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辽裂谷盆地介于中朝地台与西伯利亚地台之间的华力西期褶皱带之上,属于弧后内陆裂谷盆地。盆地基底为古生界及花岗岩。盆地东、南、西、北界分别为:依兰—伊通、开原—赤峰、嫩江,德都—勃利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勘探程度低,是中国石油公司海外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区之一。以构造单元类型为基础,通过对西伯利亚地台油气成藏条件、圈闭类型及油气分布等特征的综合分析初步得出: 控制西伯利亚地台油气分布的因素主要为构造作用及地层与烃源岩发育特征,油气成藏模式主要为自生自储式; 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不发育地盾的克拉通内部隆起区及大陆边缘坳陷中,前者的富油气层位主要为文德系-寒武系,后者的富油气层位主要为二叠系-侏罗系; 油气藏类型主要为地层--构造复合型。  相似文献   

3.
亚洲地区前寒武纪地层出露广泛,最发育的地区有西伯利亚地台,中期地台,印度地台及其周边褶皱带。本文只介绍国外部分,中国的前寒武系情况留待以后专题介绍。一、西伯利亚地台西伯利亚地台太古宇分布在阿尔丹地盾、阿纳巴尔地盾及古老的叶尼赛的坎斯克地块中(见萨洛普《北半球前寒武纪地质》一书附表表Ⅱ—1,图Ⅱ—1)(一)阿尔丹地盾阿尔丹地盾位于西伯利亚地台东南部,面积30万平方公里,太古宙地层最早是由在伊彦格尔及适普河流域工作时划分的地层表,后来这一地层表扩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全球主要地质时期构造、沉积演化、盆地类型和主要成藏期的地质研究,评价全球重油和油砂资源潜力,进而指出有利勘探方向.据CNPC(2011)评价结果:全球重油地质资源量为42 712亿桶,可采资源量为7 147亿桶,油砂地质资源量为66 945亿桶,可采资源量为7 095亿桶;主要分布在北美、南美、俄罗斯和高加索地区,产区集中于北美和南美.以构造域进行划分,全球重油和油砂主要富集在科迪勒拉褶皱造山带、喜马拉雅阿尔卑斯褶皱造山带、西伯利亚地台周缘山系和乌拉尔山前四个大型构造带,盆地类型以克拉通和前陆为主,以斜坡降解、抬升破坏型两种模式成藏.未来重油和油砂勘探主要集中在3类地区:1)资源落实程度较高、勘探程度高的美洲地区;2)资源潜力大、勘探程度低的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盆地、伏尔加乌拉尔盆地;3)资源潜力大、尚未引起注意的中东地区.  相似文献   

5.
引言近年来获得新资料,可以对南西伯利亚褶皱区进行评价。该区的重要性在增长,尤其是在西们利亚地台的前寒武纪褶皱构造区里,发现了一些新的成因类型的铅、锌和黄铁矿-多金属矿床之后更为明显。1968年,V.S.Kormilitsyn确定了叶尼赛-贝加尔多金属成矿带。该矿带为南西伯利亚多旋回褶皱区体系内一个较大成矿省的一部分。南西伯利亚多金属省,延伸到西伯利亚地台南部褶皱区上,是经过几个成矿期后才形成的。由于有不同成矿期矿床的存在,以及有不同时代的褶皱构造区和上迭构造的存在,使该省有明显的条带状构造。成矿带(从老至新)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西伯利亚地台南部边缘发育的、经历过后地台活化期的构造中间,可划分出一系列现在仍保持构造活动性的中生代断陷盆地。南雅库特诸盆地分布在西伯利亚地台的阿尔丹台盾与朱格朱尔一斯塔诺沃依太古代一早元古代褶皱区的分界线上。最大的(150-240×60—80公里)丘利曼盆地(阿  相似文献   

7.
东濮凹陷是一个新生代裂陷盆地,古近纪为裂陷期,形成各种各样的褶皱构造及具有潜力的圈闭构造。本文在地震资料解释基础上,对东濮凹陷褶皱类型进行划分,讨论褶皱形成机制和油气地质意义。东濮凹陷古近纪褶皱,按照褶皱轴向与断层走向关系分为纵向、横向和斜向褶皱;按照褶皱与断层的成因联系,可划分为断弯褶皱、断展褶皱和变换褶皱等。褶皱作用分三个时期,即始新世、渐新世和始新世–渐新世。褶皱的形成机理为顺层剪切滑动和切层剪切滑动。褶皱的形成与断层紧密相关,是断面形态、断层多期活动和断层位移变化的结果。东濮凹陷油气圈闭与褶皱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地台几个石油地质构造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工作发展很快,为了更好地开拓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笔者对塔里木地台性质及其演化、一个古老的裂谷构造带、沙雅隆起的形成及其地质构造特征、边缘拗陷逆掩推覆构造带在找油气中的地位等几个方面,谈一点粗浅的意见,错误之处,敬望批评指正.一、塔里木地台的性质及其演化塔里木地台是中国古陆的一部分,相似于杨子地台,为杨子褶皱基底性质.地台具有三元结构——太古界和元古界组成结晶基底,震旦系和古生界构成地台盖层,中新生界为新地台型迭加构造层.陆壳厚度不均一,莫氏面深约42—44公里,最深达50公里.沉积盖层从数千米至20000米不等.  相似文献   

9.
毛麒瑞在《中国地质矿产报》撰文介绍:未来海上的油气探明储量将来自印度洋、太平洋和北冰洋。印度洋中的莫桑比克海峡、马达加斯加岛南部高原、塞舌尔群岛海域、马尔代夫群岛及澳大利亚西部的埃克斯茅斯地台油气远景最好。北冰洋蕴藏着巨大油气资源,尤其是俄罗斯和西伯利亚大陆架所在的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贴夫海、东西伯利亚海和楚科奇海、阿拉斯加波弗特海、格陵兰及其巴芬湾西岸外的戴维斯海峡也是重要的油气产区。亚太地区2000年后,最重要  相似文献   

10.
新疆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与勘探大油气田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塔里木地台(盆地)大地构造背景轮廓塔里木地台(盆地),位于中亚—蒙古地槽褶皱系与南方特提斯地槽褶皱系的夹持之中,总的方面受南北挤压应力场所制约.元古代—古生代,中亚—蒙古海槽由北而南逐次迴返,西伯利亚古地台往南呈同心圆式增生和扩进.中、新生代、古特提斯海槽也逐渐关闭.迴返褶皱,特别是印度古地台往北对亚洲古陆的挤靠与碰撞,使塔里木地台(盆地)处在巨大的压扭应力场的作用之下,使边界产生了起调节作用的大型平移断层.这一区域构造背景,控制着塔里木地台(盆地)的主要构造格局.简言之:  相似文献   

11.
在中朝准地台和西伯利亚地台间有一个广阔而又复杂的地槽带,习惯上多称为“蒙古——鄂霍茨克海褶皱带”。它以规模大,延续时间长,构造复杂和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而著称。它的走向在西部呈北西方向,中部近东西向,东部则为北东方向,构成一个明显向南凸出的弧形,这就是构造地质学上著名的“蒙古弧”。在传统的大地构造学中,一般都认为这个复杂的地槽褶皱带是以西伯利亚地台为核心逐步向南迁移和发展的(外指单向)。这种观点起源于苏联,在其许多资料和文献中都有反映。如最近某些苏联学  相似文献   

12.
马林诺夫斯基古河谷型铀矿床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  ПС 狄永强 《铀矿地质》1996,12(3):135-138
马林诺夫斯基铀矿床产于西伯利亚地台南西部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该盆地为地台型的大型沉积盆地,铀矿床产于盆地东南缘,铀矿化受切割古生代基底的古河谷控制。文中概述了该矿床的地质与矿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系分布与构造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松辽盆地深层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具备现实的勘探前景。松辽中新生界盆地基底与基底为地台型的盆地在地震反射上有显著的差异,地震剖面上有许多缓倾的反射,并卷入盖层的变形,盆地内晚海西—印支期逆冲推覆断裂,拆离带、贺根山—绥化早海西叠接带、大量的海西期、印支期花岗岩等表明松辽中新生界盆地基底属褶皱带性质。松辽盆地主体位于早海西褶皱带和晚海西褶皱带之上,属西伯利亚南缘,盆地南端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的加里东—海西褶皱带之上。石炭—二叠系未变质或轻微变质的泥板岩主要分布于东、西部两个断陷,面积约19万km2,厚度在1000~7500m,现今石炭—二叠系呈NNE向展布。有三个厚度高值区:①林甸地区,最厚达7500m;②东北隆起区,最厚5500m;③东南隆起区,最厚4500m。从现今石炭—二叠系等厚图看,东南隆起区保存相对较完整,黑鱼泡—大庆一带厚度大且分布广。通过该项研究无论对于深层找气,还是对盆地中新生代地层的油气勘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磁场资料对罗布泊及周围地区的磁场特征、基底性质、深部地质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塔里木盆地中央纬向升高异常带向东延至罗布泊地区,均为下元古或太古代强磁性结晶杂岩构成基底,因而认为罗布泊地区属于塔里木地台的一部分,并明确指出,塔里木地台的东部边界至90°30'附近,向东不再延伸.文中还指出了库鲁克塔格隆起深部地质结构与南天山是一致的,而与塔里木地台存在较大差异,在元古代或下古生代主要处于台相沉积环境,但是,海西期的构造运动使它又被卷入天山构造带之中,其最终归属还应进一步探讨.文中介绍利用航磁首次圈定了罗布泊坳陷,并对罗布泊地区含油气地质、构造条件与邻区进行了对比及基本远景评价.  相似文献   

15.
在前人研究成果及国内、外已有大量地质、矿产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亚洲东部区域地质构造及矿产资料的综合分析,本文试图对该地区有色金属成矿域的划分,成矿及分布特征等进行一些初步探讨。文中所指亚洲东部包括维尔霍扬-楚科奇褶皱区,蒙古-鄂霍次克褶皱系东段,内蒙古-兴安褶皱区,锡霍特褶皱系,中朝地台,秦岭褶皱系东段,扬子地台,华南褶皱系,缅马褶皱系,印支褶皱系等及亚洲所属诸岛屿。涉及的有色金属矿床有铜、铅锌、钨、锡、钼、锑、汞、金等。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区域矿床分布及成矿特征,将亚洲东部自东而西分为岛弧成矿域,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6.
克拉通盆地基底结构特征及油气差异聚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拉通盆地分布广泛,面积巨大,油气资源潜力和富集程度差异性也很大。把世界主要克拉通盆地按照其基底不均一特性划分为4种类型:裂谷拉张型(北美密歇根和伊利诺斯盆地)、拼接缝合型(中国塔里木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盆地)、褶皱造山型(北美威利斯顿盆地)和稳定结晶型(澳洲卡奔塔里亚湾盆地等)。在对各类盆地深部基底结构和油气富集规律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初步认为发育在活动构造基底(裂谷、褶皱带、缝合线)上的克拉通盆地油气资源远远好于稳定结晶基底上形成的盆地,各类盆地的油气丰度排序为:裂谷型>褶皱型>拼接型>稳定结晶型,不同类型的克拉通盆地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也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阿尔及利亚在区域上由两大单元组成,北部为撒哈拉阿特拉斯褶皱带,南部为撒哈拉地台。油气田主要分布在撒哈拉地台的三叠盆地和伊利兹盆地。在三叠盆地内已发现50多个油田和37个气田,石油地质储量达23×108t,天然气地质储量达4×1012m3。油气田中以超巨型的哈西迈萨乌德油田和哈西勒迈勒凝析气田最为著名。三叠盆地的烃源岩主要为下志留统Graptolitic组黑色页岩;韦德迈阿次盆地的烃源岩主要为志留系Fegaguria组深灰色—黑色富有机质泥岩。三叠盆地与韦德迈阿次盆地的储盖条件都比较优越,但油藏的埋深较大,且位于沙漠地区,在勘探上应注意“西气东油”的油气分布特征和坚持“立体勘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钱竞阳 《地质科学》1959,2(7):215-215
苏联科学代表团团员、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总分部副主任A.A.特洛(?)穆克院士,于5月25日应中国科学院的邀请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举行了学术报告。报告的题目是“油气的成因问题”及“西伯利亚及远东的油气勘探远景”。特洛菲穆克院士以他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渊博的学识深刻地阐述了油气成因问题。  相似文献   

19.
扬子(地台)东南缘,自江西乐平向北一直缺少上、下古生界之间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的报道.本文通过新发现的一系列加里东期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结合下古生界中2期强烈褶皱的变形分析,论证了扬子东南缘北段(浙皖赣相邻区)存在加里东期褶皱.  相似文献   

20.
1东亚 俄罗斯学者В.Л.Масайтис和Ю.ГСтарицкий(以下简称马氏和斯氏)于1963年和1964年在<论东亚的一种特殊构造类型(大陆地壳第三基本构造单元-地洼)>和<东亚的地洼构造>中,对亚洲东部的地洼区作了详细描述.他们指出:亚洲大陆东部广大地区,包括中国地台、蒙古-鄂霍次克和贝加尔古生代褶皱区、西伯利亚地台南部(它的阿尔丹结晶地盾)和若干其他构造,尽管地质历史、大地构造和岩将活动各不相同,但在中生代和新生代,无论在沉积物、岩浆活动或大地构造体制方面,都有一系列共同特点:强烈的块断运动,断裂和深拗陷的形成(堆积了以类磨拉斯建造为主的、往往含煤的陆相沉积),独特的喷出岩浆活动和侵入岩浆活动以及与其有关的成矿作用.这些现象发生在东亚整个地区上,不管每个地段以前的地质历史如何.它们既叠加在不同时代的褶皱区上,也叠加在地台上.下面分鄂霍次克带、阿尔丹结晶地盾、蒙古-鄂霍次克褶皱带和中国地台分别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