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了满足西南区域气象中心数值模式对高性能计算资源的需求,四川省气象局建设了IBM Flex P460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该系统为西南区域气象中心数值预报系统的业务运行和研发提供了稳定可靠的高性能计算和存储资源,同时带动区域中心其他省份的计算能力和资料共享质的飞跃。本文首先介绍了系统架构和管理方法,然后将系统扩容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介绍了业务模式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赵威  李明皓  唐远明  王彬 《气象》2009,35(12):133-138
针对辽宁省气象部门计算资源整合、共享和管理的需求,提出了一个省级气象网络计算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案.利用网格计算技术,建立一个辽宁省级高性能计算资源整合与管理平台,希望实现省级气象系统内资源充分共享,从而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和地方预报业务的深入开展.设计方案分为用户接口、网格管理、高性能计算机本地管理等层次.对于异构计算资源的整合需要,提出了全局一致的集中式用户管理、元调度作业管理器方案,并根据业务需求,进行了系统实现.该系统为辽宁省天气数值预报业务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支持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3.
气象计算网格平台资源监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计算网格聚合的计算资源具有地理分布、系统异构、运行状况与使用负载各不相同等特点。气象计算网格平台软件系统的资源监视模块, 涉及了远程气象网格节点、资源状态信息获取、web展示等3个层次。资源状态信息获取层可分为轮询、收集、整理等功能, web展示通过资源地理视图和资源列表栏目实现。基于ARCON客户工具箱技术开发实现了资源信息轮询和收集功能。现已实现对国家级网格节点及北京、成都、广州、沈阳4个区域级中心网格节点和安徽省级网格节点的10个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集中监视。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国家级气象数值模式业务系统对高性能计算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提供规模更大、性能更优的高性能计算支撑平台,在高性能计算系统引进工作中开展了基于气象数值模式应用的高性能计算系统性能评测技术研究。该文将行业标准与实际业务应用相结合,设计了高性能计算系统性能评测方案,建立了中国气象局气象行业高性能计算系统性能评测模型。共选取10个测试程序,分别对单节点性能、网络性能和加速比等8个指标进行了测试和量化评分,并对主要测试结果中具有代表性的气象要素场进行了物理意义合理性检查。评测结果表明:评测方案设计合理,评测模型研究取得较好效果,保障了高性能计算系统引进工作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5.
张明  杨效  邹丽  唐艳娟  张燕 《气象科技》2021,49(1):63-68
西北区域气象中心高性能计算集群使用LoadLeveler调度管理作业,为实现资源利用率和吞吐量的最大化,本文探讨了作业调度管理的作用和方法。通过配置文件关键字定义队列、设置调度算法和调度器调节参数,将作业的处理需求与可用资源进行匹配,依据实际需求定义集群和各种资源的可用性规则,防止作业之间的相互干扰。结合LoadLeveler作业抢占功能,保障区域数值预报业务模式优先稳定运行。利用Perl语言编写脚本对高性能计算机集群进行资源记账,使管理员充分掌握各类应用模式的资源使用情况,合理调整系统资源分配调度策略,充分发挥了西北区域气象中心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高性能计算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性能计算通过应用超级计算机与并行处理技术解决复杂的计算问题,是信息技术发展比较迅猛的领域之一。气象应用始终是高性能计算的重要领域,高性能计算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高分辨率、高精度气象数值预报模式发展限制,在气象预报预测业务中发挥着核心支撑作用。数十年以来,由于数值天气模式研究和业务运行对计算资源的强烈需求,国内外气象领域高性能计算机及应用迅速发展起来。气象领域对高性能计算能力及系统的可靠性需求日益提升。高性能计算技术将与气象预报应用日益融合,相互影响促进,不断创新发展。为满足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和科研工作需求,中国气象部门将进一步提升高性能计算能力,并致力于优化集约高性能计算系统布局,高效管理计算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7.
基于UNICORE的分布式气象网格计算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越来越多的超级计算领域,正采用网格技术来实现多个计算节点协作的分布式计算环境,以提高计算能力。利用国际领先的网格思想和国家气象网络计算应用系统建设的前期研究成果,在沈阳区域气象中心首次实现了基于UNICORE的分布式气象网格计算平台的构建,并通过气象宽带网络将沈阳区域气象中心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作为区域分节点加入到国家气象网格平台。结果表明:UNICORE提供了统一的接口和简单易用、功能丰富的客户端,利用网格计算平台,用户在Windows个人计算机上通过图形用户界面可以从网格计算平台中获得对计算和数据资源的访问,可以准备和修改作业结构,提交作业,并可以利用作业监视器监视和控制已提交的作业。  相似文献   

8.
王彬  肖文名  李永生  常飚  陈晓宇 《气象》2011,37(6):764-770
近几年华南区域气象中心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能力建设迅速,总能力超过2万亿次。为更好地发挥区域内计算资源投资效益,在引进吸收中国气象局国家级高性能计算资源管理软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与自主开发,成功建立了一套精细化计算资源管理软件。该系统采用了“资源账户-资源点数”的设计思想,针对不同类型用户提供了相应的用户组...  相似文献   

9.
网格计算及其在气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学胜  张卫民  陈德辉 《气象》2005,31(2):79-82
网格是近年来最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技术。通过使用一组开放标准与协议,各机构能够通过互联网或内部网访问数据、存储介质和其它异构计算资源,最终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网络、数据、计算资源、存储、应用等在内的资源整合成为一个无缝的计算环境。气象以其高计算量、高吞吐量和密集型服务在美国、欧洲、日本等网格应用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ECMWF的EcAccess,美国超级计算应用中心的MEAD等。这些计划的实施将有效地聚合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高性能计算资源与人力资源,实现计算资源和气象数据的共享,为数值预报乃至地球系统模拟提供一个远程的协同攻关环境。  相似文献   

10.
国家级气象高性能计算机管理与应用网络平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宗翔  王彬 《应用气象学报》2006,17(5):629-634
该文首先介绍了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在高性能计算能力建设方面的成就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阐述了计算网格的主要思想和技术特点, 并具体介绍了国家级气象高性能计算机管理与应用网络平台的架构和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气象高性能计算应用服务环境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魏敏 《气象》2015,41(1):92-97
为满足气象数值模式业务系统对高性能计算应用服务环境不断增长的需求,提供数值模式稳定、高效运行的应用平台,开展了气象高性能计算应用服务环境建设工作。对应用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规划设计并初步实施了建设方案,主要包括系统与应用流程统一规划、模式软件应用框架构建等内容。为气象数值模式业务及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基于网格计算的MM5系统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网格计算技术及其在气象领域的应用,指出网格的最终目标是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在简述青藏高原地区中尺度数值模式系统建设的基础上,从模式背景、MM5应用系统建设的关键问题及技术路线、科研开发与业务化方案设计、模式的动力和物理方案及预报产品等方面介绍了青藏高原基于网格计算的MM5应用系统,并给出该系统在2006年业务试运行的检验结果,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基于网格计算的应用系统在资源共享方面的效果.聚合主要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计算能力,构建一个国家级气象高性能计算机管理与应用网络平台,实现多集群系统的网格化全局管理和资源共享,不仅使参加网格计算项目的各个网格用户通过浏览器随时随地、安全、方便地访问网格上的计算、存储、数据和程序资源以及享受网格提供的各种服务,而且使研究开发人员不受计算机平台与地域的限制,即可选取所关心的预报区域、预报时效、时间步长、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等对数值模式本地化,同时解决了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地区计算资源不足的问题,为高原地区气象部门探索研究资源共享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王彬  宗翔  田浩 《应用气象学报》2010,21(5):632-640
气象部门内高性能计算资源与支持能力具有地域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地方部门与国家级单位相比,在资源丰富程度和开发应用水平上都存在较大差距。针对气象部门国家级、地方单位的资源整合、共享和管理的需求,该文提出了一个国家气象计算网格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采用国家级、区域、省级三级节点布局,通过跨广域范围的气象宽带网互联,基于整合的资源平台设置了资源管理、应用服务和用户接口等功能层模块。利用UNICORE等关键技术,开发实现了气象计算网格软件模块。建成了一个全国分布的6个网格节点,提供网格中间件和定制业务运行两种资源共享服务方式。业务运行以来,为资源匮乏地区的气象用户共享分发预报服务产品,为当地的减灾防灾工作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气象局依托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建立了我省第一个远程高性能计算终端用户.针对远程环境的搭建,首先分析了湖南省气象局在高性能计算方面的需求,然后从省级气象部门业务计算需求出发,重点阐述了以高性能计算机集群"天河一号"为计算资源的远程计算环境的系统架构以及主要技术路线与方法.考虑到远程高性能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省级气象部门作业提交的复杂需求,又进一步设计了湖南省远程高性能任务调度的系统流程以及保障远程计算环境高速稳定的多层面方案.最后也给出了高分辨率中小尺度WRF模式在该环境下运行的实际情况,计算速度改善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5.
《贵州气象》2006,30(5):F0002-F0002
2006年9月29日上午,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张文建为团长的中国气象局业务轨道建设方案报告团前往中国气象局成都区域气象中心作业务轨道建设方案宣讲报告,报告会在贵州省气象局举行。来自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五省区市气象部门和中国气象局高原气象研究所、成都信息工程学  相似文献   

16.
《贵州气象》2006,30(5):F0003-F0003
2006年9月29日,中国气象局成都区域中心区域气象局长联席会议在贵阳召开。会议由区域中心主任、四川省气象局局长赵广忠主持,贵州省气象局局长罗宁致欢迎辞。会议提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精神,各省(区、市)气象局在会上达成共识,今后继续加强合作,形成区域竞争力,进一步把区域中心工作做好。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区域业务技术发展与改革总体规划、区域共性问题的研究型业务项目建议书、《区域重大项目管理办法》、《区域气象科学技术委员会章程》、区域共性项目指南等。会议还表决通过了成都区域中心第一届区域气象科学技…  相似文献   

17.
结合深圳气象局即将启用的超级计算机中心,利用高性能计算技术、智能语音识别技术、智能语音合成、海量气象监测与预报数据库,提出了个性化气象信息服务的模式,初步设计了深圳市个性化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公众可通过多渠道获取实时交互的个性化气象信息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18.
成都区域气象中心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膝家谟,马渝勇,仇理(四川省气象局610072)1引言85—906中的四)!l省暴雨通信网络系统主要是依靠成都区域气象中心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成都区域气象中心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在有关业务技术人员尤其是通信台的有关业...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网格计算技术及其在气象领域的应用,指出网格的最终目标是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在简述青藏高原地区中尺度数值模式系统建设的基础上,从模式背景、MM5应用系统建设的关键问题及技术路线、科研开发与业务化方案设计、模式的动力和物理方案及预报产品等方面介绍了青藏高原基于网格计算的MM5应用系统,并给出该系统在2006年业务试运行的检验结果,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基于网格计算的应用系统在资源共享方面的效果。聚合主要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计算能力,构建一个国家级气象高性能计算机管理与应用网络平台,实现多集群系统的网格化全局管理和资源共享,不仅使参加网格计算项目的各个网格用户通过浏览器随时随地、安全、方便地访问网格上的计算、存储、数据和程序资源以及享受网格提供的各种服务,而且使研究开发人员不受计算机平台与地域的限制,即可选取所关心的预报区域、预报时效、时间步长、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等对数值模式本地化,同时解决了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地区计算资源不足的问题,为高原地区气象部门探索研究资源共享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成都区域中心动力气候模式产品降尺度应用业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动力气候模式(T63)产品进行降尺度解释应用,是目前以及未来开展气候预测的主要手段。本系统基于国家气候中心下发的气候模式产品、NCEP/NCAR 500 hPa高度场、西南区域84个代表站温度降水历年资料,采用动力统计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建立了“成都区域气象中心动力气候模式解释应用系统”,该系统以统计降尺度方法在西南区短期气候预测中的业务化应用为目的,实现了统计方法与动力模式相结合的业务化,经过5年业务回报试验和近2年的预测业务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西南区域的月尺度温度和降水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已成为西南区域气候中心日常业务的主要参考依据。本文主要介绍该系统平台的各子系统性能及采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