫HFSE,亏损Nb、Sr、P和Ti,具准铝质钙碱性I型花岗岩的特征.吐雾山岩体富si、碱,高Al,贫Ca、Mg,稀土元素总量高,Eu负异常强,富集Rb、Th、U和Pb,明显亏损Sr、P和Ti,显示了A2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2类花岗岩体Nd-Pb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指示源自相同的物质源区.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主要为岩浆分异演化途径不同所致.它们的Pb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于北秦岭基底岩系及同时代花岗岩的高放射性成因Pb,与南秦岭和扬子地块基底岩系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类似,表明这次花岗岩浆活动是新元古代中期扬子地块统一陆块形成过程中岩浆活动在秦岭地区的反映,与北秦岭构造带无任何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个旧矿区新一轮深部找矿的重要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旧矿区成矿地质背景优越、控矿地质条件有利、矿产种类与矿床类型丰富,为一超大型锡铜多金属矿集区.本区成矿多样性显著,根据成矿的主导因素、成矿机理、矿化组分共生组合以及矿床体的空间产出特征等,将个旧矿区矿床类型及矿床成矿系列划分为2个矿床成矿系列组合、4个成矿系列、8个亚系列和27个矿床类型;成矿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在平面或剖面上构成了以花岗岩体为中心,大致呈现为Be-W、Sn(Cu、Mo、Bi、Be)-Sn、Pb、Ag-Pb、zn的总体分带规律.  相似文献   

20.
程彦博 《矿物学报》2007,27(Z1):9-10
个旧地区是我国的超大型的锡铜多金属矿集区,其锡矿床规模居我国及世界首位.个旧地区岩浆岩广泛发育,其中花岗岩在该地区分布最为广泛.在大量参阅前人研究成果及认真观察岩体的野外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文章拟从岩石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的角度尝试性探讨个旧花岗岩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