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寿王坟铜矿床位於河北北部兴隆县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40°—40°20′,东经117°25′—118°。交通方便,有锦承線通往承德,矿区与北京、承德、兴隆等地均有公路相通。 附近地形割切很利害,地形起伏较大,比高一般为200—500公尺。坡度30—50°,属大陆性气候,居民以汉族为主,大部从事农业及畜牧业。  相似文献   

2.
一、序言鄂尔多斯地台系指大青山以南,秦岭以北,贺兰山以东,吕梁山以西,约东经106°—110°,北纬34°—41°间之地而言。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内蒙伊克昭盟、陕北及部分甘肃东部地区。本文所讨论的问题限於地台北沿北纬40°以北地区,但为说明问题,本文所引用  相似文献   

3.
察尔汗盐湖钾盐矿床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察尔汗盐湖钾盐矿床的形成条件蔡克勤,高建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察尔汗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中部,是世界上超大型盐湖之一,地理坐标东经94°~96°,北纬36°40'~37°10',东西长168km,南北宽20~40km,面积约4700k...  相似文献   

4.
大水沟碲矿床矿脉特征及包裹体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水沟碲矿床产出于志留系通化群含炭泥质条带白云石大理岩夹钙质基性火山岩[1] 。这些岩石经历了晚三叠世末的区域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和滑动剪切作用。矿区内地层走向为 32 0°~ 350° ,倾向 50°~80° ,倾角 10°~ 30°。矿区主要发育三期穿层节理。第一期北北东向和北北西向 ,共轭轴缓倾 ,其中北北东组形成等间距破裂带 ,并且直接控制矿脉的产出。第二期北东向和北西向 ,第三期近南北向和东西向 ,均破坏矿体。矿区内存在以下 4类脉体 :( 1)早期白云石脉产于志留系角闪片岩和角闪石榴片岩地层中 ,走向与地层斜交 (早期白云石脉走向 0°~…  相似文献   

5.
矾山因出产明矾而著名,属平阳县管辖,位于县城南西南约60公里,灵溪镇(北纬27°29-8′,东经120°33′.)之南18公里,蒲门(北纬27°15-36′,东经120°33′,-53′)之北西北12公里。不距海滨约15公里。附近最高峰为鹤顶山,位於矾山东东南六林里,拔海1033.2公尺。矾矿区内,大岗山拔海716.8公尺,水尾山拔海582.5公  相似文献   

6.
蔣安 《地质论评》1957,17(3):324-334
一.引言位置:貴州西部鉛鋅礦分佈很廣,各縣均有露佈。分佈範圍北到畢節、赫章,南至晴隆、普定,東至織金,西至雲南東部邊境(北緯25°45′—27°20′,東經104°—105°45′)。水城約位於此範圍的中央,東距貴陽180公里,南西距昆明270公里(圖1)。  相似文献   

7.
1983年笔者对内蒙巴林左旗白音诺铅锌矿床进行物质成分研究时,在我国首次发现了硅锰灰石。该矿物呈柱状和粒状,粒径0.05—0.1毫米。颜色为茶绿色—黑绿色,透明—半透明。 玻璃光泽,性脆,摩氏硬度6左右。比重3.35。光学性质:高正突起,具有明显的多色性:Np—绿色,Nm—棕黄色,Ng—黄绿色。c∧Np=31°—47°,负延长,(+)2V=68°,Ng=1.745,Nm=1.727,Np=1.715。三斜晶系,空间群:P1,a_o=7.482,b_o=11.591,c_o=6.694;α=91°73′,β=93°58′,γ=104°55′。本区硅锰灰石沿锰铁次透辉石裂隙分布,可能为热液期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肖骐 《湖南地质》1992,11(1):42-42
安化县高明萤石矿床位于该县东南角,石英萤石脉产于沩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中的北东向断裂带中,断裂长1100m,破碎带宽20~65m,断面倾向32~34°,倾角50°~73°主断裂面较光滑,呈舒缓波状,旁侧羽状裂隙发育,呈压扭性特征。Ⅰ号矿体为脉状、长透镜状,规模、产状与上述断裂同步同幅,已控制矿体走向长1070m,沿倾向延伸大于60m。矿体厚度由南西向北东逐渐变薄,形态由复杂变简单。以横冲为界,南西段矿脉厚3~8m,北东段1.07~3.95m。矿石矿物为单一的萤石,伴生极少量方铅矿、  相似文献   

9.
岳相元  张贻  周雄 《地质论评》2016,62(S1):69-70
矿区位于马尔康县城约240°方位,直距约22 km处,区隶属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县党坝乡管辖。矿区地理坐标范围:东经102°01′45″~ 102°03′15″,北纬31°44′30″~ 31°47′30″。该矿床是区内重要的稀有金属伟晶岩型矿床之一,与邻近的党坝、李家沟锂辉石矿床(李建康等,2006;古城会等,2014)构成了可尔因伟晶岩矿床的东南密集区。地拉秋锂辉石矿床地处松潘-甘孜造山带的中部,该造山带经历了三叠纪末期古特提斯洋的闭合以及昌都-羌塘地块和昆仑地块与杨子地台西缘发生的陆陆碰撞事件。因此,本文在总结地拉秋锂辉石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成矿规律并结合地球化学的分析方法,希望为区内稀有金属矿产找矿与勘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内蒙乌兰察布盟中部前寒武纪地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引言本文所谈前寒武纪地层,限於内蒙乌兰察布盟中部。它的范围,东至武川县西境之圪妥村、察参脑包;西至乌拉特前旗台梁区之杨圪楞、刀拉胡同一带;南至固阳县城;北至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之白云鄂博及百灵庙以北。地理座标相当於北纬41°3′至  相似文献   

11.
扬子西区泛指长江中上游流域,包括云南省东部,四川、贵州省的大部,湖南、湖北省的西部,陕西省的南部;居于东经lO1°—103°,北纬23°20′~34°,面积近120万平方公里。该区是寒武纪时代在我国的主要成磷区,矿床规模、矿石质量均可与世界主要成磷区媲美。本文在成磷远景区划涉及的资料基础上,试图对扬子西区早寒武世磷块岩矿床沉积基底的古构造、沉积磷矿的时限和含磷地层、沉积相及古地理等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黄茅园球状高岭土矿床,位于湖南省雪峰山南段溆浦、黔阳、怀化三县交界处的青界垄。地理座标东经110°27′30″,小纬27°25′36″,海拔1080米。由球状更长环斑花岗岩风化成形、矿石质量极优,并以罕见的球状而著称。  相似文献   

13.
王雁宾 《地质论评》1983,29(6):534-537
五部铅锌矿产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火山-沉积岩系的断裂带中。矿区地层由一套以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的火山岩及火山碎屑沉积岩组成。铅锌矿体产于火山岩断裂带中。断裂带走向340°—360°,倾向西,倾角60°—70°,断裂带宽数米至40余米,沿走向长大于12公里。矿体沿断裂带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形态较规则,产状较  相似文献   

14.
武山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浙西——皖南台褶带、横立山——黄桥向斜东段北翼。 区内自北向南依此出现志留系——三迭系地层、地层走向近东西、倾向165°、倾角60~70°。矿体赋存的围岩为中石炭统——中三迭统的碳酸盐类岩石。 矿区内岩浆岩为中酸性的浅成岩体及脉岩,按侵入顺序依次出现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石英斑岩、花岗细晶岩等组成一个复式岩体。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遵义县川主庙铝土矿矿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川主庙铝土矿床位于杨子准地台的黔中隆起的北缘,次一级构造—西坪隆起的南西侧,五龙湖的北东边缘,是仙人岩铝土矿区的一个矿段,由几十个矿体组成一个中型矿床。铝土矿赋存在下奥陶统桐梓组生物碎屑白云岩和中、上寒武统娄山关群白云岩古侵蚀面之上的下石炭统“大塘组”,为碎屑状、豆、鲕状铝土矿。矿石的矿物成分主要为一水硬铝石组成。矿体走向为北东50°至60°,同基底古喀斯特溶沟走向一致,与成矿后形成的区域构造走  相似文献   

16.
滇东下寒武统磷块岩规模巨大,主要富矿区集中分布于滇池周围约1200平方公里范围内。磷块岩富矿主体为次生富集形成。滇东地区年最高气温30°~30.7℃,最低气温-6°~6.2℃,平均温度15°~17℃;降雨量丰富,平均降水量900毫米左右,集中分布于5~10月;相对干旱和相对潮湿的季节性气候相互更替,对次生富集磷块岩的形成更是有利。滇东地区磷块岩的露头走向总长度约1283公里,其中次生富集P_2O_5含量大于30%的露头长度约200公里。凡有磷矿层出露地段都发育有次生富集磷矿,仅是富集程度和规模的差异。次生富集深度沿矿层倾斜从10余米至1100余米,一般为250~350米,富矿体最大厚度达  相似文献   

17.
论四川天宝山铅锌矿床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包裹体资料和热力学计算对天宝山铅锌矿床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研究后,发现成矿压力约为400atm,成矿深度1km,成矿主阶段温度为150°—200°,矿化溶液呈弱酸性—弱碱性,还原性较强,含盐度中等,cl~-活度较高。Pb、Zn呈氯络合物形式迁移。矿质沉淀的机理是总硫活度增加,即含金属热液与还原硫相遇。  相似文献   

18.
王思礼 《探矿工程》1983,(6):60-61,42
我队勘探的玻璃用石英砂岩矿区,岩层倾角较陡,地形割切深,山势高峻,高差280米,坡度35°~40°,松林较多,石英砂岩直接出露。为探明其储量,倘若采用钻探,则需修路,平基台,而大部为石英砂岩石方,还需毁掉不少松林,不仅耗资巨大,而且修  相似文献   

19.
云南大坪金矿床控矿断裂受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断裂带构造形迹和结构面力学性质分析、节理统计以及定向薄片显微分析,采用岩组分析法和石英变形纹费氏台测量,测得成矿前期i应力σ_1的产状为NE45°±5°,侧伏角为40°±5°;成矿期主压应力为NW70°±5°,侧伏角35°±5°;成矿期后主压应力转变为SE20°左右,侧伏角约45°。研究表明,成矿期NW向断裂具张扭性,为最佳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20.
<正> 普纳(Puna)高原北部新近发现的洛马布兰卡(Loma Blanca)第三纪硼砂矿床,位于阿根廷的胡胡伊(Jujuy)省,距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三国交界处SE约70km,即南纬23°03′,西经66°27′之间。海拔约4150m。该矿床形成于第三纪(晚中新世)的干盐湖环境中,它是在世界范围内继克尔卡(Kirka)(土耳其)、博伦(Boron)(美国)和廷卡拉尤(Tincalayu)(阿根廷)之后的第四个被确认为具有工业储量的硼砂矿床。洛马布兰卡矿床中的主要矿物有:硼砂、板硼钙石、钠硼解石及少量的硬硼钙石和微量的砷硼镁钙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