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在使用流速仪测流时,必須有一根懸索和二根电线,用來懸吊流速仪及鉛魚和接通全部电路。由于水流对懸索和电綫冲击的关系,使得懸索產生偏角,并且会使电綫承受很大的張力,很容易產生电綫脫头或內部断綫等毛病。尤其在洪峰测量时,由于电线脫头斷綫,往往影响到測流  相似文献   

2.
流速仪测流时发生的故障,往往可以借助信号发出的情况即时发現,并判断出是什么毛病,以便及时排除,現分別敘述如下: (一) 流速仪軸纏草有两种情况:一是流速仪軸被較大的水草缠住,这时旋杯馬上不轉,故障可以即时发現;另一是仪器被细线般的水草根須缠入軸中,这时,仪器的信号由未被缠住前的較快而均匀的情况,突然变慢,有时是信号漸漸地慢下去,这表明水草仍在继續卷入,有时是信号慢而均匀,这表明水草已不再缠入。但是无論怎样,只要发現了这些故障,均应立卽将仪器提出水面,檢查仪器軸有无缠草或杂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许多水文测站,测流时采用起重索、河水、大地、铅鱼水下极板、水面极板等构成通路的测深、测速信号回路。这样的信号通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悬索的偏角、提高测量精度。而搞清信号的传输效率问题,对于水文测验精度的提高、水文电测仪器的设计、水文缆道的综合利用等,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为此,我们曾对长江主要测站测船、缆道测流时的信号传输效率做过一次调查研究和分析,对信号传输回路的各个参数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4.
SL-4型水面、河底讯号器是水文缆道测流用来施测水面与河底讯号的。它的主要特点是水下不需安装电池或其他电子发讯装置,只是利用缆道的主索和付索两根导线来传递讯号,因而水下线路简单,安装方便,容易检修,故障减少,该讯号的电路若和测流控制仪相配合,便能输出水面与河底讯号脉冲去完成自动或半自动化的测深目的。工作原理:电路见图1。该讯号器由四只三极管所组成。在未测水深前,BG_1饱和导通,BG_2也处于导通状态,BG_3、BG_4复合管处于截止状态。由于BG_2和BG_3、BG_4复合管串联连接,此时复合管截止,串联回路不通,则SZ指示灯泡不亮。当施测水深,主索和付索碰水面后,电路状况发生了变化。此时,BG_1仍处于饱和导通,而BG_3、BG_4复合管得  相似文献   

5.
水文缆道测流信号传输和接收是否稳定、可靠,直接影响到水文缆道测流资料的质量,不少水文测验工作者为此对信号传输及解决途径进行了探索研究。然而,由于江河水文情况极其复杂,测流信号稳定、可靠的接收技术,特别是不绝缘缆道、低输入阻抗条件下微弱信  相似文献   

6.
JLC-1型积时式缆道采样器,是一种适用于缆道测验的测流取沙仪器。该采样器有调压设备,可以比较容易做到使频率不小于75%的进口流速系数在0.9~1.1之间,其调压性能良好,采沙质量较高。测流时采用强弱声判别流  相似文献   

7.
LED电子钟不仅显示清晰、美观,而且价格低,功能多,安装方便。若将其组装在测流计数装置中,在测流时可作秒表,既能显示测速历时,又可作定时控制。这种电子钟主要由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IC_1)和一块数字显示屏组成。我们用的集成电路是LM8361,为PMOS电路,与CMOS电路共用一组电源,因而在仪器中采用电源负极接地。显示屏型号为FR1094-11T。IC_1的各引出脚功能见图1,显示屏外型及数字发光段排列见图2,其引线与数字发光段对照见附表。  相似文献   

8.
目前水文缆道普遍使用以缆索、水、大地形成信号传输回路,即所谓“无线测流”的方式。这种方式受到气候、水和地的化学电位、滑轮与副索接触电阻,缆索各部位绝缘处理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致使信号传输效率低而不稳定,且易遭雷击,不安全。为了消除上述弊端,我们研制的LGX-821型缆道测流信号器,是应用高频电磁辐射原理,将流量测验时的各种动作信号,通过以缆索作为天线,向空间  相似文献   

9.
北方河流一般采用开口游轮式拉偏缆道。主索负担循环索、起重索,铅鱼测深、测速。副索负担拉偏角,与副索平行架设钢绞线或钢芯铝线作为信号传递。用两支二极管隔开流速、河底信号。水面信号采用河底信号串水面极板,或用浮子干簧管作水面触发设备。但受水草、大沙的影响,信号常发生故障,而误动作。LJ—1型、2型流速计算器是重庆水文仪器厂70年代生产的一种晶体管放大器。该仪器设有有线、无线测流档,有延时档和信号灵敏度词节旋纽。经我们使用,该仪器不但用于流速仪信号的接收计数,而且  相似文献   

10.
《水文》1982,(3)
我省于1973年购进十二台本溪SCK-736型水文测流控制仪。当时曾在皖南山区的屯溪水文站安装使用,后因仪器出了故障,停止使用。其余十一台,因存在各种问题,一直未能投入使用。1978年,总站组织了一定的技术力量,因地制宜,对该仪器进行了局部的改动,使之投入使用。试验证明,性能有了改进,基本上达到了改装的预期目标。该仪器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控制仪的水面、河底、流速三种信号,均采用固定载波信号进行传递。载波信号发射机密封在铅鱼肚里,传递信号可靠,对缆道的绝缘程度要求也不高。但是对铅鱼肚的密封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水文缆道的普及和应用,测流信号的产生、传输、接收已成为缆道测流的主要问题。没有一个稳定、可靠的信号系统,必将严重影响缆道测流的进行。信号系统不稳定、不可靠的主要原因,一个是水下发送设备的结构形式;另一个是传输与接收都没有解决好,其中的主要症结则在传输上,而传输损失往往又是人为因素居多。水文缆道的技术指标曾要求缆道信号的传输效率要大于10%,也说明人们认识到信号的  相似文献   

12.
《水文》1981,(3)
我区十好桥水文站1979年汛期使用缆道积宽法测流,共测流53次.现将该站的缆道积宽法测流的基本方法、资料和分析情况、成果比较、几点建议分述如下.一、基本方法缆道积宽法测流是用缆道悬吊流速议沿着横断面作等速移动,仪器在横向移动速度和水  相似文献   

13.
水文缆道信号包括水面、河底、流速以及取样控制等。信号问题包括由“发生”、“接收”、“传输”三部分。前二部分可纳入电子技术,有单元电路可借鉴应用,本文不予赘述。而“传输”则是目前信号问题的关键。水文缆道信号传输多利用缆道与水体构成通道,即水文测流工作中习称的“无线测流”。常以缆道中的一条被处理成同地相对绝缘的索道兼作信号索用(以下称信号索),另一条线路以水体、大地、接地装置引入操作室(下称地线)。所谓传输的技术处理,即在信号线的组件上应用绝缘材料以提高其绝缘度;同时做好接地装置以降低接地电阻,确保信号可靠稳定,提高缆道信号的传输效率。一、信号线的技术处理1.信号索的选择横跨测流断面的缆道中,最上面为承重主索,其下为循回索、起重索。在没有专门设置防雷索的测站上,承重索宜优先作防雷用,将主索二端经支架接地。在这种情况下,循回索则兼作信号索。为便于说  相似文献   

14.
张章新 《水文》1996,(6):63-64,51
单电源极板式交直流水下信号器张章新(福建省水文总站)水深、流速测量是测流工作的两项基本内容。缆道测流是远距离操作,测流中必须把垂线水深和测点流速转化为电信号即水深信号和流速信号,然后通过工作索和铅鱼、水体、大地形成的信号回路传送到室内信号接收器。由于...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水文测流仪器进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正惕  杨世伦 《水文》1998,(6):62-64
以事实为依据,资料背景,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水文测流仪器的几个发展过程,对我国的水文测流仪器既看到了成绩,又找出了差距,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段安圭 《水文》1998,(3):62-63,57
经纬仪、平板仪测量起点距对点差限差分析段安圭(衡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1问题的提出起点距的测量有许多站是采用经纬仪和平板仪交会法,特别是水面浮标法测流时浮标位置的测定,大部分站是采用经纬仪或平板仪测角交会法。为了争时间、抢速度,要求仪器架设既快又准。在...  相似文献   

17.
水文缆道无线测流利用牵引索和大地作为信号的传输回路,对这种传输回路要求传输两种信号互相不干扰,易于分辨。本文推荐一种用于无线测流的信号装置,原理可靠,结构简单易行,经使用,效果良好。无线测流的测深信号(水面、河底信号)、测速信号,通常采用直流正负脉冲型和交直流脉冲型。直流正负脉冲型,由于存在牵引索对地静电位的影响以及水面极板极化等问题,抗干扰能力差一些,同时还必须设置两组水下电池,增加了水下部分的装置。这里介绍的装置采用交直流脉冲型,交流信号振荡器采用音频振荡器,交直流信号只使用一组水下电池。水  相似文献   

18.
关嶷  李宝霖 《水文》1989,(5):40-43
一、测流孔板简述 (一)问题的提出改革用水制度,实施科学管理,充分发挥水资源的作用,提高水的经济效益,首先必须准确而迅速地测得流量。当前,国内外用于明槽的测流仪器和测流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苏州市各测站普遍使用无线缆道测流,并配备无线测流讯响器。但无线测流常常发生外来“干扰”,以致影响测流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采取了一些抗干扰的措施,甚为有效。现介绍如下。无规则的干扰信号是各类电子仪器的大敌。“干扰”严重影响仪器的工作性能和技术指标,严重的“干扰”甚至会损坏元器件。  相似文献   

20.
权威  汪隆德  王非非 《水文》2014,34(4):68-70
传统水文缆道使用"有线"或"无线"回路进行流速信号传输,但是这两种回路都存在结构复杂、电参数不稳定等固有缺点,所以造成传输不稳定、故障排查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测流工作的正常进行。本文提出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使用无线数传电台建立传输信道来进行流速信号传输,经过实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