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闽南漳州市的平和县灵通山,是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但目前仍处于旅游地的参与阶段.要进入发展阶段,实现景区开发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必须在明确旅游开发主体的前提下,挖掘旅游资源潜力、科学规划与设计景点、塑造鲜明的旅游形象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市场营销.此外,改善交通状况、完善景区解说系统、营造良好的旅游社会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2.
巴丹吉林沙漠景区旅游环境容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瑞杰  董治宝 《中国沙漠》2014,34(5):1424-1433
沙漠旅游环境容量有特殊性,对巴丹吉林沙漠旅游环境容量的4类结构体系测算表明:旅游空间容量和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是沙漠旅游开发的瓶颈,生态环境容量是沙漠旅游最敏感的因素,社会经济因子不是该沙漠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因子,旅游心理容量的影响不大。结合旅游环境容量评估结果及限制因子分析,设置不同的生态容量方案。对游客人数的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景区还处于旅游发展阶段,但旅游旺季的旅游环境容量几乎接近饱和。最后提出对景区开发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新疆喀什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构思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对喀什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要突出以维吾尔族、塔吉克族民俗风情为主基调,以丝路文物古迹和帕米尔高原自然风光、平原沙漠为辅的旅游主题,重点开发历史文化名城-喀什市中心旅游区、喀什民俗大观园景区、塔什库尔干石头城景区、慕士塔格冰川公园景区、莎车景区、卡尔苏沙漠景区、唐王城景区,西克尔-青石峡景区、喀什噶里-四十眼泉景区等。以喀什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喀什民俗大观园主题公园、慕士塔格冰川公园开发为先导,重点规划设计、重点投资建设、形成以喀什为中心,塔什库尔干县城,莎车县城和巴楚城为外围支撑,以314国道为主线,315国道和215省道为干线的旅游线路,构成连接全地区主要规划景区的旅游网络。  相似文献   

4.
我域旅游开发理论,研究晋江风景结构与旅游市场结构,提出了晋江旅游景区布局与旅游开发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线性规划测度模型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测度、分析、研究,不但是对一旅游地进行开发、规划的有效工具,也不仅是被动地控制游客流量,不使其超过承载力的某一阀值,更重要的是,通过它可以指导我们主动地对旅游地进行合理管理,更好地延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这对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的现实意义。运用模糊线性规划测度模型来分析云南省丽江云杉坪景区的合理环境承载力及合理的资源配置,可以为旅游规划和景区开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访谈等方法对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景区概况、社区居民基本状况、社区发展情况、社区居民对景区旅游开发的态度和社区居民参与景区旅游开发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将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得出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景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结果与结论:居民对当地旅游开发的支持程度较高,有一定的主动参与意识,与政府和投资商合作的意愿较强,但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处于较低层次,参与程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需要构建合理的参与机制和模式。  相似文献   

7.
边界共生旅游资源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利益主体和行政区界限的制约,严重影响旅游资源的整体效益的发挥和旅游品牌的树立。安徽省牯牛降景区是一处典型的边界共生旅游资源,在分析其旅游开发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旅游协作开发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从行政管理、企业经营、旅游产品3个层面对该景区旅游协作开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西藏那曲地区旅游资源及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的旅游业发展,那曲地区的旅游资源还是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在详细论述那曲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藏北野生动物保护及旅游开发区的构想,并进而确定了其性质,景区划分和重点景区的建设,对那曲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分析旅游资源适宜采用何种开发模式是旅游规划中的重要基础工作。基于灰色系统数学理论,本文构建了一种模式识别方法,应用于旅游资源的适宜性分析及开发模式研究,文中阐述了具体的方法及计算公式,并以河北涞源景区为对象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评述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以开发旅游经济区房地产支持景区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