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1971—2010年大埔县地面观测站的资料,结果得出:大埔县极端最高气温及高温日数存在明显的22年左右周期,近年高温日数维持在35~55 d左右。高温最早出现在4月中旬,最迟出现在10月中旬。2007—2008年,极端最高气温和高温日数都存在突变。2—9月份是大埔县主要降水时间段,每个月都可能出现暴雨,而3—9月为大暴雨可能出现时段。但10月到翌年的1月也可能无降水出现。  相似文献   

2.
济源市夏季高温日数的气候特征及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分析了济源1971-2007年夏季的年、月、旬气温资料,发现高温日数多发生在6-7月份,年高温日数多为14-20天,且具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利用小波方法分析济源高温日数发现,1971-1990年高温日数存在8 a左右的周期震荡,1990-2007年震荡周期有减小趋势,约为6 a左右.应用模糊马尔科夫模型对济源市高温日数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况吻合.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年以来宁夏冬季逐日气温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和环流特征量资料,重点分析了21世纪以来宁夏冬季气温异常特征及同期500 hPa环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冬季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极小值明显上升,夜间气温异常偏低日数显著减少,白天气温异常偏高日数显著增加,大部分地区夜间气温异常偏低日数减少趋势大于白天气温异常偏高日数的增加趋势。21世纪以来,易发生极端冷暖事件,异常偏高年份多于异常偏低年份。2007/2008冬季以后为1997年以来冬季平均气温偏低频率最高时段;冬季阶段性平均气温异常有4个特征:(1)气温异常主要出现在1月和2月;(2)异常偏低的幅度明显大于异常偏高的幅度;(3)相邻2旬间气温变化幅度增大;(4)最冷时段发生变化。从年代际变化看,冬季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极小值、白天气温异常偏高日数为最高或次高值,夜间异常偏低日数多为最低或次低值。500 hPa高度上宁夏上空是影响冬季气温异常的关键区,其年代际及冷暖年强度变化是造成气温异常的最直接原因。宁夏冬季气温对亚洲西风环流指数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指数的响应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4.
对广西 195 9- 2 0 0 0年盛夏极端最高气温≥ 35℃及≥ 37℃总日数与平均气温≥ 30℃总日数进行气候分析 ,发现 :各级别最高气温总日数 7月份 90年代比 6 0~ 80各年代均明显偏少 ,而 8月份 90年代比 6 0~ 80各年均明显偏多 ;7月份极端最高气温总日数具有减少趋势 ,而 8月份各级别最高气温总日数具有增多趋势。 7月与 8月极端最高气温≥ 35℃与日平均气温≥ 30℃总日数 ,分别由 1990年以前的多日数期向少日数期转变和由 1989年以前的少日数期转多日数期。广西盛夏高温总日数偏多年份与偏少年份 5 0 0 h Pa环流场存在明显的差异 ,5 0 0 h Pa高度场有较明显的 10 a尺度变化 ,而这种 10 a尺度的环流异常变化是造成 90年代广西盛夏 8月份高温总日数偏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采用武汉、重庆、福州、杭州、南昌、长沙、南京和合肥8个城市1951-2016年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运用多项式拟合、线性拟合、Morlet小波变换、Mann-Kendall检验和R/S分析方法,讨论了武汉市极端气温指数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武汉市年极端最高气温、高温日数、热夜日数表现出阶段性上升和下降趋势,整体呈上升趋势,增率分别为0.1℃/10a、0.53天/10a、2.1天/10a。近11年在全球变暖大环境下,反呈下降或减少趋势。(2)极端最高气温在1986年、高温日数在1957年和1997年、热夜日数在1990年出现了突变,由前期下降趋势突变为整体上升趋势。极端最高气温均值突变后上升了0.4℃,而高温日数两次突变后均值分别增多61%和54%,热夜日数突变后均值增多78%。(3)极端高温存在5a-6a、8a-9a和10a-11a周期变化。高温日数存在6a、8a-9a和15a-16a的周期变化。热夜日数存在11a、14a和23a-24a的周期变化。(4)武汉市年极端最高气温、高温日数、热夜日数虽然近11年为下降或递减趋势,R/S分析显示未来仍很可能出现上升或递增的趋势。(5) 武汉与重庆、福州、杭州、南昌、长沙、南京、合肥比较分析显示,极端最高气温、年高温日数、年热夜日数三类指数整体综合排名武汉为第7位,其炎热程度在8城市中居后,武汉退出了“四大火炉”城市。  相似文献   

6.
根据1961—2018年四会国家气象站逐年平均气温和逐年高温日(日最高气温≥35℃)数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变换,对四会市近60年的平均气温和高温日数时间序列变化特征进行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年平均气温存在明显的8、13、21和46年左右的周期振荡;年高温日数存在9、12和47年左右的周期振荡,并且两者的周期振荡存在较好的同步性。(2)从对气温的小波变换判断,由于8、13、21和46年左右特征时间尺度的周期皆未闭合,所以未来几年四会市仍将处于增暖期,但从长期时间变化尺度上则是开始进入变冷期。(3)从Morlet小波变换方差可知,在50年时间里,年平均气温13年左右为第1主周期,9和20年左右为第2主周期;年高温日数则是9年左右为第1主周期,12年左右为第2主周期。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通辽国家基本气象站1951—2015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温度和日平均气温,计算了3个要素序列的算数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样本标准差等基本统计量,分析了每个气温等级出现的频次和不同气温段的气温日较差出现日数、日最高气温〉30℃日数和日最低气温≤-20℃日数等。结果表明:(1)该地极端最高气温达39.4℃,极端最低气温为-33.9℃,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12日,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17日。(2)全年26.1~28.0℃的最高气温出现频次和16.1~18.0℃的日最低气温出现频次最高。(3)一年中,日最高气温在0℃以上的天数占全年总日数的75%;日最低气温在0℃以下的日数占全年总日数的46%;日较差〉10℃的日数占全年总日数的69%。(4)1981—2015年平均气温比1951—1981年明显升高,表现为低温日数明显减少,而近10a不仅冬季低温日数减少而且夏季高温日数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8.
广西盛夏高温天气特点与环流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广西1959-2000年盛夏极端最高气温≥35℃及≥37℃总日数与平均气温≥30℃总日数进行气候分析,发现:各级别最高气温总日数7月份90年代比60-80各年代均明显偏少,而8月份90年代比60-80各年均明显偏多;7月份极端最高气温总日数具有减少趋势,而8月份各级别最高气温总日数具有增多趋势。7月与8月极端最高气温≥35℃与日平均气温≥30℃总日数,分别由1990年以前的多日数期向少日数期转变和由1989年以前的少日数期转多日数期。广西盛夏高温总日数偏多年龄与偏少年份500hPa环流场存在明显的差异,500hPa高度场有较明显的10a尺度变化,而这种10a尺度的环流异常变化是造成90年代广西盛夏8月份高温总日数偏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基于1966—2015年鲁中地区8个气象站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相对湿度气象观测资料,利用年最高气温、高温日数、极端高温日数、暖夜日数、炎热日数和高温热浪日数等指数,研究其极端高温天气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鲁中地区近50 a年最高气温随时间变化呈增加趋势,1990年后增加趋势明显,有6 a左右的主要变化周期,主要空间变化规律一致;极端高温天气呈增强趋势,尤其在1990年以后,年炎热日数和轻度高温热浪日数最多出现在1994年,年高温日数最多出现在1997年,年极端高温、暖夜日数和重度高温热浪日数均出现在2005年;中部地区发生极端高温天气频率高,南部山区发生频率低。  相似文献   

10.
1959—2011年澄海气温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妙娟 《广东气象》2013,35(3):35-39
根据澄海观测站1959—2011年气温逐日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澄海近53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澄海年平均气温波动上升,气候倾向率为0.03℃/年,年平均气温变化呈4个阶段,分别是气温偏低阶段、振荡上升阶段、显著上升阶段、气温调整阶段;四季气温呈上升趋势,秋冬季贡献最大;高温天气骤增,有早开始晚结束的特点;低温日数锐减,这与今年全球变化结论一致;1993—2004年热岛强度为0.5~0.6℃,1979—2008年的城市增温贡献率为22.5%。  相似文献   

11.
根据龙川县气象站1961—2010年气温资料,利用线性回归方程、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龙川县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龙川县气温变化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20 6℃/年;四季度气温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下半年气温上升趋势大于上半年;极端高温天气日数呈现上升趋势,极端低温天气日数呈现下降趋势,极端低温日数下降趋势明显大于极端高温日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自1993年11月上旬开始,全疆大部地区先后。冬,11、12月北疆大部气温普遍偏低,这样长达8年的特续暖冬,至1993年冬季开始出现了转折。前冬气温偏低趋势明显。1-2月气温北疆大部接近常年,南疆偏高。1-2月降水北疆大部地区偏多,南疆除个别站偏多外,其他地区基本无降水。至2月下旬,北疆大部地区积雪偏厚。这次后尽的特.或是北疆常温与多雪相配套,南疆高温少雪相对应,1月平均气温和月总降水量1月份,月平均气温,北疆精河、阿拉山。偏低0.8℃-1.1℃,塔城、乌鲁木齐、富蕴和东疆北部偏高1.3℃-2.7℃其余大部地区接近常年。南疆…  相似文献   

13.
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降水事件日数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都有较强响应。本文利用全国1960-2005年549个站点逐日均一化温度资料以及559个站点逐日降水数据,定量分析了中国夏季极端气温与降水事件日数随气温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全国平均的极端高温、低温和降水日数的变化量分别为5.69,-5.3和0.69天;区域尺度上,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东南沿岸和四川地区极端高温日数可增加8~10天,东北地区极端低温日数减少10天左右,西北地区极端降水日数可增加4~6天。基于以上结果,利用模式对未来全球平均气温的预估表明:2006-2099年我国平均的极端高温、低温、降水日数变化量在RCP8.5情景下最大,分别增加23天、减少22天和增加3天;区域尺度上,RCP8.5情景下2006-2099年我国东南以及西南地区极端高温日数可增加42天左右,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极端低温日数减少33天左右,而西北地区极端降水日数可增加16天左右。该研究结果表明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韩建钢 《气象》1986,12(6):43-46
本月,我国东部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南、北多,中部正常偏少;尤其东北、华北地区雨雪多,气温高、大风少。我国西部地区气温偏低,雨雪较少。 概况 由月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图1)可见,本月我国110°E以西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新疆南部最明显,偏低2℃以上;云南大部上旬旬平均气温偏低4—7℃,为建国以来同期最低值,昆明2日和4日最低气  相似文献   

15.
武汉盛夏高温与供电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是我国著名的“火炉”城,盛夏特别炎热,居民用电量猛增.分析盛夏高温与供电的统计关系,为供电部门合理利用天气预报安排供电计划,提供气候依据.l 异常高温对供电的影响1988年和1994年是80年代以来的两个异常高温年.1988年7月4日至8月15日是高温炎热期,炎热日数(最高气温≥35℃)为26天.1994年6月29日至8月13日为高温炎热期,炎热日数为29天.分别比多年平均炎热日数多9.2天和12.2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武汉67年的气温资料气候分析的基础上,用灰色拓扑法对武汉地区盛夏高温日作了初步预测,为工农业生产和国防施工、飞行训练的统筹安排作参考。 1 高温日的气候分析 1.1 资料情况说明 1.1.1 按惯制定义凡0—24时最高气温≥35℃为一个高温日。 1.1.2 资料年限长度:67年 1.1.3 资料来源 1907年—1928年(缺1921年),日本中央气象台编印的气象月报表;  相似文献   

17.
利用饶平1961—2010年气温资料,通过线性拟合、M-K突变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饶平近50年气温变化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饶平气温显著上升,增温速率为0.017 6℃/年,在1995年发生增温性突变,突变前后平均上升0.7℃。近50年秋冬季增温速率明显大于春夏季;冬季在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突变,其他季节都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突变;秋冬季突变前后增温大于春夏季。气候变暖对饶平极端气温及高温(低温)日数的影响:高温日数在1994年发生增加性突变,近50年来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进入21世纪以来高温日数明显增多;低温日数在1983年发生减少性突变,极端最低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小波分析得出饶平年平均气温在不同时段存在准6、13、20、28年年际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8.
毛留喜 《气象》2020,(2):288-288
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全国不同农作物主要种植区分布图及其评述。第二部分为旬、月、季、年(1981—2010年)平均气温, 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35℃的最多日数。第三部分为旬、月、季、年(1981—2010年)降水量,降水日数分布图及其评述。第四部分为旬、月、季、年(1981—2010年)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分布图及其评述。第五部分为(1981—2010年)稳定通过0℃、5℃、10℃、12℃、15℃等界限温度的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分布图及其评述。该书可供从事农业、气象以及气候资源等领域的科研、生产、经营、管理、教育工作者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9.
五华县近52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五华县1957~2008年气温资料,分析了五华县近52年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五华县气温变化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094℃/年,低于全国和广东的增温速率;春季增温趋势最不明显,冬季增温最明显;M—K突变检验显示除夏季外年和各季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生了增温性突变。气候变暖对五华县年高温日和年低温日等极端气温事件的影响,低温日数呈显著线性下降趋势,高温日数呈缓慢上升趋势,极端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一、气候概况 1989年秋季我区的气候特点是:气温正常略偏高;降水偏多,但分配不均匀;初霜晚;入冬期北疆偏早,南疆偏晚. 季平均气温全疆大部地区偏高,其中北疆各地为5-10℃,比常年同期偏高0.5-1.3℃,南疆大部地区(喀什、和田除外)为9-14℃,比常年同期偏高0.5-2℃.从月平均气温来看,9月份北疆大部地区正常,10、11两个月南北疆气温均偏高,尤以10月最明显,全疆大部地区均偏高2℃左右,吐鲁番高达3℃以上,为全疆之冠. 就旬平均气温而言,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全疆大部地区变化较大,4个旬平均气温值偏低偏高交替出现.即9月上旬和下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