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高场强磁共振SWI对脑静脉血管的检出率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只健康绵羊,然后对羊脑部静脉血管进行3.0T超高场强磁共振成像,对磁共振成像所得T1WI、T2WI及SWI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分析所得T1WI、T2WI及SWI图像,将额部脑浅静脉在MRI图像上的表现分为4级(Ⅰ-未显示,Ⅱ-显示模糊,Ⅲ-显示较清楚,Ⅳ-显示清楚),在20支脑静脉血管中,SWI显示Ⅲ级共2支血管,Ⅳ级共18支血管,无I级和Ⅱ级血管显示。结论:超高场强磁共振SWI序列对检测脑静脉血管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脑转移瘤是颅内肿瘤的一种,多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通过某种途径转移到颅内,并在颅内形成新的病灶。早期诊断及鉴别脑转移至关重要,以便及时治疗,延长患者生命及提高其生存质量。MRI具备无辐射、多方位、多序列及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点,尤其是功能成像的发展及新技术的应用使其在脑转移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监测和评估预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MR功能成像及新技术在小转移灶的检测、脑转移的鉴别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CT灌注成像是一种通过计算单位时间每体素内对比剂浓度改变,从而反映组织、器官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无创性功能成像技术。在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目前,CT灌注技术在中枢、上腹脏器中的应用最为广泛,腹部以肝脏灌注技术最为成熟。多种肝脏病变鉴别诊断困难、治疗与预后差异较大,CT灌注为正确评估肝脏病变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本文现就CT肝脏灌注的原理、优势及临床价值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小脑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脑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1例小脑星形细胞瘤的MRI资料. 结果实质瘤体型7例,瘤在囊内型10例,囊在瘤内型13例,1例表现为完全囊性,31例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脑积水表现. 结论小脑星形细胞瘤具有特征性,增强扫描有助于病灶检出和定性诊断.术前诊断是可能的,但需与血管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转移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的CT、MRI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CT或MRI平扫及增强资料、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例睾丸精原细胞瘤的影像表现。3例患者行CT检查,10例行MRI检查。结果:13例中有3例为未降睾丸并发精原细胞瘤。睾丸精原细胞瘤CT主要表现为中等均匀密度,增强扫描轻度到中度强化;MRI主要表现为结节状,信号较均匀,T2WI呈稍低信号,可见低信号线状纤维血管分隔,增强时分隔强化,肿瘤实质轻度强化。未降睾丸并精原细胞瘤位于正常睾丸下降路径,可发生于腹膜后、盆腔等部位,病灶体积较大,密度或信号不均,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睾丸精原细胞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具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分辨CT和MRI对不同类型面神经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资料完整的颞骨面神经瘤患者的多排螺旋高分辨CT和MRI影像,所有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扫描和高分辨、多平面重建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检出18例面神经肿瘤,11例为面神经鞘瘤、5例为面神经纤维瘤、2例为面神经血管瘤。结论:多排螺旋HRCT和MRI在面神经瘤诊断中,HRCT在显示骨破坏细节方面极佳,而增强MRI对面神经瘤本身的显示优于多排螺旋HRCT,二者优势互补,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肢海绵状淋巴管瘤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下肢海绵状淋巴管瘤10例,该10例病例均进行了MRI检查,2例进行了CT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下肢海绵状淋巴管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下肢软组织增生肿胀、呈网格样改变,并可见迂曲扩张的淋巴管影。病变累及范围常常比较广泛,并可累及临近肌肉及骨骼组织。结论:MRI检查对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确定病变范围及有无肌肉、骨骼受累,对于制定手术方案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和间质瘤在诊断上易于混淆,通过对CT征象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总结两者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7例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和9例间质瘤患者的资料,分析其平扫与三期增强的CT表现,并对两者的CT征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者发生部位、囊变或坏死、强化时相、强化程度的P值均为0.01,差异具有显著性,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其中强化时相和程度有重要价值;两者在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界和病灶内的血管、出血、气体、钙化情况上差异无显著性,对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结论:当病灶位于胃肠道外、无囊变或坏死、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时间密度曲线呈缓慢上升的直线型时多考虑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可进一步结合MRI进行鉴别诊断;当病灶位于胃肠道壁、有囊变或坏死、增强扫描呈中度至明显强化,时间密度曲线呈速升缓降的抛物线型时多考虑间质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急性期脑梗死伴有微出血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以及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复查的监测意义。方法:对64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SWI、MR常规序列、DW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CT扫描。分析上述序列对所有急性脑梗死病例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检出率及在SWI上的分布特点,并根据SWI序列上CMBs的检出数量,对其进行分级。对所搜集病例中行溶栓治疗的患者48h后复查。结果:在64例急性脑梗死病例中,SWI序列、常规MR序列、DWI序列、CT扫描对CMBs的检出率分别为:39.0%、0.03%、7.8%及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CMBs数量进行分级,轻、中、重度比例分别为20%、64%、16%。CMBs中度患者最常见。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8h后复查,SWI检测出新出血灶,并且微出血灶体积增大、数量增多,SWI比常规MRI更敏感地检测出脑出血灶。结论:SWI与常规MR、DWI序列及CT相比,在CMBs的检出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抗凝溶栓治疗筛查及评估具有重大价值。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的复查中能敏感地检测继发性出血灶,具有重要的预后监测作用。SWI有望替代CT扫描,成为急性脑梗死伴有微出血病变患者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16排螺旋CT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术式选择中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术式选择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应用16排螺旋CT对12例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颈动脉体瘤患者行CT颈部血管造影CTA(即CT增强检查),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处理图像。结果:12例肿瘤均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平扫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颈内外动脉分离,角度增大.结论:16排螺旋CT对于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术式选择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评价MRI对脊髓内肿瘤的诊断价值。对12例手术证实髓内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除脂肪瘤,表皮样囊肿外,多数肿瘤表现为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脂肪瘤有特征性MRI信号,T1加权,T2加权均为高信号。血管母细胞可见细小病变内血管。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MRI表现。临床症状与体征,磁共振可以对髓内肿瘤进行准确地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一维核磁共振(1D NMR)测井技术在流体识别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二维核磁共振(2D NMR)测井能同时测量到多孔介质中横向弛豫时间(T2)和扩散系数(D)等信息,利用这两个参数区分流体性质,较一维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针对梯度场下的2D NMR测井弛豫机理和数学模型,提出了适用于求解大型稀疏矩阵方程的反演方法-基于非负最小二乘法(LSQR)和截断奇异值分解(TSVD)法的混合算法.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先根据多回波观测模式合成回波串数据,然后再用混合反演算法进行反演,反演得到横向弛豫时间(T2)和扩散系数(D),并构建T2-D二维谱图.结果对比表明,该混合反演算法得到的T2-D二维谱与流体模型一致性好,计算精度均比单一反演方法有较大改善,表明该混合反演方法可用于油气储集层2D NMR测井的反演和流体识别.此外,分别对油水同层和气水同层模型进行了正演模拟和反演实验, 系统考察了不同磁场梯度、不同回波间隔组合对反演效果的影响,为2D NMR参数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超急性期脑出血和急性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1月超急性期脑出血患者25例,平均年龄58岁,发病时间均在6h以内;急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22例,平均年龄54岁,发病时间在24h以内。磁共振检查采用GESigna1.5THDMR系统,头颅8通道线圈。行常规T1WI、T2WI、FLAIR、DWI序列扫描,每个病例均加扫SWI序列。结果:25例脑出血病例中20例在T2WI上病灶周边可见到低信号环,显示率为80%。T1WI、T2FLAIR及DWI序列无特征表现提示出血。在SWI上均可见到低信号,显示率为100%,且显示的范围更大、更明显;22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例中2例在T1WI内可见到轻微高信号,显示率约为9%。T2WI、T2FLAIR及DWI序列对出血性脑梗死没有特征性表现。SWI序列显示22例梗死区内均可见点片状不均匀低信号,显示率达到100%。结论:SWI序列较常规MRI序列对诊断早期脑卒中的类型和及早检测出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有更大帮助,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评价能谱CT成像的功能参数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评估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40例行心功能检查的缺血性心脏病病人,患者均行宝石能谱CT高分辨率扫描模式的回顾性心电门控冠脉CTA扫描和延迟1 min双能量能谱成像(GSI)模式扫描。在一周内行MRI心脏电影成像。在GSI浏览器能谱分析软件上获得能谱CT 40~140 keV单光子能量图像及碘基物质密度图像,分别测得缺血心肌、正常心肌能谱曲线和碘浓度(IC)。心功能软件自动计算出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和射血分数。将所得结果和MRI评估结果做对照分析。结果:能谱CT缺血心肌、正常心肌能谱曲线斜率(K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正常心肌能谱曲线斜率>缺血心肌能谱曲线斜率;缺血心肌与正常心肌之间碘浓度存在显著差异,缺血心肌碘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心肌碘浓度,能谱CT缺血心肌对应MRI电影图像均有相应节段室壁运动度减弱;能谱CT计算出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和射血分数与MRI电影图像计算出的数值有较高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论:能谱CT结合心功能分析软件能够定量评估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肌供血情况以及心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与MRI对含脂肪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病理证实的22例含脂肪原发性肝癌的CT、MRI表现。结果:22例含脂肪肝癌中,巨块型16例,结节型4例,弥漫型2例。肿瘤单发17例,多发5例;5例多发肿瘤内均只有1个含脂肪病灶,共有含脂肪肿瘤22个。18例肿瘤以实质成分为主,肿瘤内脂肪呈散在、小簇状分布;4例肿瘤以脂肪成分为主,瘤内脂肪呈球状表现,实质成分较少。CT显示肿瘤内斑片状、球状脂肪密度影,MRI脂肪抑制序列及化学位移梯度回波序列正反相位均明确显示脂肪的存在。22例动态增强扫描均较好地显示“快进快出”的影像强化特征,其中15例显示肿瘤假性包膜。结论:CT、MRI能较好显示原发性肝癌的影像特征及肿瘤内所含的脂肪组织,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研究MRI减影技术结合DWI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3年12月期间经我院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直肠癌患者53例。MRI序列包括常规TSE-T1WI、-T2WI、弥散成像(DWI)及反转恢复频率饱和成像(SPIR)序列。全部患者均行多方位增强扫描,而且保证有一个方位必须垂直肿块所在平面的肠管长轴,将增强扫描前后同方位图像进行减影处理,由两名高年资专家读片,并作术前TN分期。病理参考标准以Dukes分期为标准,并用Kappa方法检验MRI减影技术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差异,统计学处理采用SPASS 19.0。结果:53例直肠癌患者中,MRI减影技术结合DWI对直肠癌检出率为100%,正确T分期49例,过低分期1例,过高分期3例,准确率为92.5%(49/53),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按照MRI术前提示,手术切除淋巴结283枚,53例患者术后病检伴有淋巴结转移者36例,转移性淋巴结184枚,DWI结合常规序列术前评价淋巴结转移可靠性大。结论:MRI减影技术结合DWI方便、快捷,对直肠癌的诊断及术前TN分期准确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癌肉瘤的MRI表现特点,提高其MRI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7例子宫癌肉瘤患者的MRI表现。结果:子宫体积增大,宫腔内肿块。病灶体积较大(6例最大径大于5 cm),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边界不清晰。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平扫T1WI呈等低或混杂信号,T2WI呈等、稍高混杂信号,部分合并出血。病灶实性部分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平均ADC值为(1.105±0.136)×10-3mm2/s。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内部出血、囊变坏死区无强化。部分肿瘤侵犯宫颈,并向颈管内脱出。部分病灶合并盆腔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病灶的大小形态、DWI高信号、较高的ADC值、早期及持续强化有助于子宫癌肉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MRI对肿瘤浸润的深度和范围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CAE)的临床及CT/MRI影像表现特征,探讨CT/MRI在该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资料完整CAE患者的临床及CT/MRI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CAE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害(尤为中枢神经系统)和精神障碍,其颅脑损害CT/MRI主要表现为:脑萎缩27例;脑梗塞7例;白质脱髓鞘18例;韦尼克脑病3例;胼胝体变性1例;多病变并存24例。结论:①CAE的病理机制为饮酒导致的脑血管损害和营养代谢障碍,以及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②CAE影像学表现有其特征性,尤以小脑蚓部萎缩以及韦尼克脑病、胼胝体变性更具特征性,CT/MRI检查对了解脑损害的性质、范围及程度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