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朱元林 《冰川冻土》1996,18(4):373-373
我国冰川冻土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第五届全国冰川冻土学大会”在兰州召开朱元林(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730000)由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及其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冰芯与寒区环境实...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冻土专门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水工建筑物抗冻情报网共同发起召开的工程冻土学术交流会,于1993年9月22—25日在兰州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我国北方10个省市区的科研、设计院所、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及防渗材料生产厂家19个单位共32位代表。甘肃省水利厅副厅长、甘肃省水利学会副理事长冯婉玲、甘肃省水利厅总工程师、甘肃省水利学会名誉理事长王钟浩出席会议并讲了话。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徐学祖研究员就国内冻胀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作了学术发言。会议就冻深和冻胀的预报、冻土工程分类、冻土力学和冻土热学最新研究成果、工程防冻胀融化破坏措施等主题展开  相似文献   

3.
张泽  武俊杰 《冰川冻土》2018,40(4):862-862
正7月14日,北京-莫斯科高铁工程走廊寒区工程问题与防治对策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科院西北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召开。来自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中石油国际部、中国铁路国际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寒区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科院国际合作局、中科院西北研究院的20余位专家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吴青柏研  相似文献   

4.
《冰川冻土》2004,26(3):F002-F002
根据中国地理学会通知,冰川冻土分会于2004年1~3月进行了理事换届选举.以程国栋主任、丁永建、马巍、刘时银、朱元林、任贾文、何平、李元红、李述训、张志强、张鲁新、潘保田为委员的提名委员会经协商。提出冰川冻土分会第七届理事候选人名单,经各位会员无记名差额投票选举。选出理事32名.选举结果由冰川冻土分会报送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会于2004年5月22日审核通过.现将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名单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庆祝有专门组织的我国冰川冻土科学研究事业开创三十年,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联合,于1988年1O月5日至9日在兰州西北宾馆举行了第四届全国冰川冻土学术会议。我国冰川冻土科学事业的开拓者施雅风教授和当年参加祁连山冰川考察的老兵们,与后来陆续进入这一行列的中青年科学家共142人聚集一堂,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交流最新成果,大家心情特别激动。  相似文献   

6.
《冰川冻土》征稿简则一、《冰川冻土》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联合主办的冰川学、冻土学学术刊物。它的任务是:反映我国冰川学、冻土学领域中最新的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冰川冻土》以中文出版,附有英文论文题目、作者及...  相似文献   

7.
经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理事会研究,考虑到东北地区会员集中和冻土分布普遍的特点,决定成立冰川冻土分会东北区会。1981年10月18日参加全国第二届冻土学术会议的东北地区会员代表举行会议,推选了东北区会理事会。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第五届理事会选举结果通告根据中国地理学会通知,冰川冻土分会于1995年2~9月进行了理事会换届工作。以黄茂桓为主任,下德文、张林源、朱强、徐学祖、王树基、谢荫琦为委员的提名委员会,在各单位推荐的侯选人基础上确定上34名理事候选...  相似文献   

9.
张泽  陈云峰 《冰川冻土》2017,39(2):453-454
<正>为了促进中俄寒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经商定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Melnikov冻土研究所决定加强和拓宽科学技术以及信息交流的深入合作。双方建立了亚洲寒区环境与工程国际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Asia Cold-regions Environment and  相似文献   

10.
在历时十年的灾害性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结束后,中国的科学技术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1978年是中国冰川冻土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科学院在原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的基础上分建了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派出了冰川学代表团访问瑞士、法国和英国,结束了以往的孤立状态;举行了第一次中国冰川冻土学术会议,会议上宣读和印发了178篇论文或摘要。1979年创办了《冰川冻土》学术期刊。1980年举行了冰川冻土测试技术会议,宣读论文62篇,并成立了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学分会。下面简单叙述1978至1980年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若干工作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马巍  朱元林 《冰川冻土》1998,20(3):264-272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唯一的一个以冻土工程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综合性实验室,其建设和发展对促进我国冻土学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迎来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建所40周年之际,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也走过了近9年的历程,回顾昨天,展望未来,只有紧紧把握粘土学科前沿,创新超前,解决国家在寒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提出的基础性,关键性和综合性的工程和资源环境问题,才能创建一流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使我国冻土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1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以下简称本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关冰川冻土科学技术工作者和爱好者的学术性的群众团体,是中国地理学会的二级学会,对外简称中国冰川冻土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Glaoiology and Cryopedology)。 第二条 本会的基本任务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团结冰川冻土科技工作者和爱好者,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提高和普及冰川冻土科学,发展冰川冻土事业,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于1983年10月14日在兰州召开了分会会员代表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出席全国雪冰学术讨论会的会员代表,部分团体会员的代表和在兰理事,共计111人。 这次代表会议的议程有两项,一是听取分会理事长所作的工作报告,二是改选理事会。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第九届汞全球污染物国际会议(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rcury as a Global Pollutant)将于2009年6月7~12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与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冯新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研究员和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Marc Lucotte教授联合担任主席。  相似文献   

15.
应铁道部邀请,以美国冻土协会主席布朗博士和国际冻土协会副主席、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裴韦博士为首的美国冻土工程代表团一行15人,于1984年7月15日至8月1日来国访问。他们先后访问和参观了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低温建筑科学研究所、牙克石林业勘测设计院、齐齐哈尔铁路科研所、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北研究所和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现场考察了大兴安岭牙林铁路沿线的多年冻土和冻土观测站。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全国水工建筑物抗冻科研协作组、全国水工建筑物抗冻情报网等联合举办的全国季节冻土地区工程抗害学术讨论会将于今年8月  相似文献   

17.
今年3月21日是我国冰川冻土科学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著名冰川学家和地理学家施雅风先生七十岁寿辰。为了研究和学习施雅风先生的学术思想和组织管理经验,回顾他为冰川冻土科学事业做出的贡献,4月18日由中国科学院冰川冻土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联合举行了施雅风先生治学思想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50多人,大部分是副研以上的高级研究人员。他们通过自己亲身体会和感受,畅谈了施先生的治学思想,主要为:(1)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治学作风。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学术会议,从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开始至十二月三日结束,共进行了七天。我受会议领导小组的委托,对这个会作一个小结。  相似文献   

19.
由国际多年冻土协会下挂的中国冰川冻土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和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组织的第六届国际多年冻土会议,将于1993年7月5—9日在我国北京国际交流中心举行。 会议将以论文宣读、专题讨论和论文展示的形式开展。宣读论文是会议的主要方式,大会将设立三个分会场,同时宣读普通冻土学;冻土物理学、化学、力学和冻胀;多年冻土工程等三个研究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多年冻土发展”、“高山多年冻土和冰缘过程”及“寒区线形构筑物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等23家单位发起、由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成都理工大学具体承办的“第四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于2009年12月17—22在成都召开。会议由陈毓川院士任指导委员会主任,胡瑞忠研究员任组委会主任,倪师军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高等院校、有色系统、核工业系统、国家海洋局和矿业公司等部门的60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