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雷达回波强度拼图的定量估测降水及其效果检验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了得到精度更高的高时空分辨率格点定量估测降水量,需要将雷达资料和雨量计降水量资料进行有效的综合利用。利用广东6部多普勒雷达的回波强度拼图资料和稠密的自动雨量计降水强度观测资料,采用概率密度法建立Z-R关系进行雷达降水估计,并采用客观订正方法利用雨量计资料对雷达降水估计进行校准。交叉检验表明:利用雨量计对雷达降水估计进行客观方法订正可以取得比单纯用雨量计资料进行OI插值好的效果。OI雷达订正法较优。  相似文献   

2.
雷达-雨量计-粒子激光探测仪联合估算降水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房彬  班显秀  郭学良 《大气科学》2010,34(3):513-519
为了提高区域降水量观测的空间分辨率, 提出了雷达-雨量计-粒子激光探测仪联合校准法。首先, 利用粒子激光探测仪观测到的滴谱资料建立实时的Z-I关系, 然后, 利用变分法对同时有雷达回波和雨量计资料的点的实测校准因子进行校准, 获得最优校准因子分析场, 最后, 对有雨量计的点取雨量计实际观测值, 没有雨量计的点利用最优校准因子分析场估算降水。利用此方法对辽宁省2007年5月15日一次天气过程进行降水量估算, 结果表明: 雷达-雨量计-粒子激光探测仪联合校准法结合了雨量站观测资料单点精度高和雷达资料时空分辨率高的优点, 提高了降水量的估算精度, 更好地反映了降水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3.
自记雨量资料订正雷达估测降水方法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利用自记雨量计测量降水以及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的优缺点,说明了联合自记雨量计和雷达进行降水估测的优越性,并且简单介绍目前国内外利用自记雨量计资料订正雷达估测降水的几种主要方法。1 自记雨量计测雨情况  气象和水文部门广泛应用自记雨量计测量区域降水量,气象部门收集存档的日降水量、每小时降水量资料都是指各个气象站自记雨量计的记录。目前,雨量计的分布比较稀疏,我国雨量计的密度普遍是几十到上百公里。从经济和维修角度,布设稠密的雨量站是不可能的,尤其在高山地区和人烟稀少的地方,以及广阔的海洋区域,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5次降水天气过程的数字化天气雷达资料和16个雨量计资料表明:用天气雷达-雨量计网联合探测区域降水量的精度比单独使用雷达或常规雨量计网的探测精度高。文中还讨论了联合探测方案其它一些优点。  相似文献   

5.
雷达与雨量计联合估测降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比分析质量控制前后雷达估测降水量与自动雨量计降水量之间相关性的基础上,采用雷达-雨量计联合校准方法,对14种不同密度雨量计校准雷达估测降水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使用雷达资料和雨量计资料前有必要对资料的质量进行分析与控制。联合雨量计校准雷达能明显提高雷达对降水的估测能力;采用不同密度雨量计校准雷达,随着校准雨量计密度的加大,雷达估测降水的精度不断提高并趋于稳定。校准雷达的效果及所需雨量计密度与降水类型有关,当校准效果相同时,积云强降水过程需要的雨量计密度最大,积混对流性降水过程次之,层云稳定性降水过程需要的雨量计密度最小。不同方法的校准效果不同,卡尔曼滤波方法适合于对稳定性降水的校准,或在雨量计密度低的地区对雷达进行校准;变分校准法和最优插值法的校准效果相当,适合对积混对流性降水的校准,或在雨量计密度高的地区对雷达进行校准。  相似文献   

6.
天气雷达—雨量计网联合探测区域降水量的精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5次降水天气过程的数字化天气雷达资料和16个雨量计资料表明:用天气雷达—雨量计网联合探测区域降水量的精度比单独使用雷达或常规雨量计网的探测精度高。文中还讨论了联合探测方案其它一些优点。  相似文献   

7.
变分技术在校准数字化天气雷达定量估测降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1998年7月20-22日鄂东地区持续性特大暴雨的数字化天气雷达反演资料和雨量计网测量资料,采用变分技术校准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结果表明:经变分法校准后的雷达估测降水不仅保留了雷达探测到的降水形势,并且与雨量计网测定的降水量之间的误差有明显的改进。  相似文献   

8.
东高红  刘黎平 《气象》2012,38(9):1042-1052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数据资料和天津三次不同类型降水天气过程的降水量资料,采用变分校准方法,以校准区域内所有雨量计校准雷达得到的估测降水场作为"真值场",对比分析14种不同密度雨量计网校准雷达估测降水的效果,并对雨量计网中单个雨量计站点对校准雷达的贡献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1)参加校准的雨量计密度较小时,雷达估测降水的误差较大,估测效果不好;随校准雨量计密度的不断加大,雷达估测降水的偏差明显减小、估测精度不断提高并逐渐趋于稳定。(2)校准不同类型降水需要的雨量计密度不同,这与降水的性质有关;当校准雷达估测降水的效果与"真值场"的相当时,所需的雨量计密度为121 km2·部-1。(3)在雨量计校准网中任意增加降水量不为零的站点,会在增加的站点周围出现估测偏差(高估或低估),偏差的大小与站点降水量相对于其周围雨量计平均值的大小有关、偏差的影响范围则与站点周围雨量计的分布密度有关。(4)任意增大(减小)雨量计校准网中单个站点的降水量会使雷达对站点周围降水的估计偏高(偏低),高(低)估的程度及影响范围与站点降水量增大(减小)的多少及站点周围雨量计分布密度有关,而与降水类型及降水随时间的演变无关。  相似文献   

9.
张乐坚 《气象科技》2012,40(6):885-889
使用合肥雷达站2007年7月和广州雷达站2008年5-10月的雷达以及雨量计资料提出了使用雷达反射率因子、水平梯度和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测量降水量的方法(简称多因子方法).此方法在人工神经网络构架之上隐含地实现了在降水类型识别基础上的降水量测量,并与使用单一Z-R关系测量的降水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多因子方法和使用Z=300R1.4测量的降水量相比,前者的计算结果与雨量计观测值相比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和较低的均方根误差,即前者测量降水量的精度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
雷达-雨量计联合估测降水初值场形成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建通  郭林  杨洪平 《大气科学》2005,29(6):1010-1020
在雷达-雨量计联合估测区域降水量中,参加校准的雷达初值场代表性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最终的估测精度和雨量分布.作者从参加校准的雷达初值场的基本要求出发,分析了先前几种预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一种新的资料预处理方法--时间权重平均法,并用1996~1997年的雷达和地面雨量站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充分考虑了雷达和雨量计观测的时间一致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雷达估测降水的初值场,提高了估测区域降水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沂沭河流域不同多普勒雷达降水量估算方法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5年和2006年九次大型降雨过程的多普勒雷达体扫复合仰角的回波强度资料及相应的雨量计观测资料, 通过改进的最佳窗概率配对法、 遗传算法和最优化法分别得到沂沭河流域多普勒雷达降水Z-R关系, 对不同算法的优化结果和降水误差进行比较分析及验证, 并将最优的Z-R关系用于估算区域降水量。同时利用雨量计资料采用卡尔曼滤波、 变分等6种估测方法进行面雨量估算的校正, 并对上述几种方法的估测精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将地面雨量计观测值作为真值, 在站点降水的估测上, 卡尔曼最优插值法和卡尔曼变分法估测的降水量计算精度最高, 最优插值法和变分法次之, 卡尔曼滤波法和平均校准法的计算精度要低于最优插值和变分法, Z-R关系法的精度最低。在区域面降水量的估测上, 雷达探测到的降水量的分布形势与雨量计得到的降水场比较一致, 但中心的降水强度上有较大的偏差。Z-R关系法的平均相对误差为70.51%。经过雷达雨量计联合校正后, 使估算精度明显提高, 其中卡尔曼最优法计算精度最高。平均校准法、卡尔曼滤波法、最优插值法、变分法、卡尔曼最优法和卡尔曼变分法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 16.55%、16.27%、13.44%、13.86%、13.16%、13.51%。  相似文献   

12.
用CAPPI和PPI资料测定区域降水量精度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戴铁丕  詹煌  刘婉莉 《气象》1995,21(7):9-14
应用上海中心气象台714数字化天气雷达的体积扫描资料所得的不同高度上的CAPPI资料和低仰角时PPI资料。估算区域降水量并得到降水量分布形势。然后采用平均校准法进行了校准,最后又与用雨量计网测量的区域降水量及其分布形势作了比较,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713测雨雷达测定区域降水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1983年7月14日、1984年8月30日和9月1日三次降水回波资料,初探了雷达探测区域降水量的可能性。试验表明:雷达测量能满足一定精度。若采用雷达—雨量计系统联合探测降水的方案,精度可进一步提高。如用Apple—Ⅱ微机与713测雨雷达联接组成的天气雷达探测与资料处理系统,还能实时提供区域降水量信息。  相似文献   

14.
雷达定量降水估计技术及效果评估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为提高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的精度,利用广东省6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SA)回波资料和雨量计降水量观测资料,采用概率配对法(PFT,Probability-fitting technique)建立Z-I关系进行单部雷达降水估测,并采用最优插值法(OI,Optimum Interpolation)对降水估计进行订正;为扩大降水估测的范围,对多部雷达的降水估计进行拼接,采取重叠区域以各部雷达的均方根误差平方的倒数作为权重系数(iω==1/RMSE(K)2/n∑i-1/RMSE(i)2)进行加权平均,并分别分析比较上述方法得到的降水估计与单纯OI雨量计及与雷达拼图回波强度得到的降水估计的优劣。以上各环节误差分析表明,对于单部雷达,雨量计降水强度与其上空9点平均的雷达回波强度关系最为密切;6部相同型号的雷达估测降水精度各异。交叉检验表明,OI雷达法对单部和多部雷达估测降水均可取得较好的校准效果;对于多部雷达的降水估测,单部雷达先分别进行OI订正后拼接,然后对重叠区再次OI订正的结果比直接对未订正的单部雷达降水估计拼接后统一做一次OI订正的效果好。多部雷达降水估计拼接时,前期对于单部雷达降水估计的订正尤为重要;多部雷达降水估计的拼接值精度要明显高于OI雨量计,而相比由雷达拼图回波强度得到的降水估计而言,前者也优于后者。因此,多部雷达降水估计的拼接方法,对雷达资料的应用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在业务上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利用对流云降水的雷达回波资料,根据雷达反射率因子Ze与雨强I关系式,定量测量了对流云的降雨强度,并利用我省57个站点的地面自记雨量计实测资料进行了误差分析。对由于Ze~I关系不稳定性造成的测量误差,采用多点基准雨量计校准法作了订正,提高了雷达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6.
利用对流云降水的雷达回波资料,根据雷达反射率因子Ze与雨强I关系式,定量测量了对流云的降雨强度,并利用我省57个站点的地面自记雨量计实测资料进行了误差分析。对由于Ze-I关系不稳定性造成的测量误差,采用多点基准雨量计校准法作了订证,提高了雷达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7.
变分法在校准雷达定量估测降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雨量计可以直接测量单点雨强随时间的连续变化,测量精度较高,但雨量计站网的密度不够,往往漏掉强降水、暴雨中心.雷达能实时探测云和降水结构及系统发生、发展演变情况,能迅速提供一定区域的实时降水情况,但雷达测量误差较大,测定局地降水量精度不高,因此雨量计和雷达进行点面结合,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将雨量计单点测量精度较高和雷达能测量降水时空分布的优点结合起来,利用雨量计测量校准雷达定量测量降水,可获得比单纯用雷达方法在精度上有很大提高的降水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8.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夏季降水观测中的动力损失及其修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大庆  康尔泗  张寅生  姜彤 《气象》1989,15(1):22-27
本文论述雨量计观测降水中动力损失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不同雨量计观测降水对比实验资料的分析,评价了不同降水形态下各种防风圈的防风作用;揭示雨量计捕捉降水率与降水时段平均风速的关系,建立修正方案,确定真实降水量,修正乌鲁木齐河源夏季降水观测中的动力损失量。  相似文献   

19.
变分法在校准雷达定量估测降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雨量计可以直接测量单点雨强随时间的连续变化 ,测量精度较高 ,但雨量计站网的密度不够 ,往往漏掉强降水、暴雨中心 .雷达能实时探测云和降水结构及系统发生、发展演变情况 ,能迅速提供一定区域的实时降水情况 ,但雷达测量误差较大 ,测定局地降水量精度不高 ,因此雨量计和雷达进行点面结合 ,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将雨量计单点测量精度较高和雷达能测量降水时空分布的优点结合起来 ,利用雨量计测量校准雷达定量测量降水 ,可获得比单纯用雷达方法在精度上有很大提高的降水测量结果 .1 变分法校准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的原理将雷达探测区网格化 ,在…  相似文献   

20.
应用上海中心气象台714数字化天气雷达立体扫描资料,分析并比较了单站及区域降水量在不同高度上的差异,并用地面雨量计资料进行了校准,尔后研究了它们的精度。最后初步探讨了上海地区3次降水天气过程中反射率因子Z的垂直分布廓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