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兰辉  左晓辰  郭玲  周慧 《气象科技》2018,46(3):625-630
为做好天津电力气象服务工作,提供符合电力负荷预测需求的人体舒适度预报产品,本文根据国内外多种人体舒适度预报模型,利用2002—2005年夏季天津逐日电力负荷数据和气象数据,计算天津市逐日平均人体舒适度,详细分析各模型计算结果与平均气温和气象负荷的对应关系。结果发现,UTCI模型、吕伟林室外预报模型和李源模型计算的人体舒适度更符合天津市人体舒适度感觉,且与电力气象负荷的线性相关性较好。鉴于吕伟林模型在我国应用较广,本文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吕伟林室外预报模型进行拟合订正,建立出符合天津市电力气象服务需求的人体舒适度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2.
华山旅游气候舒适度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华山站1960-2011年的气温、湿度、风速、日照、降水、总云量、低云量和大风日数等日平均气象资料,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数和寒冷指数作为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指标,对华山旅游区的气候特点、人体舒适度及舒适度时空分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华山旅游风景区气温、相对湿度和大风日数3个气候因素的组合比较优越,气温对人体舒适度起主导作用。华山旅游区各月月均气温随着时间的推移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使得华山旅游区各月的舒适程度增加;华山的地理环境导致其常年多风,且风速偏大,6-9月的大于3.4 m/s,有助于空气流动、增强乱流,降低炎热感觉,提高人体舒适度指数。华山旅游区在6-8月平均气温仅为15.5℃,平均风速为3.7 m/s,为华山旅游的人体舒适度最高的月份;4、5、9、10月为华山旅游区人体舒适度适中的月份;3和11月为很冷;2和12月为极度寒冷;1月有冻伤危害。  相似文献   

3.
多种人体舒适度预报公式讨论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兑 《气象科技》2003,31(6):370-372
讨论了根据环境温度变化使人体产生对应的舒适感觉,用函数来表达人体感觉的舒适程度,而建立的一系列人体舒适度预报公式的异同。指出了目前的几十种人体舒适度预报公式实际上都是生物气温指标的各种变形。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差别,并分析了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以热量平衡为基础的体感温度模型及气候要素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对丰季人体热量平衡方程的建立与计算,结合我国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新陈谢特点,分别建立了不同的体感温度模型,经与我国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人体舒适度统计模型的计算结果相比较,证明以热量平衡为基础的人体感温度模型更具有普遍性。还分析了风,湿度,辐射对体感温度的影响效应。这些结果将为拓宽舒适度服务范围,建立以人体舒适度为核心的城市气象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Summary Air temperature, absolute humidity and wind speed are the most important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that affect human thermal comfort. Because of heat loss, the human body feels air temperatures different to actual temperatures. Wind speed is the most practical element for consideration in terms of human comfort. In winter, due to the strong wind speeds, the sensible temperature is generally colder than the air temperature. This uncomfortable condition can cause problems related to tourism, heating and cooling. In this study,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cooling temperatures and Wind Chill Index (WCI) are analyzed for Turkey, and their effect on the human body is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monthly cooling temperatures between October and March in the years 1929 to 1990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measured temperature and wind speed at 79 stations in Turkey. The influence of wind chill is especially observed in the regions of the Aegean, west and middle Black Sea and east and central Anatolia. The wind chill in these regions has an uncomfortable effect on the human body. Usually, the WCI value is higher in western, northern and central Anatolia than in other regions.  相似文献   

6.
采用657个气象站点2000~2019年气象数据和遥感数据,基于体感温度(Apparent Temperature)指数,以人体热舒适为基础综合考虑气温、湿度、风速和辐射这些气象因素来讨论中国暖季(5~10月)的户外高温风险的分布情况,制成1 km分辨率的户外高温风险地图。与以温度为单一指标的高温分类结果对比,基于体感温度的高温风险区划分的更详细,更符合人的热感知,将帮助易受潜在高温风险影响的户外工作者做好自身防护。结果表明:热风险等级和天数基本符合从南向北,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全国热风险等级最高和热风险天数最长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和广东—广西—海南地区,热风险天数可达140 d以上;华北地区在100~120 d之间,北方地区出现热风险的天数在50~90 d之间。其次,各省的热风险等级在6月、7月、8月达到峰值。另外,新疆吐鲁番地区、西藏南部河谷这些地区在整个暖季都面临着不同等级的热风险,属于局部热点地区。本研究充分考虑了影响户外热舒适度的几个要素,划定的风险等级和区域可以为户外工作者提供高温避险指导,使其最大程度的免受高温带来的伤害。还可以为我国不同地区制定更详细的高温补贴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选取南京地区196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黄金分割法”计算体感温度,分析南京地区近52年舒适度特征;选取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逐日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分析南京市2005-2008年舒适度和体感温度特征及其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961-2012年南京市热不舒适期、舒适期日数呈现上升趋势,而冷不舒适期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变化率为-3.2 d/10a;4月上旬至5月中旬和10月为舒适期;体感温度在20世纪中期之后表现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增加率为0.3℃/10a;2005-2008年舒适度以微冷和舒适为主;死亡高峰日多出现在冷不舒适日,2008年初死亡高峰日持续时间较长,且与天气灾害过程发生时间存在7~9 d的滞后。  相似文献   

8.
人体热量平衡模型及其在人体舒适度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人对外界冷热的调节和舒适感,不能根据气温或其他单一的气象要素来评价。要真正全面表述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必须运用人体热量平衡模型,人体热量平衡模型全面考虑了所有相关的气象要素、行为参数(活动和服装)和人体参数。运用上海有限域数值在气预报和热量平衡模型计算了体感温度,以衡量人体在环境中的热舒适状况。  相似文献   

9.
ON THE DESIGN OF A NEW HUMAN COMFORT INDEX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 Researches on human comfort index have been carried out over 75 years. In 1923, Houghten and Yaglou[1] first published their effective temperature (ET) scale, using dry and wet bulb temperatures along with wind speed in their model. Later o…  相似文献   

10.
根据巩乃斯、和静站2009—2018年6—8月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对比分析、通径分析及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对巩乃斯地区夏季避暑旅游气象资源优势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巩乃斯夏季气候凉爽、湿度适宜、风速不大,人体感觉凉爽、舒适,适合避暑旅行。人体舒适度与空气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风速呈负相关,且气温对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影响最为明显。夏季总体气候舒适度较好,7月舒适指数最高,8月次之,6月最低。对巩乃斯地区避暑旅游气象指数的研究,可为旅游气候资源的综合开发、避暑旅游活动的合理开展以及避暑旅游品牌的打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冯定原  邱新法  傅玮东 《气象》1989,15(2):15-21
本文从人体热量平衡观点出发,根据美国著名生物气象学家R·G·Steadman提出的感热温度理论(1—4),计算了我国各地冬季(12—2月)各月的平均感热温度,并讨论了人体保暖所需的服装量。  相似文献   

12.
The mechanisms for the variation in the configuration of subtropical anticyclone during seasonal transition are explored from energy budget using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Based on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heating fields,it is found that the significant diabatic heating associated with spring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ern China has impacts on subsequent Asian seasonal transition.The reversal of meridional temperature gradient in the vicinity of the WEB (westerly-easterly boundary)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troposphere also depends on the latitudinal position where temperature ridge locates.The northward shift of the warm temperature ridge results from the fact that the local temperature increase to the north of the WEB is more than that in its vicinity.The diagnostic results through thermodynamic equation show that physical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seasonal transition is different from area to area over the Asian monsoon region.The dominant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northward shift of the Bay of Bengal warm ridge are the meridional temperature in initial stages of the onset and the descending motion after the onset. The factors for causing the northward jump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arm ridge involve the zonal temperature advection,meridional temperature advection,and diabatic heating associated with the southern China spring rainfall.The subsidence is the factor leading to the northward migration of the South Asia warm ridge.  相似文献   

13.
根据龙门县1962—2012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人体舒适度指数等方法,研究了龙门县寒冷天气统计特征及其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龙门寒冷天气日数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减少速率每10年1.9 d,但近10年寒冷天气日数呈增加趋势。寒冷天气主要出现在12—2月,占全年的86.8%。寒冷天气可分阴冷寡照型、晴空辐射型、冷空气来袭型3种类型。部分橙色寒冷天气虽然早晚气温较低,人体感觉寒冷,但中午气温较高,人体感觉舒适;而黄色寒冷天气若为阴雨寡照型时,全天气温较低,人体感觉寒冷。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0—2005年京津冀地区66个地面气象站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基于人体舒适度指数和风寒温度模型,分析京津冀地区人体舒适度时空特征,计算了京津冀地区春、夏、秋、冬季各站逐日人体舒适度指数和冬季风寒温度。通过人体舒适度指数聚类分析得出人体舒适度指数分区,在此基础上探讨各分区具有代表性站点的各级舒适日数比例和冬季人体舒适度的时空特征及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人体舒适度空间分布大致可以分成3种类型,即热舒适平原山地区、冷舒适滨海区和冷不舒适高山区;依据风寒温度,京津冀地区冬季人体舒适度分为冀北、冀南两区,整个地区风寒温度增大趋势显著;京津冀地区人体舒适度与高程、纬度变化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其空间分型主导因素为高程、纬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地区人体舒适度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0-2005年京津冀地区66个地面气象站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基于人体舒适度指数和风寒温度模型分析京津冀地区人体舒适度时空特征,计算了京津冀地区春、夏、秋、冬季各站逐日人体舒适度指数和冬季风寒温度。通过人体舒适度指数聚类分析得出人体舒适度指数分区,在此基础上探讨各分区具有代表性站点的各级舒适日数比例和冬季人体舒适度的时空特征及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人体舒适度空间分布大致可以分成3种类型,即热舒适平原山地区、冷舒适滨海区、冷不舒适高山区;依据风寒温度京津冀地区冬季人体舒适度分为冀北、冀南两区,整个地区风寒温度增大趋势显著;京津冀地区人体舒适度与高程、纬度变化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其空间分型的主导因素为高程、纬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利用宁波四明山区域气象观测站逐日和逐小时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分析该区域气候条件,并以舒适度指标等评估其气候生态。结果表明,1961—2017年四明山区域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多,日降水峰值集中在16—18时且未出现明显变化,小风日数增多,气候适宜日数明显增加。气温是影响该区域人体舒适度的主因,其次是相对湿度和风;春秋舒适日数多,气候温润,日晴夜雨特征明显;夏季凉爽,是理想的避暑休闲胜地;年舒适时数高山与平原相近,但季节差异明显,夏季高山地区非常舒适,其他三季平原更舒适。区域气候模式结果显示,未来四明山区域气温继续维持升高趋势,降水有所增加,极端高温事件增多,极端低温事件减少,人体舒适日数呈减少趋势,春、秋季略增加,夏季减少明显。  相似文献   

17.
热气候指数评价中国南方城市夏季舒适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南方14个城市1981-2013年6-9月的逐日气象资料,根据生物环境特点,制定了基于通用热气候指数的新评价方法,对中国南方城市夏季舒适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南方城市的高温不舒适天数近33 a来以3.4 d/10a的速度增加,并有5 a震荡周期。舒适度排名显示,体感温度最高的4个城市分别为重庆、福州、南昌和长沙,杭州与重庆的体感舒适度下降速率较快。对比高温不舒适天数和高温日数发现,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证明了高温不舒适度与气温关系的密切性。同时,由于热气候指标计算要素的多重考虑,结果与高温日数存在一些差异,但其更具有一定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河南省24个站点1961 2005年近50 a气象资料为基础,利用人体舒适度气候指数评价模型,计算获得各点舒适度气候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人体舒适度的年变化特征和各季节空间分布规律、不同季节人体舒适度年际变化与温度变化的相关性、人体舒适度指数距平值的年际变化,以及不同地区体感"舒适"天数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19.
人体舒适度指数是为了从气象角度来评价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人的舒适感,根据人类机体与大气环境之间的热交换而制定的生物气象指标。舒适度指数评价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具有普适性。本文对舒适度指数算法进行研究,结合测量数据对舒适度分级标准进行修正,得出适合不同地区的舒适度指数分级标准。通过开发舒适度应用软件,实现舒适度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产品应用。经过2年的试运行表明,该软件运行稳定,满足业务组网观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刘惠民 《气象》1998,24(7):55-57
根据人体舒适度指标,考虑到温度和湿度的关系,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高温期间,没有减湿条件的空调房间的最佳降温幅度,并计算出有降温降湿条件的不同场所的最佳降温降湿幅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