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吉 《北京测绘》2009,(2):16-18
最短路径问题是地理网络分析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搜索最短路径的方法很多,在研究了各种方法后,本文提出了在ArcGIS矢量图中搜索最短路径的新方法。首先,提取经过ArcGIS简单处理的矢量图的信息,然后,借助Floyd算法,用MATLAB建模来提取节点间的最短路径,最后根据模型运算的结果在矢量图中绘出最短路径。试验证明,该方法操作简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林修锬 《现代测绘》2007,30(1):22-23
从福建省山区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现状出发,分析了导线最弱点点位中误差的影响因素,导出了在山区进行控制测量时,影响导线最弱点中误差的主要因素是导线边数,从而提出了一种既经济适用又满足精度要求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卫星遥感在河南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应用情况的回顾和总结,提出了卫星遥感在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卫片执法检查、建设用地监管平台和土地管理“一张图”建设、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矿业活动调查与监测等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展望,较好地发挥了卫星遥感数据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最直接、最便捷、最翔实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概括了当前GIS中最短路径算法,分析了元胞自动机在最短路径分析算法中的原理及应用现状,并从两个方面对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最短路径算法进行优化即直线优化的元胞自动机最短路径算法。(1)将A*算法中的启发函数引入元胞自动机模型,提出了直线优化元胞自动机最短路径模型;(2)考虑道路网特征对最短路径算法的影响,得出具有道路网自适应性的最短路径分析模型。最后选取不同形态特征的shp道路网数据,验证了优化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5.
最短路径分析是GIS空间分析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问题,Dijkstra算法是有效解决该问题的理论基础。本文基于GIS空间分析特征,从数据存储结构、搜索技术及网络算法本身等方面对传统Dijkstra算法进行了优化与改进,并对该算法在交通导航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Dijkstra算法是求解最短路径问题的经典算法,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了对传统的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改进的新方法,即对复杂的公路网数据进行预处理,生成路网拓扑结构数据文件,并结合Dijkstra算法按路径长度递增次序产生最短路径的思想来求解公路网复杂线状图形的最短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最短路径操作算法的基础上 ,给出了最短路径操作不确定性的算法及流程图。实例演算了不确定性的传播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最短路径操作结果的绝对不确定性 :(1)与最短路径操作经过的点数成正向关系 ,更进一步 ,最短路径的几何路径曲率越大 ,最短路径操作带来的不确定性越大。 (2 )与最短路径经过的各相邻顶点间的距离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3)与经过的各顶点的误差成正向关系。GIS中进行最短路径操作时减小操作结果不确定性的方法是 :(1)提高最短路径经过顶点的点位精度 ;(2 )减少最短路径经过顶点数目  相似文献   

8.
在最短路径操作算法的基础上 ,给出了最短路径操作不确定性的算法及流程图。实例演算了不确定性的传播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最短路径操作结果的绝对不确定性 :(1)与最短路径操作经过的点数成正向关系 ,更进一步 ,最短路径的几何路径曲率越大 ,最短路径操作带来的不确定性越大。 (2 )与最短路径经过的各相邻顶点间的距离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3)与经过的各顶点的误差成正向关系。GIS中进行最短路径操作时减小操作结果不确定性的方法是 :(1)提高最短路径经过顶点的点位精度 ;(2 )减少最短路径经过顶点数目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Dijkstra和Floyd算法特点及在智能运输中的特点,将两种算法结合起来,形成求解物流配送中两点间最短路径的优化算法-混合算法.该方法用Floyd计算多对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在路径中少数顶点之间的邻接关系发生变化时,利用Dijkstra计算这些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加上其余部分路径就得到该图中各对顶点之间的新的最短路径,在约束条件下最终求出各点间最短路径.实验证明,混合算法比Dijkstra及Floyd效率提高11%-20%.本文研究结果可对物流配送中最短路径的选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潘峥嵘  陈晓宇  郭凯  张岩 《测绘科学》2010,35(4):169-170,150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在道路选择问题上可能需要考虑的并非仅仅是"空间距离"的最短,还有"时间最短",本文应用Dijkstra算法解决城市中出行交通道路选择的问题,对距离最短和时间最短路径分别进行讨论,用VB语言实现算法,并且在电子地图上绘制出所求出的路径,以便人们更直接地观看到结果,基本上解决了道路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1.
林珲  张鸿生 《遥感学报》2021,25(1):276-291
热带与亚热带拥有大量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正在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其资源、生态、环境等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存在着大量的自然灾害(如台风、干旱、地震等),威胁着该地区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用遥感技术对热带与亚热带区域进行全面的监测,对于热带与亚热带区域甚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热带与亚热带特殊的地理条件(如多云多雨等),遥感监测需要克服特殊的技术挑战。本文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的7594篇研究论文进行分析,综述了热带与亚热带遥感的研究现状,分别从热带与亚热带遥感的需求、现状、挑战和机遇,通过共被引文献分析和主题词频率分析,建立共被引文献网络和主题词网络,并通过非监督机器学习进行聚类,分别识别出22个共被引文献聚类和6个主题词聚类。通过对这些共被引文献类别和主题词类别的深入分析,本文总结了:(1)热带与亚热带遥感研究的主要监测对象,包括城市地表、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热带草原、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灾害;(2)热带与亚热带遥感主要采用的遥感技术,包括:遥感数据的选择和使用、遥感数据分析的方法、多云多雨的问题应对以及多源遥感技术。最后,从现代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从8个方面讨论热带与亚热带遥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土地是支撑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基础,作为自然物的土地具有价值属性。土地储备涉及市土地开发中心前期部、征地部、出让部、工程部、合同部、计财部等内部职能部门,涉及测绘、规划、房管、农业、城市更新、发改、人民政府等外部单位,交互业务较多,因此土地的规划、审批、征收、出让、工程等流程复杂、管理困难。本文介绍了土地储备业务管理系统的实现思路,系统实现建立业务审批体系。规范资金使用和管理,达到海量数据高效处理、图属档一体化、实时信息在线共享、流程优化协同办理、短信督办提醒的目标,满足对土地储备情况的宏观监管和微观审批,形成完善的土地储备业务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行业指挥监测中心的总体情况、系统框架、运行环境、特色功能等内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对指挥监测中心系统建设中的涉及数据仓库建设及更新机制、车辆实时指挥调度、海量数据存储、快速浏览展示等实现方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The monitoring of different crops (cultivated plots) and types of surface (bare soils, etc.) is a cru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ssue for the management of resources and human activity. In this contex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 of multispectral satellite imagery (optical and radar) to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Object-oriented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s, based on a Random Forest algorithm, and majority zoning post-processing are used. This study emerges from the experiment on multi-sensor crop monitoring (MCM'10, Baup et al., 2012) conducted in 2010 on a mixed farming area in the southwest of France, near Toulouse. This experiment enabled the regular and quasi-synchronous collection of multi-sensor satellite data and in situ observations, which are used in this study. 211 plots with contrasting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slopes, soil types, aspects, farming practices, shapes and surface areas) were monitored to represent the variability of the study area. They can be grouped into four classes of land cover: 39 grassland areas, 100 plots of wheat, 13 plots of barley, 20 plots of rapeseed, and 2 classes of bare soil: 23 plots of small roughness and 16 plots of medium roughness. Satellite radar images in the X-, C- and L-bands (HH polarization) were acquired between 14 and 18 April 2010. Optical images delivered by Formosat-2 and corresponding field data were acquired on 14 April 2010.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bining images acquired in the L-band (Alos) and the optical range (Formosat-2) improves the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overall accuracy = 0.85, kappa = 0.81) compared to the use of radar or optical data alone. The results obtained for the various types of land cover show performance levels and confusions related to the phenological stage of the species studied, with the geometry of the cover, the roughness states of the surfaces, etc. Performance is also related to the wavelength and penetration depth of the signal providing the images. Thu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ten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wavelength of the images used.  相似文献   

15.
张晓丽  游先祥 《遥感学报》1998,2(4):292-297
本文针对目的森林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试图从立地分类和评价的方法进行技术上新的探讨。研究中以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专家系统(ES)作为主要的技术手段,借助相关数学分析,对北京市森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和在此基础上的立地质量评价及多目标动态决策。通过对北京地区景观特征及其气候、地貌、地形、土壤、植被等各种因子的定性分析,以及一、二类调查数据的定性定量分析,结合实际应用,确定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应用GIS建立各级分类的各因子专题数据库和图形库,通过各分类层次的主导因子及辅助因子的专题图叠加完成初分类。在此基础上,应用知识库中的专家知识及ES的推理机制对初分类结果进行综合,根据可信度理论,得出各级符合生产、造林规划和经营实际的立地类型图。对于最低一级的分类结果,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进行各类型立地质量的多因子综合评价,并编制立地质量评价图。在分类和评价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考虑选择目标集,进行面向目标的动态决策。  相似文献   

16.
黄华明  王丹 《测绘通报》2022,(11):166-170
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直接服务于初级产品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基础保障地位突出。经“双高计划”数据分析发现:①专业大类内聚力不强,外生型组群占比高达63%。②测绘地理信息、环境保护类专业外向关联明显,表现为工程测量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等关键专业高频次外部组群。③组群逻辑以链式、嵌入式为主,表现为采掘类专业和生物与化工、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的链式关联,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和交通运输、土木建筑大类的嵌入式关联。为进一步适应资源环境协同治理、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需要,构建以资环大类内部贯通为目标的组群路径,包括基于地球系统信息流的链式组群和基于环保、安全技术支持的嵌入式组群两个方案。  相似文献   

17.
郭忻怡  郭擎  冯钟葵 《遥感学报》2020,24(6):776-786
以滑坡蠕变阶段坡体的蠕变会引起环境条件的改变,进而影响植被生长状况的野外考察客观现实为依据,提出一种间接监测滑坡变化的新方法。利用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技术,对滑坡蠕变阶段遥感影像上坡体上覆植被的异常特征进行判识,建立遥感影像上植被异常与滑坡蠕变的关系,反映滑坡的演化过程,弥补GPS技术、InSAR技术及部分地面监测手段在地势高、地形陡峭、植被茂盛等条件下监测工作的不足,为后续的滑坡预测研究提供帮助。以植被覆盖度较高的新磨村山体高位滑坡为例,首先,对研究区域进行分区;其次,计算各分区的植被覆盖度;最后,利用植被覆盖度分析遥感影像上的植被异常与滑坡蠕变的关系,并根据滑后遥感影像和实地考察情况进行验证。结果显示,2014年—2016年,滑坡的主要物源区、变形体上方细长局部崩滑区和泉眼及冲沟周边的植被覆盖度出现明显的下降,即随着滑坡发生时间的临近,植被受滑坡蠕变的影响变大,植被生长状况变差;而且随着距裸地等滑坡风险较大区域的距离增大,植被受滑坡蠕变的影响变小,植被生长状况变好。这表明,植被异常与滑坡蠕变存在明显的时空相关性,体现了滑坡蠕变阶段遥感影像上植被异常与滑坡蠕变的内在联系,反映了滑坡逐步失稳的演化过程,为进一步预测滑坡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7,自引:8,他引:29  
选择土地利用变化类型较多的北京市大兴区为试验区,通过分析印度IRS、韩国KOMPSAT-1、美国IKONOS等高分辨率卫星数据的获取途径、覆盖周期、卫星运行状况、监测成本估算、技术条件和设备要求,对其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测算了高分辨率卫星数据的主要技术参数;分析原始图像上各主要土地类型的灰度分布范围及其直方图特征,总结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与融合图像变化信息的光谱特征。通过精度测算,确定了最大成图比例尺。比较利用高分辩率卫星IRS、KOMPSAT-1和SPOT与陆地卫星TM多光谱数据组合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结果(识别率、判对率、图斑边界吻合精度、可监测的最小图斑面积等),确定了不同高分辨率卫星数据与TM多光谱卫星数据组合后对土地利用类型的识别能力,建立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解译标志。在解决了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可推广的、实用的技术方法和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9.
讨论并定义了若干关于形态的基本概念,给出了加壳、蜕皮、粘连变换的定义及其实现途径,论证了加壳、蜕皮变换及粘连变换的若干形态特性。联系凸壳概念,论述了运用形态变换实现图形凸壳的原理,并给出了它的通用算法。结合实际算例,阐述了算法的具体步骤和分析结果,并讨论了算法实施中的几个具体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现代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卫建东 《测绘科学》2007,32(6):10-13
本文对现代变形监测技术从空间、地面、地下三个方面的最新发展入手,综述了各技术目前的应用现状,客观分析了测量机器人、GPS、三维激光扫描、光纤传感器、D-InSAR等技术在变形监测领域应用的特点、优势与不足。提出了随着现代通讯网络技术和G IS技术的发展,变形监测将逐步实现数据获取的自动化,监测设备多层次的集优化,变形数据分析与预警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