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西安湿地生态消费水平与消费量占补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安地处生态脆弱的黄土高原地区,西安居民是湿地生态的消费者,具有生态消费权。异地新建湿地对占用地的生态影响力低于占用湿地对当地的生态影响力,只有实现占用地生态平衡,才能保障占用地居民生态消费水平的平衡。占补湿地之间的距离与湿地指标量值对占用地生态水平和居民生态消费水平具有影响。生态消费总量占补平衡可以确保占用地与新建地居民的生态消费总量不下降,但降低了占用地的生态水平与占用地居民的生态消费水平。根据占用湿地的具体情况,严格执行不同标准的占补平衡,即生态占补平衡、生态消费总量占补平衡及生态消费水平占补平衡。在实施生态消费总量占补平衡的湿地所在地,为保护居民的生态消费权益,可以对占用地居民生态消费水平下降部分实施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2.
湿地生态占补平衡分为简单模式、复杂模式与综合模式。简单模式即湿地面积占补平衡;复杂模式包括湿地生态量、功能与效益占补平衡;综合模式包括地域内、流域内、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的生态占补平衡。不同模式中的湿地生态量、功能与效益等各项湿地指标都必须实现占补平衡。山东省南四湖湿地占补平衡的案例表明,在各项湿地指标都实现占补平衡的条件下,必然会产生生态盈余。  相似文献   

3.
占用湿地所在地居民的生态福利应该得到尊重。居住地与湿地的距离、人口密度和人口布局等要素组合形成不同的湿地生态占补平衡模式,影响了居民的湿地生态福利水平,也影响了区域的生态结构平衡。与“占疏补密”相比,“占密补疏”模式对提升居民生态福利总量更为不利。与“占优补弱”相比,“占弱补优”模式对区域生态结构平衡更为不利。湿地占补平衡应是面积平衡和质量平衡基础上的生态影响力占补平衡。重建湿地的生态影响力是占用地居民生态福利得到保障的依据。重建湿地对占用地的生态影响力相当于占用湿地对占用地的生态影响力,是占用地居民生态福利平衡的基础。如果重建或恢复湿地对占用地的生态影响力无法达到占用湿地对占用地的生态影响力,为了保障占用地居民的生态福利,要严格控制占用湿地。  相似文献   

4.
保护红线的基建占用湿地管理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占补平衡、先补后占的湿票制度,解决基建占用湿地问题。湿地红线涉及面积、生态量与结构的占补平衡。结构占补平衡包括流域、位置、功能、效益的一致性。湿票制度由湿地管理部门主导,使罚款发挥最大效益。湿票的净生态价值很大,是所减少的生态量损失的价值,与罚款的生态价值的差值。罚款的较低生态价值凸显了湿票的价值。试点有区别的占少补多战略;建立生态补偿基金,重视补偿湿地的生态培育。生态收益高于制度成本,使湿地管理部门有动力建立湿票制度。将非法占用或非法减少的湿地的基建主体纳入占补平衡制度;用5 a时间,将合法减少的湿地的基建主体纳入占补平衡。强化湿地领域的专家在占、补湿地功能、效益匹配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湿票制度:红线保护下的基建占用湿地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建占用减少了湿地面积。为保护湿地红线,借鉴地票思想,建立湿票制度,解决基建占用湿地的合法性和占补平衡问题。规定先补后占、占补平衡,湿票总量不能超过最高限量。一是给基建占用湿地提供合法平台,纳入有序管理;二是湿票资金激励新建湿地,增加湿地供给;三是适度调高湿地生态补偿费,提高湿票价格,控制基建占用湿地总需求。湿票制度杜绝基建非法无序占用湿地,增加供给,抑制需求,实现占补平衡,稳定湿地生态。可在完善制度体系的基础上,试点并推广湿票制度。  相似文献   

6.
近年西安新建了数量可观的湿地,但对2016年前因湿地减少产生的生态赤字仍需进行弥补。在实施“八水绕长安”3年规划等湿地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西安要实现湿地生态全方位的占补平衡,必须在湿地面积、生态量、生态功能、生态效益、占补时间、占补区域、占补流域、生态影响力、生态消费水平与生态消费总量10个维度实现平衡。结合西安湿地建设的实际情况,从10个维度提出了西安湿地生态全方位平衡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湿地保护恢复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湿地保护恢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湿地威胁加剧、自然修复为主难以满足湿地恢复的需求、小微湿地生态问题被忽视和经济发展的积极效应没有充分发挥等。提出了中国湿地保护恢复由抢救性保护转向全面保护,合理选择湿地恢复等级,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并重、注意中度干扰应用和创新湿地保护恢复新模式等策略。  相似文献   

8.
生态影响力占补平衡的湿地补偿比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态影响力平衡分析方法,估算占用地生态平衡补偿比例,探讨生态盈余。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占补指标包括面积、生态量、生态功能和效益及其影响力;要实现占用地生态消费平衡,占用地生态影响力必须平衡;在消费与影响力平衡条件下,确定补偿比例;距离越远,新建湿地对占用地生态影响力衰减幅度越大,影响力系数越小,占用地生态消费水平越低;补偿比例与影响力系数互为倒数;生态影响力平衡的异地占补没有距离限制。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甘肃石羊河湿地景观生态的基本特征和变化情况,以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为出发点,以恢复自然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提出甘肃石羊河湿地景现生态建设措施,采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形式,构建多样化动植物栖息生境,维持石羊河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改善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提升区域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0.
郗敏  张晓云  袁军  孔范龙 《湿地科学》2012,10(3):371-377
山东寿光滨海国家湿地公园中,湿地类型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珍稀濒危物种和特有种多,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该湿地公园中的湿地为典型的人工湿地,在经历了人类活动的高强度干扰后,人工湿地明显退化,亟需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的湿地进行恢复和保护.通过分析区域现有湿地水文、水质条件以及湿地类型、资源现状和目标保护物种分布,综合考虑水源地,以湿地资源有效保护为根本出发点,运用生态保护规划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水系贯通、湿地功能恢复、水质和动植物生境改善等一系列生态重点工程和措施,优化该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环境,使该公园的湿地充分发挥它的多种功能,为该公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洪水对湿地系统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卢晓宁  邓伟 《湿地科学》2005,3(2):136-142
洪水是水流运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河流对河滨洪泛湿地系统的一种正常的干扰。不定期的洪水干扰维持了河流与其洪泛湿地不同程度的水文连通性,成为维持河流洪泛湿地景观异质性和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营力。作为河流极端的水文情势,排除较大规模的洪水所造成的一定的生态环境破坏和社会经济损失以外,洪水干扰对生态环境产生多方面的正效应。从洪水的生态意义角度出发,论述洪水干扰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环境所产生的正面效应,包括洪水干扰对洪泛区湿地沉积过程的影响,促进湿地系统水循环以及对土壤发育产生影响,导致洪泛区及其湿地生态系统和景观的演替。  相似文献   

12.
我国湿地景观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湿地景观研究是近十余年来新兴的热点领域,极大地推进了湿地学科发展.但是,由于湿地景观研究体现的是湿地与景观方法有机结合,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对我国湿地景观研究现状系统分析基础上,重点阐明了湿地景观概念、分类、遥感信息提取精度、多源数据可比性、结构与格局研究方法、景观过程与功能研究内容与尺度等制约湿地景观研究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未来发展方向:(1)重视湿地景观分类研究;(2)重视湿地景观破碎化研究;(3)重视发展基于过程和功能的景观格局研究方法;(4)重视多尺度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5)重视湿地景观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湿地植被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严承高  张明祥 《湿地科学》2005,3(3):210-215
我国湿地植物资源十分丰富,野生高等植物有225科815属2276种,具有植物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复杂和广布种多的特点。湿地植被划分为7个植被型组,16个植被型,180个群系。湿地植被的分布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自然分异规律的控制,在东北地区、青藏高原区等不同地区具有明显的变化。湿地植物与植被正面临着来自人类的巨大威胁,主要威胁因子有围垦、滥采乱挖、环境污染、肆意侵占和盲目开发等,导致湿地植物与植被持续减少、生态功能退化乃至丧失,已难以满足保障湿地区生态安全的需求。根据面临的威胁和问题,应对特殊的、稀有的或作为水禽栖息地的湿地植被以及红树林加强保护,坚持保护和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上游玛曲湿地退化现状、成因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戚登臣  李广宇 《湿地科学》2007,5(4):341-347
位于黄河上游的玛曲湿地由于地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具有特殊的生态功能,除了蓄水、涵养水源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外,对调节黄河水量、泥沙量、小气候和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近年来玛曲湿地大面积干涸和萎缩、湿地功能退化现象十分严重,这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对玛曲湿地退化因素深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对于其保护,即要有制度的完善,又要有成熟的治理技术,制度应优先于技术;只有在制度不断完善、法制不断健全和人们思想观念逐渐提高的前提下,再采用先进的、可操作性强的、行之有效的治理技术,经过长期的治理与保护,玛曲持续多年的湿地退化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5.
中国湿地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tlan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cosystems in the world, possessing important functions such as hydrologic regulation, degrading pollutants, adjusting climate, preventing erosion, maintaining geochemical cycle and providing habitats for important species, etc. (Chen, 2001; Mitsch; 2000; Chen, 2003), and has enjoyed the reputation of "earth's kidney" and "biology supermarket".1ThecharacteristicsanddistributionofwetlandsinChinaChina has a wetland area of 65.94 million ha (not including riv…  相似文献   

16.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wetland research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raditional wetland study in China mainly focuses on mire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and utilization. At present, environment, resources problem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have infused new driving force into the wetland development. Since wetlands have hug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functions, they are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by academic circles. The key field in wetland study at present is the natural process of wetlands, including hydrologic process, biogeochemical cycle process, and biological process, the relation between wetlands and global changes, wetland function evaluation and wetland rehabilitation. The paper reviews the main study progress of wetlands in China,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etland researches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the main direction of wetland science research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7.
东北山区湿地的保育与合理利用对策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刘兴土  吕宪国 《湿地科学》2004,2(4):241-247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是东北湿地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山区湿地面积452.31万hm^2,以沼泽湿地为主,占山区湿地总面积的76.71%,分布着特有的中营养和贫营养沼泽。山区大面积的森林和湿地是保护东北平原农牧业生产及生态环境的重要天然屏障。在分析湿地主要生态功能及保护利用现状的同时,提出增设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能力建设、实施对湿地开发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建立湿地生态监测试验站、加强湿地科学研究、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及增强湿地保护的经济活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西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独特的生态系统,西藏拥有我国特有的大面积高海拔湿地生态系统。西藏高原湿地包括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型,湿地总面积为3 126 253.33h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59%。西藏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湿地类型丰富,天然湿地面积大,占湿地总面积的99.09%,天然湿地又以湖泊型湿地和河流型湿地为主,分别占全区湿地面积的82.36%和14.71%;湿地分布广但不平衡;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西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萎缩,河流径流量呈减少趋势,沼泽湿地退化等方面。鉴于高原湿地生态功能的重要性,作者提出了加强西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湿地保护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印红 《湿地科学》2003,1(1):68-72
我国湿地正面临着来自人类的巨大威胁,生存型扩张的压力依然没有减轻,发展型扩张又严重威胁着湿地,导致自然湿地数量继续减少、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乃至丧失,已难以满足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需求。根据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现状,我国的湿地战略应当是有限目标的国家战略。在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总目标下,近期国家湿地战略以湿地保护为重点,即以保护自然(原生)湿地为主,对退化湿地进行生态恢复、重建和合理利用的示范为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