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10000数据库快速动态更新方法流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述将基于DOM的影像成果对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快速动态更新工艺流程的研究与分析,并制定了基于重点要素和全要素更新模式技术规程,主要内容有外业数字调绘核查系统、内业基于ArcSDE的分布式生产模式和按区域动态更新模式的技术方案,并对该方案生产出来的数据库进行精度检测,检测结果满足技术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肖海波  贺彪  俞晖 《测绘通报》2015,(6):116-118
完成地籍初始调查后,地籍数据更新是地籍管理的核心内容,建立地籍管理数据模型、分析地籍变化来源因素及对应的地籍更新规则是建立地籍动态更新模式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地籍调查和土地业务两个维度分析,建立了通用的地籍管理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籍更新源及更新规则,给出了地籍更新整体流程,从而建立了地籍动态更新模式;应用GIS、工作流技术建立了地籍信息系统,形成了系统发起任务、专人专岗更新的地籍动态更新模式,并在深圳市的地籍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动态更新总体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东华  刘建军 《测绘学报》2015,44(7):822-825
保持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是我国基础测绘工作的重要使命。为此,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于2012年启动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动态更新工程,对我国1∶5万、1∶25万、1∶100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持续快速更新,每年更新一次、发布一版。本文介绍了动态更新的总体技术思路,阐述了基础数据库动态更新、派生数据库联动更新、多时态数据库管理服务等主体技术方法,并介绍了主要技术特点和工程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形要素内外业更新的一体化无缝衔接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数据库增量更新的数字外业巡查系统。采用数字外业巡查系统,较好地解决了1∶50 000地形数据库重点要素每年更新一次与传统纸质外业调绘作业模式的矛盾,适应了地理空间数据多元化、高效性的社会需求,实现地形要素内外业更新的真正一体化无缝衔接。基于1∶50 000地形数据库动态更新项目的实际应用情况证明:系统贴合生产紧密,运行效率高,程序流畅,操作简单,得到用户和专家的一致认可,对地理空间要素的快速动态更新、内外业作业流程、外业调绘产品模式等研究与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的快速发展,已由初始建库、经历全面更新、进入动态更新,传统外业调绘的作业模式与技术方法已难以满足地理信息快速更新的应用需求。本文结合GIS,GPS,3G等技术,集成地理信息采集、无线数据传输、数据保密处理等功能,设计了集中式管理与分布式作业相结合的在线调绘作业模式和技术系统,为地理信息的快速更新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6.
针对地理空间数据更新问题,研究、应用并部分实现了基于数据库增量更新的核心技术。采用基于数据库增量更新技术、数字外业巡查技术、基于Arc SDE更新技术和联动更新等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基础测绘更新周期长、更新范围小等问题,适应了地理空间数据多元化、应需适时更新的社会需求,实现全国重要的1:50 000地形要素每年更新一次。实际应用情况证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贴合生产紧密,运行效率高,程序流畅,操作简单,对地理空间要素的快速动态更新、内外业作业流程、产品模式等研究与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思谕  龚竞  杨军 《测绘通报》2021,(1):130-137
目前,测绘地理信息生产方式还是以传统的大规模、周期性、全要素生产为主,缺少覆盖更新数据采集、处理入库、提取分发、配图切片、发布全过程的数据标准、生产协调机制、工艺流程和支撑软件系统。本文从重要地理信息要素标准、地理信息变化发现、更新生产调度、外业要素采集、数据库更新与发布等地理信息更新全流程进行研究,提出了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天地图数据动态更新工艺流程和生产组织模式,形成省级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保持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是我国基础测绘工作的重要使命,为此,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于2012年启动了1∶25万数据库的更新工作,利用1∶5万数据库动态更新成果,对1∶25万数据库进行快速联动更新。本文介绍了纵向跨尺度、横向跨类型的不同数据库之间基于增量和联动的更新技术思路,阐述了数据库联动建模表达、地形数据库跨尺度联动更新、制图数据库随地形数据库联动更新、DEM数据库随地形数据库联动更新等主体技术方法。本文的技术方法被用于研制适用于规模化更新的技术标准、生产工艺及软件系统,以及支撑1∶25万数据库的快速联动更新,初步形成了基础地理信息联动更新的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9.
针对数据可用性差、更新速度慢、图形和属性资料管理分散、统计报表结构单一等传统国有企业规划用地地块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广州市国有企业规划用地地块综合管理、现场勘测定界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将WebGIS技术、移动GIS技术、无人机倾斜摄影、地形图动态更新技术等应用于国有企业规划用地地块综合管理系统中,实现了图文结合、数据实时更新、坐标导航、现场踏勘、动态更新、可视化管理和辅助决策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供给侧改革以及自然资源监测的深入开展,基础测绘的"两服务、两支撑"能力需要得到提升.基础测绘DLG数据生产与更新的业务模式趋于"多测合一"、"多库合一",而传统基础测绘作业模式下数据更新周期长、局部数据更新现势性弱,已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自然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需求,因此DLG数据更新的工艺模式创新势在必行.基于国土调查数据、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电力部门数据、激光点云数据等地理信息数据,对1:10000 DLG数据更新方法与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更新工艺流程,为提高数据的更新效率和现势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为利用省级地理信息数据库实现国家基础时空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动态更新,本文对国、省基础时空数据库联动更新方法开展研究,并实现了联动更新关键技术。通过研究基础地理信息联动更新模式和变化信息提取方法,设计了联动更新方法技术路线和要素联动更新模型,并进行了联动更新系统开发,开展1∶10 000地形数据联动更新1∶50 000地形数据的生产试验,经验证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对于国、省基础时空信息数据库联动更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移动通讯数据传输技术、网络技术和时态数据库技术为基础,构建了导航地理信息的变化发现、分析甄别、采集、加工、处理、存储和发布服务一体化的增量式更新服务模式、技术、软件、质检和标准体系,论述了多源数据融合、时空模型及空间关系的动态实时维护、多尺度增量式导航电子地图综合处理、路径规划和质检方法等关键性技术,实现了导航电子地图近实时更新服务。  相似文献   

13.
以江苏省快速制图服务系统为例,利用其中的多尺度地图数据库级联更新子系统,结合基础测绘增量包、辅助决策地图联动更新共享成果以及其他数据资料,研究了多尺度地图数据库更新机制,探索了一种定期更新和动态更新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地图数据库的现势性和准确性,为政府保障、应急救援和社会化服务提供更加优质的地图服务.  相似文献   

14.
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动态更新中,要素的状态属性十分重要,传统作业模式下,保持要素的状态逻辑一致性工序繁琐,工作量大,出错几率高.现介绍了一种基于ArcObject改变ArcMap的数据编辑流程的技术和方法,从而轻松实现保持要素的状态逻辑一致性.该方法简单实效,对提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动态更新效率、节约成本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汤宽勇 《测绘》2013,(3):132-134
国家1∶50000数据库动态更新工作是国家基础测绘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首先探讨了快速、准确进行1∶50000数据库更新的方法,然后详细介绍了1∶50000数据库动态更新的技术方案,并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陆生强  彭静  陈婷 《地理空间信息》2022,20(1):122-123,148
地名、地址数据归口于多个政府部门管理,由于缺乏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存在重复建设、更新不及时等问题.针对地名地址管理的业务现状和问题,探索了基于协同审批的地名地址动态更新模式,建立了贯穿地名地址申报、审批、应用全过程的业务协同系统,实现了地名地址数据的规范采集、动态更新和图属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定期更新和动态更新相结合是提高基础地形图现势性的重要保障,从工程测量成果数据的特征和面向对象/地物要素的更新技术2个角度出发,论证了利用工程测量数据动态更新基础地形图数据和技术的可行性;以广州市工程测量数据动态更新地形图为例,详细介绍了动态更新的实施方案、总体思路、主要工作内容及相关技术等,可为其他城市利用工程测量数据动态更新地形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城乡规划数据动态维护工作存在的工作效率低、调查结果错误率高、调查结果难以实时更新等问题,基于移动GIS、Silverlight、ArcGIS Server、空间数据库等技术,设计开发了城乡规划数据动态维护系统,实现了规划数据浏览、查询分析、在线编辑等功能,为周边要素自动更新提供了解决方法,解决了变化数据难以实时更新的问题,提高了规划现状资料调查工作的效率和调查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地下管线管理中动态更新困难、全业务应用复杂等问题,通过对CAD辅助设计系统和ETL专业管线处理工具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了B/S和C/S相融合的地下管线共享交换系统等6大子系统组成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管线全业务覆盖,建立了管线信息化、动态化的更新、管理、应用模式。并以武进区为例,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以株洲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为例,提出基于1∶500基础空间数据库,建立要素级动态更新模式,级联更新1∶1000至1∶10000系列比例尺基础空间数据库,保证了系列比例尺数据的一致性和现势性,满足了规划决策、规划设计、规划审批不同阶段的用图需要,同时为土地管理和经济建设等提供实时动态的基础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