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302例颅脑外伤进行了分析,其小脑挫裂伤61例(20.2%),硬膜下血肿49例(16.2%)硬膜外血肿43例(14.2%),复合血肿41例(13.6%)。作者认为颅脑外伤是一种常见且危害性极大的疾患,无创伤性的CT扫描诊断则有定位,定性、定量准确之优点,可给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依据,从而减少了手术或其它不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为了及早诊治外伤性颅内迟发性颅内血肿,研究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CT表现、CT随访价值。方法:在120例颅脑外伤患者中行CT随访检查。结果:通过CT复查,32例发现有迟发性颅内血肿。其中硬膜外血肿16例,硬膜下血肿12例,颅内血肿4例。大约80%的血肿在外伤后3天内出现。结论:外伤后3天内积极CT复查能及早发现迟发颅内血肿。即使开初CT扫描正常者,如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有改变,应立即行CT复查。  相似文献   

3.
颅脑外伤分类的CT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对多种颅脑损伤的认识水平。所用材料和方法为本组135例,男98例,女37例,年龄4_77岁,平均年龄24.83岁。车祸伤93例,跌伤28例,击伤14伤,101例有昏迷史,全部病例均作头颅CT轴位平扫。从相互伴发的多种颅脑损伤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它们的CT表现。结果得到了135例中,有多种类型颅脑损伤133例,单纯脑挫裂伤2例;硬膜外血肿104例,合并同一部位骨折75例,占72.15%,合并脑挫裂伤占70.37%;硬膜下血肿20例,位于外力对冲部位15例.占75%,合并脑挫伤裂伤12例,其中11例邻近硬膜下血肿;外伤后2小时内CT检查,并于外伤后4小时至5天内CT复查47例,发现病变进展38例,占80.95%。结论为硬膜外血肿多伴同部位骨折;在硬膜外血肿中,伴发的脑挫裂伤多位于对冲部位;硬膜下血肿多发生于对冲部位;颅脑损伤后,短期内病变可能会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肾外伤的CT诊断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是探讨CT检查对肾外伤的诊断与分型及其对临床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6例肾外伤的临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依据CT表现将肾夕伤分为4型:(1)肾挫伤(肾内血肿)26例;(2)肾包膜下出血19例:(3)严重肾损伤(肾横断或肾碎裂)13例;(4)单纯肾周血肿2例。结论:CT能明确出肾外伤的诊断与分型,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胸部创伤X线-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临床资料完整的50例胸部创伤进行了X线与CT检查的对比分析,着重讨论了闭合性及开放性胸部创伤的CT征象。作者观察到X线检查在反映胸部全貌,肋骨骨折时优于CT扫描,而对X线未能发现的肺轻度挫伤、出血、少量气胸、心包积液、膈疝等,CT能做出明确诊断;还发现X线片所见到的脊柱旁长条状“纵膈气肿”实为脊柱旁的气胸影象。对X线检出的胸部阴影不能定性的,CT能区别为肺挫伤、肺血肿、肺囊肿、胸壁血肿等病变,为临床提供了较平片更加准确的放射诊断。对合并肝、脾、肾、肠等腹部脏器破裂的复合伤及骨盆、脊椎骨折等也可快速完成  相似文献   

6.
4例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在CT扫描下未发现病灶影,仅显示出中到右侧脑室因受压移位,核磁共振提供了诊断所需的参考证据。建议对硬膜下血肿应采用核磁共振为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急性颈椎损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目的是分析急性颈椎损伤(ACT)的CT征象,评价CT在ACT诊断中的价值及限度。方法:78例颈椎外伤患者行平片、薄层CT检查及三维重建,并做对照分析。结果经影像学诊断60例ACT,CT诊断59例,1例CT阴性而由平片确诊 1例。平片与CT的骨折检出率分别为 53. 3%和 98.3%。结论:CT比X线平片可发现更多的骨折,并能明确骨折块与椎管的关系。这对临床处理严重颈椎损伤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到目前为止,国内对RB主要采取眼球摘除。 但为避免误诊,所以术前必须要正确诊断,应用各种影像手段来检查。据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统计的RB 81例应用CT检查均发现眼内高密度影、不均质,有钙斑者29例,占CT检查者的75.0%。视神经增粗6例,眼球增大5例眼内肿物向眶内蔓延3例,眶腔扩大1例。 由此看来,CT检查不但能够发现眼内的病变,还可观察眼外蔓延及眼球周围结构的改变,在发现眼外蔓延的肿瘤方面,CT检查优于B…  相似文献   

9.
对比颅脑外本文收集颅脑外患者患者100例,大部分在伤后1小时九小时内作CT扫描目的是提高地颅 外伤手术前后CT表现变化的认识,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材料和方法:收集颅脑外伤手术患者106例,伤后1小时至13天作CT检查,大部分在外伤后娄一部例在手术后10天内CTT昨查1次以上。均采用颅骨钻引流或去骨瓣减压术。将手术前后CT表现进行对比影像分析。结果:单纯硬膜外血肿,术后出现脑挫裂伤较少,且程度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我院采用Air-CT扫描诊断35例CPA蛛网膜粘连并由此探索出一种较好治疗方法的经验。认为:Air-CT扫描是诊断CPA区蛛网膜粘连最简便、可靠的方法。该检查不仅可明确有无粘连、粘连的程度、范围,还可了解该区神经血管的关系,同时对粘连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据Air-CT检查结果采用CPA充气法辅以药物治疗对粘连能起到长期稳定的治疗效果,该治疗法还可重复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加深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临床及CT表现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搜集32例DAI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DAI的CT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32例,脑实质内出血灶23例,呈单发或多发,直径小于2cm,主要分布于皮髓质交界,胼胝低,基底节区和脑干,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脑室内出血7例,合并硬膜下/外血肿8例,颅骨骨折7例,结论:DAI的临床与CT表现特点,对早期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腹部实质性器官损伤的CT表现的认识水平,方法:56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腹部外伤患者,男43例,女13例,年龄7-58岁,平均年龄23.2岁,全部行中上腹部CT平扫。结果:56例中,脾挫裂伤23例,脾包膜下血肿5例,脾内血肿4例;肝挫裂伤并包膜下血肿4例,肝内血肿3例:肝脾破裂并包膜下血肿5例,肾挫裂伤2例,肾包膜下血肿3例,肾内血肿3例,胰腺挫伤1例,肾上腺挫伤2例。结论:CT平均对腹部实质性器官的损伤有重要作用,肝实质局限性受压是包膜下血肿与腹腔积血的较为特征性征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CT表现,探讨MSCT对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6例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病例,总结CT对血肿的检出率、血肿的分布、随时间推移血肿的变化特点及其并发其他脏器损伤情况。结果:26例均为单侧肾上腺血肿,其中右侧25例,左侧1例,25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结论:MSCT能准确显示肾上腺血肿大小、形态及密度,CT随诊对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CT血管造影41例,原始横断面图像结合MPR、MIP、VR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原始横断面图像能明确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能清晰显示真假腔41例(100%),分离移位的内膜片41例(100%)、内膜破口37例(90.2%)、...  相似文献   

15.
亚急性脑内血肿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收集了15例亚急性脑内血肿病例,就其病理演变,CT表现作了具体分析,指出亚急性脑内血肿CT诊断应密切结合临床,特殊病例需做MR确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腰大肌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110例腰大肌病变的螺旋CT资料。结果:腰大肌血肿37例(其中急性期血肿30例,慢性期血肿7例),急性期血肿表现为腰大肌筋膜增厚、体积增大、伴有不均匀高密度和横突等骨折,随访中体积逐渐变小、密度渐减低,慢性期血肿液化呈水样密度;累及腰大肌的感染28例(其中结核21例,其他感染7例),CT表现为腰大肌膨隆、轮廓模糊,周围脂肪间隙可见索条、积液,CT随访可因病变的转归而发生相应变化,结核可伴相应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腰大肌肿瘤45例,其中腹腔恶性肿瘤直接侵犯15例,肿瘤转移30例(单纯性腰大肌转移3例,同时伴脊椎转移27例),CT表现为腰大肌肿大,明显强化的肿物。结论:认识腰大肌病变的CT特征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