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文》2008,28(1):F0003-F0003
EKL-3A型全自动水文缆道测验系统是专为水文缆道测流研制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和PLC可编程控制器作为完成自动化缆道测流的控制核心,配合交流变频调速、光电编码测距定位、流速自动测算、音频信号传输等成熟技术和计算机测流控制软件及流量成果自动生成软件等构成。系统可通过计算机对缆道测流装置进行全自动、半自动、手动测流控制,各种测量方式均可最终生成断面流量报表和断面流速分布曲线图。  相似文献   

2.
水文缆道信号传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戴建国 《水文》2001,21(4):22-25
利用缆道回路传递流速,水面、河底、采样等多信号问题,至今尚未彻底解决,严重影响了我国水文缆道测验技术的发展,根据近期研制的全自动水文缆道测流系统和近20多年的缆道测验实践,提出了缆道的交流等效概念和多信号的产生与传输以及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
水文缆道测流信号传输和接收是否稳定、可靠,直接影响到水文缆道测流资料的质量,不少水文测验工作者为此对信号传输及解决途径进行了探索研究。然而,由于江河水文情况极其复杂,测流信号稳定、可靠的接收技术,特别是不绝缘缆道、低输入阻抗条件下微弱信  相似文献   

4.
《水文》1981,(3)
我区十好桥水文站1979年汛期使用缆道积宽法测流,共测流53次.现将该站的缆道积宽法测流的基本方法、资料和分析情况、成果比较、几点建议分述如下.一、基本方法缆道积宽法测流是用缆道悬吊流速议沿着横断面作等速移动,仪器在横向移动速度和水  相似文献   

5.
董建  董立丰  刘沂轩 《水文》2012,32(3):69-70
缆道测流方法是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测流方法。水文测验缆道作为水文测报工作中重要的基本设施之一,随着水文现代化的发展,原始的手摇缆道逐渐实现了自动化,但测流缆道架空缆索保养仍靠人工实现,危险性强、作业难度大,遥控自动除垢加油器的研制成功,实现除垢与加油自动同步进行,提高了缆索保养的效率和质量,延长了缆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蒋齐之 《水文》1993,(6):25-28
本文介绍的PC-1500计算机控制水文缆道测流系统,能以一个起动命令完成包括运行、采样、记录、计算、成果打印及绘图等项内容的测流全过程。系统在软件的支持下,以较少的硬件开销实现了缆道测验工作的自动化,并具有根据需要选定测线、测点、测速历时和中断恢复及容错等功能。本系统操作简便,使用BASIC语言,实用性强,易于掌握,并已在河、渠、库站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水文缆道的普及和应用,测流信号的产生、传输、接收已成为缆道测流的主要问题。没有一个稳定、可靠的信号系统,必将严重影响缆道测流的进行。信号系统不稳定、不可靠的主要原因,一个是水下发送设备的结构形式;另一个是传输与接收都没有解决好,其中的主要症结则在传输上,而传输损失往往又是人为因素居多。水文缆道的技术指标曾要求缆道信号的传输效率要大于10%,也说明人们认识到信号的  相似文献   

8.
HK-Ⅰ型水文缆道数控仪,是为配合水文缆道施测流量而研制的一种集成化、多功能、小型测量仪器。用它配合水文缆道施测流量时,不仅可直接用数字显示间距、水深和流速(或转数),而且又可视需要,根据预置数字,实现垂线位置和测点位置自动停车。因本  相似文献   

9.
李渡峰 《水文》2004,24(1):55-56
介绍了一种水文缆道流速仪防水草装置。该装置安装在水文缆道测流用流速仪前方,既可防止水草缠绕流速仪桨叶、确保流速仪正常工作,又不影响测流精度,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装卸方便的特点,是一种很实用的流量测验防护设施。  相似文献   

10.
黎敏仁  熊新保 《水文》1992,(2):39-42
一、概述ZC-1微机水文缆道自动测验系统(以下简称ZC-1系统),是以TP-801单板微型计算机为中心的水文缆道测验自动控制系统。凡具有水文缆道测验能力的水文测站,配上ZC-1系统,不用改换原有的缆道设备,在保留原有测验方法的同时,实现流量的全自动测验和不  相似文献   

11.
1988年12月16日,中南勘测设计院研制的PC-1500计算机控制水文缆道测流系统在长沙市通过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局级鉴定。该系统成功地实现了一个起动命令完成包括自动  相似文献   

12.
张祥其 《水文》2001,21(5):50-51,15
论述了以ANX系列采样器作为缆道测沙主导仪器,采用独特的测沙电源输送方法和在测沙仪器上配置水下信号器等技术措施,彻底解决了缆道测流、测沙问题。  相似文献   

13.
问与答     
《水文》1988,(1)
问我国第一座岸上操作的水文缆道何时建于何处?此后发展情况如何? 答 50年代初,我国测流取沙的主要技术装备是普通船只,或过河索吊船。5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人在岸上操作的各种类型的水文缆道和在河流上方操作的水文缆车。据考证,1954年6月12日浙江省新昌县长诏水文站研制成第一座人在岸上操作的水文缆道。这种测流设备的最大优点是能保证测流人员安全。因此,它一出现就受到领导重视和测流人员的欢迎。水电部水文局多次组织技术协作攻关,逐步完成设备配套,  相似文献   

14.
梁国华  章树安 《水文》1997,(5):45-48
自70年代以来,水文缆道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测流设施,但大部分已年久失修,技术落后,亟待更新改造,本文回顾了我国水文缆道发展历程,总结了水文缆道技术经验,根据多年来研究成功的新技术和新仪器设备,提出了水文缆道更新改造的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15.
国内现有的侧扫雷达测流大多停留在比测试验上,尚未有在国家水文站,尤其是大江大河上正式投产、参与整编归档的案例。利用自主研发的UHF雷达测流系统,通过在仙桃水文站与常规缆道流速仪测流开展比测试验,判断其测得的表面流速分布的合理性;重点研究表面流速反演流量的技术方法,并开展相应的误差分析。结果表明,UHF雷达测流系统有较好的流量测验精度,可为该系统在水文信息监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水文缆道测量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以致不能正常操作运用,或使用效率不高。本文拟就目前缆道测量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设想,供各地在改进缆道测量工作中的参考。一、缆道信号可靠传输问题在缆道测流中大多采用缆道钢绳—水—大地作为信号传输回路即所谓“无线传输”。如下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7.
JLC-1型积时式缆道采样器,是一种适用于缆道测验的测流取沙仪器。该采样器有调压设备,可以比较容易做到使频率不小于75%的进口流速系数在0.9~1.1之间,其调压性能良好,采沙质量较高。测流时采用强弱声判别流  相似文献   

18.
袁东良  马永来 《水文》1998,(6):51-52,41
@袁东良@谷源泽@马永来¥黄委水文局¥黄委河南水文水资源局1问题提出水文缆道是水文测站测流、取沙的重要技术设备,一般由主索、支架、导向滑轮、基础、锚锭等部分组成(见图1);按其型式可分为吊船缆道、吊箱缆道、重铅鱼过河缆道等。由于缆道跨河布设于野外,受风力作...  相似文献   

19.
李里  范宏 《水文》1995,(5):41-44
STD总线工业控制计算机在水文缆道上的应用李里,范宏,夏初旭(辽宁省水文总站)STD总线工业控制计算机是航天部502所研制的,它具有小型化、模块化、组合化、标准化的特点。从1990年开始,我们将其用在铁岭水文站作为测流缆道运行的控制主机,实现了缆道测...  相似文献   

20.
刘东生  陈守荣  荣新武 《水文》2000,20(4):24-27
水文外业测验的一直是水文测站的主要工作之一,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外业8测量的技术含量,减少繁重计算工作量,保证资料的规范化,是值得探讨的课题。长江委中游局在已研制成功的WK-1型缆道微机测控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对原有系统的硬件更新、软件优化,研制成功了WK-2型水文缆道微机测管理系统,经过崇阳水文站的运行及比测资料的收集,证明了该系统的优越性,实现了测流过程的自动化,减轻了测验人员的劳动强度,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