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次突发性中尺度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4年12月丹东地区一次突发性中尺度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除天气尺度的冷锋外,其直接影响系统是中尺度海岸锋,它在有利的天气尺度环境下发展加强并向内陆移动,其上的中尺度环流形成的低云与冷锋云系的叠加是产生暴雪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悦 《黑龙江气象》1994,(3):55-55,12
对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和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得出预报此类天气的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阿尔山地区位于大兴安岭西南山麓的迎风坡,是冷空气频繁活动的地区。2001~2005年春季,在蒙古气旋影响下,每年3~5月都要出现1~2次大一暴雪天气过程,对此期间出现的7次大一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前期气象条件以及影响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天气学特征都极为相似。分析总结阿尔山地区产生大~暴雪天气所具有的4种天气条件、8点共同特征,对报准该地区3~5月大一暴雪天气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次罕见的山东暴雪天气的对称不稳定分析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盛春岩  杨晓霞 《气象》2002,28(3):33-37
采用对称不稳定判据,对发生在2001年1月6-7日的一次罕见的山东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雪产生在对称不稳定大气中,低空急流促使对流层低层暖湿气流辐合上升,触发对称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暴雪天气。江淮气旋和暴雪区有向对称不稳定区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对1996年12月26~30日阿勒泰地区特大暴雪天气的分析表明,高空急流耦合的次级环流的加强了暴雪区的上升运动,低空急流为暴雪天气输送和集中了充分的水汽,深厚的上升运动和较强的位势不稳定是暴雪天气产生的动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6.
1引言暴雪是黑龙江省常见灾害天气之一,黑龙江省暴雪天气最易出现在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许多学者对暴雪天气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取得一定成果。袁美英等分析了造成黑龙江省大雪、暴雪的几种环流形势,并对每种环流形势给出了预报着眼点和指标;高玉中等采用温压结构的天气概念模型分析技术,研究了黑龙江省暴雪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7.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天气图、物理量场和EC、T213预报产品等,对2011年春季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一次历史同期罕见的局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伊朗和乌拉尔山高压脊同位相叠加是本次天气的主导系统;500 hPa横槽、850 hPa中尺度辐合的配合是影响系统;地面气温在0℃以下,850 hPa温度在-5℃左右,构成了本次暴雪的有利物理条件;垂直环流增强、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为暴雪提供动力条件。数值预报对30 mm降水漏报,对暴雪预报造成一定难度;850 hPa温度与地面温度差值不稳定,影响降水相态预报,暴雪预报是本次预报的难点。通过分析得到了春季暴雪、强降温天气的预报指标。由于春季在新疆巴州出现暴雪天气过程极其罕见,分析此次暴雪天气过程,对提高预报员对此类罕见天气的认识和把握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002年12月19日至24日华北地区的一次大暴雪伴特强降温天气过程从天气过程特点,大尺度环流形势特征,大暴雪及特强降温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几个对该类天气的预报有指示意义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区域暴雪的天气学分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查了1986-2000年冬季河南省70个暴雪的个例资料,分析了河南省暴雪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天气形势特征,建立了横槽型和两槽一脊型的暴雪天气学模型.通过对2003年2月9-10日(横槽型)和2003年3月4-5日(两槽一脊型)河南省出现的两场区域性暴雪过程的环流背景、成因特征、物理量等的对比分析发现,暴雪天气一般发生在经向环流与纬向环流相互调整之时,低空急流与低层切变线上气旋性曲率东扩或低涡东移是产生暴雪的重要原因,冷垫是产生暴雪的基本条件,最后给出了两类典型暴雪的具体预报特征.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河南省两类典型暴雪天气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2003年2月9~10日和3月4~5日河南省出现的两场区域性暴雪的环流背景、成因特征、物理量的对比分析,得出了低层切变线上气旋性曲率东扩或低涡东移是产生暴雪重要原因的结论;并给出了这两种不同类型暴雪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1.
曹彦  魏万芝 《黑龙江气象》1996,(3):29-30,33
分析了1996年3月16-17日松花江流域出现的大-暴雪天气,指出大范围的连续性暴雪是在特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产生的。分析了产生暴雪的条件,成因及云系的发生,演变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2000年冬季阿勒泰区域性大-暴雪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形成2000年冬季阿勒泰地区出现的6场区域性大-暴雪天气过程的欧亚大尺度环流与天气尺度影响系统的特征、水汽条件及垂直运动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形成阿勒泰区域性大-暴雪天气的重要指标,从而进一步提高阿勒泰区域性大-暴雪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通过对西宁地区一场秋季暴雪天气过程的分析,探讨了T213物理量预报场对该地区秋季暴雪过程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巴尔克什湖和萨彦岭横槽转竖和锋区南压,地面冷空气从南疆进入柴达木盆地迅速加强,对流层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和高湿度区的维持,以及高空急流轴北抬加强是产生这次暴雪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1引言回流天气是冬季黑龙江省产生暴雪的一种特殊的天气形势,黑龙江省回流天气特征是在一定的环流形势下.中低层有由东部或东南部海上伸向陆地的暖脊,风向以出现偏东风为标志,地面气压场上,黑龙江省处于低压北部的偏东气流里。2009年冬季,黑龙江省出现了两场典型回流暴雪天气过程,通过分析发现:在回流暴雪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动力锋生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强降雪产生在锋区靠近暖区一侧.地形在回流暴雪过程中,通过其强迫分别位于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正负垂直速度中心,对降雪起明显的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青海东部一次强暴雪天气的Q矢量诊断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2002年10月21~22日青海高原东部地区发生近10年以来秋季最强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利用Q矢量方法以及GMS-5红外云图、水汽云图和常规观测等资料,对强暴雪天气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Q矢量湿锋生函数、Q矢量散度场和水汽通量散度场与青海高原暴雪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青海高原的降雪预报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连地区暴雪预报业务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系统的主要设计思想及技术方法,分析了大连地区暴雪的气候特征;针对暴雪生成的物理机制给出暴雪的几种天气类型,论述了天气类型和物理条件;综述了系统的运行方式、功能及模拟预报流程。  相似文献   

17.
两次冬季寒潮、暴雪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MICAPS资料,从大气环流形势演变、物理量诊断分析方面,对2002年1月15日至18日和2003年2月9日至11日发生在南京市的寒潮、暴雪天气过程作对比分析,以揭示此类天气主要天气系统的特点,为此类天气的预报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逐6 h和逐日再分析资料、FY 2G卫星云图资料,从环流形势、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及层结特征方面对2020年11月18—19日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罕见的特大暴雪伴冻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大气环流异常是造成此次灾害性天气的主要环流背景,500 hPa西风槽和南支槽、700 hPa西南低空急流及切变线、850 hPa以下东北急流、地面气旋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具有回流暴雪的天气特征;②低空偏南和偏东急流两支水汽输送路径及水汽强烈辐合为极端暴雪提供了充足的水汽,850 hPa和700 hPa比湿最大分别为5 g〖DK〗·kg-1 和4 g〖DK〗·kg-1;③低空偏南急流代表的暖空气与北方的冷空气剧烈交汇,暖湿空气在低层“冷垫”上爬升,加剧上升运动的发展,导致该区域降雪迅速加强;④非绝热加热项〖WTBX〗F〖WTBZ〗3对锋面生消作用最小,水平运动项〖WTBX〗F〖WTBZ〗1是锋生函数变化的主要贡献项,锋生函数〖WTBX〗F〖WTBZ〗变化与降水强度变化一致,在〖WTBX〗F〖WTBZ〗>10的较强锋生区都出现暴雪,因此锋面的强迫抬升对暴雪的增幅作用不容忽视;⑤锋区的维持使得低层维持低温天气,锋上逆温,暖湿空气沿锋面抬升,900 hPa 以下“冷垫”与之上的“暖盖”长时间存在,导致暴雪发生并持续;⑥锋上逆温且逆温区存在融化层,这种垂直结构变化有利于降水相态转化,高层和低层为低于0 ℃的冷层,中间形成温度高于0 ℃的暖层,符合融化类冻雨的层结特征。  相似文献   

19.
新疆一次秋季暴雪天气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海波  徐海容 《高原气象》2007,26(3):624-629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诊断分析的方法,对2003年9月28日发生在新疆乌鲁木齐等地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伊朗副热带高压的东西摆动、南北振荡引起的中亚地区大气环流的剧烈变化是暴雪天气产生的大尺度背景;高空西南急流诱发的强上升运动和对流层低层天气尺度系统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是暴雪天气形成的动力因子;干冷空气的侵入有利于干层的形成和维持,干层的存在使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得以累积,增加了降水过程的对流不稳定性,有利于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和加强。  相似文献   

20.
南阳市2002—03—04暴雪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时高空资料、物理量场及本站要素,分析了南阳市2002年3月4日暴雪过程,结果表明:700和500hPa西南急流,为暴雪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700hPa的暖式切变线及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为暴雪产生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条件;地面自东路南下的冷空气,抬升西南暖湿气流,产生强降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