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邢台矿区山字型构造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台山字型构造位于河北省邯邢煤田内,其前弧向ES突出,脊柱呈ES-WN走向。分别分析了山字型构造脊柱及其东、西翼反射弧构造形迹特征,对研究区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构造体系与煤的变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造挤压作用下,当煤系及其下伏地层受到压缩时,岩石内部的颗粒之间发生内摩擦而伴随析出的热量,是引起煤变质的一个普遍因素。后成煤期继续活动着的一些山字型构造,其前弧或反射弧的展布方位往往与高变质煤带相一致。如沿长江中、下游展布的晚二迭世高变质煤带与淮阳山字型的前弧挤压带相吻合;川南~黔西北的弧形高变质煤带与黔西山字型前弧挤压带相一致,黔西南的弧形高变质煤带与云南广西两个山字型构造反射弧的重迭部位相一致,等等。某些挽近时期有强烈活动的经向构造带内,也常出现高变质煤  相似文献   

3.
沙溪帚状构造型式的厘定及其控岩控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一、区域构造分析沙溪班岩铜矿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中段北西侧,处于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前弧东翼和新华夏构造体系以及东西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三大体系构成矿田乃至长江中下游矿带的基本构造格架。淮阳山字型前弧东翼主体重接于华夏系古褶皱带之上。据构造格局、地貌景观和岩浆岩带、火山岩带及成矿特征,东翼沿长江可分为数个紧密的隆起褶皱带。由弧顶向东边反射弧,可分为五个隆褶体:蓿松-庐枞、庐江-天长、苏家湾-滁县、九江-繁昌及铜陵-宁芜等隆褶体。呈右行左刊多字型展布,组成山字型东翼主体构造带(图1)。西翼亦有瑞昌-灵  相似文献   

4.
地化省的地质特征地化省位于北北东向太行山-武陵山重力梯变带与近东西向阴山重力梯变带交汇处,是华北地块成矿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北带采凉山区处于阴山纬向构造带南缘的次级东西向构造——阳高破碎带;中部的恒山和南部的五台山则处于祁吕-贺兰山字型前弧东翼临近反射弧部位及其与古北东向构  相似文献   

5.
祁阳山字型构造质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及构造变形特征,对祁阳弧形构造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分析表明,传统山字型构造机制难以解释祁阳弧形构造的诸多特征,且前人认为变形动力来源于东西向挤压应力场,也与印支期区域构造应力场实为NWW向的构造背景不符,因此祁阳弧形构造并不属典型山字型构造。基于研究区构造活动的客观实际,提出祁阳弧形构造的可能形成机制:NW向基底隐伏断裂和NNE-NE向主干断裂分别于印支期和燕山期产生强烈左旋走滑活动,从而使区域NNE向构造线在中段产生左旋偏转成为NNW向,从而形成S形的祁阳弧形构造。这一机制可较好解释祁阳弧形构造的若干特征,如关帝庙穹窿呈NWW走向、北反射弧构造形迹不显著、北弧弧顶脱位及内弧曲率大于外弧、南弧弧顶脱位、紫云-中田-高峰串珠状穹窿的形成等。上述认识对华南地区弧形构造研究具有一定启示意义:除山字型构造作用和砥柱作用外,还应注意断裂走滑等其他构造活动对弧形构造的制约,以及多次构造活动叠加对构造形迹可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区域构造形迹 乌鲁木齐位于奇台山字型前弧西翼反射弧外侧末端与天山北西西向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两者反接复合大致在乌鲁木齐市的西山和喀拉扎山一带。其主要构造形迹: 属于反射弧范围的有:轴向北东东的七道湾背斜Ⅰ,七道湾向斜Ⅱ,妖魔山倒转倾伏背斜Ⅲ,乌鲁木齐箱状倾伏向斜Ⅳ。前两个背向斜出露地层为侏罗系招泽一湖泊相含煤建造。后两个背向斜出露地层由上石炭统滨海相碎屑岩,二叠系泻湖相砂页岩夹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三叠系内陆湖盆相砾岩,砂岩,泥  相似文献   

7.
山字型构造体系的粘弹性应力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武红岭  王连捷 《地质论评》1990,36(3):193-199
本文使用马克斯韦尔粘弹性体的有限元法分析了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应力场、应变场和位移场以及他们随时间的变化。在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形成过程中,首先出现两翼、前弧及反射弧。然后,随着应力场和应变场的发展变化形成脊柱。而地盾区则始终是处于稳定的低应力区。这个结果与实验室的模型实验结果很一致,反映了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实际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李世林 《云南地质》1993,12(2):183-186,182
矿区在地质构造上位于云南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与反射弧交汇处,海拔1285---2410m,产煤、萤石、黄铁矿等矿产。区内年均降水量达1889mm,是滇东地区降水量最大的区域之一.地下水可获得充沛的供给。主体构造是一平缓的背向斜褶皱,老广背斜(B1)走向N50°E,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冰缘地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长白山,巍峨地矗立在中朝边界,位于北纬41°55′—42°10′,东经127°50′—128°15′,是我国东北两个现代冰缘区之一。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现将本区的冰缘现象(图1)及其特征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华南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厘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南山字型的前弧展布于中国大陆南缘和越南北部,南抵西沙纬向带北侧。西翼反射弧出现于念青唐古拉-伯舒拉岭及其南侧,东翼反射弧位于南黄海地区,沿弧形带以中、新生代岩浆岩和构造动力变质带的弧形展布为显著特色。它的脊柱在川、黔、滇、桂毗邻地区,以近SN向褶皱带为主体。华南山字型是印支期发生发展,燕山期成型和定型,喜马拉雅期仍有较强活动的构造体系。该体系的确定,对研究华南地质构造格架与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它是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间的纽带.   相似文献   

11.
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M_4磁异常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南郊3公里处,构造位置处于淮阳山字型构造东翼,反射弧弧顶的内侧.出露地层主要为三迭系一志留系.根据现存构造形迹分析,本区以山字型构造为主,部分地段有新华夏系构造复合加强.主要控矿构造的走向为北东东,地层走向与构造线一致. 褶皱构造属于宝巢石复背斜东延部分,背斜轴部为志留系地层,其两翼由中生界-古生界地层组成.M_4异常位于宝巢石背斜  相似文献   

12.
苏季生 《物探与化探》1983,7(4):227-232
大厂矿田位于广西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接反射弧部位。主要分布有泥盆系—三叠系地层,形成一系列北西走向的褶皱断裂带,次有北东向构造分布,构造较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有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长英岩、白岗岩、闪长玢岩侵入。黑云母花岗岩呈岩株产出,后四种都呈岩脉、岩枝或岩床产出。  相似文献   

13.
渭北地处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秦岭纬向构造、新华夏系构造和陇西帚状构造的复合部位。区内各种构造形迹的展布均不同程度受到这些构造体系的控制和干扰,但自中、新生代以来,本区主要构造形迹的展布是受祁吕弧型构造控制的,特别是它的较低级构造成分,在区内构成明显的多字型构造型式,控制了本区地下水的埋藏,分布和赋存规律。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利用ERST—1.2,百万分之一的卫星象片资料对松辽平原区域构造进行解释时,发现在北纬43°—47°间,东经118°—127°范围内,有一弧型构造和南北向构造影象。这种构造影象特征与已知地面地质构造特征相吻合。初步认为它是中生代以来的山字型构造型式,并暂定命为长岭山字型。为了使有关方面人员共同研究,现将初步认识扼要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控金研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彭大明 《黄金地质》2001,7(1):68-72
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在古生代末期开始活动,中生代成形,新生代定形。与金成矿关系极为密切,金矿分为岩金和砂金矿。岩金包括含金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岩浆岩型、浸染型、硅铁型及氧化铁帽型。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的各组成部分均发现有金矿床,以弧顶遥居首位,依次为前弧、砥柱、反射弧、反射弧脊柱,马蹄形盾地及脊柱。该构造区内分布着小秦岭、陕甘川金三角,还有燕山和晋东北金矿区,熊耳山金矿密集区等。大多数岩金矿形成于燕山期,砂金形成于第四纪。  相似文献   

16.
个旧西区构造形迹可划分为四个构造带,分属五种构造体系。即东西向构造带属纬向构造体系,北东带分属新华夏系和“山”字型构造体系,北西带属“歹”字型构造体系,南北带属经向构造体系。 “歹”字型构造体系的红深断裂及发育其两侧的剪切断裂,是控制铅锌及伴生金银矿的区域性断裂;新华夏系及其与云南“山”字型体系的复合是含银铅锌矿的富集部位经向系及其与“歹”字型复合部位富集金(砷、汞)矿。  相似文献   

17.
卤泊滩地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9°18′~109°42′,北纬34°43′~34°50′,地处蒲城和富平县的南部边缘,呈北东东—南西西向延伸。其长轴约30公里,短轴1—7公里,面积110余平方公里(图1)。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指地区位于北纬31°20′—32°10′,东经90°30′~91°00′范围内,总面积约有3500平方公里,所在地层区可归于冈念区那洛分区。在构造分区上处于昂拉仁错——念青唐古拉断块的北缘,即日土—改则—东巧—丁青深断裂带南侧。 经查明,该区地层不仅发育有下古生界志留系下统东卡组,而且发育有上古生界的二迭系;  相似文献   

19.
山字型构造为一种复杂的扭动构造体系,自从李四光教授提出以来,已有许多弹性解及数值解。本文以流变学理论研究了山字型构造的非稳定构造应力场,比较实际地反映出山字型构造体系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发生、发展及形成规律。 本文在解决混合边界条件的弹性解答前提下,采用对应原理,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得出山字型构造的粘弹性解答。最后给出了山字型构造初期、中期、晚期的构造主应力迹线及等值线图(12幅),据此对三个时期的山字型构造各部位的构造形迹进行分析,并得出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20.
依据地质力学理论,对张家口地区的构造体系进行了划分,并探讨其对地下热水的控制作用。张家口地区存在三个活动的构造体系,即阴山纬向构造带、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东翼反射弧北东东构造带、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北北东向的岩浆岩侵入构造带,且在晚近期仍有不同程度的活动。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东翼反射弧北东东构造带的一级构造控制了地下热水带的分布,其次级构造与新华夏系构造、东西向构造的复合交汇部位控制了地下热水点的出露位置。以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东翼反射弧北东东向构造带为主的多构造体系复合部位,并有近期的岩浆岩分布,水质类型为SO_4-Na型、富含有特殊离子氟和可溶性偏硅酸的区域性低电阻区域是寻找地下热水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