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汝箕沟煤田含煤地层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将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的3个岩石地层单位(延安组、直罗组、安定组)用于鄂尔多斯西缘的侏罗系.新的研究表明,像汝箕沟盆地这样一些鄂尔多斯西缘的小型聚煤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是分离的.因此建议将汝箕沟盆地的侏罗系自下而上称作汝箕沟组、木葫芦组和缺台沟组,它们分别由汝箕沟煤系、缺台沟系和木葫芦系沿革而来,且其均属于中侏罗统地层.其中汝箕沟组为含煤地层,木葫芦组和缺台沟组不含煤或前者含煤线.  相似文献   

2.
汝箕沟煤中矿物的成因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  李小彦 《矿物学报》1993,13(4):362-367
本文在较大量和详细的煤岩煤质研究之后,进而用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及显微镜热台等对宁夏汝箕沟无烟煤中矿物的分成、晶形、微量元素、包裹体温等进行了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汝箕沟煤中的次生矿物及原生矿物的次生变化均与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这将为该区煤变质成因提供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3.
汝箕沟晚中生代玄武岩的确定与煤变质作用关系简论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汝箕沟矿区无烟煤产于侏罗纪地层中,在宁夏地区中生代煤中变质程度最高。本文简述了汝箕沟矿区变质煤系的基本特征,首次论证了该区早白垩世晚期玄武岩的发育是引起煤层变质的最直接和主要原因,并简述了该玄武岩的特征、发育构造背景及其区域意义。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汝箕沟煤矿区的石英脉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处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其间的宁夏汝箕沟出产世界上最优质的无烟煤,该区多年来一直被多学科科研人员所关注。笔者从地质背景入手,较详细的论述了汝箕沟矿区石英脉的岩性、与围岩的接触关系、规模、时空分布、产状、组合、矿物包裹体等发育特征,比较了该区石英脉与诸多煤田和煤系中脉岩的差异。综合分析认为,该区石英脉与推测隐伏火成岩体紧密相关,深部岩浆分异后期的气成热液上涌是石英脉形成的主导因素。石英脉对该区构造热事件、深大断裂活动、煤变质类型等有一定指示意义。本文研究表明,汝箕沟侏罗纪煤变质与盆地油、气成藏同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的构造热事件影响,同一重大地质事件在盆地内部和边缘表现形式有别,各地响应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5.
昆仑山赋煤带由东向西共分三个区段,分别为昆东煤田、布尔汉布达山区及红水河区。本赋煤带工作程度很低,目前仅在昆东煤田发现有塔妥煤矿、红土坡煤矿及苦海煤矿,均为小型煤矿,成煤时代为早—中侏罗世。其中部的布尔汗布达山地区及西部的红水河区一带虽有石炭纪及晚三叠—早侏罗世含煤地层分布,但均为人迹罕至的高山地带,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秋吉地区位于昆仑山含煤区中部,属于布尔汗布达山地区,东部为昆东煤田,西部属红水河区。秋吉地区以往有小煤窑生产,2010年该区通过实施煤炭调查后,发现该区具进一步找煤远景,初步确定本区有早、中侏罗世含煤地层,并有可采煤层赋存。通过对塔妥煤矿和秋吉煤矿点的煤矿特征对比以及对本区含煤地层沉积建造特征、煤系分布特征、地层层序特征及物探重力异常特征等分析,探讨秋吉地区找煤前景,并指出进一步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6.
一、煤田地质概况本煤田位于完达山古陆西缘,属晚侏罗世内陆山间盆地型煤田。煤田呈倾伏向斜构造,褶皱轴向北北东。含煤地层厚800~1200米。基底为前古生界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基底与含煤地层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关系。本区含煤地层按岩性,岩相、旋回及含煤性等标志,可划分为两个含煤组:下部北大岭含煤组;上部石头河含煤组。含煤地层上部为南岗砾岩,与含煤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图1)。含煤地层沉积环境不稳定,岩相变化复杂,煤层原生变薄,分叉、尖灭及增厚极为普遍。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质学会设立的“青年地质科技奖”首届评选于1989年12月揭晓。煤炭科学总院西安分院地质所李小彦同志荣获“银锤奖”。李小彦同志参加过“中国煤的工业分类”、“太原西山煤田含煤地层沉积环境”、“我国主要煤田煤成气赋存规律及资源评价”等课题的研究。在煤  相似文献   

8.
通过青海煤田各界对牡丹沟井田地层、构造、煤类、煤层对比的不同认识。利用已有的地质资料,提出热水组宜归属于侏罗系底部,认为牡丹沟井田为一不对称向斜构造形态叠加的推覆构造,可采煤层“M0”主要分布于井田的西部、中部、为今后牡丹沟井田重新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青山煤田位于内蒙古高原的南缘——阴山山脉的中段.本区石炭纪含煤建造,系指栓马拉煤系下部,即栓马桩群第一段(CP_1)以及第二段(CP_2),其东西延展长30多公里,南北宽7公里以上.除北面为中生代地层所覆盖外,东、西、南三面均被逆掩断层所限,与桑干群等古老地层接触.几十年来,大多认为大青山煤田石炭纪  相似文献   

10.
豫西禹县煤田位于华北地台南部、秦岭构造带的北侧,是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南带中的重要煤田之一。南带是从豫西至皖北呈东西向延展的条带,晚古生代煤系的聚煤条件和特征兼有华北和华南的特点,表现为连续沉积的含煤地层时代延续长,煤系厚度大,含煤层位多,海相和半咸水动物化石和植物化石都很丰富。含煤地层包括晚石炭世太原组、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与华北面貌一致,而早二叠世晚期到晚二叠世早期的上、下石盒子组也含可采煤层则与华南情况相当,成煤植物亦属潮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的华夏植物群。因此豫西——皖北一带的晚古生代含煤沉积素有“北型南相”煤系之称,早在1964年北京地质学院煤田地质专业师生在煤炭部125、126队的支持下,实测过大风口剖面并进行生物地层划分  相似文献   

11.
多源遥感技术在汝箕沟煤田火区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空间分辨率的Quickbird卫星图像和高光谱分辨率的OMIS Ⅰ航空高光谱图像数据为信息源,结合细分光谱仪、红外测温计等地面遥感技术,对宁夏汝箕沟煤田的煤火现状进行了定量调查分析及动态监测,查明了煤田煤火的范围、强度,分析了不同时期煤田火区的变化规律,评价了火区治理效果并对后续灭火工作提出建议,为火区治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仲学 《甘肃地质》2007,16(4):59-67
位于祁连山中段的肃南县法拉沟井田,含煤岩系为晚石炭世浅海型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通过对法拉沟井田煤炭勘探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后,论述了法拉沟井田含煤岩系的岩性、厚度、物性、含煤性及可采煤层的结构、厚度及变化规律、物性等特征,结合区域沉积特征,提出了对该区域含煤建造的几点认识,为今后找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萌城矿区位于宁东煤田的最南端,区内由一系列走向NNW或近SN向的褶皱群及与之相伴的断层组成。通过分析各个勘查区的地质特征,总结了矿区构造特征和含煤地层赋存规律:成煤后期的构造控制了本区含煤地层的赋存;延安组呈南北狭长带状分布存向斜及背斜与断层之间相对凹陷的区域内;含煤地层自北而南不仅赋存面积变小,而且含煤性变筹。位于矿区中部的叶庄子小-沙湾子向斜是萌城矿区含煤面积最大的赋煤构造,含煤面积约56km^2。  相似文献   

14.
含煤建造分析是煤田地质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通过含煤建造分析,可以阐明含煤地层、煤层的沉积环境及空间展布特征,并进一步为煤层对比和研究构造发育历史,以及探讨煤质特征及成因等提供依据。含煤建造的分析方法除一般为大家熟知的岩相-旋回分析方法、岩相-大地构造分析方法和岩比法以外,这里介绍几种其他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宁夏碱沟山矿区无烟煤煤质特征,并与太西煤(汝箕沟煤)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碱沟山煤为年老的优质无烟煤,最大的特点是灰分低、碳含量高、氢含量低,是优质化工原料.由于所处大地构造位置特殊,所经受的煤变质作用比较复杂.研究认为,促使煤变质的主导因素是中深成岩浆热变质.  相似文献   

16.
工作区为一华北型、全隐蔽式石炭二迭系煤田。第四系厚约150~260米,其下依次为侏罗系、二迭系、石炭系和奥陶系。二迭系山西组和石炭系太原群,是该区主要含煤地层,其中第三层煤位于山西组下部,厚约5米,是本区主要可采煤层。含煤地层在水平方向相当稳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部分暴露式煤田已勘探和开发,这就必然要加强寻找隐蔽式煤田,作为煤炭工业发展的后备基地。我们曾预测出一个隐蔽式煤田,后经勘探证实。兹将本煤田地质概况,预测找煤的步骤及体会介绍如下: 一、地质概况本煤田分布于本省一个地堑内,呈北东—南西向延伸,全长30公里,宽3公里,面积约90平方公里。属老第三系褐煤煤田(图1)。 1.地层本区地层由前震旦系变质岩、混合岩、白垩系赤色地层、第三系含煤地层等组成(图2)除前震旦系在煤田两侧有出露外,其它地层全被第四系覆盖。依据钻探的揭露,按顺序从老至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新疆富蕴县喀木斯特煤田喀拉萨依勘查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缘,整体构造为一向西北倾斜的单斜构造,主要含煤地层为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其中西山窑组B1煤为全区可采煤层。通过分析喀木斯特煤田喀拉萨依勘查区施工的地质钻孔资料,采用标志层、层间距、煤岩性组合特征及物性特征等方法对勘查区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进行了系统划分和对比。对含煤地层及煤层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其结论对以后设计施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青海茫崖地区侏罗系是柴达木盆地北缘含煤岩系的西北延伸部分,地处阿尔金山南麓山前坳陷.青海省煤田地质区划将其称为格斯煤田,中一下侏罗统是本区唯一的含煤地层.对植物化石组合1及植物化石组合2进行了种属和组合特征分析研究,通过与邻区生物地层的对比分析,植物化石组合1与枝脉蕨顶峰带(Cladophlebis Acme Zone)植物组合类似,时代大体相当于普林斯巴赫期.植物化石组合2与锥叶蕨顶峰带(Coniopteris Acme Zone)可进行对比,地质时代为巴柔—巴通期.通过对茫崖地区基本地层层序与植物化石组合的分析研究,进一步对该区成煤地质时代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北缘从西至东分布有格斯煤田、塞什腾煤田、鱼卡煤田、全吉煤田、德令哈煤田以及乌兰煤田,延展长度约800km。各含煤盆地的分布、地层、岩性、含煤性、岩相古地理特征均存在较大的差异,综合分析后可将柴北缘侏罗系含煤地层划分为西、中、东三段,中、东段进一步划分为北、中、南三个条带。区内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下统小煤沟组、中统大煤沟组、石门沟组,东段和西段下侏罗统发育,在中段则局部发育,中、东段的北、南两个条带下侏罗统发育不全,中条带下侏罗统发育较全;中侏罗统全区普遍发育;含煤性总体表现为西段较差,中段较好,南、北条带较差,中条带较好。探讨煤系赋存规律,为寻找隐覆的含煤区提供理论依据,对于指导柴北缘地区的预测找煤和资源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